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提升对台广播传播力应着力打好三张“牌”

    时间:2020-09-30 07:55: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对台传播中需要始终坚持以“海峡元素”为基本立足点,以“两岸一家亲”的亲情互动为根本依托,以宗教文化的熏陶教化为辅助手段,心无旁骛、一以贯之地打好“海峡”“亲情”“宗教文化”这三张“牌”,深耕民意,引导认知,增强互信,累积共识,拉近亲情,有效提升对台广播传播力。

    【关键词】对台广播 传播力 海峡牌 亲情牌 宗教文化牌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传播力是指媒体通过各种方式的组合,将信息扩散,并产生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的能力。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建明指出:“就其本质而言,媒体影响受众的能力才是传播力的真正体现。”②参照这样的定义,对台广播传播力可以理解为“对台传播媒体影响台湾受众并最终实现传播致效的能力”。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认为,提升对台广播传播力仍需秉承“内容为王”——有针对性、贴近性并富有吸引力的原创内容对受众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才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而要有效提升对台广播的传播力,必须着力打好以下三张“牌”。

    一、提升对台广播传播力应持续打好“海峡牌”

    当前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日益热络,民间交往日渐频密,基层互动往来愈发频繁,在这样的大交流、大合作和大发展背景之下,大陆各省市展现两岸和平发展红利的“海峡牌”活动日益增多。如福建已连续举办六届的“海峡论坛”、连续举办十六届的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海交会”);广东近几年充分利用中山故里名片而打造的“海峡两岸中山论坛”,等等。与各省市的“海峡牌”活动类似,作为专业对台广播媒体,在新时期中央对台工作“向南移,向下沉”精神指引下,凸显两岸基层深入交流交往等互动元素的“海峡牌”,自然而然成为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对台传播的基本立足点。而作为彰显两岸语言天然亲缘关系的传播平台,海峡之声闽南话广播从2002年元旦成立至今,始终坚持正确的对台舆论导向,关注的视角也从未偏离“海峡”这一重要元素。

    常态节目设置方面,就新闻类节目而言,从早期的《闽南话新闻》《783新闻快报》《海峡大视野》到现在的《整点资讯》《世间代志》《783观察》,选取的素材无一不以海峡两岸交流交往过程中发生的新闻事件为重;就文化类节目而言,从早期的《闽南走透透》《周末文化时空》《心灵家园》到目前正在播出的《古厝新风》《海峡风情》《寻根》等,所涉猎的内容也都以反映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民俗、宗教等元素为主。

    原创作品更加凸显“海峡”元素。历届攸关两岸交流的活动、会议等,海峡之声闽南话广播都以“在场”的姿态,主动参与、积极报道。海峡之声网站刊出的文章,因其体现了浓厚的“海峡”元素,成为各大涉台门户网站争相转载、援引的“宠儿”,也经常收到台湾同胞的感谢信。如《第十二届海交会圆满闭馆,台湾馆成名副其实“人气王”》一文,客观、真实地报道了台湾屏东从事养生美容的李逸琳副总经理对大陆广阔市场空间的“可喜发现”,图文并茂介绍了其产品行销大陆的成功经验。看到报道后,李逸琳特地从台湾发来邮件对记者表示感谢。报道第十三届“海交会”的文章《让两岸民众相互了解,让大陆朋友熟识台湾》刊发后,台北世贸中心行销专案处、农产品推介组组长陈济棠先生特意发来感谢信,并传来多张自己参展“海交会”的新闻图片与记者分享。

    体现浓浓“海峡元素”的稿件还有许多,不一而足,这些稿件很受各类涉台门户网站的欢迎,纷纷予以转载。如第十六届“海交会”专稿《海交会:共同家园概念凸显,两岸亲情意识更浓》一文登载于海峡之声网站后,立即被中国台湾网、华夏经纬网、海峡飞虹网、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官网、黄埔同学会网、“海交会”官网等主流网站转载;第六届海峡论坛第一次新闻发布会,笔者主动向发言人陈玲提问并最终形成的专稿《海峡论坛是两岸青少年感情融合的大舞台》,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网易财经、中国台湾网、华夏经纬网、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海峡论坛官网、光明网、海外网、杨子晚报网等主流网站转载,产生了较大反响。

    由此可见,对台传播中聚焦“海峡元素”,锁定以“海峡”为标签的各类大型活动或展会,持续发力打好“海峡牌”,能迅速吸引各方媒体的关注,借船出海,扩大影响,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提升对台广播传播力应积极打好“亲情牌”

    当前海峡两岸在坚持“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上,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各领域、各界别的交流往来日益热络,蓬勃发展,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两岸业已形成大交流、大合作、全面发展的新格局。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特别强调了“两岸一家亲”理念,而且这一理念在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被再次强调。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马晓光在2014年3月26日答记者问时也表示,“‘两岸一家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也是基于两岸历史、文化和血缘的联系;今后在对台方略政策执行上将继续本着这个理念来推动”。③“两岸一家亲”理念是新时期发展两岸关系的新理念。

    “两岸一家亲”这一理念同时也深受台湾政党高层的认同。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就表示,“两岸文化同属中华文化,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原本就是一家人、一家亲”。④不仅如此,“两岸一家亲”理念在台湾也颇得民心,2014年6月底,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赴台参访,“台湾新住民协会等团体当天上午就在桃园机场准备接机,并高喊‘两岸一家亲、欢迎张志军’‘有来有往,越走越亲’‘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等口号”。⑤

    海峡之声闽南话广播始终秉承“传播闽南乡音,增进同胞亲情”的宗旨,可以说一直都在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这从历年来的获奖作品就可见一斑。如2008年获第21届全国对台港澳广播创优评析一等奖的闽南话新闻专题《双木为林,两岸一家》,通过专访台湾雾峰林家后人,以“双木为林,两岸一家”八个字点题,讲述了一段两岸林家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节目播出后,引发了海峡两岸众多听友的好评;2013年获第26届全国对台港澳广播节目创优评析二等奖的新闻专题《乡亲喜迎谢“宗长”,长廷自问“从哪来”——记谢长廷东山祭祖》,通过对谢长廷祭祖时“感恩拭泪”细节的捕捉,以事实驳斥了某些台湾深绿政客数典忘祖、鼓吹“台独”的论调,在激发台胞的寻根热潮、促进两岸交流交往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有较强的可听性和感染力。

    而于2014年初正式启动的《闽台走亲乡镇行》栏目在“亲情牌”的打造方面尤显突出。该栏目与台湾中南部三大报之一的《台湾导报》合作刊出,栏目词设计为“八闽走透透,寻古又访今;两岸一家亲,相约乡镇行”,片花广告词设计为“走遍八闽乡镇,探访风俗民情;追溯闽台渊源,感受两岸根亲”。其节目定位,不管是广播还是纸媒,都力图在拉近亲情、同胞情、民族情等情感方面下功夫。

    截至2014年8月10日,《闽台走亲乡镇行》共派出7批30多名记者赴石狮、晋江、泉州市区、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湄洲等地采访,共走访52个乡镇和社区,采访乡镇负责人、文史专家、台商及当地民众等600多人。已经刊发的文章中不乏彰显两岸基层互动、亲情交融、神缘往来、根亲文化记忆等元素的代表篇目,同时也激发了台湾基层民众迫切希望加强同大陆互动往来的想法。《台湾导报》社长林文雄透露说,当泉州、晋江段文章《闽台两东石,共数一宫灯》刊出后,报社就接到台湾嘉义县东石乡一位里长打来的电话,表达了对大陆同名的东石镇及其数宫灯信俗的浓厚兴趣,并希望亲自到那里走走看看。

    可见,感情的融合,基层互动最为明显,民间交流最能体现。而乡镇一级恰是最基层的,对台传播中应该好好利用这一平台,多做一些“接地气”、基层民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讲好两岸基层交流、亲情互动的故事。

    三、提升对台广播传播力应努力打好“宗教文化牌”

    以中华文化为切入点,可以成功吸引台湾同胞的注意力。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闽南建筑、民俗、歌舞、饮食、宗教信仰、戏曲等内容。而这当中尤以闽台宗教文化特别是民间信仰的交流最能架起两岸“心桥”。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azarsfeld)提出的传播学“选择性接触”理论认为,受众在面对各种纷繁的信息时,会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⑥笔者认为,对台传播中充分运用好“选择性接触”理论,大篇幅报道两岸宗教文化、民间信仰交流交往盛事能够有效吸引台湾受众关注。

    闽台一水之隔,神缘一脉,两地民众在诸多的民间信仰方面高度趋同。特别是台湾同胞普遍喜好烧香拜佛的崇佛心理特征与福建地区民众高度一致。“闽台之间络绎不绝的宗教及民间信仰交流交往,成为联系两地民众的感情纽带,不断推动着闽台民众的感情沟通和商贸往来。闽台宗教文化交流互动,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⑦“烧香拜佛”早已成为闽台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课,而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在宝岛台湾传承、保留得更地道、更完整。民间大众如此,政党部门的高层政要也笃信不疑。他们往往大拜妈祖、关帝、开漳圣王、保生大帝、观世音菩萨等闽台共祀之神明,一方面祈求风调雨顺、民众和乐,另一方面也借此打动民众内心,以期赢得民意支持。

    关于民间信仰所发挥的教化功能,年近七旬的海峡两岸合作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张世良先生说得极为透彻:“很长一段时间,两岸的交往都把政治看得太重,却不考虑人民的感受。甚至为了某种政治理想,彼此弄得家破人亡,引发战争。今天,闽台民间信仰诸神就教导我们应该追求和谐、慈悲,倡导我们要合作,不要对抗,其实民间信仰的重大意义也在此。”⑧

    因此,在对台传播中强调源出一脉、民间诸神两岸共祀的“宗教文化牌”显得尤为重要。中新网2014年9月2日报道:中国青莲党延续了2013年在台湾南部进行的该党“和合一家”理念宣传活动,2014年再参与举办嘉义民雄大士爷文化祭,向当地民众宣扬指出,“观音大士不分族群、无分别心的大爱精神,向民众传递应遵循观音大士精神,寻求两岸共好、和合一家,只要和平、不要纷争对立的理念……”当天,海峡之声闽南话广播在各档节目中适时地对这则新闻进行选编、播报,第一时间把岛内自发的这一宣传和平理念活动的消息传递给海峡两岸受众。

    可见,台湾民众在诸多民间信仰方面的虔诚程度比大陆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启示我们,在广播中多开辟相关栏目介绍闽台民间信仰或设置与闽台民间信仰相关的内容环节,可以有效吸引台湾受众,引发他们同感共鸣。如曾经获福建新闻奖的系列报道《薪火传承,共同见证》,展现了闽台深深的神缘、情缘,对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推动台胞到大陆寻根谒祖、观光旅游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获第25届全国对台港澳广播节目创优评析奖的专题《慈济生辉,福佑两岸》则揭示了两岸保生大帝信仰的源流关系,展现出当前两岸慈济信众常态化互动往来的和谐、融洽氛围,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据台湾旺旺中时民调中心2013年民调发现,“到过大陆的台湾民众比例,这3年都维持45%左右……至今完全没有去过大陆者,比例为56%”,⑨他们对大陆了解不多甚至存在诸多偏见、误解。笔者认为,纠正这些偏见、消除这些误解决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在对台传播中始终坚持以“海峡元素”为基本立足点,以“两岸一家亲”的亲情互动为根本依托,以宗教文化的熏陶教化为辅助手段,心无旁骛、一以贯之地打好“海峡”“亲情”“宗教文化”这三张“牌”,深耕民意,引导认知,增强互信,累积共识,拉近亲情,吸引更多台湾基层民众到大陆走亲访友。长此以往,常态交流,相信海峡两岸定会越走越亲!

    (作者单位: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宁黎黎)

    相关热词搜索: 着力 打好 三张 对台 提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