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山西民俗文化影响下的铭贤形意拳文化研究

    时间:2020-04-18 07:52: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是由民众所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一种生活文化。铭贤形意拳文化是铭贤学校时期的一种拳术文化,同时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形意拳又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础。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来研究并找出山西民俗文化对铭贤形意拳文化的影响,探究铭贤形意拳文化在凝聚人心、稳定社会方面的作用,在树立民族精神、建立民族自信方面的作用以及在重塑山西形象方面的作用。同时为铭贤形意拳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提供重要的支撑与参考。

    关键词:民俗文化 形意拳文化 铭贤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 9-0056-05

    历代君主以“为政必先究风俗民俗”“观其民俗,知得失”为恪守的祖训。儒家六经之一的《诗经》,载有十五国风,分别就十五个诸侯国的民俗作出详尽研究,为华夏政治家留下了宝贵的治国经验和教训。立汉后有《汉书》,载《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民俗所由,为史书研究风俗民俗之最,备受后世推崇。然仰望先贤,继往开来,新时代呼唤新的民俗文化研究。目前中央提倡“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发掘各地的优秀民俗文化,当属修养“中国精神”、树立“中国形象”的重要工作。山西铭贤学校(山西农业大学)是山西省当时最早将武术(形意拳)引进校园的一所百年老校,地处山西晋中太谷县的铭贤学校形意拳文化,受当地习武风气影响以及在校园得到广泛继承与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四大名拳之一,为山西省特有的一个优秀武术拳种,在2009年和2011年分别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名录、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铭贤形意拳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山西民俗文化对其有重大影响,将铭贤形意拳文化放入山西民俗文化中去研究,能更好地把握铭贤形意拳文化的特点,挖掘铭贤形意拳文化在塑造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稳定和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意义。

    1 概念的界定

    民俗被认为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区域、民族民众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是民众的历史、学问、思想与性格,即民间风俗;民俗文化实质是特定区域、民族民众共同拥有并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1]对民俗的研究,多侧重于对民俗事项的研究。美国阿兰·邓迪斯提出,民俗反映出的现象,在对教育、社会群体稳定的维护、在情感、宣泄不良情绪和消除疲劳、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2]在对民俗事项的划分当中将主要的民俗事项分为口头民俗学(叙事、俗语、音韵民俗学)、风俗民俗学(民间节日、仪式活动、迷信等)、物质民俗学(民间建筑、美术、服饰、饮食等)三种。[3]

    “文化”迄今为止的最早定义者是英国的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中总结出来的:在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合体,它包含了全部的知识、法律与道德、艺术与信仰、风俗和作为社会人所接受和掌握的其他的任何习惯与才能。[4]狭义的文化俗常是指以文字、文学、思想、学术、教育、出版等形式而表现出来的文化。[5]广义的文化其实就是人们生活的内容和生活的方式。[6]站在民俗学的角度来看,文化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与表达方式的总和。[7]其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动态、积累的过程;它的传承主要是以家庭、教育、宗教、政治、日常生活、经济活动生产过程等方面,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媒介的;文化又是保守的,这也是它在历史发展中维持其自身独特性的根本。[8]

    2 山西民俗文化与铭贤形意拳文化的形成

    2.1 山西民俗文化的形成

    山西的民俗文化因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定晋以来的历史更替,形成了山西独有的三晋文化。这种文化融合了中原的农耕文化与北方的游牧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最著名的融合事件当属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赵武灵王将北方游牧民族的“骑”行代替车,将靴代替履,将胡服代替了裘裳,右衽被代替为左衽,对当时的社会风俗变化影响深远。[9]融合之后的三晋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方面有着中原文化的谦虚礼让、敦厚朴实,同时也有游牧民族尚武强悍、自强不息的特点。这种文武并重的民俗民风,是铭贤形意拳文化诞生的前提条件。

    2.2 铭贤形意拳文化的形成

    山西太谷素有“武术之乡”的美誉,随着晋商的兴起,形意拳从道光年间便开始传人太谷,因在光绪年间(1888年),形意拳大师车永宏击败日本人而名震海内外,此后,拳家名师辈出。铭贤学校(原美国欧柏林大学支校,现山西农业大学)的校长孔祥熙对武术更是情有独钟,不但把武术作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还特聘了著名形意拳大师布学宽先生到铭贤学校担任武术教员,铭贤武术(形意拳)便由此开始。铭贤中学初中、高中六个班均开设了武术课,每周开展一次武术课,并组建了铭贤学校武术队。[10]

    究铭贤形意拳文化的形成要从形意拳的演变开始。据历史记载,形意拳是从心意六合拳衍化而来,心意六合拳的创始人姬际可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由此可以推知,心意六合拳大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曹继武、王耀龙等几位传人中,曹继武是心意六合拳传人中最具名声者,曾于康熙三十二年任甘肃总镇都督。后来,曹继武传于山西祁县戴龙邦、河南马学礼等人,戴龙邦又传技于戴二闾、郭维汉等人,清道光十九(1839)年收河北深州人李老农为徒,打破戴家形意拳不外传的家规,随后又收了七名外姓入门弟子,为形意拳后来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戴二闾最得意的弟子李老农,出生于清嘉庆八年(1803),收徒五人,个个身怀绝技:半步崩拳郭云深,乌鸦伏卧李广亨,内功专长宋世荣,轻功出众的宋世德以及具有铁腿之称的贺运亨。李老农及其徒弟车毅斋等人在清同治三年间,将戴氏心意拳正式创新为形意拳。[11]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新拳种创立之后,随之产生新的拳术文化。从形意拳教学的角度来看,形意拳文化以道家文化的阴阳五行学说(五行拳)为依据,以仿生学思想(十二形拳)为演练套路的基礎,再以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武德修养)作为心性保障,因此必然产生了儒道并重的拳理文化、师徒伦理文化。[12]从形意拳的应用角度来看,形意拳拳师主要从事以镖局为载体的保镖行业,晋商商业的发展与镖局的发展促进了形意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3 山西民俗文化对铭贤形意拳文化的影响

    铭贤形意拳文化作为在铭贤时期校园内开展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它与民俗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两者也必然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影响,并相互渗透其中。在山西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中,山西民俗文化中的宅院文化、晋商文化(镖局文化)、农耕文化、礼仪文化(拜师或收徒仪式)、庙会文化以及各种庆典武术表演活动,对铭贤形意拳文化影响深远。

    3.1 宅院文化对铭贤形意拳文化的影响

    在山西的历史文化中,特别是在明末(1368年-1644年)清初(1644年-1840年)的历史时期,山西的商业活动以活跃的态势带动了全国的商业发展与繁荣,山西的商人可谓是遍及大江南北,而他们在外经商赚到钱后,就返回山西老家建设自己的宅院,形成了当时兴盛、如今依然不绝的宅院文化。中国民间有一谚语:“南方人修墓,北方人盖宅”,凸显出北方人想发财而南方人想当官的寓意,因据说修墓可以出官,盖宅可以发财。[13]这样,山西人建宅院,就成了显示财富彰显家世的一种象征,各个宅院的建设布局整齐有序,门楼恢弘,庭院雅致,雕刻栩栩如生,如祁县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太谷的曹家大院、孟家大院、武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庄园,师家、吕家大院、晋南的李家大院(整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山西四合院)等等。山西富贾们财富在增加的同时,也会伴生出一些财产风险问题,在这样一种财产安全存在隐患的环境中,就出现了形意拳拳师看家护院的强烈需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形意拳(心意拳)拳师在富商的宅院中以看家护院为生计,闲暇时则习练研究形意拳(心意拳)。此外,各个宅院的主人也会在商闲时期,组织各家的形意拳拳师交流武技,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各商贾之间的交流。而这个平台同时也为形意拳技艺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和切磋交流的机会。较具代表性的就有孟家大院的商贾孟綍如,当时聘请李老(洛)农(形意拳创始人)看家护院,因自身酷爱武术便在自家宅院与护院拳师研习心意拳(形意拳),在自身受益匪浅的同时,也促进了形意拳的发展。其次就是乔家大院掌家人乔映霞拜在自家的护院形意拳拳师李复祯门下,苦心钻研习练,终成一代名家,江湖人送外号“云中雁”,并在乔家堡创建学堂,传授武艺。[14]铭贤学校初建时(1907年)是在太谷南关的明道院,后因学生增多搬迁到了城东的孟家花园,孟家花园内楼堂馆舍,巍楼对峙、假山叠翠,林木众多、花草馥郁,搬迁当年便又修建了“大庇欢颜”院、五院和大西院[15],当时的铭贤国术队就是在这样优雅的环境中,习练传承着形意拳文化。

    3.2 晋商文化(镖局文化)对铭贤形意拳文化的影响

    山西的商业文化即晋商文化,是在明清这一特殊时期形成的思想文化,具有先进的商业经营理念和开拓创业精神。它是结合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儒家文化思想为核心思想而形成的山西本土商业文化。因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贸易形式所需,“镖局”便应运而生,这样一个以富商的人身财产安全为保护对象、以武术技能为基本手段的商业组织机构,是晋商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6]据相关资料记载,在当时镖局内主要的传统武艺拳种有:形意拳、通背拳、八极拳、太极拳、八卦掌等传统拳种,而在山西各个镖局中,形意拳因其独特的技击特点独受晋商的喜爱与推崇,形意拳习练者借以镖局为载体随着晋商走南闯北,深受晋商文化的熏陶。在镖局走镖的过程中也流传下了一些民间民俗的文化,如镖行在走镖途经某地时,会根据自身的江湖“镖语”来警示夺镖者或是当地盗匪,实在不行时再以武力解决。就是这样在走镖、喊镖与比武较量中,将形意拳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扩大了形意拳在当时社会(江湖)的影响力。

    晋商古往今来都是以“诚信”赢天下,镖局也是立足于儒商思想中的“诚信”,这种镖局文化以信托责任而走向成功,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忠孝仁义的侠义拳师,这些侠义拳师大都信奉“关公文化”,在出镖前都会举行祭拜仪式。以关公文化中的忠信、重义轻利、重信轻死等精神品格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一种高尚的武者侠义精神,深深影响着铭贤形意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时的铭贤武术(形意拳)教育继承了晋商(镖局)的文化内涵,同时,在形意拳拳师布学宽先生的教授中也将中国的忠孝仁义信的儒家思想文化贯穿其中。

    3.3 农耕文化对铭贤形意拳文化的影响

    山西的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的农耕文化特色,以农耕文化为特点,形成了勤劳朴实、善良勤俭、讲信崇礼的民风与性格特点。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传承着中华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其农耕文化对农村农业生产与传承产生了极其深远的意义,农耕文化又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继承和保护地方、民族传统特色、促进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农耕文化作为产生于劳动人民的日常农业生产的一种民俗文化,是农村的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部分,而山西的农耕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彭金山教授所写的《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对现代农业之意义》中阐述了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其中应时中提到“农业的生产周期与自然的节律,来安排时间耕收。夏代的《夏小正》历日制度中,把物候、天象与气象和相应的农事活动罗列在一起,以便于民间了解掌握。又把一年分为了二十四节气,便于农事活动的安排[17],包括阴阳五行等,这些思想理念,对现今也是影响至深。

    最初形意拳的发展是从村落武术发展起来,村落武术又属农耕文化中村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相应的产生了不同节令习练形意拳的拳理之说,比如春季(属木)时练习形意拳五行拳的崩拳(属木)、夏季(属火)习练炮拳(属火)、秋季(属金)习练劈拳(属金)以及冬季(属水)习练钻拳(属水),而每个季节最后一个月(属土)习练横拳(属土),这种方法的习练是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来进行的。[18]在“和谐”中,认为这是农耕文化的核心理念,因其在农业生产中应时(时间、机遇)、取宜(吉、凶)、守则(准则、秩序),到最后要达到的就是天、地、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19]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因此時孕育而成。在铭贤形意拳的习练中,深受“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即在注重“内外兼修、术道并重”的同时,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从而达到炼神化虚,以至最后的炼虚合道的练习方法,达到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相关热词搜索: 形意拳 山西 民俗文化 影响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