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政府透明度与政治信任:,基于2011中国城市服务型政府调查的分析

    时间:2020-08-28 07:55: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提升政府透明度是改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政治信任)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是否一定可以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一个需要经验验证的问题。依据2011年进行的一项大型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质量调查的数据,本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政府透明度和公众政治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中国,提升政府透明度确实可以有效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但男性城市居民和年长者更倾向于相信政府,收入越高、教育程度越高、在所在城市居住时间越长的城市居民政治信任度相对较低。

    [关键词] 政治信任;政府透明度;政府信息公开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0863(2013)02-0110-06

    在过去几十年间,政治信任(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普遍下降的趋势。如何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以在这个复杂动荡时代更好地达成集体行动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一些政策制定者和学者相信使政府运作透明化可以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1][2],但是近来一些经验研究开始挑战这一长时间以来人们想当然的因果关系。[3][4][5]

    提高政府透明度是否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一个经验问题。这样一个经验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数据和方法加以探索和验证。除此以外,根据公共行政学的后现代理论,政府透明度和政治信任之间的关系是受文化影响的,在不同的政治、社会、文化系统下, 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许有不同的表现。[6]因此在不同的文化情景下对这一关系进行探讨不仅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对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制度环境里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也有着非常显著的实践意义。

    一、文献述评

    (一)信任,政治信任及其决定因素

    信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维度的心理建构(Construct)。对所有的人类交往而言,它都是不可或缺的。一般说来,信任主要包括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政治学家和公共管理学者主要关心的是前者。政治信任可以被界定为“公民对一个政治系统及其政治官员具有响应性和即使在缺乏经常性审查的情况下也会做正确的事的判断”。[7]这个定义意味着政治信任可以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系统层面,在这个层面政治信任是指向整个政治系统和制度的。在第二个层面,政治信任包括对特定政治组织,主要是指对政府的信任,对不同层级政府的信任。在第三个层面,政治信任反映人们对具体的政府官员的信心。对政治信任的文献进行述评后,不难发现政治信任主要包含三个维度,对能力(Competence)的信任,对良善(Benevolence) 的信任和对诚实(Honesty)的信任。[8][9]对能力的信任是指公众对整个政治系统,政府部门以及政府官员是否可以有效地制定、执行公共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的心理感知[10][11]; 对良善的信任是指在多大程度上公众认为政府及其官员是真心真意地且以非常友善的态度为民众服务;对诚实的信任是指公众是否相信即使在没有他们监督的情况下,整个国家、政府和政府官员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秉公办事。[12][13][14]

    政治学者和行政学者对于影响政治信任的要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发展出三种理论来解释政治信任的产生。首先是绩效理论(Performance Theory)。这个理论认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在政府绩效的基础上的。政府在政治事务、经济发展和提供公共服务上的表现越好,公民的政治信任越高。一些经验研究表明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政府在处理经济危机,经济发展和提供包括教育、环保、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在内的优质公共服务上的不力会非常显著地降低公众信任 。[15]Berman发现低质的公共服务质量会显著降低公众对美国地方政府的信。[16]La Porte and Metlay在个人层面发现政府官员公共行政管理能力的欠缺会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17]

    第二个理论是社会化理论(Socialization Theory)。这一理论认为建立在政府绩效基础上的信任是脆弱的和不稳定的,不足以构成政治信任的来源。这一理论的支持者认为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和信念(包括政治信任)是由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化过程塑造的,因此个人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收入水平和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决定个人的政治信任。Uslaner 对个体价值观、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以及其对政治信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后指出,社会化过程,特别是早期社会化过程对政治信任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8]以社会化理论为依据,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政治和经济地位(SES)等个人人口统计学要素(Demographics)已经成为有关政治信任经验研究关注的自变量和控制变量。[19][20] [21][22]

    第三个理论是文化理论 (Culture Theory)。这一理论强调文化对于政治信任形成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认为文化对政治信任的影响是非常强大和稳定的。不同文化之下的人们对于个人和政府的关系,对于政府绩效的看法,以及个人对政府的信任有着非常不同的看法。Van de Walle and Bouckaert 指出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上的绩效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23]Christensen and Laegreid的研究指出政治文化要素比公共服务满意度对政治信任的影响要大和显著的多。[24]Yang and Holzer 以美国为例,指出政治不信任是美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不管政府绩效如何,人们都倾向于不相信政府。[25]Shi对台湾和中国的政治信任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地政治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两地政治信任的不同。[26]马得勇对亚洲八个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发现在这八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区域文化塑造了不同的政治信任水平。[27]

    (二)政府透明度与政治信任

    相关热词搜索: 透明度 中国 信任 政治 调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