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对声乐艺术中文化的思考

    时间:2021-01-17 07:57: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等方法,认为声乐艺术,具有大量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总是深深根植于社会的历史与文化之中,这种独具艺术魅力的艺术形式,往往可以借助于现代传媒技术,来实现超越历史、超越时空、超越国界的极为广泛而又深远的文化意义,催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审美意识,为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文化发展;声乐文化;审美意识;声乐艺术

    声乐艺术作为一种满足人们特殊精神需求的审美活动,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与其他艺术形式迥然相异的鲜明文化特色,但其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门类又有相同的特点。作为声乐艺术来讲,其一切艺术活动包括社会群体所共同享有的习得行为、信念及情感模式,必然表达的是文化的基本主题和价值。

    一、对声乐艺术中文化的认识

    “文化是一种流荡广远而又包含广大的整体性的精神存在。不能妄加穿梭,强行归类。它意蕴丰富、复杂,歧义很多,且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因而需要细心辩证,审慎理顺。这是艺术认识与理解的前提,也是艺术文化学由此构建的基础。

    关于文化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已在200个上下,而且,它仍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被使用,在不断地衍生新词意义”。19世纪末人类学家首先创用了文化这一概念。第一个给文化做出科学定义的是英国人类文化学家E.泰勒(E.Tylor)。他关于文化的定义是“文化与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自泰勒之后,人们又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A.L.Kroe-ber)和克拉克洪(C.Kluckhohn)在《文化:关于感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统计出从1871到1951年80年间的文化定义就有164种之多。由过去半个多世纪到今天,人们对于文化人类文化联系到一起,自然形成了符合逻辑及具有因果关系的理论涵义,即声乐文化。对声乐文化的思考,重要的是要注意对声乐艺术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美学取向等审美文化方面内容的思考,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和剖析。原因有二:首先,声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既是一种艺术哲学,更是一门文化哲学。其次,它是一种社会文化学,其中渗透着强烈而自觉的社会意识和本能的文化意识。这种源自人类艺术本能的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不仅具有非凡的力量传达几乎令人无法忍受的喜怒哀乐之情,也最容易激活或提升人们情感的共鸣,使之达到单靠语言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水平和社会效果,并且,最终发展成为一种人类相互传承、共同参与、共同享有、共同构成、共同追求的美好的精神生活模式。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情感的复杂世界,因此,用一般的话语形式是无法进行直接的文化描写与表达。然而具有人、语言、音乐等综合艺术形式的声乐艺术,则可以通过某些优秀的作品完成这一艰巨的“使命”。因为,声乐艺术用其直接抒怀的表现形式完成了与人们的情感、生命感受沟通,使艺术话语与文化世界两者之间得到瞬间迅速的融合。人们的情感生活在声乐艺术的审美交流中,可以得到最充分、最大限度的放大、强化和释放,也正是在这种强化和释放下实现了自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声乐与文化的结合

    声乐作为与人类诞生同步走来的艺术形式,其最初就是以多种艺术综合的统一体面貌出现的。在人和种族的幼年时代,“诗、音乐和歌舞是连在一起的,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根源,在词的韵律重复中有诗的起源,在音调的变化中有音乐的起源”。声乐中文学的、音乐的、表演的各种艺术体现,原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语言性、歌唱性、动作性融合在一个自然的创造体内。作为声乐文学的特定载体形式的诗歌(歌曲)、剧本和脚本(歌剧),历来都是声乐艺术的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歌曲、歌剧作品中各类艺术成分参与整体综合艺术创造的原点与起点。从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来看,这些诗正是诗和乐的歌词。但到了唐、宋,就发展到了以曲谱为依据进行歌词创作了。而到了元、明以后的剧曲与散曲,更加发展到了歌词与唱词的创作形式。到了近代以曲填词的学堂乐歌的出现以及现当代的歌曲、歌剧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类社会对于艺术审美的多方需求。诗歌与音乐的演变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比如:我国很著名的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大江东去》;还有伟人毛泽东的许多诗作都被作曲家谱写成歌曲。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与诗歌契合的很完美的声乐作品。

    当诗化的语言创造并奠定了声乐文学的基础之后,就引导着作曲家进入充满激情和诗情画意般的音乐创作过程。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当歌词进入歌曲之中并与音乐结合为一体时,作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的诗词便瓦解了,它的词句、声音、意义、短语以及描写的形象也统统被变成了音乐的元素。在一首千锤百炼的歌曲中,其歌词是完完全全地被音乐吞没了”。作曲家通过艺术创作将无声的文字(诗、剧)变为丰富多彩美妙的音响形态(歌曲、歌剧),他们把1 23 4 5 6 7这样七个简单的音符,十分巧妙、神奇地有机结合在一起,并赋予诗、剧以清澈、鲜活的艺术生命,它能够以特殊的力量和准确性来揭示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最隐秘的情感运动、以及不可捉摸的流动情绪。这种看似简单而又奇妙的音乐创作过程,其中既存在着极为特殊和纷繁复杂的艺术规律,也必然渗透着社会风尚或因时代变迁而不断创新的艺术元素。

    音乐一旦与诗水乳交融、相互补充、共同参与艺术创造,这不仅使诗歌从此插上了任意飞翔的音乐翅膀,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其艺术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诗与歌将一起经过极具艺术天赋和艺术魅力、创造力的歌唱家,借助于现代媒体技术的力量,依靠自己的技术技巧以及鲜明的演唱风格将歌曲中丰富的文化内涵,非常真实、感人、创造性地传播到全世界。

    三、声乐文化演唱的情感审美

    歌唱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是以演唱者的心灵感受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创造性活动,这种以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声音,是语言与音乐的有机融合,是以一体性的音响综合去创造丰厚艺术形象,其艺术因素的构成是多方面内涵的复合表现形式,无论从语言还是声音,无论是语音还是乐音,其审美意识和审美思想绝不是简单的技术或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是蕴涵人类厚实的文化底蕴、复杂的情感意味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美学》第三章中则是这样论述的:“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的无形的情感——形成音乐内容意义的是处在它的直接的主体的统一的精神主题性,即人的心灵,即单纯的情感。”朗格(Lange)在她的《情感与形式》中谈到:“音乐是意味的形式,它的意味就是符号的意味,是高度结合的感觉对象的意味。音乐能够通过自己动态结构的特长,来表现生命经验

    的形式。

    按照古希腊人的说法,缪斯女神(艺术女神)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让世界拥有声音,拥有一种可感知的表达方式,她可以通过语言、舞蹈和音乐来改变世界。我们的祖先自从通过原始劳动与猿人相揖之后,随着手、发音器官和脑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和人类活动。也正是在人类劳动的基础上,在愈来愈复杂的活动中,产生了乐、舞、诗等多种艺术因素多位一体的原始艺术形式。正是这种“歌、舞、诗”不分的艺术形式,既具有协调劳动工作,反映原始牧猎生活内容的功能,更具有借助于声音的律动直接表现原始人类当时内心情感体验和精神崇仰意向的功能。在这种载歌载舞的综合艺术活动中,人们不仅得到情绪上的调节,而且,对情感和审美体验,乃至充沛的体力,都可以加以调节。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原本全社会共同承担的歌咏任务逐渐落在了少数“专家”身上,那些拥有富于想象力的听觉天赋和发声技巧的人——歌唱家,也同时得到了大家的赏识以及整个社会的公认和仰慕。然而,无论社会怎样斗转星移,无论是歌唱的任务“转交”于少数人或由那些具有艺术天赋的歌唱家去完成,那只是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分工。声乐艺术中所蕴涵的与生俱来的原始“歌咏”和本能的“缪斯”,不会因社会的变迁而产生任何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歌唱艺术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当中,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了人类用声音的律动直接进行“抒情”艺术活动的本能冲动,与以往迥然不同的是,人们的这种精神和情感表现因为借助了现代化的手段和技术,从而使这种情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抒发和宣泄。

    我们每一个人在幼儿时期,听着母亲嘴里哼唱的摇篮曲安然入睡,便是音乐、歌声安神静心的作用。大音乐家李斯特的观点就比较直接地表示了歌唱艺术的魅力“歌咏言的声乐艺术,作为音乐艺术形式的子艺术仅仅是依靠声音的律动,它是不依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火焰。”由于声乐艺术可以直接表达人们内心颇为复杂的情感或某种精神,因此,它理所当然成为给人类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带来无尽的快乐和愉悦的最重要的“维生素”。贝多芬有句名言:“音乐是苦难的控诉,同时也是苦恼的避难所。”莫扎特在给他父亲的一封信中也有过这样类似的名言“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快乐注入音乐,是为了让世界感到欢乐”。的确,纷繁世界、喧闹都市,生活着我们这样一群为俗务、为家庭、为事业、为爱情、为名利所缠身的人。每天随日出睁眼,每夜伴月色入眠,身心疲惫,迷惑重重。音乐,确切地说,尤其是声乐,它让我们为之沉醉,为之起舞,为之焕然一新。它是一纸医治人类情感痛楚和心灵疾病的最佳“处方”:它那奇妙的节奏律动和令人怦然心动的声音共鸣,仿佛迎合了我们身体内某种磁场的共振,直接进入我们的内心,触碰着我们喜怒哀乐的敏感心灵。倘若用形象的语言比喻,声乐文化更像是一块蘸了药水的纱布,用它可以轻轻擦拭人们心灵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声乐——使抑郁和沉痛的人们变得轻松和愉快起来;使孤独的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而找到症结和定义,使孤独的个人打开深锁的“心门”,走出去,找到他们的同类,从而原本零散的、疏离的个人以及各个小团体找到联系而转型成为一个精神相通、休戚与共、坚不可摧的巨大社群,产生一股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力量。

    正是有了音乐的存在,世界才变得有声有色、五彩斑斓,在音乐的熏陶之下我们会逐渐变得沉静、温和、从容和豁达;我们的情感由坚硬变得柔软,由粗糙变得精细。我们身边每一天发生的有关声乐艺术的许多事情,不仅成为人们永远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成为人们对于声乐艺术的美好期盼和渴望;而且,往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于艺术审美观、审美情趣和对于社会的某种态度,从而最终影响着整个声乐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参考文献:

    [1]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版社,1996:30

    [2]马广海,文化人类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390-391

    [3]朱狄,艺术的起源[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66

    [4]黑格尔,美学:第三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9

    [5]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04

    [6]邢煦寰,通俗美学——以声音的律动直接表现情感[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338

    [7]李斯特,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19

    [责任编辑 卫玲]

    相关热词搜索: 声乐 中文化 思考 艺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