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基于益气固脱功效的人参药材质量评价的探讨

    时间:2021-04-23 08:02: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作者提出从益气固脱的功效入手,重建人参质量评价体系;中医药固然是独立的医学体系,但这不应成为因拿不出可信证据给自己辩解的理由。因此,相关的中医药科研亟待加强。现在的中药实验研究的一个误区是从西医学角度出发,对药物进行的验证性研究,针对“唯成分论”和“唯技术论”作者提出以下研究模式: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建立符合中医临床的中药质量评价新模式——临床功效→药理作用→功效组分,在功效组分的层面上进行化学指纹图谱或有效成分的研究。重新建立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观点值得深入研究。作者在分析历代本草文献和中医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人参(独参汤)无药可代的功效为“益气固脱”。从人参的这个主要功效入手,结合现代临床主治,建立药理模型,筛选人参药材的功效组分,对人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质量评价,为长白山人参资源的栽培、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人参;独参汤;益气固脱;功效组分;质量评价

    人参功魁群草,力等丸丹,但有些临床医生或不敢用,或辨证不准滥用而导致“人参滥用综合证”。现行药品标准缺乏从药效学角度的质量评价,影响临床用药和人参产业的发展。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参于2004年3月通过GAP认证现场检查,是全国首批、省内第一个通过的GAP认证的中药材;国家2009年又开始实行“野山参人工繁衍护育操作规程”(GB/T 22531-2008)。人参产业方兴未艾,人参栽培和野生品种亟待基于药效学的对比研究,拿出能够证明人参安全有效质量评价指标,努力发掘长白山人参资源宝库,为我国人参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1人参的益气固脱功效

    1.1起死回生,无药可代人参首载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位列上品,历来有“百草之王”、“神草”的美誉。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功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徽,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1]。并且其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无药可代,为拯危救脱要药。最宜于因大汗、大吐、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等所致元气虚极欲脱、脉微欲绝等重危证候,故《神农本草经疏》谓其”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2]

    北京名医焦树德也认为,先贤于气几息、血将脱之证,独用大量人参(约60 g)浓煎顿服,能挽回性命于瞬息之间,绝非其他药物所能代替。故必须独用而力专,量大而效宏,才能收起死回生之效。在一般情况下,人参常用党参来代替,在抢救急症时(如虚脱,休克等)及治疗重病时,以用人参为宜[3]。对过敏性休克,西药升压药不能维持血压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有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人参、肉桂,有时用小柴胡汤重用人参加肉桂。丁大植等[4]选择心脏功能Ⅳ级患者,口服红参粉和地高辛,治疗后血液动力学及生化指标的改善率红参粉组高于地高辛组,提示红参对心力衰竭有效而安全,无副作用。

    1.2配伍应用,气虚阳虚清·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写道:人参亦有单用一味而成功者,如独参汤,乃一时权宜,非可恃为常服也。盖人气脱于一时,血失于顷刻,精走于须臾,阳绝于旦夕,他药缓不济事,必须用人参一二两或四五两,作一剂,煎服以救之。否则,阳气遽散而死矣。此时未尝不可杂之他药,共相挽回,诚恐牵制其手,反致功效之缓,不能返之于无何有之乡。一至阳回气转,急以他药佐之,才得保其不再绝耳。否则阴寒逼人,又恐变生不测,可见人参必须有辅佐之品,相济成功,未可专恃一味,期于必胜也。并且在其《辨证录》卷二记载:人有久痢之后,一旦昏仆,手撒眼瞪,小便自遗,汗大出不止,喉作拽锯之声,以“独参汤”(人参三两、附子三分)煎汤灌之,而人不死矣。并盛赞说,此人参所以为夺命之药欤。

    焦树德[5]认为独参汤主要是取其量大、力专、效宏,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佐入其他药品,主要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古人也有于独参汤中加附片者,或加黄芪者,或加白术者,还有加当归以救血之脱;或加姜汁以治呕吐;或加黄连折火逆冲上而治噤口毒痢者,均为相须相得,互相配伍以提高疗效。

    人参益气固脱最常见的配伍当数附子,或者说川乌制人参。邓中甲[6]的相关论述更为精彩,人参、附子,参附汤分别针对的气脱与阳脱,阳脱仍然适温补结合,所以这个方这2味药相配,建立在用量较大的基础上。不是说一味药它就叫独参汤,或者组合附子就叫参附汤,主要用量来决定。这样才可以做到:人参得到附子,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附子得到人参,倾刻生阳于命门之内。川乌制人参也是一样的道理,《医学从众录》记载“人参三两,用川乌一两煮汁收之,去川乌” 等。川乌味辛性大热,用以炮制人参,可加强人参益气固脱气之功,但川乌有大毒,今多不用,挽救垂危,往往人参、附子并施以代川乌制人参,亦未尚不可也[7]

    1.3其源可溯,其效可考“独参汤”首载于元(1348年)·葛可久的《十药神书》,它的祖方是晋(315年)·葛洪的《备急肘后方》中的“人参散”和宋(1196年)·王璆原的《是斋百一选方》中的“破证夺命丹”。葛氏之后,独参汤以其“益气固脱”无药可代的功效,被明、清的医家大为推崇,尤其薛己、柯琴、张景岳、汪昂、陈修园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独参汤项下写道:如薛己治疗中风时,加人参两许于三生饮中,以驾驭其邪,此真善用独参汤者矣。

    由此可见,人参用药历史悠久,中医临床上主要功效为益气固脱,用于元气虚极欲脱,脉微欲绝病情危重的抢救。症见面色苍白、精神淡漠、肢冷、汗多、气短等,现代临床多用于休克、心力衰竭等病人,是急救要药。独参汤只用人参一味,浓煎顿服,量大、力专、效宏,为医界所公认,是救治急症暴脱之名方。

    2人参的安全应用

    2.1辨证论治,避免滥用滥用综合征是指不对症服用大量人参或进补虽对症,但一次或连续数次用量过大致使血压升高、鼻出血、精神高度兴奋、烦躁不安、失眠、过分激动、神经过敏、眩晕头痛、皮疹,甚至抽搐、惊厥等症状。人参和其他中药一样,也有其较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气虚者服之可愈,气不虚者服之则成邪热亢盛之害。凡肝阳上亢、失眠烦躁属实者、素来阴虚火旺、感冒发热,以及一切实热和温热证均应禁服人参。

    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失眠、烦躁、易怒等,停药后症状可逐渐消失。重者呼吸急促、心动过缓、抽搐、九窍出血,甚至暴死。医谚云:人参杀人无过,附子、大黄救人无功。清代名医徐大椿说:“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也。”清代医家郑钦安说:“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归地皆为砒霜。”中医历来“聚毒药以供医事”,关键在于辨证论治,以毒攻毒,以偏纠偏。使用独参汤虽能起死回生,但要注意必须辨证准确,千万不可不辨脉症,四诊不参,主观臆断,轻易使用。如误用于“大实见羸状”的真实假虚证,则犯“实实”之戒,而杀人于补法之中,铸成大错[5] 。

    近年来,以人参为主制成各种名目的滋补剂,一般为世人所青睐,推为滋补珍品,益寿延年。殊不知人参为药,并非食饵,不能说人皆为宜,有益无害。一些人服用人参或饮人参泡酒之后,会出现目眩晕,鼻口发干,口舌生疮,严重者还会有衄血、吐血等证。历代医家对滥用人参亦早有告诫。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人参论》中写道:“孰知人参一用,凡病之有邪者,死者即死,其不死者,亦终身不得愈乎。”可谓经验之谈。

    《神农本草经》人参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如果是本草误导,专家讹传,商家恶炒,百姓盲从,则错之大矣。纵观历代各家本草,久服轻身延年作以论述并不多见,宋·苏颂《本草图经》记载:“相传欲试上党人参者,当使二人同走,一与人参含之,一不与,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者,其人参乃真也。”值得注意的是,古之“走” 相当于今天的“跑”,二人同跑,其气必虚,所以才用人参,这就是辨证之所在;张山雷《本草正义》:“辽参微寒,功能养阴而清虚火,今用之阴虚有火,及吐衄失血后宜于清养,或汗家、失精家,阴液耗损,虚阳偏炽者,甚有经验。”由此可见,凡属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者,方可选用人参进补。“轻身延年”是有证可辨的。“久服”不宜,如前所述,“人参单用一味而成功者,乃一时权宜”,中医用药讲究“中病即止”,辨证用药,服一次药后,观“效” 与“不效”, 再辨证,有是证用是方。“中病不止”势必“过犹不及”、“杀人于无形”。 这里还有一个药量的问题,药典规定,人参补气的常规用量是3~9 g,而临床实际应用往往超过这个剂量,尤其用于拯危救脱时,有甚者达到100 g。“久服”量小,也会涉嫌蓄积中毒。

    2.2正本清源,避免误用历史上,由于人参生长环境较为特殊,当时交通不便利,市场上人参稀少、价格昂贵,可用太子参或党参代用。唯太子参功同人参而力稍逊,党参近似人参而偏于补中气。但益气固脱的功效绝非太子参、党参可以替代。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人参生于上党山谷及辽东。并且以上党人参为道地药材,其次为辽东(东北地区)人参。清代至今则以辽东人参为道地药材。吸取人参在上党地区绝迹的历史经验教训。《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人参即产于古代山西上党地区,谢宗万先生认为《大观本草》“潞州人参”确为五加科人参,《潞安府志》曰:“人参出壶关(山西上党所辖)紫团山,旧有参园,今已垦而田矣。”原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向高指出中国古代人参基源是五加科人参,绝不是桔梗科党参[8]。它从上党这片最早发现地消失的原因有二,其一,由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本草描述,使人们正陷入对人参的狂热崇拜中,大肆采挖,不注意护苗繁殖,破坏了人参的生长环境;其二,当时繁重的苛捐杂税也被转嫁到上党参民的头上——“苛政猛于虎”,《本草纲目》记载:“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

    今天更要珍惜长白山道地人参药材资源,推行GAP的同时要注意野生人参资源的保护。发掘祖国医学宝库,杜绝有医无药、有方无药的悲剧发生。

    3中药质量控制现状

    3.1安全有效,备受关注2011年3月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说,从“马兜铃酸事件”、“小柴胡汤事件”到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鱼腥草事件”、“刺五加事件”、“茵栀黄注射液事件”等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使中药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龙胆泻肝丸(金·李东垣1276年《兰室秘藏》)事件”和“小柴胡颗粒(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事件”主要是不经辩证,滥服、误服造成的,这2首古方现在仍然收录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

    中药材品种复杂,质量标准受多种因素影响,即使同一品种的药材,由于产地、生长年限、采摘时间、用药部位、炮制加工、贮存条件等不同也会影响药材质量。所以现行标准很难真正控制其内在质量。如前所述“鱼腥草事件”、“刺五加事件”、“茵栀黄注射液事件”等,在遇到安全质疑时,评价起来无所适从。因此,大家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控制中药质量问题。

    3.2现行标准,避重就轻中药的质量评价首先应当是安全有效,其次才是均一性和稳定性。现行标准侧重于后者,是效仿化学药品质量控制模式的“唯成分论”,即便含量测定选择了某一“活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但由于与中医临床的功能主治不相适应,与主要药效学指标不一致,遇到安全有效的评价时,更是令人费解。

    如2010年版《中国药典》关于人参含量测定的方法为:通过三氯甲烷、水饱和正丁醇提取,HPLC梯度洗脱,以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总量计不得少于0.30%,人参皂苷Rb1计不得少于0.20%。人参皂苷Rg1,Re,Rb1,这几种化学成分并不能代表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无药可代的功能,其检测限也无法说明人参发挥主要功效的临床的用量。

    GB/T19506-2009中关于人参鉴定分等质量:野山参、移山参均按照芦、艼、体、纹、须进行性状鉴定,野生和栽培品种均进行人参皂苷Rg1,Re,Rb1和人参总皂苷的含量测定。人参总皂苷的测量方法为乙醚脱脂,甲醇回流提取,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香草醛浓硫酸显色,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44 nm处测吸光度,计算即得[9]

    4从益气固脱的功效入手,重建人参质量评价体系

    有人在人民日报呼吁,中医药界尚需拿出扎实的数据向世人证实其有效性、安全性,中医药固然是独立的医学体系,但这不应成为因拿不出可信证据给自己辩解的理由。因此,相关的中医药科研亟待加强。现在的中药实验研究的一个误区是从西医学角度出发,对药进行的验证性研究,如“十八反”、“十九畏”、“附子无干姜不热”等[10-11]均是不断用西医所谓的指标,对已知中医方药作用进行的说明和验证。结果只能是毫无实际意义,即便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上取得一定认识的积极意义。在中药研究方面,往往是脱离中医临床,脱离代表主要功效的药理作用,单方面强调现代科学技术,用西医的理论指导中药研究,这样势必走入歧途。

    针对“唯成分论”和“唯技术论”提出以下研究模式: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建立符合中医临床的中药质量评价新模式——临床功效-药理作用-功效组分,在功效组分的层面上进行化学指纹图谱或有效成分的研究。重新建立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为中医临床提供更为实际可用的资源,合理用药,这种思路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宝库。

    如《本草图经》所述,我国宋代尝使含参与不含参的二人同走,从而评价人参质量的优劣真伪,古人的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地说明人参的有效性,而比起现行药典人参药材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似乎更能说明问题。人参皂苷并不能代表独参汤的功效,独参汤起死回生,无药可代等功效组分应当是人参中多种化学成分的组合,采用人参皂苷Rg1,Re,Rb1为指标的质量评价更为牵强,鉴于此,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尊重临床,在进行质量评价时,从人参无药可代的益气固脱功效入手,选择与该功效相关的主要药理作用“强心”[12],确立实验动物心衰模型[13-14],以此评价人参质量优劣真伪。益气固脱-强心作用-强心组分-指纹图谱或化学成分,这样确立的评价指标就能代表强心组分,就能说明人参在临床上的主要功效。也就是按照中医学自身规律进行中药研究,建立与临床功能主治相适应的药理筛选平台,采用与益气固脱功效相对应的谱-效、量-效关系的指标进行质量评价,从而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控性。为长白山人参资源的栽培、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 一部[S]. 2010.

    [2]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994.

    [3]焦树德. 用药心得十讲[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

    [4]丁大植,沈铁宽,崔银泽,等. 红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6):325.

    [5]焦树德. 方剂心得十讲[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

    [6]邓中甲.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8.

    [7]孙俊杰. 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与质量标准及GMP实施实用手册[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887.

    [8]李向高,张崇禧,孙光芝. 中国古代人参绝非党参[J]. 人参研究,2002,4:2.

    [9]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9506-2009地理标志产品吉林长白山人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6.

    [10]刘文龙,宋凤瑞,刘志强,等. 川乌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配伍禁忌的化学研究[J]. 化学学报,2010,68(9):889.

    [11]徐东铭,徐雅红. 中药复方药效活性成分研究思路初探[J]. 中国医药学报,2001,16(6):54.

    [12]侯家玉. 中药药理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213.

    [13]王立岩,张大方,曲晓波,等. 附子炮制前后有效部位强心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596.

    [14]王立岩,张大方,张志仁,等. 附子炮制前后对急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6):1327.

    相关热词搜索: 人参 药材 功效 益气 探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