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体育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

    时间:2021-03-18 08:01: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小学体育学科育人价值挖掘及教学行为转换的研究》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于2011年9月—2012年5月对市级以上的近80节公开课及校内的一些常态课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体育课呈现出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为主线,注重通过必要的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运动负荷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喜人景象。但由于不少一线教师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体育教学实效性判断的唯一标准,教学手段单一,机械重复训练,一些有血有肉的体育教材被肢解成技术重难点、练习步骤和方法,导致体育中所蕴含的智慧、激情、情感、超越、公平、竞争、自由、拼搏等人文内涵得不到应有的释放。因此,要将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不仅要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学科维度建构教学,更要从生命成长的维度出发,让学生的生命在课堂中得到体育学科所独有的体验和丰润。

    一、运动——人性化生命的体验与表达

    人性化生命是生命属性的第一层次,体育教学要发挥强身健体的功能,首先应该从满足学生运动的“始发活动”开始,关照学生人性化的生命,通过一系列有规律的身体运动方式,对人的身体施加一定的运动负荷,以改善人的生理机能,激发人旺盛的生命力。从这一角度来看,体育课程的功能和价值是其它课程所无法取代的。

    1.遵循学生天性,充分释放人性的冲动

    人是灵与肉结合的有生命的精神实体,充满着多种生命能量。体育教学首先应该让生命体内所积余的能量在充满激情、外向的身体表达中得以宣泄。我们不妨让学生在自由与规范的身体文化范畴内,合理合法地释放学生自然生命中的动物性、攻击性、情绪性,发泄出不良的情绪和多余的精力。而当下的不少体育课,教学内容过于细致,学生匆匆走过场的练习较多,真正从自身需要出发的运动量较少。

    变化形式,为充分释放赢得时空。一些教师在体育课开始部分的一般性准备活动中往往会安排慢跑或趣味跑环节,但不少学生在慢跑中不喜欢整齐的节奏,趁老师不注意会飞快地跑离队伍比试起来,教师也因此经常性地整顿纪律。其实,充分利用学生奔跑的欲望和冲动,根据课的主要内容在不同阶段增加跑的专门练习效果会更好。如开始部分可以安排“老狼老狼几点钟”“荷花荷花几月开”等开放性的游戏,满足学生追逐跑的欲望。在技巧等运动强度不大的教学后,可以增加快速跑的环节,满足学生长时间机械练习后产生的运动冲动;在蹲踞式跳远学习前,和助跑的专门性准备结合起来,让学生反复练习加速跑,既满足了学生比试赛跑的愿望,又较好地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适时补充,为充分释放提供机会。小学生争强好胜,时常会为一点小事纠缠在一起,有的甚至扭打一团。教师不妨从正面进行引导,同时安排一些合适的游戏,满足他们肉体参与搏斗的愿望。一次,汪同学和林同学为了一点小事打架,教师专门设计了“摔跤”“角力”等游戏,请他们在体操垫上配合老师对游戏的方法和规则的讲解进行演示,并分别请了两个实力相当和稍强的同学向他们发出挑战。随后,又开展了多种角力的游戏,公平的竞赛排解了他们的好斗的欲望,也渐渐改变了他们的行为习惯。

    2.运用综合性活动,适时调节生命节律

    杨桦、赵小勇在《从“绿色视角”看体育运动》中认为:运动节奏主要表现为运动中的力度、气势、节奏、韵律和张力结构,它着重通过“力”——“运动负荷”作用于人体引起人的生理节律(心率、脉搏、呼吸等的节律变化)和心理节律(情绪、情感、心境等的变化)的对应变化来传递和激发生命的能量,调节和引导生命运动的节律。体育教学就是以体育运动自身所具有的运动节奏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生理和心理的节律感达到对生命节律的影响和调试。其中,“动作技能的准确性”“生理节律调节的自主性”和运动结果的“偶然性、突发性”等因素,是诱发学生愉悦情感的爆发、调节生命节律的关键。

    体育教学中,“捕鱼”“大渔网”“铁烧饼”等游戏和篮球、排球、足球等综合性的体育项目,是学生获得节律调节的重要载体,这也是学生比较喜欢此类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项目既可以因对手的追击或防守的逼迫被动提高运动负荷,又有因自己体力不支自主找寻休息调整的空间。篮球运动中快速的运球、准确投篮后的振臂一挥,足球运动中突破重围、精准射门后的一路狂奔,都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节律刺激。投篮、射门的失误乃至游戏比赛的失败,让学生有一种紧张、焦虑和挫折感,但也给学生再次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生命能量的再爆发和再释放提供了机会。在篮球教学中,我经常进行“圈篮球”的游戏,用呼啦圈代替篮圈以提高投篮的命中率,适当放宽规则的限制(在不同的阶段,允许运球可以两到三次,允许持球走两、三步等等),减小参与的难度,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乐此不疲。

    二、体验——生长性生命的体验与表达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不断生长之中的,每个生命阶段对于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体育教学理应尊重儿童的当下生活,尊重人成长的阶段性,以学生的方式去理解学生,以学生的方式去教育学生,把学生应有的一切还给学生。

    1.每一节课都是新的

    《体育新课程标准(2011)》指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基础、身体特征、体能发展敏感期和心理发展特点等,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既可以增加各学段之间的发展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又可以避免简单的内容重复,给学生每个单元乃至每节课一种全新的感觉。

    第一,整体设计教学单元。水平一为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性的内容不可缺少,可以让学生在横叉、纵叉、体前屈、仰卧推起成桥等练习比试和表演中不断提高柔韧性;让学生练习四面转法、报数、各种姿势起动、跳绳等游戏以提高灵敏性;让学生在站立和跪式、地面和凳上、静止和行走等多种姿势的平衡游戏中发展平衡能力。水平二是发展学生柔韧性和灵敏性、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的最适期,跳绳、各种姿势起跑、跑的专门性练习、投掷轻物、各种跳跃、各种滚翻练习应该成为学生体育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水平三是发展位移速度、速度力量、有氧耐力等的最适期,短跑、中距离的跑、跳远、跳高、球类教学比赛等理应成为体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比如,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我们整体设计了以下小学技巧学习单元,提高了学生学习基本技巧的针对性,减少了内容的重复,发展了相关的能力。

    第二,整体设计课时计划。课时计划的设计应该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有序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序变化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中不断达成教学目标。如经常采用游戏进行教学,体育教师要转变只注重利用游戏频繁更换吸引学生的倾向,关注游戏规则的方法和规则的有序变化的设计,让学生在充分享受游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实现游戏的育人价值。

    可以在小篮球的教学中经常用《截住空中球》的游戏:将参加游戏的分成几组,各组指定一人先站在圈内,其余的人均匀地站在圆圈外。游戏开始,圈外的人相互传接球,圈内的人积极抢截。截住球后,与传球失误的人交换位置,游戏继续进行。游戏时教师开始从两方面进行有序的设计和变化:第一,从传球的动作要求着手,由第一、二课时双手前传球游戏,到第三课时双手地面反弹球,随后几课时可以安排传球动作不限的练习。第二,从截球的人数着手,第一、二课时一个在圈中截球,随后几课时可以增加两人或者三人。这样的游戏既充分享受了合作游戏的快乐,又提高了传接球和移动断球的能力。

    2.每一节课都在唤醒

    学生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而获得的身体认知即是技术,而技术通过不断实践被掌握,则是技能。体育学习主要就是利用体育课堂特有的情境和条件,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感受不同的刺激,唤醒学生已有的背景经验并与之融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倡小学阶段主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因此,小学水平一和水平二的体育课中情境化、游戏化的学习体验应成为学生的美好回忆。以水平二的跑为例,运动员学习起跑、途中跑、冲刺跑的各项要领,掌握蹬地、摆臂、步幅、步频等技术,目的是获取最快的速度,战胜对手。但对于水平二的学生来说,没必要一下子学习如此规范的技术,跑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每个人都会跑,体育课上教师可以设计出各种姿势的起跑、不同距离的让距跑和追逐跑等花样跑的练习及游戏,学生在欢笑中追逐,体验运动的乐趣,暂时不必过分强调起跑方式、摆臂摆腿等技术动作的规范。在满足学生奔跑的天性、对跑有了乐趣、意识到了自己的跑的潜力之后,再去引导学生体验站立式起跑及摆臂、摆腿的动作要领。

    三、哺育——整体性生命的体验与表达

    人是自然、精神和社会生命的完整统一的生命体,过分强调体育教学对技能和体能习得的有效性,常常会忽视学生生命活力的开发与培养;过分强调服从和秩序,容易造成对生命的激情、意志、合作、竞争等品质的忽略,进而部分丧失了体育课程应有的对学生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哺育的功能。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激情、意志、合作、竞争等品质,都是美好生命精神的体现,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命整体性,用整体的教育去哺育整体性生命,开发学生丰富的身体潜能。

    1.意志

    体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体现了学生生命意志力的能量,而如今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吃苦”并学会坚持的越来越少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果断、自制、坚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难有培养的氛围和机会。体育锻炼中需要一定的意志品质的支持,因此,体育教学首先要重视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炼。我们不妨增加一些技能的训练,加强身心磨炼,如通过技能的展示和评比,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增加一些长跑或走的体验课程,甚至设置一些粗犷、剽悍的且严格的运动课程,让学生吃点苦头,“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在摸爬滚打中强壮筋骨。只有不断体验挫折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信念才会得以养成,也才能承担起“天降大任”。笔者每学期都有意设计这样的学习单元,如1000米障碍跑,在长跑的300米处设置了爬过30米的长垫,500米和600米处分别设置了20米左脚和右脚连续跳障碍,800米处设置了连续跨越30级小折垫支起的障碍等,尤其是单脚跳和跨越时碰到障碍后要从此障碍处重新开始的规则,体力接近耗尽时候的艰难爬行,无不考验着学生的体力和意志。

    2.冒险

    体育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拼搏精神的培养与人的征服冒险本能的激发息息相关,而这种冒险精神在如今“安全第一”的教学氛围中越来越被忽视。我们不妨通过突破学生的舒适区、安全区和习惯区的方法,拓展他们的身体活动能力,适时地挑战一下生理或心理的极限,这对学习成就感的强化和自我超越气魄的培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是原有教材的拓展。平衡教学中,在学生基本掌握单腿平衡动作后,可以让学生在一定高度的凳上完成动作,也可以穿越一定高度的平衡木;“叠罗汉”教学中,可以不断增加参与的人数,增加叠罗汉的高度和难度,鼓励学生合作完成动作;可以在秋千的前侧设定一定高度的“绣球”,让学生合作不断提高荡秋千幅度去摘“绣球”;支撑跳跃教学中可以适度提高“山羊”的高度或远度,提高动作完成的难度……当然,这样的练习安全问题不得不考虑,要有个先扶到放的过程,不断给予学生身心的支持,鼓励学生不断坚持和挑战。

    二是开发冒险教材。如“极限障碍跑”单元中,可以要求跌落平衡木必须返回起点重新开始,增加获得成功的艰难度,也可设置1.8米高的海绵包要求合作翻越,增加越过障碍的高度,扩大合作空间;“孤岛求生”单元中,可以准备两个平台,并在平台中设置一个障碍,利用爬绳从一个平台荡过障碍站到另一个平台,比一比越过并站在平台上的人哪个队更多,鼓励参与者相互理解,互相包容,相互支持与紧密合作,培育学生勇创佳绩的决心和勇气。

    3.团队

    学生的体育学习多半属于一种群体学习,其中团队竞技是主要的形式。体育运动项目多数带有竞赛评比的特点,在对抗竞争中,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不仅在体力上有对抗,也在思想、感情上有交融。无论是田径、球类,还是体操,充分利用团队对抗,既可以将友好、同情、体谅、协作、团结、礼貌等优秀品质发挥到极致,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我校每年都要举行“迎面接力跑”比赛,比赛全员参与,实力参差不齐,加之接力棒传接的偶然性,让比赛充满悬念。学生为了比赛在体育课、课外活动中各组之间的比赛经常开展,教师对各小组之间的实力进行不断调配,让学生始终倾情投入、乐此不疲。同样,“8字跳长绳”“8字交替跳长绳”“跳跃封锁线跳长绳”也是一样,团队性的比赛,全员性的参与,让参与其中的人有了团队精神和集体情怀,同学间形成共同的心理气氛,困难时相互激励,胜利时相互庆贺,团队精神会对每个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的培养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在锻炼中更能保持适宜的精神状态,增强锻炼的自信心、果敢性及荣誉感,更强化了学生的责任心及合作意识。

    人性化的生命、生长性的生命和整体性的生命是体育教学实现体育生命的体验与表达的三个维度,三个维度的体验与表达正是基于对学生自然、精神与社会生命的研究所延伸出来的,既带有一定的层次性,也带有一定的综合性。体育教学唯有以运动技能目标的达成为载体,给学生生命健康成长应有的体验与表达,才能上升为一种完整的教育。

    (张勇卫,常州市局前街小学,2130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相关热词搜索: 育人 挖掘 学科 成长 价值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