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香港电影配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时间:2020-09-09 07:59: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华语电影的发展很大原因在于香港电影的推动,由于历史原因香港早年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中西文化的冲击使得香港生活在多元文化当中,尽管香港电影的拍摄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电影素材的选取仍然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众多的香港电影配乐中,始终保存着民族音乐元素。本文针对香港电影中的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分析,分别从民歌曲调、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曲艺音乐这四个方面来阐述民族音乐元素在香港电影配乐中的应用。

    [关键词] 香港电影;民歌;器乐;戏曲;曲艺

    电影音乐即出现在电影中的音乐,它主要是为了烘托气氛增加影片艺术效果而生,因此又名电影配乐,电影配乐诞生于20世纪,是一种新型音乐体裁。在电影综合艺术中,配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具有一般音乐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性,随着电影被观众感知。电影配乐有多方面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烘托气氛增加艺术效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情绪的渲染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影配乐上可以折射出导演的艺术构思,同时它对影片情节的转变有很强的启示力。随着电影音乐在影片中作用的突出,电影音乐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音乐片段的选取到创作手法和音乐素材的选择,每个环节都受到了作曲者的重视,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欣赏者的目光。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一下如果剔除了电影音乐,电影的艺术效果可想而知。音乐作为一种抒情性语言,若缺乏了民族音乐元素就等于缺乏了情感和灵魂,电影音乐将失去渲染气氛的作用。香港地处繁华,表达方式和文化语境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与内地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但它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它的属性和根源都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民族音乐元素在香港电影配乐中始终未曾消逝,在众多香港电影中,我们都能发现民族音乐的存在。

    一、民歌曲调

    民歌即带有民族属性的传统歌曲,通常每个民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歌曲,这些歌曲的创作者不详,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因此这些歌曲是各族人民生活的沉淀,歌词会反映一个时代人民的现实生活状况,所以民歌具有精短简洁的特点。根据音调特征和表达方式民歌可分为三类,即小调、山歌和劳动号子。大多数武侠电影和香港喜剧中都会包含一些民歌曲调,在电影配乐中融入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例如《审死官》,这是一部古装喜剧电影,影片是以广东省作为拍摄背景,随着情节的变化,拍摄镜头也随之转向了山西,为了比较山西和广东的不同,突出山西特色,导演安排了布政司大人母亲的竹笛演奏,演奏的歌曲是《交城山》,这是一首极具山西特色的民歌曲调,此时电影配乐不仅具有烘托气氛推动情节的作用,它的出现是为了突出故事发生地点以及人物身份;《妈妈娘你好糊涂》是著名的喜剧影片《唐伯虎点秋香》的一首插曲,这首插曲源于辽宁海城,经改编之后极具东北特色,诙谐风趣的东北调萦绕着整部影片,为影片制造了更多诙谐的喜剧氛围,因而成为本片的经典的主题音乐;《新龙门客栈》是香港新派武侠电影,该影片中的插曲《大漠里的妹妹爱哥哥》经由客栈伙计合伙演唱,该插曲率真热情,充满豪放之气,淳朴的情感、爽朗的旋律、直白的语言将大漠汉子的热情奔放展露无遗。

    二、民族器乐

    (一)民族器乐曲

    不论是武侠电影还是香港粤语电影,传统器乐曲一直是香港电影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尤其是民族管弦乐早已成为配乐人的首选乐曲,随着电影影响范围的扩大,部分配乐成为经典配乐片段,经过后期的加工配乐成为具有标题性的音乐。这些配乐在香港影片中又有了另外一个名称——“罐头音乐”,不可否认的是“罐头音乐”的出现推动了香港电影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电影音乐的发展。

    在《新龙门客栈》《鹿鼎记》《功夫》《大内密探零零发》和《大话西游》这些电影中都有一些打斗的场面,为了渲染出紧张严肃的氛围,它们统一选取了传统的琵琶武曲作为影片的配乐;《黄飞鸿》中的插曲《旱天雷》极具广东色彩;而在《鹿鼎记》《大话西游》《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和《大内密探零零发》中都选取了《小刀会序曲》作为影片的插曲来渲染影片的紧张氛围;武侠电影《功夫》为了营造打斗场面的震撼效果,选取了《东海渔歌》和《将军令》作为电影的配乐,在民族乐器的演奏下打斗场面的艺术效果变得异常激烈;《闯将令》是“大跃进”时期创作的民乐,后来作为武侠电影《如来神掌》的主题曲出现,经改编合奏等处理成为《如来神掌》的标题性配乐。纵观香港电影就可发现,民族器乐曲是香港影片电影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民族器乐曲逐渐变成了一种经典配乐。

    (二)民族乐器

    论民族乐器的种类,我国拥有的乐器种类位居榜首,民族乐器根据演奏方式分类可分为“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每种材质制作的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从音色的主次进行分类,乐器的音色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因此,同一件乐器可以将不同的情绪表达出来,而民族乐器的本身也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香港电影配乐的选取会根据情节的需要选择不同材质、不同音色的民族乐器,这是香港电影配乐的一个重要特征。

    鼓在我国民族乐器中算是元老级,它属于打击乐器,威武的气势、雄壮的响声使得它经常出现在战场上。在《审死官》这部电影中,影片伊始由鼓声引导进入主旋律,威武的鼓声烘托出了公堂的公正严肃,在大部分民乐合奏中,鼓的出现是为了增强曲调的节奏性;在《黄飞鸿》这部影片中,有几场舞狮的场面,舞狮的伴奏乐器以鼓为主,鼓与舞狮在传统文化中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出现,在民族音乐中鼓有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它具有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丰富的演奏技巧,表现力相当丰富,在音色上具有含蓄、清越等特点。《流光飞舞》是武侠电影《青蛇》的插曲,该插曲主旋律的制作来源于古筝,在古筝清越典雅的音色中江南水乡的清秀美丽展露无遗;有名的古筝插曲《沧海一声笑》驰名于武侠电影《笑傲江湖》,尽管古筝是作为伴奏乐器出现,但在任盈盈的一挑一抹中弹奏出了沧桑的江湖。

    三、戏曲音乐

    戏曲是一门综合型艺术,它结合了对白、歌唱、音乐、杂技、舞蹈和武术等多种表演方式,我国的民族戏曲剧种,大约有360种之多,而传统剧目的种类则成千上万。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因此上台表演的演员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不仅会说会唱还要求会演,在戏曲艺术中戏曲音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戏曲音乐包括旁白、唱腔、开场、过场音乐和器乐伴奏。在香港电影中常会出现一些豫剧音乐或者黄梅戏之类的戏曲音乐,戏曲作为一种特色表演形式和叙事载体受到了电影音乐的热捧。

    (一)京剧

    京剧在所有戏曲中是近年比较流行的一个曲种,电影《鹿鼎记》中的插曲就借用了一段京剧曲调,即小宝与皇帝的武艺切磋,此时的音乐片段是来源于京剧曲牌中的[夜深沉]。[夜深沉]综合了昆曲《风吹荷叶煞》和《思凡下山》两首曲子,以其中的四句歌腔作为[夜深沉]的主要唱词,再利用民间音乐的创作方法对这四句歌腔进行加花、压缩、删减、填充和整合而成,整段曲调的演奏是以京胡为主奏,南堂鼓协奏。该曲在《霸王别姬》和《击鼓骂曹》等电影中都曾作为配乐出现,哀怨的曲调配合着虞姬舞剑的画面,为影片营造出一种气势恢弘的氛围。将气势恢弘的曲调使用在小宝和康熙玩耍的打斗中,整个场面呈现出一种滑稽可笑的戏剧氛围,加强了影片的艺术效果。《笑傲江湖》是由香港的胡金铨导演的,他是我国新派武侠片的创始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导演的武侠片中“京味”很重,京剧的影响使得整部影片呈现出浓重的舞台感,例如古公公和岳不群的较量,在升堂审问时融入了一段京剧串词,同时辅以锣鼓等乐器伴奏。

    (二)黄梅戏

    黄梅戏又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最初起源于民间,细致淳朴的表达方式,通俗易懂,优美动听的旋律、行云流水的唱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为它赢得了大把观众,黄梅戏的表现能力很强,抒情明快是黄梅戏的主要特征。19世纪中期的黄梅调在香港达到了创作高潮,“黄梅调”是建立在黄梅戏的基础上,委婉清新的曲调细腻动人。在喜剧电影《东成西就》段王爷表演歌舞的配乐中,有一段[渔家住在水中央]的配乐曲调,该曲调的旋律来源于黄梅戏,与电影《天仙配》中的音调一致。

    (三)粤剧

    粤剧源自南戏,起源于广东佛山,属于地方戏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化中,粤剧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表演形式,因而早期拍摄的香港电影粤剧戏曲占据了相当分量的比重,尤其是粤剧形式的歌舞在香港电影中随处可见。在《东成西就》中有一个段王爷与黄药师合唱《做对相思燕》的场景,该曲调的唱腔就是来源于粤剧的改编;另外在《唐伯虎点秋香》和《花田喜事》等喜剧电影中也出现了粤剧音乐片段,这些音乐片段都具有叙事的功能;《唐伯虎点秋香》借助粤剧名曲《胡不归之慰妻》来讲述唐伯虎在8个老婆的折磨下诉说心声,哀怨的曲调突出了唐伯虎内心之苦闷。

    四、曲艺音乐

    曲艺是歌唱艺术和民间文学的融合,它综合了中华民族的各种“说唱艺术”,属于艺术形式中比较独特的一种。曲艺是建立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同时又融合了表演、音乐和说唱,在我国传统艺术中有较长的历史。音乐在曲艺中占极大部分的比例,曲艺中的音乐由乐器伴奏和唱腔两部分组成,但主要以唱腔为主。曲艺中的“说”在音乐的伴奏下更具节奏感、韵律感和跌宕感,而“唱”更趋向于口语化,由此可见“说”和“唱”在表演过程中是相互融合的。在香港电影中,特别是喜剧电影,曲艺音乐在影片中作为叙事体存在,曲艺的融入使得影片更具喜感。

    快板是曲艺中的一种,通常用来烘托人物的紧张情绪,快板又叫“数来宝”,说辞对仗押韵,用竹板打出欢快的节奏,快板起源于宋朝,有悠久的历史,在艺人沿街卖艺时常见,随编随唱属于即兴发挥,说唱词多来源于对社会现状的见解和自身的感情表达。在《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中,唐伯虎为了进入华府当家丁,在华夫人面前即兴创作了一段快板表演,将悲惨的家族史作为说词,配合着碗筷的节奏,尽管句式结构不够严格,但他的表演方式与快板的特征基本符合。

    [参考文献]

    [1] 张晓云.武侠电影配乐中的中国民族音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

    [2] 罗婷.浅析中国电影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电影文学,2009(09).

    [3] 陈希.浅析武侠电影中的中国民族音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4] 殷莹.借助电影音乐的广阔舞台弘扬民族音乐[J].大家,2010(03).

    [作者简介] 杨婷(1975— ),女,湖南长沙人,硕士,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民族音乐 配乐 香港电影 元素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