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淮安市淮安区公共自行车系统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1-04-06 07:53: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22.088

    摘 要:为缓解交通压力,倡导绿色出行,解决城市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该文以淮安市淮安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现状为对象展开研究。在调查搜集淮安区市民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对淮安区首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与相关规定,提出完善站点布局、健全交通换乘体系、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管理程序等诸多措施,为今后淮安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更好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淮安区 公共自行车 绿色 低碳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a)-0088-02

    1 淮安区的发展现状

    淮安区位于淮安市东南部,区位独特,是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宁连、徐宿淮盐3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新长铁路、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等穿境而过,淮安涟水机场到淮安区城区仅20 min路程。全区总面积1 452 km2,其中水面面积近180 km2,耕地面积109万亩。2015年实现GDP 40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28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02倍、2.65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是2010年的3.11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 080元、13 380元,是2010年的1.75倍、1.86倍。

    2 淮安区公共自行车设施的发展现状

    淮安区政府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适应市民需求、缓解交通压力,于2014年正式投建公共自行车系统设施。淮安区公共自行车布点范围主要包括公交站台、商业区、广场、车站、学校、医院、市场、住宅小区周边、政府机关办公地点等。目前淮安区共布置45个站点,基本上做到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自行车车型为24",车身整体呈翠绿色,采用高碳钢,零配件均采用非标零件,装拆需用专门工具。车身配有密码锁,因此具有较好的防盗性能。车头安装了篓子,方便放置随身携带物。自行车后座设计为不可以带人,以此保证骑行的安全。车身轮胎主要为窄轮圈的实心轮胎,无须打气,能防止尖锐物体刺破轮胎,但在使用时会感觉较重。

    公共自行车站点规模基本一致,均按标准站台配备20或30辆自行车。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布置现状基本呈线性布置在人行道上,其布置在充分考虑主干道的基础上,也较多地结合了城市次干道和城市支路的位置。

    3 淮安区市民在使用公共自行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淮安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自正式投入以来,受到了市民的热烈追捧,公共自行车使用人数日益增加,迫切需要整个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不断完善。虽然公共自行车的推行在当今这个油价高涨、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不是很久的新生事物,淮安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有:影响非机动车道运行、遇到系统故障、租到损坏的车和车辆本身难骑难修。

    3.1 站点分布欠佳

    首先,站点的规模、车位数没有按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站点的分布没有从市民使用状况和公共交通一体化角度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周边的土地性质、建筑功能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等因素。同时,站点设置的具体位置也没有进一步考虑,有的自行车设置比较隐蔽,行人不易发现,且与公交站台相距甚远。

    3.2 交通换乘体系不健全

    目前淮安区的公共自行车还仅仅处于与公交车、有轨电车“接轨”的初级阶段,交通换乘体系还不够健全。在汽车站出入口乃至商业和办公集中地,公共自行车出租网点还不能够完全与公交车接轨,因此造成了很多市民使用数量的下降。同时,私家车主也是影响城市交通不可忽视的人群,但淮安区的停车场附近较少设有公共自行车站点,站点设置几乎都与停车场有一定距离,所以私家车使用者很少会沿途换乘自行车。淮安区公共自行车换乘体系的不健全,影响了淮安区交通微循环系统的畅通,所以此问题必须重视。

    3.3 非机动车道建设落后

    目前淮安区非机动车道变得越来越窄甚至消失,不断萎缩的非机动车道已经远不能满足公共自行车发展的要求,自行车的生存和使用环境受到挑战。淮安区主城区主要是老城区,非机动车道原本设计就过窄,由于很多私家车停在人行道上,本就已经占据了不少人行道的使用空间,加之公共自行车站台,使得人行道更加难以满足行人的行路要求。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淮安区自行车道的建设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非机动车道越发狭窄,在人流量较大地段,甚至变成了路侧停车位;二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合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交通秩序混乱难管;三是公交车站占用非机动车道。这些不仅会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会带来危险,所以对于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必须重新规划。

    3.4 配套设施跟不上,管理程序不完善

    通过调查,发现淮安区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管理不是很满意,不少市民反映了较多设施不够健全的问题。一方面,如刷卡后无法正常取车,还车后卡仍显示在使用状态,另外车子损坏、密码锁无法解锁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很难联系上,热线很难打通;即使联系上了工作人员,他们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效率也不令人满意。这说明我们的智能管理系统虽然有“通租通还”、“简单方便”、“无人值守”、“监控防范”、“科学调度”等创新亮点,但系统和后台服务仍待完善,以便更好地为市民服务。同时,淮安区公交自行车全面推广无人值守服务点,单就目前的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来看,似乎还不能够达到无人值守尚可的水平。

    4 对淮安区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建议

    淮安市淮安区公共自行车交通被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是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延伸和完善,有利于建设低碳城市,完善绿色交通。然而要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仍需通盘考虑,全面协调,以充分发挥公共自行车的优势,这样公共自行车才有可能骑得更远,从而使得城市交通逐步、有序地走上安全、健康、和谐之路。

    4.1 完善站点布局,建立科学的站点规模体系

    根据淮安区现有站点的状况,发现站点的设置还需要做更多的前期调查,使得站点规模等级化,站点布局科学化。从市民使用状况和公共交通一体化的角度去分析,增强自行车等级分布的灵活性,适当地拆除一些利用率不高的站点,避免过多地占用人行道;也需适当地增加一些对自行车需求量大的站点的自行车数量,避免出现市民借不到车或无空位可还的状况。当然也不能只是最大等级和最小等级的区别,对特殊地点还需进行特殊的等级化,可以选取一些专门的空地用作设置自行车的站点,这样既满足了扩充自行车数量的要求,同时又解决了占用人行道的问题。在增加车辆数以及车量的存储数的同时,要适当考虑增加工作人员,也可以考虑招募志愿者进行对下一等级的车量数的调配。

    4.2 健全公共自行车交通换乘体系,更好地实现与其余公共交通的结合

    基于“公交优先”理念进行公共交通建设是淮安区发展交通所遵循的理念,而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公交体系更是淮安区一大进步。首先,要将公共自行车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淮安区政府有必要尽早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规划,尽量参照公共汽车的站点、有轨电车的站点建设和规模发展要求,做到同等对待、同等支持,加速其发展壮大。其次,政府要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来我市投资建设,同时适当进行宏观调控,加大补贴力度,避免其成为纯商业性质。

    4.3 发展公共自行车,必须重视基础设施(自行车道)的建设

    淮安区发展公共自行车,必须首先改善自行车的生存和使用环境。简而言之,只有在自行车车道完备的前提下,公共自行车才能谈及以后的发展,所以对于淮安区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必须重新规划,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保留或者拓宽非机动车道的宽度,还可另辟与机动车道路平行的单独自行车道路即自行车廊道,形成慢行交通系统;二是禁止占用慢车道和人行道,在主要道路进行自行车停放管理,遏制非机动车道萎缩的趋势,确保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便利通达而对于无章停车或胡乱占用非机动车道的行为必须严惩,以确保市民骑着自行车安全出行。这些都将是淮安区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必然途径,也将为淮安区公共自行车提供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空间。

    4.4 完善管理程序,实现人员管理与自动运营相结合

    针对淮安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管理程序,我们不妨先采取人员管理与自动运营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按地段分配人员管理自行车点的数目。首先要认真选取具有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工作人员,毕竟公共自行车的建设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同时要对每个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训练其基本服务技能、端正其服务态度。工作人员每天定时定点对所管辖的自行车站点的状况进行记录、调度,从而站在第一线为市民群众服务。这样做既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又让自行车的管理系统越发健全。当然聘请专门的管理人员会花费比较大的成本,我们也可以招募一些志愿者进行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光荣.发展零碳交通,促进城市低碳交通建设[J].未来与发展,2012(9):14-16.

    [2]马帅.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模式分析及改进提案[J].科技信息,2011(24):102.

    [3]李康.国内外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比较研究[J].现代城市,2012(3):34-37.

    [4]龙涌.成都市自行车交通保护和发展探讨[J].四川建筑,2012(1):13-15,18.

    [5]周东.我国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自行车,2012(10):52-55.

    [6]钱俭,郑志锋,冯雨峰.杭州公共自行车设施现状调查与思考[J].规划师,2010(1):71-76.

    [7]戴菲,刘婕,胡剑双.全国第一个设立免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研究[J].建设科技,2010(17):42-46.

    [8]郑洋慧.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1(2):4-10.

    [9]王毅.公共自行车如何一路走好[J].综合运输,2007(12):62-65.

    [10]张天畅,白少凯,陈诗雨.基于修正SERVQUAL的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1):216-220.

    相关热词搜索: 淮安市 淮安 自行车 现状调查 分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