•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双枪老太婆”原型的生前身后

    时间:2020-08-29 10:49: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双枪老太婆”,是著名的长篇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等作品中的传奇人物,其人物原型主要来自川东华蓥山游击队共产党员陈联诗、邓惠中、刘隆华3人。同为“华蓥山之魂”,但她们的命运迥异:邓惠中和儿子一起牺牲在重庆解放前夕;1982年,上级党组织为1960年去世的陈联诗平反,并恢复党籍,她和丈夫——华蓥山游击队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廖玉璧烈士合葬家乡;2004年,最后一位“双枪老太婆”人物原型、83岁的刘隆华去世。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境内的华蓥山,曾是中共华蓥山地下党和华蓥山游击队从事武装斗争的根据地。闻名全国的“华蓥山游击队”,主要是指1948年秋天中共川东临委组织和领导的西南民主联军。当年战斗在华蓥山上的女游击队员和女地下党员有陈联诗、刘隆华、邓惠中、向绍玉、李彦文、戴国惠等人。

    按照党的指示,从1948年8月开始,华蓥山周边连续爆发了几次武装起义,战火很快燃及重庆、南充、达川、遂宁等地的10多个县,震动了国民党政府。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等原因,川东地下党组织遭到空前的大破坏,不少革命志士和共产党员被捕入狱,但他们在狱中仍继续与敌人作斗争。

    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当年狱中斗争的亲历者。1948年9月,从事学运工作的共产党员罗广斌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被囚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在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他策反看守楊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杨益言1948年8月被捕,也被囚禁于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广斌、杨益言和与他们在狱中并肩战斗过的刘德彬3人,把自己在监狱中的亲身经历写成报告文学《“中美合作所”回忆片断:圣洁的血花——献给九十七个永生的共产党员》,于1950年6月21日发表在重庆《大众文艺》第一卷第三期上。

    1958年,他们3人又在《红旗飘飘》杂志上发表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础上,罗广斌和杨益言两人合作,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1961年12月,被誉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的小说《红岩》一经发行,立即风靡全国,小说中的人物也随之家喻户晓。此书发行超过了一千万册,成为红色经典作品,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后来,《红岩》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歌剧、地方戏曲等,以多种艺术形式再现了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英雄群像。

    《红岩》中的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是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她因擅长使用双枪而得名。她疾恶如仇,惩奸除恶,腰插双枪,百步穿杨,带领华蓥山游击队狠狠打击敌人。她的丈夫是被关在渣滓洞的“疯老头”华子良。

    在经典电影《烈火中永生》中,“双枪老太婆”率部伏击国民党的押送车队,解救被捕的江姐未果,她拔枪怒射,一枪击毙叛徒甫志高的片段,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杨益言曾说:“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有3人,分别是邓惠中、刘隆华、陈联诗。她们3人都是共产党员,都参加和指挥了华蓥山地区多次起义和武装斗争。

    邓惠中,1904年出生于四川岳池县,原名“张惠中”“张若兰”,毕业于岳池县女子师范学校。后来,她出于对丈夫邓福谦的敬仰和深情,改名“邓惠中”。

    1938年,邓福谦去延安后,邓惠中带着3个孩子继续利用教师和校长的身份,发动群众,进行抗日宣传。1939年8月,35岁的邓惠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妇女特支书记、县委妇女委员。

    1947年,党组织派邓惠中去川北学习军事。在被派去指导岳西地下党支部工作时,她得到一支上级发给的手枪。之后,上级又发了一支手枪给她。这样,她便有了两支枪,这就是“双枪老太婆”称号的由来。在此期间,邓惠中组织群众,积极参加川东华蓥山地区的岳池、武胜起义,成为华蓥山游击队的组织者、培训者和指挥员。

    1948年8月初,邓惠中的次子邓诚在执行联络任务中被捕。几天后,因他人告密,邓惠中全家被捕。敌人对邓惠中施以多种酷刑,企图让其招供,但她始终坚贞不屈。后来,邓惠中和邓诚一起被押送重庆渣滓洞。在1949年11月27日敌人的大屠杀中,邓惠中母子一同殉难。

    作为《红岩》的出版机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108号文档显示,“双枪老太婆”最主要的原型之一叫陈联诗。1926年到1948年,陈联诗参与了华蓥山区的多次武装斗争,其传奇经历在华蓥山地区和重庆地下党中广为传扬。

    陈联诗,又名陈玉屏,四川岳池县人。1923年,她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与廖玉璧自由恋爱并结婚。婚后陈联诗、廖玉璧夫妇一同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后因参与学生运动遭特务追捕回到家乡。

    1928年7月,陈联诗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她受中共岳池特支委派在魏家沟组建游击队。同年10月,她率部欲趁四川军阀混战之机夺取岳池县,因遭泄密被捕入狱。1933年,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出狱。

    1935年2月21日,华蓥山游击队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廖玉璧被四川军阀杨森诱捕,2月23日英勇就义,其头颅被悬挂在岳池县城门洞的高墙上。陈联诗得知噩耗后,急忙赶回华蓥山,誓言继承廖玉璧遗志闹革命,永不改嫁。

    1936年8月,陈联诗接上级指示到苏联去学习军事,行至四川万县时被捕入狱。1937年11月,她被释放出狱。出狱后,陈联诗任川东北临工委赤卫队三支队支队长,转战于岳池、武胜、合川、营山、大竹、渠县、西充和垫江8县的深山老林。她领导的由40多人组成的双枪队,使敌人闻风丧胆。

    1935年,14岁的刘隆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市巴县女中。1938年,加入了新华日报社,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被安排到延安接受党中央的系统培养。

    1945年,刘隆华回到重庆,先后在重庆、泸县、合川、邻水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7年冬,她受组织派遣,扮成教师,来到广安县,此后任川东地工委宣传委员、广安禄市特支书记、华蓥山游击队第五支队政委、南川县委书记、川黔边区书记等职。

    1948年,刘隆华在华蓥山工作期间,领导指挥了代市起义、观阁起义等多次起义,让华蓥山游击队威名远扬。

    邓叶芸是邓惠中的女儿,在狱中她和母亲见了最后一面。

    邓叶芸,1933年出生,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8月的一天,邓叶芸的二哥邓诚被捕。当晚,由于叛徒出卖,十几名特务冲进邓家搜查。当时,邓惠中躲藏了起来,邓叶芸和堂姐、大哥邓永义被捕。她再见到母亲是在10多天后的审讯室里。只见邓惠中一头白发,被折磨得皮包骨头,邓叶芸扑到母亲怀中痛哭起来。

    这时,一个敌人对邓叶芸说,“你妈妈要被押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你去不去?”“她还是个孩子,难道你们连个孩子也不放过?”母亲还想跟她说点什么,但被特务推推搡搡地押走了。从此,邓叶芸再没见过母亲。

    重庆解放前夕,邓惠中、邓诚母子及300多名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惨遭杀害。邓惠中牺牲时44岁,邓诚牺牲时18岁。邓叶芸和大哥邓永义由于被转往合川监狱幸免于难,解放军攻下合川县城后她才获救。

    邓惠中的丈夫邓福谦到延安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组织派他到晋察冀敌后根据地打游击,还负责办油印小报。1949年,邓福谦随军南下。1950年春,邓福谦来到重庆渣滓洞,吊唁妻子和儿子。他向渣滓洞囚室献上鲜花,并写诗一首《吊难妻烈子》:“凄风苦雨山河破,共求光明两手分;中年双双入共党,保国何惜献我头;学年未满缵母绩,闯关赴难不迟疑;长江吹起进军号,四川百姓着战袍。”

    1950年初,邓叶芸随转业到武汉民政局的父亲来到武汉,她被党组织送往汉口第一女子中学学习。1952年,邓叶芸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56年毕业后,她先后在长春工农速成中学、吉林省实验中学、长春市第三中学等单位工作,1990年离休。

    邓叶芸离休前后,多次应邀到学校和有关单位作报告,宣传邓惠中、邓诚等烈士的事迹。

    邓惠中的大儿子邓永义,1948年7月考入岳池县立高级中学。重庆解放后,他先是在岳池县政府公安局工作,1950年随父亲到汉口,于同年5月考入武汉市行政学校公安大队,毕业后参加公安工作,曾被评为武汉市公安局先进工作者。1960年7月,邓永义因病去世。

    1983年,邓惠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同年11月27日,邓叶芸应邀参加了重庆市各界人民纪念“11·27”烈士殉难34周年大会,见到了《红岩》作者杨益言和《红岩》中“华子良”的人物原型韩子栋,她与母亲昔日的战友紧紧握手。

    新中国成立后,陈联诗被分配到重庆市妇联工作,任生产部副部长。她能武能文,既能拿枪杆子,又能挥笔杆子,善于绘画。

    陈联诗带领妇联同志积极开展工作,为许多烈属与工人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但也招致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嫉妒。

    1952年6月,陈联诗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强行劝退脱离共产党。事后人们才知道,如果当时她坚持不写这份“退党申请书”,她不但会被公开开除党籍,永远不许重新入党,还会被开除公职,不予安排工作。

    1953年春天,陳联诗被分配到位于郊区小南海的重庆市民政局妇女教养院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党组织曾答应让她重新入党。但“三反五反”运动开始后,陈联诗被关进了黑屋。之后,经时任西南文联副主席的邵子南奔走呼吁,她被调到了重庆市文联美术家协会工作。

    1960年7月21日,陈联诗让人代她写下了最后一份《入党申请书》,也是她写的第42份入党申请书。然而,直至第二天她因病离世,也未能实现重新入党这一夙愿。

    1982年8月16日,《重庆日报》在头版头条郑重宣布,上级党组织为地下党老党员陈联诗同志平反,并恢复党籍。

    陈联诗去世后,和丈夫廖玉璧烈士葬在一起。

    廖玉璧,又名扶农、永年,四川省岳池县人,1935年2月牺牲于岳池县城南门外,被葬于其家乡岳池县中和镇太阳坪。1982年,重庆市文联和岳池县政府将烈士忠骨移至岳池中和镇官山坡上,重新立碑建墓,并将陈联诗的骨灰与其合冢安葬。

    “双枪老太婆”的第三位人物原型刘隆华,1949年后历任重庆市委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市妇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市工业局副局长,市第二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市化工局局长、党组书记,市科委主任、党组书记等职。

    1980年3月,刘隆华任重庆市副市长兼市计委主任、党组书记;1985年7月至1993年5月,任重庆市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后来,离职休养的刘隆华享受副省级生活待遇。2004年12月20日,83岁的刘隆华去世。

    在刘隆华的告别仪式上,不仅有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贺国强等领导送的花篮、挽联,还有许多普通百姓送的花圈、挽联。其中“求真理,一生革命,浩气如虹映日月;为人民,艰难创业,鞠躬尽瘁泽人间”,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

    为了缅怀“双枪老太婆”这一家喻户晓的女英雄,2005年4月30日,一座高25.8米的“双枪老太婆”塑像在华蓥山落成。该塑像通体红色,钢筋水泥结构。远远望去,“双枪老太婆”的飒爽英姿扑面而来。

    (责任编辑:胡北)

    相关热词搜索: 老太婆 原型 生前 身后 双枪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