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多重挑战下的教育理论刊物

    时间:2020-09-07 07:53: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当下教育理论刊物面临优质教育研究成果缺乏、期刊发展深受学术评价和评刊机制束缚、新媒体改变学术传播方式、内生外在环境矛盾问题交织等多重挑战。会议认为教育理论刊物应坚守学术使命,重视期刊品质,促进学术争鸣,探索数字化转型,不断创新,走向国际,走向合作共享,为建设未来教育强国做出贡献。

    关键词:教育理论刊物;教育研究;期刊评价;数字化;会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A-0115-05

    2017年11月8—10日,全国教育理论刊物发展高峰论坛在苏州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和苏州大学教育学院主办。来自全国各地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会员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科学》《教育学报》《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及特邀《高等教育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48家教育理论期刊,80多位期刊主编、编辑相聚一堂。苏州大学副校长张晓宏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中國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傅维利,副理事长张肇丰、鲍东明,秘书长王毓珣等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多重挑战下的教育理论刊物”。代表们共同探讨新时期教育理论刊物所面临的问题和可行的应对举措。

    一、教育理论刊物面临的挑战

    教育理论刊物同时面临着出版和教育两方面环境的复杂变化。无论是教育期刊本身的市场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还是教育研究的发展水平、学术风气、学术评价机制的误导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都给教育理论刊物带来巨大挑战。其中,代表们尤为关注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高品质的教育研究缺乏影响期刊质量

    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期刊存在共生关系。教育理论期刊是学术共同体的纽带和黏合剂,对教育学术发展非常重要,而教育理论研究则是教育理论期刊的“源头活水”。《高等教育研究》副主编张应强指出,目前教育学术研究“表面火热,内层冰凉”,主要表现为:(1)重复研究多,纵向积累不够,进展缓慢;(2)对基本理论研究的认识有失偏颇,基本理论研究面临“有什么用”的诘问;(3)基本理论研究耗时费力,对作者学术素养要求高,许多学者对教育理论研究要么望而却步,要么改弦易辙。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理论期刊纵为“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学术研究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刊物的质量。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教育学学科执行主编谭旭指出:目前学者们过于关注国外理论和经验的借鉴甚至移植,对本土特色的理论和经验挖掘较少;雷同的文章比较多,而具有创新点的文章比较少;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结合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文章要么不接地气,不能指导实践;要么停留在工作总结层面,成果难以推广。

    影响学术研究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浮躁的学术风气盛行,表现为学术“快餐化”,多短平快研究,重数量而轻质量,大量研究者为学位、职称等功利追求而学术等。很多代表都表达了对目前学风影响下优质稿件缺乏的忧虑。

    另一影响研究质量的重要原因即研究队伍的构成。《教育科学》主编傅维利认为,教育理论研究队伍的构成严重不适应刊物对高品质学术论文的期望和要求。一是高水平人才外流,导致研究产出量不够;二是“985”高校基本不招教育类本科,教育研究队伍难有优质高中生补充;三是部属师范院校的定向招生政策下,定向招生的毕业生需要到农村服务两年,两年后他们进行学术研究的兴趣和机会变小。

    (二)期刊发展深受学术评价和评刊机制的束缚

    学术评价本应是学术共同体的同行评价,而目前的学术评价体制和机制通过一系列转换将学术质量评价直接赋予期刊,使得学术期刊对学术质量负起了“连带责任”。张应强认为,当前流行以期刊影响因子和刊物级别作为期刊等级标准,进而作为学术文章质量高低标准的评价方式是不合理的。学者关注期刊影响因子,办刊人也高度重视期刊影响因子,无论对学术发展本身还是对学术期刊来说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谭旭主编进一步指出,目前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分类分级不够清晰。某些期刊过于看重影响因子,出现过于以评价为导向办刊的现象,偏离了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学术期刊如果只盯着“大家”“名家”约稿,将导致年轻学者投稿无门,制约他们的发展,违背学术期刊传播学术成果的基本定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副主编高小立表达了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期刊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一方面由于作者的功利需求,普通期刊越来越难以获得高质量的稿件;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学科在影响因子上的表现差异,期刊遭遇坚守冷门学科的刊文特色(例如该学报教育史专栏)还是刊发高影响因子学科类别文章以提升自身等级的两难选择。

    从另一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杨九诠也指出,在评估体系中,“同行评议”存在信度风险,量化评价存在效度缺陷。数据的挖掘、分析揭示,就内部评议来说,影响因子可能是更真实的同行评议表征。期刊应将外部评价引用到内部评估以谋求自身改进。

    (三)新媒体发展改变学术传播方式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电子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给纸质媒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严重挤压了纸质媒体的生存空间。张应强列举了几种表现形式。第一,自媒体打破了传统教育学术传播方式所形成的学术等级体制,形成了去权威化、去中心化的特征。第二,纸质期刊的滞后性影响学术传播速度和范围,而电子期刊和自媒体文章的便捷、及时和广域等优越特征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点。第三,在数字化冲击下,纸质期刊的发行量减少,影响了期刊收入,从而影响期刊的发展。第四,自媒体文章的行文风格也对教育理论研究形成巨大冲击。

    傅维利介绍了国际上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新动态,例如:一些顶尖刊物一旦出版,同时推出音频、视频、专题、评论;审稿中持续反映作者的修改过程;一种粉碎学术期刊的趋势也在兴起,如搭建学术研究平台,公开由读者进行评价,或者由全世界范围内的权威专家评价后直接在平台发布。他同时指出了数字化和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一系列“反教育”的负面影响,如迷恋网络的青少年体质普遍下降,感性、肤浅、碎片化倾向蔓延,盲目追求感官愉悦和刺激等。

    很多代表意识到期刊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一些依赖发行供给的期刊直接感受到期刊发行受数字化冲击所产生的生存压力。但是媒体融合需要大量的人力、技术、资源、资金等,也令很多期刊望而却步。实际的状况是,知识生产和传播严重失衡,更重视“流”而不重视“源”,期刊作为数字产品的“源”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大量利润被传播媒介获取。

    (四)期刊出版遭遇内生和外在环境双重困境

    从期刊内生环境而言,一些期刊代表表达了所在单位所面临的困难,总结起来主要集中于财力和人力两个方面。在财力方面表现为办刊经费紧缺,事业单位主办单位财务制度改革对期刊经费管理造成束缚等,在人力方面表现为专职人员过少,编辑人员往往身兼多职、事务繁重,或制约了一些创新性做法的执行;编辑人员在聘用、待遇、职业发展方面遇到很多瓶颈。《学前教育研究》副主编赵南介绍单位响应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政策,转企改制后面临坚守学术品质与自负盈亏的市场生存两者之间的矛盾,由于收入依赖于发行和广告,在兼顾市场需求时会影响到学术品质的提升,同时主办单位的制度供给不足,期刊的市场化探索非常艰难。

    从期刊外在的不良社会环境来看,一是托关系、走后门的社会风气使期刊为“关系发稿”所困,给期刊质量造成压力;二是数字化环境下大量假冒网站、假刊层出不穷严重侵犯了期刊权益,扰乱了出版秩序。《教育科学》副主编刘磊、《教育理论与实践》副主编王爱玲交流了遭遇假网站的经历和困惑。

    除此以外,还有代表提出期刊国际化的问题。刘磊介绍,国内科技期刊越来越重视与国际接轨。一些刊物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闯入SCI的前两区;一些刊物正在向SCI发起冲击,通过创办双语刊、外文刊等多种途径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而人文社科类期刊,包括教育理论刊物在内,国际化步伐相对较慢,当然,这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客观而言,相较于科技期刊,人文社科刊物的国际化建设难度更大。《教育发展研究》副编审南钢指出,期刊的国际化要坚守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学术形象。

    二、教育理论刊物应对的策略

    (一)坚守学术使命

    教育理论刊物的本质是学术,在与教育学术研究的相辅相成关系中,承担着重要的学术使命。谭旭从什么是教育学术期刊入手,认为教育学术期刊的基本定位应是引领教育学术研究方向的“导航仪”,是挖掘和培育人才的“孵化器”,是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立交桥”。她从期刊与国家发展关系的角度提出:一本好的教育学术期刊要反映国家在教育领域内的研究水平和学术优势,成为国家和民族宝贵的财富和无形的资产;要关注教育领域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编发具有理论前沿和原创性的高水平文章;更要引领学术研究方向,评价学术研究成果,服务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

    《教育研究与实验》主编董泽芳提出,教育理论期刊坚守学术使命要做到崇尚学术自由,坚守学术水准,引导学术争鸣,促进学术发展。张应强也针对当下教育研究学术争鸣贫乏的现状,特别鼓励教育理论刊物开展教育学术争鸣。学术争鸣是学术发展的源泉,学术争鸣带来学术发展。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争鸣的“舞台”,应有所主动作为。这一观点也得到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毓珣处长的支持。他认为,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很多问题并无定论,尚待解决,期刊有责任引导科研工作者加以研究和争辩。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张磊介绍,《教育学文摘》作为二次文献在保证文章质量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学界理论争鸣和热议话题。

    基于教育理论刊物在促进教育学术发展,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期刊面临坚守学术和应对市场的矛盾之下,谭旭、傅维利都呼吁政府和管理部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资助力度。

    (二)进行合理定位

    期刊定位是从期刊的宗旨、服务对象、内容版块、重大选题、经营策略等方面所进行的设计与构想。董泽芳提出期刊合理定位就是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条件,对办刊方向、发展思路做出合理设计和调整,尤其要解决认识偏颇、特色不明、思维片面的问题。面对由评价体制机制导致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两极分化的局面,傅维利强调,每个刊物应在整个刊物的生态系统中思考定位问题,从层次、类型、地域等不同角度寻找自身价值,长期坚持做好特色,抓住自己的服务领域和特定作者群,而并非所有刊物一味追求顶端。王毓珣指出“学”和“术”之间的区别,学是学理,术为应用,认为刊物应在“学”与“术”之间,以及“学”与“术”的结合之间错开定位,形成学术期刊的金字塔体系。谭旭也指出,当下“千刊一面”是一种普遍现象,期刊定位尤为要凸显自身的特色,才能在读者心目中留下鲜明的印象。

    各家期刊结合办刊经历分享期刊定位方面的认识和实践。《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副主编李春萍通过刊物创办以来的发展历程总结,教育理论刊物的定位应当把握自身拥有的资源,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一以贯之的学術追求,内容具有长久的学术生命力和学术含量。杨九诠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为例,将刊物目标定位为我国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生产和传播的“策源地”,在功能定位上凸显聚焦重大关切,加强前瞻研究,注重方法引领,支持学科发展,推进国际理解。相较于更多教育理论刊物定位于纯学术、纯理论,《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编辑部主任杨孝如针对刊物紧密联系中小学的作者和市场优势,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最后一公里”未打通的状况,阐述了《江苏教育研究》的办刊定位:促进基础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共生,力求让理论着陆、让实践起飞。

    (三)提升办刊质量

    应对挑战以质量为根本是所有代表取得的共识。就提升办刊质量这一问题,代表们从选题策划、栏目设计、审稿约稿、编校加工等各个方面分享了办刊经验。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副主编江波表示,办刊的出发点就是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的,在办刊过程中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控系统,将质量贯穿于选题策划、组稿约稿、编辑加工、整合传播等各个环节。

    在選题策划上,不少期刊积极发挥学术期刊引导功能。董泽芳提出选题策划的“顺天时”和“接地气”,“天时”即紧跟时代需要,“地气”即面向中小学教师教育实践。高小立介绍教育史栏目密切关注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策划组织专家进行专题探讨,出题按需写稿的经验。《教育与经济》编辑部主任叶庆娜强调选题专业化,该刊每年会向编委会成员征集重大选题。也有观点认为期刊不宜过于限定或引导学术研究。如:张应强认为选题的重要性应由学者和学术共同体来决定和评判,期刊制定“选题指南”容易滋长学者的投机心理,追逐热点,使学术研究更加表面化和浮躁化。《教育学报》编辑部主任李涛提出开放式选题方式,把选择权交给作者,由作者提出专题构想。

    在栏目建设上,李春萍对《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的“专题研究”栏目,高小立对《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的“教育史”栏目特色化发展之路做了介绍。江波从文章搭配的角度介绍“高端访谈”“笔会”栏目以生动的行文方式与严肃的学术论文配合使得刊物有松有紧,张弛有度。针对刊物发展需求,《当代教育科学》与《教育学术月刊》在栏目设置上进行调整和精简,以提升学术品质。

    在审稿用稿上,张应强提出建立合理和科学的审稿制度,把握质量,科学用稿,抵御“关系风险”。其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建立起学术评价中的基本信任,二是要用是否有利于达到目的作为检验审稿制度是否合理和科学的标准。李涛、叶庆娜等介绍了以质量为中心的严格的期刊三审乃至四审定稿制度的具体做法和经验。王爱玲提出在选稿时不关注作者的身份、层次以及项目研究成果,敢用新人,敢发尖锐观点。

    关于作者队伍建设,赵南指出学前教育领域一直是一个较为薄弱、边缘的学科领域,近十年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缓慢,好的学术研究产出需要培养作者。叶庆娜强调,注重学术新人培养一直是《教育与经济》的坚守,对于学术新人的文章,会尽量送出外审并反馈审稿意见。此外,该刊专门设置了“研究生论坛”专栏,为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的呈现提供平台。《教育学术月刊》副主编曾艳指出在办刊中编辑要有发现的眼光,培养一支自己的骨干作者队伍,常常对硕博士生的文章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以求达到较好的发表效果。

    二次文献编辑也从选文的角度提出质量标准。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张磊认为,刊物的选文核心在质量,质量核心在创新。《教育科学文摘》编辑室主任彭筱祎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作为选文标准。文章不管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都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六经注我”的文章注重实践与创新,“我注六经”的文章主要是诠释理论经典。

    (四)探索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传播、新媒体发展已是不可逆的过程,唯有积极拥抱互联网,谋求自身变革才是教育理论刊物顺势而为的可行之道。一些期刊率先对数字化路径进行了探索。江波介绍了《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综合纸质刊、数据库、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全方位、立体化进行传播的全媒体战略。李涛认为选择适合自己媒体的载体和传播形式,需要从实践出发加以考量,《教育学报》就与超星数字集团合作推出数字版。刘磊提出,社科期刊在国际化发展和媒体融合等方面可以向科技期刊汲取经验。比如:一些科技期刊充分拓展App功能,不仅推送学术信息,还通过为读者群提供多元服务等方式扩大刊物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这就值得借鉴。赵南建议,国外的很多期刊编辑出版和发行分离,依赖发行商来专业从事发行,可以尝试联合与知网谈判,谋求合作,争取利益。

    在把握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关系上,傅维利强调数字化时代首要重视的还是期刊的品质,期刊要把握根本,做好知识生产,在财力有限情况下首先利用好的传播平台。南钢总结,面对媒介数字化,需要恪守内容为基、技术为介、融合创新三大原则。

    (五)建立期刊合作

    教育理论期刊协同发展是繁荣教育学术研究的需要。张磊提出,教育理论刊物的使命是构建新时期教育学术话语体系,建立教育理论刊物的学术共同体,倡导更多的期刊合作,才能共同促进教育学科的发展。

    教育理论刊物的合作互动也是形成良好的业界生态的需要。《当代教师教育》常务副主编胡金木认为,期刊之间不仅是竞争关系,也有协同关系,可以谋求差异化发展和共享。他提出建立一个稿件共享平台的设想。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稿件的调剂,从而有效缩短投稿人投稿被拒后重新投稿的时间周期以及编辑部收稿的时间周期,节省了人力物力,也避免“一稿多投”的诚信问题。《当代教育科学》副主编刘君玲认为,教育理论刊物可以对稿件有统一规范的格式要求,省去投稿人重复修改格式的麻烦,同时也减轻审稿人的负担。

    期刊合作的纽带是学会。代表们建议教育理论刊物学会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参与主导评价,比如年度评选优秀学科论文,使得学术评价和期刊评价不纯粹依赖外部评价机构;二是联合共同打击假刊、假冒网站;三是创设更多刊物交流、合作的机会。

    最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秘书长、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处长王毓珣进行总结发言,倡议教育理论期刊应当错位发展,重视品质,健全稿件筛选机制,促进学术争鸣,拥抱互联网,不断创新,走向国际,走向合作共享。

    A Review of 2017 National Education Theory Journal Development Summit

    LUO Wen-yao & ZHU Wei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the journals of education theory are facing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lack of high-quality research achievements, periodical development limited by academic assessment and mechanism, new media changing academic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adictions. The summit holds that educational theory journals should adhere to the academic mission,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quality of journals, promote academic contention, explore the digitalized conversion, and constantly innovate so that such journals can go to the world towards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ng of strong educational na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education theory journal;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assessment; review

    相关热词搜索: 刊物 挑战 理论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