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我国体育思想史书写形态的逻辑脉络与重构

    时间:2021-04-17 08:15: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我国体育思想史书写形态形成了以社会精英体育思想研究为线索的循规性书写形态、以社会体育思潮研究为中心的话语性书写形态、以多元理论视角解读体育思想为路径的建构性书写形态3种逻辑脉络,构成了我国当代体育思想史研究的学术图景。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应进行逻辑重构,不断地扩张、分化和重组问题域,实现研究范式和理论自觉的自主性建构。

    关键词:体育思想史;书写形态;逻辑脉络;逻辑重构;中国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9-0017-04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思想史与体育史的学科归属与理论分野都没有形成明显的区隔和划分,直接导致了体育思想史理论研究的薄弱。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育思想史研究开始成为我国体育史研究的独立领域和重要支脉,但是在体育思想史内容拓展和研究范式建构上还需加强。

    1 我国体育思想史书写形态的逻辑脉络

    1.1 以社会精英体育思想研究为线索的循规性书写形态

    在我国思想史学术传承脉络中,梁启超、蔡尚思和侯外庐等开拓者以精英思想家为轴,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基础上对精英阶层的哲学、经济、政治、宗教和科学等社会思想进行综合研究,形成了精英思想研究的学术传统。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受这种思想史研究范式的影响较大,形成了以社会精英体育思想研究为线索的循规性书写形态。1984年,国家体委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写组编印了日本体育史学家绦田基行的《体育思想史》。礤田基行的《体育思想史》将社会精英体育思想和经典文本体育思想视为解释、判断、处理体育现象和运动竞技图景的必然脉络,对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概念范畴体系的形成和体育思想的理论化思考有很大影响。

    “研究思想家个别人物的思想或某种社会思潮,理所当然地是思想史的主体内容”。郑振坤的《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纲要》是我国当代第一部以体育思想史命名的体育史专著,深受绦田基行《体育思想史》研究范式的影响,以社会精英体育思想为书写线索,将我国历代社会精英和传统经典典籍的养生思想、军事体育思想、娱乐体育思想、体育教育思想按历史时期分别叙述。乔克勤和关文明的《中国体育思想史》、王俊奇的《近现代二十家体育思想论稿》和吴在田的《体育思想史简介》也沿袭了以社会精英体育思想研究为线索的循规性书写形态,但在研究视域、史料运用和书写路径上有所突破。戴伟谦的《程登科之民族体育思想》通过史料文献的搜集考证和口述资料的分析整理,深刻地诠释了我国现代体育的拓荒者程登科先生1930年代的民族体育、全民体育化、体育军事化与军事体育化等核心思想。申伟华的《毛泽东体育思想概论》以毛泽东体育思想为书写轴心,结合体育社会现实,阐释了体育生活方式和体育群体事象,考述了毛泽东时代我国体育的社会嬗变和社会互动关系,构建起我国体育思想史与社会生活史沟通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框架。

    1.2 以社会体育思潮研究为中心的话语性书写形态

    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社会思潮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表达,能够塑造、引领社会存在,当然也会影响到体育存在。在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中,社会体育思潮承袭了拷问体育合理性存在的批判性话语风格。

    郑振坤的《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纲要》和乔克勤、关文明合著的《中国体育思想史》虽然是以社会精英体育思想研究为线索的循规性书写形态,但仍然或隐或现地将人天观、贵身观、寿夭观、形神观构成的元气生命观,以及和、养、常和度4个核心范畴构成的整体平衡健康观融铸在以社会体育思潮研究为中心的体育思想史话语性书写形态中。许义雄在《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中将养生体育、军国民体育、锦标主义等体育思潮及其核心价值观作为话语性书写中心,确立体育思想史话语谱系的解说结构,主张运用整体的观念来解释和描述我国体育思想史,把体育思想史的孕育过程当作一种结构整体来研究,从而确保体育思想史分析内在本质的完整性,将重构体育思想史的事实判断与认识体育思想史的价值综合判断有机地结合起来。谭华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思想史》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体育思想史研究》都是以社会体育思潮研究为中心的话语性书写谱系,认为中国传统体育思想从先秦以来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体育问题的思想方式,现在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生命观、身体观、健康观和体育生活中的观念、范畴和独特认识,并以现代科学体育话语体系为参照,建立起民族本位的体育话语体系,以实现东西方体育文化、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平等对话。以社会体育思潮研究为中心的我国体育思想史书写形态克服了以社会精英体育思想和经典体育话语文本研究的狭隘性和封闭性,加强了体育思想史与社会生活史、政治思想史间的联系,避免了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中孤立化和碎片化。

    1.3 以多元理论视角解读体育思想为路径的建构性书写形态

    随着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理论范畴与方法体系不断介入体育思想史研究,我国体育思想史理论观点与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于加强体育思想史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我国传统体育思想史研究缺少形而上的传统,面临如何从社会体育现象或民众日常体育活动中提炼出更多本质性的问题。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只要不脱离历史,在尊重体育史实的前提下,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后现代史学方法、比较的方法及多元互动的观念、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证实与证伪相结合的方法、计量方法等都各有其价值,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来确立合适的研究方法,对以多元理论解读体育思想为路径的建构性书写形态做了富有建设性的尝试。

    2008年,杨向东等主编的《中国体育思想史》,将社会精英体育思想研究和社会体育思潮研究契合,实现了“思想史应当如何思考精英与经典的思想世界、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知识史与思想史之间应当如何互相说明”。在体育思想史研究上“台北学者重资料,大陆学者重方法;台北学者重描述,大陆学者重解释;台北学者重分析,大陆学者重综合”。近年来,我国不少年轻学者纷纷调整体育思想史研究的视角,变革传统的体育思想史研究模式,自觉反思自身史学观念和更新体育思想史研究方法,表现在把握历史主体与主线的基础上,努力以多元理论解读体育思想为路径来建构书写我国体育思想史。陈晴的《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人与嬗变》对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内容、进程、结果、变迁以及新式体育传人与嬗变的内在规律、外在现象等进行全面考察,系统地分析了清末民初的体育思想史与社会生活史、基督教会史、政治思想史等之间的关系。刘祖辉的《我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吸收了年鉴史

    学派倡导整体史和长时段研究的史学理念,对我国近现代武术思想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体性研究。刘媛媛的《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以西方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为基础,将我国古代体育文化置于身体观的语境下来考察,建构性的书写我国体育思想史。

    2 我国体育思想史书写形态的逻辑重构

    2.1 不断地扩张、分化和重组我国体育思想史的问题域

    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中国社会体育思想和体育文化传统,是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社会体育现实有效接轨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学本土化的重要内容。在追随西方体育理论话语和思想谱系的过程中,我国体育思想史发现西方体育理论话语和思想谱系不能完全解答我国体育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只能不断地扩张、分化和重组我国体育思想史的问题域。

    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大多数著作都停留于表面的历史现象勾勒层面,至今仍未获得某种令人满意的突破”,不得不扩张、分化和重组我国体育思想史的问题域,从我国体育思想史“本然”的意义出发,对我国体育思想史“学术”、“学术史”、“学术传统”进行追问。郑振坤的《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纲要》、乔克勤和关文明合著的《中国体育思想史》是20世纪我国最重要的体育思想史研究成果,确立了以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来研究我国体育思想史的基本范式,本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强调体育思想史与社会史的结合,对我国体育思想史的内涵、演进、特色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严密论述。2000年以来,我国体育思想史的问题域进一步扩展、分化和重组,进入以方法论与诠释方式多样化、个案研究与现代诠释为主的时期,崔乐泉、杨向东、谭华面对体育思想史“是什么”“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域,建立植根于具体体育史语境、本体论意义上的体育思想史理论立场,开始将体育思想史转向“一般的思想史”。

    在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语境中,不断地扩张、分化和重组我国体育思想史的问题域是重新理解、设计和规划我国体育思想史现代学术谱系的路径之一。我国体育思想史只有不断地扩张、分化和重组问题域,梳理好、分析好和界定好“什么是体育思想史”“体育思想史写什么”“如何写体育思想史”,才能实现我国体育思想史书写形态的逻辑重构。

    2.2 实现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范式和理论自觉的自主性建构

    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视角、历史解释、理论思维、范式突破上还没有实现深度研究,在体育思想史核心命题和基本预设上没有形成理论自觉。我国学者在体育思想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上还是过于偏狭和单一,主要着眼于“文献学”“史料学”的范畴,没有具备“思想史…‘观念史”的眼光。我国体育思想史还可借鉴许多其他的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和研究路径,如尼采的谱系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黑格尔的精神史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分析等,实现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范式和理论自觉的自主性建构。

    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一直以来注重知识精英、政治精英体育思想分析,从郑振坤的《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纲要》、乔克勤和关文明合著的《中国体育思想史》到崔乐泉、杨向东主编的《中国体育思想史》,都试图从体育思想本身的逻辑线索中总结出体育运动的发展规律,注重体育思想史的宏大叙事,力图实现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范式和理论自觉的自主性建构。我国传统的体育思想史研究比较注重对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精英体育思想的研究和把握,而较少关注日常体育生活的思想叙事。“日常生活是以个人的家庭、天然共同体等直接环境为基本寓所,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的总称”,体育思想史研究需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转向日常体育生活史,将研究视野转向更为广阔的体育思想世界。陈晴的《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人与嬗变》和刘媛媛的《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就已经具备了这种理论自觉,对我国体育思想进行了脉络化的思想梳理,但呈现的体育思想谱系仍然非常零散。

    在目前的国际思想史研究中,概念史正成为重要的研究范式。早在20世纪30年代,以方万邦为代表的体育思想史家就开始进行了概念史研究,通过研究“什么是体育”这类元命题概念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移动、接受、转移和扩散来揭示体育概念是如何成为学术研究中心和影响社会体育生活的。新中国成立后,方万邦先生一直在华南师范大学任教,使体育概念元命题研究成为了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范式,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意识形态史、体育社会生活史研究遥相呼应。林笑峰、杨文轩、周爱光、陈琦等在体育思想概念史研究中力求摆脱体育学知识制度、观念视野的影响,对体育元命题概念被移植、使用中的各种情况进行积极收集、分析,进行体育思想史意义挖掘和思想考察。

    在当代知识制度和学术谱系下,保持学科活力就必须明确学科自身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范围尚不确定,又何以进行研究或诠释?”为了有效达成“了解过去,解释现在”的学术旨趣,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必须在回归传统体育思想史情境中立足当下现实,不是以现成的、先验的思想史考察尺度在资料文献中体认、演绎体育思想,而是应用多元史学理论的知识框架与理论范式,综合考量知识精英和社会大众的体育思想和行动主张,在思想史逻辑上呈现他们如何以社会体育秩序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回应社会体育现实问题与运动健康矛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礤田基行[日],体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2]李文海,进一步拓展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10-25

    [3]郑振坤,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纲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4]乔克勤,关文明,中国体育思想史[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

    [5]王俊奇,近现代二十家体育思想论稿[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6]吴在田,体育思想史简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7]戴伟谦,程登科之民族体育思想[M],台北:师大书苑,2000

    [8]中伟华,毛泽东体育思想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9]刘福州,略论社会思潮引领机制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7-12-29

    [10]许义雄,中国近代体育思想[M],台北:启英文化公司,1993

    [11]杨向东,崔乐泉,中国体育思想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葛兆光,思想史的写法——中国思想史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3]闻昊,触摸中国近代体育跳动的脉搏一评徐元民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体育思想之传播》[J],体育文化导刊,2001(6):60

    [14]陈晴,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15]刘祖辉,我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16]刘媛媛,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17]戴登云,黄莉,现代中国学术传统及其问题域[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

    [18]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19]李宏图,改革开放以来的西方思想史研究[J],史学月刊,2009(5):33

    [20]张立文,中国学术的界说、演替和创新——兼论中国学术史与思想史、哲学史的分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1-9

    相关热词搜索: 脉络 书写 重构 形态 思想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