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我国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的使命\挑战与重组

    时间:2021-03-05 07:58: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但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其自身的原因和时代背景的冲击,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在办学定位、管理体制、办学投入、师资队伍、办学质量等方面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站在了决定其未来发展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对其合理重组则是其走出困境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独立设置成人高校;使命;挑战;重组

    作者简介:孙龙存(1972-),男,山东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化与教育比较和成人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类)国家一般课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BKA070033),课题主持人:杜以德。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0)16-0017-05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历史条件已发生改变,再加上体制和学校自身的原因,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缺乏与普通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其他类成人高等教育形式的竞争力,办学陷入困境。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行合理重组,使其重新焕发办学活力,成为其走出困境的重要思路。

    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运行的历史沿革及其历史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社会主义改造的文化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进行的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成人教育(当时称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历史使命。当时正是百业待兴,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任务与困难很多,各方面都急需人才。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培养工人阶级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成人高等教育。一些地区、一些厂矿企业也开始试办职工业余大学和职工大学。1955年以后,职工业余大学、职工大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办。1958年,吉林省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创办了黎明业余大学,培养当时农业生产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这是我国第一所农民业余大学。在吉林省的带动下,全国有的省、市也尝试性地办起了一些农民业余高等学校。1959年9月,教育部提出,“根据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业余高等教育必须积极发展”。1960年,北京率先创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这是全国第一所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面向北京地区职工的高等教育机构。紧接着上海、沈阳、长春、哈尔滨、广州等城市相继成立了电视大学。[1]这一时期,尽管没有出现明确的独立设置成人高校这一名称,但出现了一部分同样性质的成人高校,在社会主义全面改造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些高校成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文化力量。

    (二)“文革”十年:阶级斗争的工具

    “文革”十年,普通高等学校函授、夜大学、业余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停止了招生,成人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使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走入低谷,成人高等教育事业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据1972年的统计,成人高等学校由1965 年的964所减少到1972年后195所,减少近80%,在校生仅为1965年的4%。由于1973年以后,国务院科教组推广“七·二一”大学的所谓经验,全国许多工矿企业纷纷仿效,一时间办学无要求,教学无规范,质量无保证的“七·二一”大学遍布全国。1974年统计,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包括大量的“七·二一”大学在内共有3158所,1976年又猛增至46810所。[2]尽管这些所谓的大学与现在意义上的大学大相径庭,但就从这些所谓的大学在当时所承担的历史作用来看,它们充当了阶段斗争的工具。

    (三)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末:“双补教育”的核心力量

    文革结束后,由于十年的动荡中国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尤其是各行各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极度缺乏,为弥补十年文革给中国人才培养带来的“遗留问题”,对职工进行补知识、补学历的“双补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现在所言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主要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设立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教育迅速普及到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1985年广播电视教育招生人数达27.5万人。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1981〕8号),要求有条件的厂矿企业都要办一所职工大学。在1983年,国务院还批准了教育部、国家计委等五部委《关于成立管理干部学院的请示》(国发〔1983〕87号)。在这些文件和措施的指导、推动下,成人高等教育迅速恢复和发展。从1983年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全国建起了百余所管理干部学院。职工高校和教育学院虽然学校数减少,但招生规模从1981年的3万多人增加到1985年的12万人。[3]除此之外,还兴办了许多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农民大学、函授学院、教育学院。对成人高教的管理,国家制定了有关的法令法规。例如:1982年底,教育部制定了《关于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高等学校兴办的函授和夜大学毕业生若干问题的请示》。这一阶段,虽然各类成人高教相继创立,但总的来说,整个成人高教的规模小、专业少,主要是培养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但管理较为严格,教育质量高,培养了许多能力强、技术过硬的人才,极大地缓解了文革后我国人才极度匮乏的紧张局面。[4]成人高等教育成为与普通高校教育并行的两条腿之一,成为文革后“双补教育”的核心力量。

    (四)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高教大众化的重要力量

    马丁·特罗的三阶段理论由于数量界定明确、民主意识浓厚而得以广泛传播。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作为一种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解释和分析理论,在中国引起了极大关注,甚至成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5]20世纪末,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浪潮和加入WTO的冲击与挑战,为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高等学校扩招的重大决策,高等教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时期。[6]经过1999年以来的连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到2002年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包括普通、成人、电大、远程教育等) 共招生62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350万人;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600万人,比1998年增加约82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经过四年的跨越式发展,原《“九五”计划》制定的201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大众化目标)的目标已提前7~8年实现。

    在这一快速发展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9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100.14万人,在校生282.22万人,毕业生82.57万人,分别占高等学校总量的48.03%、45.29%和49.88%;到200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195.93万人,在校生455.98万人,毕业生93.06万人,分别占高等学校总量的42.20%、38.81%和47.33%。如果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64.10万人按1:5折算成在校生的话,则当年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约为776.48万人。为此,成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6.73%,普通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6.23%。[7]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上,不只是一种补充力量,已经成为一支与普通高等教育平分秋色的力量,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世纪初至今:高教“普及化”的生力军

    依照“特罗模式”的论点,他将世界的高等教育发展,分成三种类型,即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三类,精英型指中等后教育的就学率仍占同年龄层的15%以内,而大众型则是自15%至50%之间, 至于普及型则指超过50%以上。[8]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初期的发展中,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大众化程度迈进。教育部已明确提出了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左右;到2020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和毛入学率比2010 年又有较大提高。到2010年,全国每10万人口中,专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7000人以上(2000年为3611人);在从业人员中,专科以上学历者占8%左右(2000年约为5%)。到2020年,全国每10万人口中,专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13500人左右,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1年。[9]就我国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可能提供的资源保障而言,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毛入学率40%左右的目标是可行的。如果对独立设置成人高校进行合理地重组,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其适应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准确定位,向着大众化、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如是,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则会成为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一支生力军。

    二、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发展中遭遇到的现实挑战

    (一)办学定位方向不明

    明确的办学方向是一所大学兴旺发展的指南针,办学方向又依赖于大学明确而合理的办学理念,一所学校凝聚力的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然而,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本来就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往往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性特别强,意识不到自身的办学理念与方向在哪?当面临新的时代挑战时,就不知何去何从了。在发达国家,成人教育主要是一种职业技能教育,是为满足个人扩展知识和提高技能需要的学历后教育。在我国,建国初借鉴前苏联模式利用普通高校举办成人学历教育,后来出现一些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但基本都是举办学历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编、考试形式等方面大同小异,缺乏成人教育的独特性。这种学历补偿教育在我国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人学习需求多元化的今天,成人教育机构一味地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单一的学历教育,无异于作茧自缚。[10]在功能定位上,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设立的最初阶段是在职从业人员学历提升和岗位培训的基地,大多数学校都发挥了提高本行业企业劳动者文化素质,以及进一步培训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功能。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普通高校的青睐和择业观念的转变,许多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的招生面越来越窄,生源的短缺致使有的学校被迫停办或被兼并。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迫使很多学校不得不在其他行业领域寻求发展空间,开始开设人才市场上的热门专业。虽然这些热门专业有广泛的生源基础,但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却要面临与普通高校之间的竞争,其生存和发展空间仍然狭小。[11]

    (二)管理体制僵化不畅

    虽然我国确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高等教育体制,但我国只对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做了笼统的划分,许多地方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高等教育管理往往会出现权限范围内和权限范围外的角色偏离,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偏离等问题;由于长期以来行政机构是把高等学校作为自己的附庸而施加管理的,并没有注意到高等学校作为文化教育机构的特殊性,因此在管理方式上主要采用行政指令、计划等方式,计划体制和集权管理的色彩明显。[12]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是在原有的国家集中计划、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分别办学并直接管理的高等教育体制下的建制,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新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的逐步形成,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失去了独立设置的基础和独立发展的空间。[13]由于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大多属于部门或行业主管,条块分割,未纳入教育的整体发展规划,缺乏对成人教育的科学统筹和规划。由于学校的隶属关系不同,给教育资源的重组带来一定的困难,教育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和充分的使用。加之行业、部门办学并非“主业”,对教育的宏观管理力度不强,有的行业或部门本身面临机构改革,对教育的管理和投入更是力不从心;有的将主管的学校看成机构改革分流人员或者安排内部家属的容纳器,使这些学校人员众多、包袱沉重、基础薄弱、管理疲软,严重束缚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14]管理体制僵化不畅成为制约成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办学投入匮乏不足

    教育投资在性质上属于兼具消费性和生产性两重性质的投资,教育既是一种必要的有形的消费,又是一种潜在的生产,而且是附加值剧增的生产。[15]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在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面对“穷国办大教育”的实际状况,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并且在这种有限的高等教育投入中,长期以来,政府在高等教育经费的配置方面,偏重普通高等教育,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是一种维持性投入。政府的维持性投入,使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的办学基本设施建设长期投入不足,大大滞后于普通高校的发展,普遍存在校园校舍面积偏小,教学仪器设备陈旧,校园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等问题,已成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16]不少人错误地认为继续教育是学校、家庭和个体行为,不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政府行为。[17]对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策投入不足,成人高校在招生计划、新增专业、专升本以及办学形式等方面都仍然受到原有政策的许多限制,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另一方面是经费投入不足,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国家不拨款,受主管单位财力影响投入有限,学生学费又远远低于普通高校,单凭这些大多只能满足教师工资和学校的日常运转,要投入学校的基本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的购置,就更加杯水车薪。[18]这种办学投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四)师资队伍素质不强

    “本世纪初,桑代克毫不踌躇地断言,研究人类的科学正迅速积累着知识,到50年代,一个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一般毕业生所能给中学生提出的就业建议,将胜过索罗门、苏格拉底和富兰克林的总和。”[19]桑代克对教师的这一极度乐观的态度不一定恰当,但他揭示了教师的重要性。“……教师不独是一种职业,并是一种专业,……性质与医生、律师、工程师”。[20]雅斯贝尔斯有言:“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来实践。”[21]大学教师作为大学比较稳定的校园生活主体,是大学中的主要力量,是决定一所大学成败的关键要素。然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由于其学校的特殊性,政府的不重视,社会的轻视,对优秀师资缺乏吸引力,师资力量的薄弱正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以广东省统计的2003年到2004年的成人高校专任教师和普通高校的专任教师情况为例,见下表[22]。

    从上表可以看出,成人高校专任教师的高学历、高职称比例远远低于同期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的高学历、高职称所占的比例。这足见其学历达标情况以及高级职称的占有情况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导致成人高校如此局面的原因,主要有政策、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因素,师资流失严重。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更重要的是,缺乏那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23]

    (五)办学质量参差不齐

    大多数传统成人高校都是从培训机构演化而来,起点比较低,没有长期办学的积攒,在办学理念、办学软环境、学科群体、学科梯队等方面,与一些普通高校有很大差距,更谈不上拥有象一些普通高校那样的大师级人才和团队。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总体上办学质量不高,而且参差不齐。这其中有成人教育形式本身的原因,成人教育主要采取业余自学为主的形式, 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也很难系统,而且,成人教育的求学者动机复杂,基础不一,学习动力不足,自觉性较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办学质量。政策调整和变化使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环境恶化,起点低,投人少,使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走降低招生标准、放宽教学要求和毕业要求的运作模式。办学质量低,社会形象差,恶化了政策环境、投入、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生源,使成人高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差距拉大,这实质上是一种教育资源浪费,也不利于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不利于成人高校的稳定。[24]

    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重组的基本设计和策略选择

    (一)升格为普通高校

    这种方向选择主要是针对一批办学条件好、发展快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可以朝以本科为主的普通高校方向发展。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国普通高校进行了一轮重组,建设综合性和研究型大学是重组的主要方向,建设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是重组的目的。高等学校重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专业型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变、一些教学型院校向研究型大学转变还在努力进行。这种趋势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资源重组创造了机会,教学性高校和专业型高校纷纷转制,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通过整合资源,转制成为教学型或专业型普通高等院校留下了“空当”。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资源整合,可以与同类高校或其他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教学型或专业型的普通高等学校。[25]这一措施目前国家正在运作之中,一部分条件成熟的已成功实现了转制。近几年成人高校直接转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的学校有:中国工运学院(成人高校)升格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华女子学院(成人高校)升格为中华女子学院;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成人高校)升格为北京警官学院;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学院(成人高校)升格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安徽教育学院升格为合肥师范学院;湖北教育学院升格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山东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山东政法学院;贵州教育学院升格为贵州师范学院。[26]

    (二)转制为高职学院

    这种路径选择主要是针对一批原来就有一定市场开拓、运作能力,并且拥有一支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经验或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可以转制为以职业教育为主的独立的高职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技术性质的高等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实用性、技能性较强的生产一线技术、管理、操作、服务等人才,使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高职教育的这一特殊定位使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区别开来。我国绝大多数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由于历史等原因,所进行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普通高校的学历教育在本质上相差无几,因而显示不出成人高校的优势和特色,更显示不出它在高等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其实,发展高职教育在成人高校中具有先天优势。成人高校的主要招生对象是具有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毕业文凭的在职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职业基础,因而能够迅速地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而成人高校只要改变传统办学模式,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就能较好地实现向高职教育的转向。[27]面对如此大的生源市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应尽快转变学历教育方向,将重点放到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上来。首先,很多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是职工大学或管理学院,具有良好的企业或行业背景,它们了解相关企业或本行业人才需求、发展方向,因此能够制定切合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开设专业。其次,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有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完善的教学设施。第三,由于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企业或行业背景,便于开展校企合作,既方便寻找实习单位,又可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逐步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28]

    (三)转制为社区学院

    此种选择主要是针对一批学历教育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地区性独立设置成人高校。这一类成人学校本来就属于地区性或社区性的,以服务当地社区为主要职责。对这一类学校可以定位为由学历教育转移到终身教育上来,转化为由政府扶植、资助为主的社区学院。

    历史上,这一类型的成人学校由于其办学地点的特殊性,具备服务当地、服务社区的优势,为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基本位于各区县,时刻关注着社区的建设、发展,以及社区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尽量从教育、培养训练专门人才、提高社区居民素养的角度积极参与其中。”[29]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地区成人高校的绝对优势在弱化。但以其地域的优越性、低廉的学习费用、满足社会多元化学习需求等特点对当地社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独立设置的地区成人高校则必然成为社区学院的重要依托。如北京的城八区都有地区性的成人高校,在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指引下,城八区以本区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为依托,相继成立了社区学院。以宣武区为例,2002年基于宣武红旗业大的宣武社区学院成立,形成了集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知识普及、满足社区居民的爱好兴趣于一身的社区教育模式。[30]区域职工大学(社区学院)的定位应该是:确立学校在高等教育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办成一个以职业教育为主体,面向社区的综合性的教育基地。[31]

    (四)兼并到普通高校

    这种选择主要是针对一批定位、出路不明的成人高校,可由有实力的普通高校就近兼并。以北京成人高校转制情况来看,首都高等教育需求的强势,依然指向本科层次和普通高校方面。因此,把市属独立设置成人高校主要由市属普通高校兼并,推进成本比搞复杂的制度接轨的社区学院要低,可行性和时效性也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市属普通高校的实力,提高独立设置成人高校资产的价值,在体系内部使市属普通高校能够以较低成本,将小土豆似的校区空间有所拓展,办学条件有所改善,而且也有利于更好地适应首都高等教育求学需要重心高移的趋势,即从“有学可上”向“有好学可上”和“有更高层次学可上”高移的趋势。从高等教育管理上讲,也使得政府管理环节和程序简化,效率提高。[32]

    (五)改成行业培训机构

    非学历教育市场前景逐步显露出来,一些证书考试培训发展迅速,如英语四六级考试培训、注册会计师和律师考试培训、各种层次的任职资格培训、工商管理培训等。一些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尝试。有些专门从事培训的社会机构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连锁培训机构,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如新东方英语培训机构即是。事实上,非学历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按照功能包括补课、提升、更新、补缺等四大类,如果将补高等教育的课列为学历教育的话,那么,提升知识水平、更新知识、补充知识都可以列为非学历教育。这些非学历教育形式以证书培训为龙头,以提高能力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灵活高效地运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33]一些行业或大企业举办的成人高校,可直接转为内部员工培训为主的机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应发挥企业或行业优势,服务于企业、行业,与企业、行业开展大规模培训合作,为企业、行业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职业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提高基层管理干部、技术人员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科技的能力。[34]要在非学历教育市场上有所作为,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其次,应把握非学历教育的特点,要做专做精,设置培训质量和声誉进人壁垒;第三,是要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实行灵活的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2]余小波.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及思考[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16-119.

    [3]徐旭东.建国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的回顾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4,(3):82-85.

    [4]李炳全,李乐音.我国成人高教发展的历史回顾与今后应注意的问题[J].成人教育,2001,(1):19-21.

    [5]李从浩.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伦再探讨[J].教育评论,2006,(2):95-97.

    [6]叶忠海.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0-41.

    [7][9]辽宁教育研究院课题组.大众化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的历史贡献及未来发展空间预测[J].辽宁教育研究,2003,(10):1-5.

    [8]杨思伟.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1,(4):2-7,14.

    [10]赵红亚.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挑战、机遇与走向[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4):8-11.

    [11][17]杨涛.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改革与发展策略探析[J].职业时空,2008,(5):64.

    [12]刘宝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回顾与前瞻[J].复旦教育论坛,2009,(1):43-47,57.

    [13][16][22]课题组.广东省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成人与继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18-23.

    [14][18][23]王军,刘东梅,高琦.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困境与出路[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135-136.

    [15]宋长春.教育投资理论视野下扩大高等教育投入[J].三江学院学报,2007,(1,2):12-16.

    [19][美]哈里·道.教学:一种表演艺术[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师[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76-77.

    [20]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21]包万平,郭炜煜.大学的主人应为教师与学生[N].科学时报,2009-9-1.

    [24][25][33]朱艳华,马发生,夏力,王岩,汤伟.我国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发展问题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17-20.

    [26]http:///techforum/content/369/2538.shtml,

    2009-9-2.

    [27]刘灵溟.高等职业教育前途无限——对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出路的思考[J].北京成人教育,1999,(5):27-28.

    [28][34]程瑛.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存在与发展[J].继续教育,2007,(6):8-9.

    [29][31]汪丽萍.发挥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作用为建立学习型社会做贡献[J].成人高教学刊,2005,(5):49-51.

    [30]杜敏.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现状与前景[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5,(3):2-5.

    [32]单鹰.首都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困境和抉择[J].北京教育,2005,(9):20-21.

    责任编辑肖称萍

    相关热词搜索: 高等学校 重组 使命 成人 独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