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理解中国绅士费孝通

    时间:2021-04-18 07:56: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最后的绅士:以费孝通为个案的人类学史研究》

    杨清媚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4定价:30.00元

    要了解中国人类学,必先从了解费孝通始。本书作者以费孝通这一个案为研究对象,为读者呈现一幅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图景。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采取将费孝通的生平及其作品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人类学史的研究。在借鉴思想史研究的同时,重点关注费孝通的心史,对于费孝通来说,解读他的心态实际上也是在解读他对知识分子的集体记忆之理解。

    费孝通为20世纪中国人类学奠定了基础,他的思考和研究影响了中国人类学的历史进程;只有理解了他,我们才可能理解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和未来。理解费孝通意味着理解他的思考方式——我称之为“心史”,这一思考方式并非他个人主观的心理活动使然,其本身即具有客观的、集体的性质,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和走向。在这个意义上,理解费孝通的“心史”,也是在理解这一代知识人所奠定的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逻辑和特征。

    王铭铭曾经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对20世纪中国人类学的研究特点进行过总结,认为中国人类学的百年历史沉淀为三个圈层——以汉人农村研究为主的核心圈、以少数民族研究为主的中间圈和最外圈的海外研究,并认为这三圈图式实际是中国士人“天下观”的延续。在他同时代的学人中,费孝通是少有的在这三圈都有实地研究和作品的人,同时他自陈是一名中国“绅士”,表明自己对中国士人的心史继承。因此不妨以“三圈”来看他的书写,则对他而言,这“三圈”既是现实的地理,也是他心灵的地理。

    《江村经济》作为费孝通最早的一项较成熟的汉人社区研究,展示出他逐渐形成的关于中国社会研究的思考特点,即从乡村工业进而关注引导乡村变革实验的新绅士,并将后者视为他的现代化方案中的核心力量。实际上费孝通思考的是韦伯式的问题,他的社会转型方案沿着资本主义制度与伦理的关系思路而开出。乡村工业作为一种现代化制度,与之搭配的基础是乡土中国的社会伦理。

    与核心圈所面对的客观历史的断裂不同,费孝通在中间圈看到的是帝国历史的延续。这些在山区、森林和草原上流动的少数民族仍然延续了在帝国时代的生活方式。在费孝通看来,帝国历史的目的是乡土化,进而才是本地工业化,因此内地农村面临的是乡村工业化的问题,而少数民族地区则面临的是乡土化或定居化的问题。推动中间圈的乡土化,也是一种中断客观历史延续性的方式,由此核心圈和中间圈的等级与整合都得到了保持。

    费孝通笔下的海外圈包括了西方和非西方;其中,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关系是他的讨论当中最重要的部分。一方面他希望从西方学习现代化模式,另一方面他又质疑西方资本主义能否给人类带来美好未来。这一困境同时也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学人的共同困境。其原因在于这个天下图式中海外圈位置的颠倒——从过去离我们最远行至最近;它既是客观历史的断裂,也是中国学人知识视野的颠倒。

    晚年的时候,费孝通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与作品。他将中国社会解释为一个“人文世界”,并回归绅士研究。费孝通的反思或许是因为他意识到,要为中国现代化同时开出制度和伦理这个问题太大,要谈解决也为时太早,不如退而认清自己的历史传统更为现实。

    费孝通在心史的延续与客观历史的断裂之间书写,他的思考应在学术的内在理路中获得定位,并且他的研究构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必经阶段。诸如“乡土中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文化自觉”等作为他的心史表达,与他对三圈的社会变迁书写形成对照。因为他对心史的坚持,使他完不成从天下到国族的转型。在他看来,绅士的道统意味着承担整个社会的责任;在他的现代化设计中,绅士的负担太重而无法解放。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绅士 理解 费孝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