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曲折中艰难前行

    时间:2021-01-25 07:58: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内容提要: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长期军阀割据、国家分裂、战争频仍、社会动乱的现实,让人们对革命的成果和意义感到困惑。然而纵观英、法、美、日诸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无一例外都经历过曲折与反复。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亦然。政治近代化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须有一个起点、开端,然后才有可能继续前进。中国的民主革命,从辛亥算起,到1949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时近40年,这较之英、法、美、日政治近代化所经历的反复与曲折、所经历的时间,并不为过。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过程的起点和开端,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政治近代化 起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曲折漫长

    中图分类号:K2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1)03- 6-10

    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的国家政权;进行了一次近代民主思想的大宣传、大普及。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有了初步的基础。但是,辛亥以后,中国社会长期军阀割据、国家分裂、战争频仍、社会动乱的现实,让人们感到困惑:辛亥革命成功了吗?辛亥革命成果和意义究竟何在?

    近代民主制度取代中世纪专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经历更多的反复、更大的曲折、更长的历史时期,不可能一蹴而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共和制、君宪制的反复,才最后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法国大革命经历了君宪国、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80余年的反复,才最后确立了共和政体;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又经历了南北战争,消灭了南方奴隶制,前后90年,才最后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日本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才真正确立了近代议会制民主制度,这个过程经历了近80年。纵观世界各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无不如此,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亦然。

    政治近代化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它必须有一个起点、开端,然后才有可能继续前进。辛亥革命就是中国政治近代化过程的起点和开端,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经历了半个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共和制、君宪制的反复,才最后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17世纪4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新兴资产阶级在新国会的选举中取得胜利。1642年,不甘心失败的斯图亚特王朝国王查理一世率领王军进攻国会,克伦威尔指挥国会军奋起抗击,至1646年,打败王军,囚禁查理一世,是为第一次内战后,革命内部发生分裂、冲突,1647年,查理一世乘乱脱逃,王党发动大规模叛乱;1648年,克伦威尔率军镇压了叛乱;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国会通过决议,宣布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经历了1646至1648年的第二次内战,英国走上了共和制道路。克伦威尔逐步实行高度集权,1653年,下令解散国会,成立由他遴选的议员组成的“小国会”;同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终身任职,兼任陆海军总司令;立法权由护国主和国会共同掌控,但国会法令须取得护国主同意后方可生效;行政权由护国主和国务会议共同掌控,国务会议辅佐护国主,但护国主的决策须征得国务会议认可;1657年,加冕为国王。他对外进攻爱尔兰,对内镇压平等派起义。1658年,克伦威尔死,其子里查继任护国主,庸碌无能,共和制名存实亡。1660年,流亡国外的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在驻苏格兰英军司令蒙克的支持下,进犯英格兰,占领伦敦,即国王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疯狂迫害新教徒,恢复天主教,多次解散国会。1685年,查理二世死,其弟詹姆士二世继位,继续推行恢复天主教的政策。1688年,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辉格党人联合托利党人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立詹姆士二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二世及其丈夫威廉三世为女王和国王;其后,国会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规定国家内外重大问题须由国会决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国会并无权废止法律;王位必须由信仰新教者继承。经过半个世纪的曲折反复,英国才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二、美国近代民主制度的全面确立经历了90年的进程

    美国在1775~1783年独立战争之后,又经历了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消灭了南方奴隶制,才最后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前后经历了90年。

    1775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反对宗主国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开始,历时8年,至1783年,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脱离英国,宣布成立“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1787年,新宪法制定,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以三权分立原则组织政府;国会为立法机构,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但是,战时军队总司令、首任总统华盛顿是富有的种植园主,他主张保留奴隶制。新生的美国没有触动南部奴隶制及奴隶主种植园经济,甚至规定20年内仍可以贩运黑人奴隶入口。战后美国北部经济飞速发展,而极端落后的奴隶制度却使南部经济严重滞后,南、北矛盾不断激化。1860年,不愿意取消奴隶制的南方奴隶主公开制造分裂,退出联邦,另立政府。1861年,叛军向北方发动进攻,内战爆发。1865年,历时4年的南北内战以北方的大捷告终,南部奴隶制最终被摧毁,资本主义在美国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较之欧美各国,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曲折和反复要少得多。但是,南部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以及独立战争以后南部奴隶制得以保留的特殊国情,却使得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全国的确立延续了很长时间。从1775年独立战争开始,到1865年南北战争的结束,前后经历了整整90年。

    三、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经历了80余年的反复与曲折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是近代历史上规模巨大、曲折和反复空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经1789~1792年的君宪制、1792~1804年的共和制、1804~1814年的帝制、1814年的再君宪、1815年的再帝制、同年的三君宪、1830~1848年的四君宪、1848~1852年的再共和、1852~1870年的三帝制、1870年的三共和长达80余年的反复,才最后确立了共和政体。

    1789~1791年,巴黎人民起义,结束了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制定宪法,规定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原则;包括国王在内,所有公民的权利必须受法律的制约;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议会实行一院制,掌握立法大权;国王掌握行政大权,有权任命大臣和最高军政长官,否决议会决议。欧洲封建势力仇视法国革命,国王路易十六暗中与之勾结。1792年。普、奥联军侵入法国,逼近巴黎。巴黎人民再次起义,逮捕并处决国王;召开国民公会,宣布废除王政,成立共和国,是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出兵法国;王党则在各地发动叛乱。控制政权的吉伦特派无力应对危急局势。巴黎人民又一次发动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统治。继起的激进民主派雅各宾派控制政权,制定新宪法,规定了人民武装反抗的权利,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动员人民,平定了王党叛乱,击退了外国干涉军。不能容忍雅各宾派激进政策的热月党人发动政变,成立督政府。1796~1797年,督政府发动对外战争,攻入意大利、奥地利、埃及,军事将领拿破仑•波拿巴崭露头角。英国、俄国、土耳其等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法军失利。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成立执政府,任第一执政;1802年公布新宪法,规定第一执政终身任职,并有权确定继承人;1804年修改宪法,宣布实行帝制,是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外瓦解了反法同盟。1805~1812年,拿破仑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征服欧洲多数地区,进攻英国,入侵俄国,占领莫斯科。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先后组成第三、四、五、六、七次反法同盟,1812年,法军惨败于莫斯科;1814年,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退位,被囚禁;路易十六之弟即位,是为路易十八,波旁王朝复辟,颁布宪章,恢复君主立宪制。1815年3月,拿破仑脱逃,率兵返回巴黎,重登帝位,路易十八出逃;6月,反法联军在滑铁卢大败法军,拿破仑第二次退位;路易十八复位,波旁王朝又一次复辟,再次恢复君主立宪制。1824年,路易十八之弟查理十世继位;1830年,敕令取缔新闻自由权,解散众议院。7月,巴黎人民掀起武装起义,推翻复辟王朝,立参加过法国大革命的路易•菲力普公爵为国王,是为七月王朝。复辟王朝、七月王朝已经不能无视大革命的成果,不得不宣布实行宪政。但是,它们又总是竭力掌控、垄断政治权力,这种状况与法国民众在大革命中激发的民主政治要求相距甚远。1847~1848年初,反对派发动集会,要求改革选举制度,扩大选举权,遭到拒绝、禁止。2月,集会演变为示威、街垒战,查理十世逃亡,七月王朝垮台。起义群众成立临时政府,宣布实行共和制,是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年底,总统大选,拿破仑之侄路易•波拿巴当选。1851年,波拿巴发动政变;1852年,改共和制为帝制,波拿巴登帝位,是为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三世在欧洲、亚洲、非洲发动大规模战争;1870年,挑起与普鲁士的战火,战败投降。共和派议员在民众支持下宣布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国,是为第三共和国。1873年,国民议会制定宪法,确认共和制。经过80余年的反复与曲折,法国的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

    四、日本议会制民主制度的真正确立经历了近80年

    日本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才真正确立议会制民主制度,这个过程经历了近80年。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诏书,宣布“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实行议会制改革,拉开了维新序幕。1871年,派出百人代表团出洋考察宪政。1875年,宣布预备立宪。1881年,宣布预备立宪期为9年。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帝国议会执掌立法权,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由选举产生,贵族院由贵族和天皇指定的议员组成;天皇和内阁执掌行政权,内阁对天皇负责;臣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权利。1890年,依据宪法进行第一届议会选举,帝国议会开院。历经20多年,日本正式走上了近代议会制民主道路。

    明治维新以后走上近代议会制民主道路的日本仍保留着浓烈的封建残余。1889年宪法虽规定君主须与臣民一样接受宪法的约束,但同时给予了天皇广泛的君上大权,如议会的决议须经天皇批准,天皇有权召开和解散议会;统率陆海军;对外宣战与媾和,等等。日本又是一个极具武士道传统的国度,富于武士道精神的军国主义势力,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近代政治中影响很大。议会以及内阁的决定一旦与其距离过大,军国主义势力就使用武力胁迫、甚至发动兵变进行干预、操纵乃至颠覆政府。由天皇直管的、独立于政府的、包括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的军部,成为军国主义势力的大本营,有着干预政治的强大能力。军国主义势力与过重的君权相结合,使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政局长期动荡不稳。19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内阁主张通过施加外交压力逐步达到目的,两军部特别是少壮派军人则主张以武力迅速强占。1930年,军国主义分子佐乡屋留雄枪击内阁首相滨口,致其重伤身亡。1931年3月,“樱会”等军国主义团体阴谋策划调动军队包围国会、迫使政党内阁辞职、代之以军部内阁,事泄失败。9月,军部抛开内阁,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沈阳;内阁决议对事态采取“不扩大”方针;10月,军国主义分子策划发动政变,建立军人内阁,泄密搁浅。1932年,少壮派军官发动政变,杀死首相犬养毅,攻击政府机关、政党、大臣所在地,随即被击败。1936年,军部少壮派发动政变,占领首都要害部门,杀死若干大臣,要求解散议会,建立高度集权的军人内阁,加快对外扩张步伐,旋被镇压。军国主义分子策划的政变虽然一再失败,但对日本政治体制的加速高度军事集权化起却到了催化剂作用;而在扩大对外侵略的问题上,日本天皇、内阁、议会与军部之间本来根本上就是一致的。1936年3月,广田弘毅内阁成立,建立了军部大臣出席的、包括陆相、海相在内的少数内阁大臣决定大政方针的制度,军部对内阁的控制力大为增强,内阁与军部大步靠近,日本政权走向法西斯化,民主制度名存实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惩办战犯,解散军队,军国主义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日本的议会制民主制度才得以走上正轨、真正确立。从1868年明治维新算起,这个过程经历了近80年,从近代一直延续到现代。

    五、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起点和开端

    世界各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如此,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亦然。

    中国的民主革命,同样经历着不断的曲折与反复,同样是在曲折、反复中艰难前行。辛亥以后,中国经历了二次革命、袁世凯帝制复辟、溥仪帝制复辟、南北对峙,军阀混战,国家分裂,政治黑暗,经济凋敝;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进行了反对国民党独裁政权的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辛亥革命算起,到1949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是为近40年。这较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所经历的反复与曲折、所经历的时间,并不为过。2010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年、辛亥革命99年之际,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中国在1840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度170年之后,重新恢复了世界大国的地位,中华民族重新找回了自尊心、自信心。这较之英、美、法、日诸国近代变革之后发展为世界大国的进程相较,速度更快、成就更辉煌。

    政治近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须有一个起点、开端,然后才有可能继续前进。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的国家政权;进行了一次近代民主思想的大宣传、大普及。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有了初步的基础。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辛亥以后,无论哪一个军阀当政,都一定会、也必须挂着民国的招牌,挂着立法、司法机构的招牌,挂着选举的招牌,哪怕是走过场也要走。程序也是民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民主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已是不可逆转的会发展的潮流。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过程的起点和开端,这就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2]来新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993.

    [3]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4]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981.

    [5]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1991.

    [6]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M],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7]刘新成、刘北成.世界通史•近代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9]阎照祥.英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0]陈文海.法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顾学稼等.美国史纲要[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12]宋有成.新编日本近代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62.

    Advancing Amidst Twists and Turns

    Rethinking of the Uest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11

    Chen Qi1Chen Yu2

    (1. Professor of the College of History and Political Scie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ng, Guizhou, 550001;2.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

    Abstract: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11, China became a divided nation with warlords tangled fight, social uest and frequent wars. People began to doub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However, an overview of the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of Britain, France, America and Japan reveals that they all underwent torturous development which lasted for fifty to even ninety years. Their process of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advanced amidst twists and turns, so as that of China.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11, 2000 years’ Feudal Autocracy in China was overthrown, a republic state was founded and democratic thought was spread all over the country. The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obtained great achievement.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is a process of gradual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which can not be done in one step. Starting from the Revolution of 1911, China’s democratic revolution was not completed until 1949. Compared with the twisted and torturous process of the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in Britain, France, America and Japan, the 40years’ process in China was not long.

    So the Revolution of 1911 w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China’s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Without the Revolution of 1911, there will not be the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Keywords:the Revolution of 1911;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starting point; the British Bourgeois Revolution; The French Revolution; American Civil War; Meiji reform in Japan; tortuous process.

    责任编辑 林建曾

    相关热词搜索: 曲折 前行 艰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