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学科建设:新建本科院校持续发展的瓶颈

    时间:2021-03-05 08:04: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学科(discipline)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对此尚较为模糊,汉语中原本没有专门关于“学科”的表达,而现在的称谓是对西文的翻译。其本意大概包涵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含义是指对学生的训练,尤其是智力和品德方面的规范和训练;第二层含义是指处罚与惩罚;第三层含义则指知识的分类(a branch of learning studied in a university,discipline译为“学科”正是基于这一层面的意思)。其实在我国已有学者注意到学科概念的复杂性,薛天祥教授在他的《高等教育学》中提出: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学科的最初概念与学习者有着密切的关系。高等学校的学科主要指学术的分类,即按学科的性质划分的门类,学科一方面起着目录性的指导作用,规范着我们探索的范围,而另一方面起着规范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学科建设大体上涉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方向与专业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学科发展的环境等。尽管这些都为大家所熟知,但是,众多新建本科院校在落实学科建设方案时却一再陷入困境和遭遇难题。

    一、模糊不清的办学定位钳制学科发展方向定位

    在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研究中,如何划分高等学校类型既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又是一个高等学校定位与发展不能不解决的问题。其所以困难是因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多样化的高校办学模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类型划分,必须具有并符合内在的划分逻辑;作为事业规划,必须具有可行性并为人们所认同。高等教育在归类上的困难必然导致办学定位上的模糊,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科的定位与发展。

    21世纪之初,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初见端倪,作为精英教育的学术性研究型大学和作为大众化主力的实用性职业技术型高职高专,各自方向迥异,定位清楚,而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在内的非重点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不断扩充、重组、合并而成的多科性本科院校,由于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缺失清晰的办学理念,致使办学定位模糊不清,多头的目标在有限的人、财、物力面前显得捉襟见肘,阻碍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的依据应该依从于“资源约束”和“需求约束”两类。所谓“资源约束”是指根据学校人、财、物的资源的状况(包括数量、性质和特点),确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所谓“需求约束”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确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当前,高等教育在呈现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潮流就是地方化,国际化与地方化是一对孪生兄弟。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波伊尔博士所言:这种新兴的院校要围绕社区发展的紧迫问题,组织跨学科研究所,服务社区,复兴社区。在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服务面向是非常广阔的。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以“高深学问”作为逻辑起点,其外延上有了充分拓展,内涵上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在培养目标上,各类院校表现为要求不一,跨度更大。部分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扬长避短,主要培养应用性人才,甚至是培养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

    二、贪大求全的学科建设制约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学科建设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龙头,但它又是项综合性强,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工作难度大、不易见成效的事业。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上最容易陷入的误区通常有两个:其一是用成功升本所带来的激情搞学科建设,贪大求全,比照教育部1998年修订的除“军事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多头发展,面面俱到,缺乏对社会需求和自身品质的深入研究;其二是对学科建设的内涵不清楚,观念模糊,导致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步伐缓慢,成效低微,出现策略性失误。

    策略性失误之一:贪大求全,混淆综合性和多科性之别。不少学校在学科建设上,缺乏综合的、全面的分析,不认真审视自己的办学定位,抽象地进行学科建设,常常是有意无意地与综合性高校比试在学科门类上的覆盖率。这样的做法只能分散办学精力,影响人、财、物力的投入,束缚学校的发展。

    策略性失误之二:一味满足“需求约束”,不顾学科本体发展。学科体系结构大体上包括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学科方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9年颁布的高校学科目录中有12个学科门类,74个一级学科和321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通常由若干个学科方向组成,学科方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一个学科要想获得真正的发展,必须有关于学科本体部分的方向,否则学科不可能得到发展。譬如,历史学放弃本体方向,转向旅游。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切不可为了生存,只顾眼前利益,一味迎合市场需求,不顾学科本体的发展。

    策略性失误之三:对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不加区分,增加了学科建设的盲目性。无论哪所学校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自己的优势学科。所谓优势学科只是目前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建设水平等方面同比校内其他学科有着自身的优势的学科。但是,这些学科无论同高一层次的院校相比,还是与同层次的院校对照,均无丝毫优势可言。新建本科院校往往敝帚自珍,喜好在这些学科上不断地加大投入,而相对忽略了目前尚显稚嫩,却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真正的特色学科或学科方向。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受到学校发展定位、师资、资金等的约束,因此,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建设标志性学科。同时,学校领导还要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意义,用主要精力抓学科建设,院、系教学负责人也要把学科建设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适时、科学地调整学科结构,选择学科方向。

    三、“兼收并蓄”人才引进延缓了学科梯队建设步伐

    教师总量不足,师资队伍呈结构性短缺,是我国高校的普遍现象。随着连续几年的持续扩招,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师生比还会更高,如果按照1∶15的标准来计算,我国高等教育尚缺几万名教师,特别是外语、计算机、数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师短缺问题更加突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基础设施、福利待遇等方面问题,这一类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正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以及教育部拟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监测参考指标》中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各新建本科院校花大气力,在现有的条件下,竭尽所能重金引进和招聘人才。虽然此举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短缺的压力,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研究水平,但是,从学科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学校长远发展来讲,这一举措却暴露出不少问题。

    第一,学校的发展依据学科的建设,在人才引进上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学科建设上,不仅是新建本科院校,就是老牌学府也不可能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应该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遗憾的是,许多院校在人才引进上与学科发展的规划不相吻合,引进人才不是围绕重点学科的发展,而是平均用力。甚至少数院校在人才引进时,完全不顾自己的学科发展规划去“兼收并蓄”。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依重学科建设规划,围绕学科梯队建设,建立选择性人才引进制度,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上。

    第二,要处理好学科带头人与学科负责人的关系。学科建设的重点是学术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学术研究和管理;学科建设还涉及人、财、物等方方面面,要加强行政管理。因此,一个学科既要有学科带头人,又要有学科建设负责人。在不同的学科里,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建设负责人又有自身特殊的一面。有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负责人两者是合二为一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工作是为他们配好助手,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有的学科带头人是某位教授,而学科负责人则是所长或系主任,这个时候,学校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科负责人的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营造团结合作、相互尊重的宽松氛围。

    第三,要注意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不分青红皂白地引进人才,必然造成学科梯队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人力资源和学校财力的不必要浪费。首先,学科梯队中应有一名学科带头人,每个学科方向又应该有一名学术带头人,学校应注意为他们配备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助手队伍,这就是学科梯队。其次,学校还应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提供国内外研修的机会,督促学科梯队开展经常性的学术活动等。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高教所)

    [责任编辑:赵英臣]

    相关热词搜索: 学科建设 瓶颈 持续发展 新建 本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