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微调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实践初探

    时间:2020-06-09 07:54: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内容提要] 把微调查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有利于教师能够快捷地获取学生的基本学情,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实施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本文从分析教材,确定调查点;设计题目,落实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教学策略三方面展示了微调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并阐述了微调查实施的原则和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微调查 学情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2

    微调查,指简便小型的调查,由某小点入手进行调查题的设计,并通过这个小点最终来汇集成分析。其特点就是调查内容、范围不大、操作简便、易于统计分析。把微调查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就是指教师为了解学情或者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通过简易问卷、举手、小型访谈等形式进行简便的调查,从而使教师能够快捷地获取学生的基本学情,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实施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一、微调查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我以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的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为课例进行阐述。

    (一)分析教材,确定调查点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主要分成两个层次:一是要让学生明白人生难免要经历挫折,造成挫折的因素很多;二是引导学生分析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领悟积极面对挫折与逆境的重要性。本框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单元后续学习内容的基础。因此,学好本框内容至关重要。其中,“挫折为什么是难以避免的”是本框内容的重点,突破这个重点问题也为后面内容的讲解打好了基础。

    现状思考:

    从学生家庭情况看,现在的学生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因此遇到一点挫折便会出现过度反应的情况比比皆是。由于缺乏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特别是不能正确认识挫折的普遍性,不能勇敢地挑战挫折而产生了种种令人遗憾的行为。

    从学生的成长阶段看,七年级学生尚处在青春期成长阶段,看问题不够理性全面,对于“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则领会不深,对挫折的内涵仍缺乏准确的认识。

    结合以上分析,因此我将学生对挫折的认知作为本堂课的调查点。从这个调查点出发,设置一定的活动分享,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体会到原来别人也遇到过挫折,在人生道路上挫折是难免的,從而指导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进而直面挫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挫折。

    (二)设计题目,落实微调查

    基于前面的分析所确定的调查点,我在课前以简易问卷的形式布置了以下三道课前调查题:

    之所以在课前以问卷形式进行,是希望可以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考虑到有些同学的情况不方便直接在其他同学面前公开。

    目标:通过微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挫折的认知状况,以及学生经历挫折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作出比较准确的定位和恰当的教学设计。

    (三)研究结果,提出教学策略

    1、分析调查,确定教学目标

    从微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挫折的认知程度和对于挫折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把一件很小的事认为是挫折,比如一次单元考试失败,也有的学生认为只有那些遇到天灾人祸之类的才是挫折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何为挫折,理解挫折的含义:挫折就是人们在失利、失败、阻碍等不顺利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沮丧、紧张、烦躁、伤心等消极的心理反应。只有理解了挫折的含义,才能体会挫折对人产生的影响。

    根据课标和本课的教材分析,结合微调查的结果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被称为挫折;了解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能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通过活动分享,让学生例举生活中自己遇到的挫折、他人遇到的挫折、名人遇到的挫折,从而体验到挫折是难免的。引导学生分析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导致最终的结果是不同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在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要能以一种平常心来接受和对待挫折,领悟积极面对挫折与逆境的重要性。

    2、微调查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教学的主要环节运用微调查,让微调查助力思品课教学。

    (1)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第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班级41位学生中,36位学生选择了直线,5位学生选择了曲线。而第二题的调查结果显示41位学生中38位学生都写了自己经历了挫折,只有3位学生写没有。第三题则是所有学生都写了他人遇到过挫折。第一题的结果显然与第二、三题的调查结果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将调查数据制成柱状图用幻灯片播放,学生看了忍不住会心一笑。由此我导入课题:如果说直线呈现的是人生理想的状态,那么曲线更多呈现的是现实的生活状况,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一帆风顺,可是调查的结果告诉我们,我们以及我们周边的人包括明星人物在内人生都会或多或少面临着一些磨难和挫折。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这堂课探究的主题就是“人生难免有挫折”。

    可以看出,微调查使教师快速的掌握全体学生的基本情况,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主题。

    (2)师生互动,着重分析

    教师:从刚才我们播放的微调查结果看,我们在座的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挫折失败或者遭遇逆境。老师跟我们同学一样,也曾经经历过挫折。于是,我跟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一次挫折经历。基于此,很自然地引出:那么我们同学都遇到了哪些挫折呢?下面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挫折经历以及当时的感受。在分享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挫折的含义。

    微调查的结果以及分享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我遇到过挫折,你遇到过挫折,他遇到过挫折,我们大家都遇到过挫折,从而真切地体验到“人生难免有挫折”,认识到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部分。

    此时,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从课前的微调查结果看,我们和我们周边的人包括明星人物都有经历过挫折。那挫折能避免吗?这个问题犹如油滴入水中,顿时炸锅。我现场请学生举手表决,很自然地学生分成了两派意见。在两派学生各自阐述理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另一派学生一起进行辩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明晰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结为自然原因、社会原因、人为原因。造成挫折的因素之多更说明“挫折难免”。在这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亲历了对待挫折的第一步:学会分析挫折。这为下一步分析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导致不同的结果打下了基础。

    借助微调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挖掘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资源,让学生根据亲身感受的生活实际来了解挫折、分析挫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勇于展示自我,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使课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互动的舞台。

    (3)课终调查,反思调整

    在课堂快到尾声时,我对本堂课作了一个简单的小结:这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挫折,知道了人生经历挫折是难免的,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导致最终的结果不同。如何面对挫折、应对挫折永远是我们人生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完成以下调查题: 对于本堂课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在以往你经历的挫折中,回忆一次比较成功地应对挫折的经历,尝试总结一下当时运用的方法是什么。

    这个微调查是课前微调查的延伸,一方面用于在实际教学中了解学生对某一个问题的掌握程度,从而方便教师自己检查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下一堂课做好铺垫。

    二、微调查实施的原则

    从实践看,微调查有助于了解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启发思维等。在具体应用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针对原则

    微调查的进行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不是每堂课或者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要进行微调查,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真正要服务于教学。教师要明确为什么、怎么样开展微调查以及微调查后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等。通过微调查的实施,使教师了解学情,从而开展针对性的设计。根据每个班级的微调查的结果教师对教学设计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更有效。

    第二,简洁原则。

    微调查的进行有助于教学的开展,但不是教学的主体。微调查的“微”字也强调了该调查的特点,即简洁,忌量多复杂化。否则,也会造成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削弱了实施的可操作性。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度,微调查的数量不宜太多、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第三,科学原则

    微调查的内容要科学,符合学生真实生活和认知规律,问题设计要具体、多元、实事求是,避免引导性语句,这样调查的结果才是令人信服的,从而教师才能根据调查预测和了解学生在实际学习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使微调查真正服务于课堂。

    微调查的方法要科学,教师要结合调查内容、调查对象的性格特点等选取合适的调查时间、地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手段。

    微调查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要科学。根据微调查的结果,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可能出发,调整优化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以及教学方法,使微调查真正为教学服务。

    第四、保密原则。

    微调查的情况并不是都适合公开,比如牵涉到个人隐私的部分。学生信任老师,才会在调查中如实填写,因此教師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情况。如确需以个人的案例在课堂上讲述,教师需事先经学生本人同意或者鼓励其主动分享。在讲述时也可以隐去姓名等让其他学生容易猜到的信息。教师只有遵守保密原则,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微调查的结果才是真实的。否则,只是徒劳无功,甚至起到反效果。

    四、微调查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1、了解学情,有助提高教学实效,

    怎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一个教师同时执教2个班或几个班,是否可以用完全一样的教案呢? 效果怎样呢?我认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学情分析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要实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真正提高课堂实效,就必须关注、分析、利用好学情,才能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学情分析就是分析学生现况,作用就是为了更好的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经常思考: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已经知道了多少?理解上是否还存在疑问?学生是否有其他见解等?这种思考并且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去了解,而不是教师以为学生的现有基础是怎么样的。而微调查就是其中一种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是其最明显的优点。

    利用微调查,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学生的学情状况,掌握学生的整体状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班级差异,并根据学情实施教学,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促进研究,有助提升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水平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通过对自己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遭遇的问题进行研究,不断探索、观察和反思,最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这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微调查的进行正是教师行动起来进行研究的开始。虽然调查的主题往往是比较小的一个点,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小点出发进行针对某一课例、针对课堂学习过程或者某一具体个案的研究,而微调查所积累的数据资料正是教师研究的第一手重要资料。当我们不断地课前从学生的学情、课后从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反馈评价进行反思,必定能发现不足,从而不断地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当我们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典型课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我们平常的工作就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教学研究了。可见,借助微调查的形式,可以推动教师行动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2011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教育部制定

    [2]王步勇.专业成长:态度素养行动 [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年第1期,P:87-89.

    [3]夏晓红.以学定教的“协进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年第6期,P:44-45.

    [4]程胜,如何分析学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相关热词搜索: 微调 初探 思想品德 课中 初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