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1-04-23 07:56: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针对当今社会对中药学人才的需求特点,本文对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探,初步总结出中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即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

    关键词: 中药学;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5-0292-02

    步入21世纪后,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普遍化、大众化阶段,这一现象使我国全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推进了文化的繁荣,科技的创新,为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21世纪又是充满挑战的世纪,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科技信息的日新月异,高校培养的人才越来越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尤其是缺乏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1]。为此,我国高校针对教学质量问题不断进行教学改革,2007 年推动“质量工程”的实施,更是全方位的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质量工程”虽然带来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很多希望,尤其是在重点名校,创造出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地方的普通高校来说,却有很多的迷茫,在寻找教学改革之路时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2]。

    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以社会的需求与要求为导向的,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为切入点。作为为社会输送制药人才的中药学专业,更应该确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就业的需要[3]。因此,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及时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的中药学人才更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标准。

    1 强化校企合作,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1.1 坚持“校企合作”核心理念,重构面向社会需求的中药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是“产学研”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4]。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是由步长集团独资承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而步长集团旗下有药厂和科研院所近十家,能够满足“校企合作”的需求。如学生们根据步长集团的制药品种申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香菊胶囊质量标准研究、感冒清热胶囊工艺研究、丹红注射液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血浆Hcy影响的研究、步长肾炎安胶囊治疗慢性肾炎作用机制的研究等,充分体现了“产学研”在我院中药学专业中的应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领导带队深入企业调研、学院聘请企业人员参与学院人才培养。了解企业需求,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参与到学院的人才培养中来,校企互动、共同培养、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已逐渐为学校和企业所认可,这也是校企合作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1.2 与企业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有效衔接

    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现在其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企业所需,因此学校的培养目标要与企业的需求相对接,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毕业生“零适应期”,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自然转变,成为企业所需之人[5]。

    1.2.1 生产与实习结合,让企业走进学校

    生产企业可以把一些简单的、在学校可以操作的产品生产流程放在学校,如药材的前处理、生药的鉴别、半成品的鉴别、成品的鉴别等。首先由企业制定标准、制定工艺,然后由学校根据企业要求组织理论实践教学,由实习老师根据生产要求指导学生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操作,最后由企业进行打分。学校可根据标准及工艺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操作水平,组织学生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直至能够熟练掌握。通过这一方式,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了,学校的实习成本也减少了,实现了校企双赢,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的零对接。

    1.2.2 学校走进企业,把课堂带入企业

    学校现在的培养模式是“3+1”,也就是3年的学校学习和一年的顶岗实习。学校利用最后一年的时间,派专业课老师跟着学生去企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可以现场解答。也可以把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带到药厂去讲授,如: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每年我院都会组织老师去山东步长菏泽药厂授课,相关课程的考核也在药厂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加扎实,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使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能很快适应企业工作。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对于企业新招聘员工的专业技能、在职员工的技能提升等进行培训。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增加了相互沟通,增进彼此了解,促进了企业的参与意识,也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2 构建面向职业领域需要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建立适应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更贴近于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

    2.1 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改革

    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对中药学专业的定位,我们认可将我院课程体系分为七大知识模块是: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验课、专业方向课、岗位能力课等。与其他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各专业普遍反映出“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特点。

    2.1.1 压缩总课时数:经过改革后总学时数减少5%左右。同时对于必修课学时数减少,增加了选修课及实践课学时。增开多门选修课,如设计 性实验、中药采收及加工综合实践、药品生产及检验综合实践、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產品开发、医药企业管理学等。

    2.1.2 课程模式转变为“化学-生物学-药学”。在修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对于传统学科如: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的课时进行了压缩,加大了生物学课程的比例,以适应中药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需要。

    2.1.3 适当增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重。相对减少专业核心课的比重。

    2.1.4 根据培养方案要求修订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通过学习是学生基本具备从事中药鉴定与分析、中药调剂、中药生产与管理的工作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2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2.1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6]:利用较为成熟的导师制管理模式,将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中科研能力、科研素养的集中培养改为前期的循序诱导,从大一开始就增加学年论文、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综合实践环节,直到最后的毕业论文。为每名学生指派有课题的导师,由导师根据要求制订培养方案,让本科生加入导师的科研小组,从前期的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到基本科研方法的学习,同时给学生提供必须实验平台,让学生能够理论实践相结合开展实践创新,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人际沟通、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以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构建与本行业人才需求相对应的专业体系;重点建设相应的精品课程体系,构建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2.2.2 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脱节的现象,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删减过时陈旧的内容,增添适应科学发展的现代新技术、新成就,与时俱进,对单一的书本教材逐渐进行脱离,自编或使用电子教材,将多种前沿信息及时补充到电子书中,便于学生学习和再创造。形成由主教材、辅助性教材、教师参考教材、学生学习指导等构成的教材体系,以多媒体、微课等教学手段为主,突出强化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形象化教学资源。

    2.2.3 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从传统教学方式“满堂灌”向互动式教学转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方法除采用常用的讲授式、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外,还积极引入案例式、讨论式、问题式教学法等多种手段。建设“学生-教师-网络”三位一体学习平台,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相关课程,构建多渠道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与网络课程的信息和资源,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丰富,搜索相关课程知识和最新的信息资源,研究和发现隐藏在问题和学习资源中的知识规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并且对信息进行加工、加以整理和信息应用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间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学生之间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

    3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中药学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

    3.1 构建新型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原有的实验教学都是按照单一学科设置实验,这样使得学生对课程之间的衔接及各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不是特别清楚。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打破这种独立设置实验课的模式,我们尝试把中药学相关专业课实验内容有机的融合,对各课程实验内容进行合理优化整和,重新设置一门新的中药学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按照基础实验、设计实验、综合实验分三段组织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突出本专业实践强的特点。 例如: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化学成分,就可以把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和中药制剂分析等几门专业课实验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原植物采收、加工、炮制、鉴定,到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别,再到药效学分析,制剂的制备工艺及方法,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和检验,基本涉及到了中药制药到临床的整个过程。

    3.2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以“產学研”合作教育为契机,与多家制药及研究机构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在学习专业课期间,学校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安排学生去相关企业学习参观,从感性上增加其对医药企业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可签定协议,让实习单位负责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及指导其毕业论文。同时充分利用寒暑假期,从大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关于医药方面的社会调查,作为学校学习的延伸。也可发动学生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联系制药企业、药检所、药店、医院等部门进行短期实习。

    3.3 建设适合专业发展的药用植物园

    在学校种植常见的药用植物,作为学生学习和观摩的场所。每年相关专业老师和药园技术人员都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亲手种植中药,并对药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划分,日常的施肥、浇水、除草等田间管理,都由学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学生参与了中药从种植到采收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药材的成长及采收、加工有了充分的、全面的认识,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兴趣高、效果好。

    因此,通过强化校企结合,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现理论-实践双向有机互动,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对学生潜能分析挖掘,做到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潜能和智慧,实现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零适应”角色的自然转换,为当今社会输送大批量的新型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这才是我们培养中药学专业人才的最终目的。

    基金项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534),名称: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高思平.高校教学评估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8-9-16.

    [2] 孙莱祥,张晓鹏.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分析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03)

    [3] 钟秉林.融合信息技术完善评估方法改善评估效能--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基本问题探析(六)[J].中国高等教育,2009,(18)

    [4] 李岩,谢湘云,热娜·卡斯木,等.新疆中药民族药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8)

    [5] 凌 勇,惠 易,王新杨,等.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3)

    [6] 周炜摇,刘红宁,朱卫丰.优秀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素质研究[J].药学教育,2011,27(2):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