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时间:2021-10-28 23:23: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金融行业特点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垄断性一方面是指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随意开设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是指具体金融业务的相对垄断性,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大商业银行,证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泰、华夏、南方等全国性证券公司,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高风险性是指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效益依赖性是指金融效益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受政策影响很大。高负债经营性是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其自有资金比率较低。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金融业的独特地位和固有特点,使得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对此有一个认识和发展过程。过去我国金融业发展既缓慢又不规范,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要素投入型增长,经济增长长期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储蓄率和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这种高消耗、高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一方面使得能源、资源供给瓶颈依然突出,与以提高增长质量为重点的经济增长方式相比,更易导致经济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使得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贷款的投放,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出口环境恶化、房地产业等行业出现过热,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加,威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从经济结构来看,投资区域与投资产业的不平衡以及金融资源在市场主体间的配置效率不高或者“错配”现象,也将影响金融稳定。

    2.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溢出效应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关联度不断加深,金融稳定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参与国际生产、贸易和资金循环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与全球化收益相伴而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在相应增加。

    3.汇率制度、国际收支与资本流动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在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在这一改革进程中,汇率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若改革力度与调整时机出现偏差,则有可能刺激资本大规模流动,导致汇率大幅波动,并有可能造成国内信贷过度膨胀,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一方面,现行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外汇储备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其负面影响表现在,中央银行的对冲操作和相应货币政策选择面临着巨大压力;同时,过多的短期资本特别是纯粹的投机资本流入所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容易导致经济的泡沫化,隐含着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动,不仅使得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增加,还容易造成资本来源与国内投资在期限结构上的“错配”,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4.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嫁

    政府债务风险不仅包括国债债务风险,从更广的角度来说,还包括由政府提供担保而带来的或有债务风险,比如“准国债”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社会保障基金缺口风险、银行经营与国企经营风险等。尽管我国显性财政赤字不是很高,但财政综合负债数额较大,特别是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地方政府债务等所形成的或有债务数量大、影响面广,已成为当前危及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5.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

    要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和减少不良资产,就要完善公司治理。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尤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股权结构不合理和所有者缺位引发的预算软约束和内部人控制;二是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完善;三是金融机构组织构架的缺陷导致的内部委托代理成本过高;四是监管模式的不完善。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是不是一定要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如果监管当局将金融机构引入外资、境外上市作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唯一手段,则容易造成我国经济金融控制权的丧失和资源的外流。

    6.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

    我国金融结构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融资结构上:第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总体滞后,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承担了过多的风险。第二,人民币存贷款期限错配问题比较突出,贷款投向过于集中,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比例过高,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第三,在直接融资中,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债券品种结构不合理,国家财政债券比重高,企业债券比重低,市政建设债券几乎空白。第四,在直接融资中,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严重,股权分置问题尚待全面解决,市场结构和体系存在很大缺陷,缺乏针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机制。投资者结构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投资者的资金杠杆指标值高,风险承受能力较低。

    另外,在区域金融结构中,农村金融体系的风险也逐步显现出来:首先,农信社改革虽取得一定进展,但财务风险依然严重;其次,非正式金融(如民间、地下金融组织)的迅速发展、相应金融法规与监管制度的缺失都给金融稳定带来风险;第三,大量资金回流城市,农村资金供需缺口存在加剧的风险。

    7.金融机构风险向中央银行转移

    金融机构风险向中央银行的集中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民银行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再贷款数额巨大,且大部分已经难以回收;第二,利用外汇储备,充实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同时对存在危机的金融机构采取救助行为;第三,中央银行再贷款的财政化,使再贷款的收息率降低,中央银行的人民币业务连续亏损,央行的财务状况恶化,可交易资产减少,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受损。以上诸多因素加剧了风险向中央银行的集中,将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与金融稳定。

    8.交叉性金融业务的风险监测和监管

    交叉性金融业务涉及多种金融工具,体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蕴藏着跨机构、跨市场和跨境风险。目前,投资者尚缺乏对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全面了解,风险意识不足,金融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交叉性金融业务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对部分业务还存在着监管真空,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9.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中的道德风险防范

    由于投资者保护制度尚待完善,投资者风险意识不足,近几年在救助和关闭金融机构过程中的个人债权通常由政府垫付,这种方式不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增强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市场约束,还有可能诱发金融机构的盲目扩张和恶意经营行为。在风险处置中如何既维护金融稳定又防范道德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0.信用体系脆弱与金融安全

    我国是一个特殊的转型经济国家,其信用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从传统经济迈向现代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成熟而健全的企业制度、金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金融监管制度,导致社会的信用基础薄弱,整个金融运行风险过大。二是由于我国曾经历传统的计划经济阶段,信用制度的基础需要一个逐步确立的过程。在转轨的过程中,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关系,这一点已经由过去存在的“三角债”、企业债转股、企业逃废债等所证明。失信现象的出现,将严重破坏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秩序,因而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是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保障。

    三、金融行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首先,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它的运行表现为价值流导向实物流,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金融运行得正常有效,则货币资金的筹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会资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对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所起的作用也就明显。

    其次,金融是现代经济中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现代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宏观调控的间接化。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业是联结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纽带,它能够比较深入、全面地反映成千上万个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同时,利率、汇率、信贷、结算等金融手段又对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需求,通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手段,适时地调控货币供应的数量、结构和利率,从而调节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在稳定物价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资金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富,成为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现代一切经济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货币资金运动。从国内看,金融连接着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生产经营,联系每个社会成员和千家万户,成为国家管理、监督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和手段;从国际看,金融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实现国际贸易、引进外资、加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纽带。

    四、我国金融行业现状分析

    1.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体的比较健全和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5年6月底,中国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达二十四万四千亿元。从90年到2001年,中国银行各类贷款累计增加十万亿元,年均增长逾百分之十九。

    2.建立了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探索中发展。目前,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了较完善的货币市场

    中国的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1996年1月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并第一次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自1996年6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同业拆借利率上限,全面放开拆借利率。统一拆借市场的形成,结束了市场分割、多头拆借的局面,规范了各金融机构的拆借行为,提高了银行之间融通资金的效率,推进了利率市场化,并为中央银行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了条件。

    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发展

    1990年10月和1991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经过12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为主体的多种证券形式并存,包括证券交易所、市场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初步健全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体系,有关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也正在日益完善。

    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

    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险业务品种日益丰富,保险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保费收入较快增长。1989年末全国保费收入142.4亿元,2001年为2109.4亿元,年均增长25,2%。2001年,中国保险机构共对19.3万亿元财产进行了保险。全年保费收人与gdp的比率(保险深度)为2.2%,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人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168.8元,同比增加41.1元;保险公司支付赔款和给付598.3亿元,同比增加70,9亿元。商业保险已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市场的发展在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汇市场的发展

    1994年4月,中国在上海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原来分散的外汇交易集中统一起来,为成功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体制奠定了重要的市场基础。8年多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效率不断提高,成交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了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对人民币的交易。2004年银行间外汇市场累计成交金额折合2090.41亿美元,同比增长38.3%。

    3.宏观金融间接调控方式的逐步建立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在以后的10年里,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采取直接调控方式,即通过控制贷款规模来控制货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传统做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金融机构多元化的发展,国家银行贷款规模控制覆盖的范围逐步缩小;二是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1993年以来外汇占款大量增加,货币供应渠道发生变化,国家银行贷款规模对货币供应量的贡献率下降。

    在直接调控显现出越来越大局限性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逐步向间接调控转变。从199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逐步缩小了信贷规模的控制范围,同年4月正式启动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又于1996年4月正式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1996年,正式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按月对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目标。1997年3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向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开办再贴现业务,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开始把再贴现作为基础货币投人的主要渠道,并把再贴现率作为重要的工具来使用。从1998年1月1日开始,取消了信贷规模管理方式,开始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同年,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合并了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下调了存款准备金比率;同年5月份,恢复了公开市场操作。由此,以取消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和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为主要标志,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基本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央银行利用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稳定人民币币值,取得成功,积累了经验。中央银行对金融形势的监控和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程序和办法。

    4.现行外汇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目前,中国初步确立了在市场汇率基础上的,以“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外汇管制”为特征的外汇管理体制。当然,这里讲“资本项目外汇管制”,实际上并不是全部的资本项目,现在正处于放宽的过程之中。

    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现状

    实行可兑换后,对于经常项目的外汇管理重点是对交易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主要是事后监管、间接管理的模式。目前,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实行银行结汇制度。境内机构经常项下外汇收入,须及时调回境内,按市场汇率卖给银行。所有外商投资企业和符合一定条件的部分中资企业可以开立外汇结算账户,在核定的金额内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2)取消经常项目外汇支付限制。境内机构经常项目用汇,可以按照市场汇率凭相应的有效凭证用人民币向外汇指定银行购汇或从其外汇账户上对外支付。(3)实行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4)通过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进行贸易售付汇的真实性审核。

    资本项目外汇管制现状

    实际上,1979年以来中国已经开始了资本项目开放进程。1978年中国开始对外开放,启动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该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成立;1979年,国内企业开始进行跨国投资,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成立;1982年,国内企业首次在境外发行日元债券;1991年,第一只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面世;1993年,国内企业首次到境外发行股票(h股);现在已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进人国内证券市场。

    5.金融法制化建设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的金融法律框架基本形成。

    银行及其相关法规已经逐步完善。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相继颁布实施,奠定了中国金融法律体系的框架。此后又出台了《担保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最近又完善了《合同法》。从法律上确定和巩固了中国在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已积累的有益经验,从而标志着中国金融事业已经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国际金融业出现的大规模并购新浪潮,大大推进了国际金融业的一体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的进程,优化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竞争能力,改进了金融服务,降低了经营成本,增加了盈利,对发展中国家幼稚金融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威胁。我国金融业要在加入wto后,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必须紧跟国际金融业并购的潮流,以打造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实力。

    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我国金融业要走并购合作、低成本扩张之路。党的十五大决定明确地提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济的大企业集团。目前,我国的专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走大而全、小而全之路,使有限的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做了大量赔本生意。这个教训是极为深刻的。面对入世后全球金融业的挑战,要大幅度地提升我国金融业的竞争能力,也必须走并购、合作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要大力提倡"把同业作为优质客户来对待"的新思维。由"同行是冤家"转变为"同业是亲家",化干戈为玉帛,由无序竞争转变为携手合作,共求发展。商业银行间开展业务合作能达到一石三鸟的多赢效果,既可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又能加速客户的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

    从国际金融业并购发展趋势看,采取联合、合作伙伴形式,实现优势互补,更能达到双赢,这应该作为我国金融业提高竞争力的首选方式。金融业并购发展史经历了由强吃弱到追求"金融超市"和"金融百货公司",但这种"大而全"的经营,使银行经营变得困难,有些业务并非银行的优势,有些业务虽有需求,但需求量不大,不足抵补费用开支。而今,国际金融业除了传统的兼并、收购、合并外,更多的采取合作伙伴关系形式,它已成为国际经济与金融发展新的共同趋势。因为这种联合竞争的方式,既可以更好地发挥各家银行业务优势与特长,又可以保持银行对各种客户各种需求的全方位满足,避免走一条"大而全"、"小而全"得不偿失的老路。

    在国际金融市场继续向全球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形势下,我国金融业的结构格局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业的结构存在著严重的不合理。比如在贫困地区存在著过多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与过少的金融服务对象不对称;投资银行过少与商业银行过多的不对称等。对不发达地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重复设置、亏损机构多的问题,可采取兼并重组办法,进行优化资源配置,以达到提高经营效益。对加快投资银行发展,可考虑由投资银行机构通过收购兼并多余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办法,以实现投资银行的加快发展。

    金融业属于高风险产业,在并购重组和合作中,必须要相应加强金融的防范和金融监管工作。从国外看,银行规模越大、业务范围越广,管理难度和潜在的风险也越大。因而在并购、合作、组建"金融航空母舰"时,对如何防范风险必须有相应的严格监管措施,以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相关热词搜索: 行业发展 现状分析 因素 影响 金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