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三旨相公”与“万岁阁老”

    时间:2020-08-15 07:56: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明朝有个叫于慎行的人,曾随便用两个无所作为的宰相级大官的绰号,组成一幅绝妙对联,即“三旨相公”对“万岁阁老”。“三旨相公”指宋朝宰相王珪。这个王珪在官场干了16年,“无所建明,率道谀将顺”,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从不动脑筋想问题的人,每天的工作就说三句话:上朝面见皇帝说“取圣旨”,皇帝有了指示后说“领圣旨”,退朝后对僚属传达:“已得圣旨”。因而被人讽为“三旨相公”。

    “万岁阁老”指明朝的万安。这个万阁老就是一个什么事也不会干,只会喊万岁的人。一次,疏于朝政的成化皇帝因为天上出了彗星,“天变可畏”,好不容易召见了两位大学士。安排此事的万安怕时间长了皇帝心烦,还没等两位大学士说上两句,就“顿首呼万岁”,没办法,那两个人不得不跟着他退出来。当时人们就讥笑万安“只知呼万岁耳”。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之所以长期死气沉沉,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三旨相公”和“万岁阁老”。唐朝有个叫苏味道的人,身为宰相,却从不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总是“模棱执两端”,得到一个“苏模棱”的雅号。宋仁宗的宰相张仕逊,从来不讲哪一个人的是,哪一个人的非,时人称他“和鼓”。

    在这些人的心中,从来就没有国家强大之说,确保自己的高官厚禄即是他们的人生信条。由于这样的无耻之辈恩宠不减,使得中国封建社会官场上充斥了大大小小的只知道磕头作揖的奴才。《归田琐记》里讲了一个故事,明朝嘉靖,北京城里有一个裁缝,手艺十分高超。他的高明之处,就是在量体裁衣前,总要先问人家当了多久的官。人家问他,当官时间的长短与做衣服有什么关系呢?他说关系很大,刚当官的人“意高气盛,其体微仰,衣当后短前长”,当官有了一段时间的,“意气微平,衣当前后如一”,而那些官当得久了又还想往上升的,“其容微俯,衣当前短后长”。说得多精辟啊。

    这个裁缝不仅是一个裁剪大师,而且是一个善于总结官场规律的理论大师。他用给官员裁衣的经验,形象地描述了一个踏入官场的人怎样由意气风发的仰头到暮气沉沉的低头过程。难怪才高八斗的苏东坡曾这样调侃:“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是啊,在那个只会磕头都能当上阁老、大学士的荒唐时代,才华只会带来灾难,“愚且鲁”的倒是完全可以位列公卿,当上宰相的。

    摘自东莞时间网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公 万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