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试述十二生肖文化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0-09-30 07:57: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在我们周围,是民族的魂之所系、国家的根之所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确立我国文化身份的重要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传承中华文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之际,我们重新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积淀已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即对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民俗文化的十二生肖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意义作一初步的论述。

    一. 十二生肖的来历

    十二生肖又称为十二属相。“相”即“象”,十二属相是我国用干支纪年的传统方法中,将十二地支分别配以一种动物为象征,构成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狗、亥属猪的说法。譬如今年为丁亥年,又称猪年,凡是在这一年中出生的人都属猪。十二属相的纪年法与人的生辰相互联系后,故而又称为十二生肖。它的人文意义更为丰富,影响更为巨大,由此形成了我国民间一种传统习俗,并且衍生出绚丽多彩的十二生肖文化。

    有关十二属相的文字史料记载,最早见于东汉人王充所著的《论衡·物势篇》,说明它形成的时间最迟应在汉代以前,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关于十二属相的起源因素,以及它为何会与人的生辰相配置,古今研究者却是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外来文化的输入。印度佛教的《大集经》中记载有类似的十二兽,是十二尊菩萨的坐骑。它们分别值宿巡天,以十二年为一周期。人出生的这年遇上哪位菩萨值宿,就得到这位菩萨及其坐骑的庇佑。随着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流布,十二兽的说法逐渐与汉民族的十二地支说法融合,于是形成十二属相或称十二生肖。第二种说法,是中国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物。汉代盛行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家们将天上二十八宿中的主要代表星宿,配合十二地支而组成了十二属相。如子时当值的三个星宿是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而选取鼠星为代表,并且按照“天人感应”的观念,认为该年出生的人就属鼠,鼠星是他的本命星。第三种说法,是古代华夏各民族图腾信仰的遗迹。在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时代,许多民族都曾将某种最为关切的动物作为本氏族的象征或保护者,形成一种图腾信仰,如猪氏族、虎氏族、蛇氏族等。进入阶级社会后,由于氏族的不断融合,经过长久的自然筛选,其中主要的氏族图腾作为代表被保存下来,演变成华夏大民族共同信仰的十二属相。十二属相中的龙是虚拟物,它的身上综合了多种现实中动物的特征,故而是人口最多、结构复杂的汉民族的图腾形象,位列一天中阳气最盛的辰时。以上的三种起源说至今尚无最后定论。

    二. 十二生肖文化的价值取向

    任何国家或社会所存在的民俗文化现象,都是当地人们固有的思想情感外在表现形式。十二生肖的起源,不管是外来文化的“舶来品”,还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三种起源说都共认十二生肖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界动物之间存在的情感关系,内涵的意义基本相同。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界其他动物密切相关,既要捕食动物维持生活的需要,又经常受到动物的伤害而丧失性命。喜爱、恐惧与无奈的复杂心理使他们产生了原始的生存意识:万物有灵,与人共存。他们既希望与人类相益相助的动物如猪、羊、牛、马之类,能够共存共荣,繁衍昌盛,又希望与人类相克相害的动物如鼠、蛇、虎之类,能够化敌为友,和睦共处,甚至转变为人类的保护者。他们认为人类与其他动物在天地间都应有生存的权利,都应有平等的地位,都应有被爱护和敬仰的自由,彼此的命运都相互关联。十二生肖就是人类这种生存意识逐渐形象化的产物。在十二生肖中,十二种与人类相益或相害的动物都组合到一起,轮流值宿,平等对待,而且都有主宰时间的权力和感应人类命运的神灵。这种构想体现出人类的善良本性和追求生存和谐的良好愿望,这是十二生肖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

    十二生肖文化内涵的人类思想情感属于人类的共性,因此它极易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所共同接受。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印度、埃及以及俄国的西伯利亚地区,都是它流传的范围。尤其是在中国,十二生肖流传的历史最为悠久,范围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它在中华大地上已经凝定为地地道道的本土文化,融入了各民族的民情风俗之中,渗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内。在我国,用十二生肖纪年纪时的方法自古至今沿袭不断,而且已经从民间习俗进入了官方的理念,成为全社会认同的共识,推崇的热情远远超过了公历用数字纪年。每个农历年的启始,当值该年的某种动物便成为该一年中的吉祥物。人们用文字、绘图、歌舞、灯彩、剪纸、刺绣、雕塑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书刊、报纸、广播电视、演出、展览、陈列装饰、商品销售等传媒手段,展示这种值年动物的可爱形象和象征意义,构成了欢庆新年的主题内容,营造出欢乐祥和的社会气氛。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中国人都认知自己的属相,社会交往时往往以属相代替年龄而回答。许多人对自己属相的动物怀有特殊的感情和心理,喜欢以属相动物的工艺品作为服饰的装饰品和家中的摆设物。有人还喜欢宠养属相动物或者养成不食属相动物肉的饮食习惯。在各民族的风俗中,至今仍保存了许多与十二生肖有关的传统节日。汉族新年正月的元宵节,民间传说是鼠节,人们张灯结彩是为了给“老鼠嫁女”照明。五月的端午节,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以一百多条考据资料,证实它原本是汉民族祭祀龙的节日。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汉族人的心目中幻想出可爱的白兔与美女嫦娥同居于月宫中,玉兔成了汉文化中月亮的代名词。此外,其他民族还有许多以生肖动物为主题的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如壮族的“牛魂节”、藏族的“赛马节”、彝族的“剽羊节”、侗族的“洗牛节”、哈尼族的“祭龙节”、崩龙族的“祭蛇神节”等。这些多姿多彩的生肖文化形态和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和情趣,而且陶冶了民族的精神和情操。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都在努力发掘和利用这类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民俗文化在物质建设领域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丰厚的经济价值。

    当然,我们在充分肯定十二生肖文化积极的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出它的消极的社会影响。由于十二生肖文化起源于人类原始信仰意识,在漫长历史的自然演变过程中,部分内容已被宗教思想所利用,甚至变异为封建迷信的意识,其中以“十二生肖相生相克”的论说流弊最广。当前,在社会上尚未绝迹的算命、占卜、看风水之类的迷信活动中,迷信活动者往往以“生肖相克”的论说,例如“龙虎相斗,必有一伤”、“两只羊,活不长”、“龙居蛇窟,子孙难出”、“鼠入羊群,合家不宁”等,干扰他人的爱情婚姻、家庭幸福、安居乐业,甚至酿出恶果。有的人相信“本命年不吉利”的说法,整年心理处于惶惑不安状态,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媒体曾经报道,有家公司的老板属相为龙,竟然公开宣布不招收属相为狗的员工,蔑视劳动者人权和国家法律。诸如此类的思想糟粕和行为现象,从学术的角度看,我们必须认真严肃地加以批判性的保留,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总而言之,十二生肖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独特标识,是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情愫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大交流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对这笔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必须加以重视、保护和研究,弘扬精华,认清糟粕,使之健康地继承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富强祖国而服务。

    参考书目

    {1} 王充:《论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2} 宁锐、谈懿诚主编:《中国民俗趣谈》,三秦出版社,1993年。

    {3}叶明鉴:《中国护身符》,花山出版社,1993年。

    {4} 焦宏昌主编:《中外禁忌与礼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5}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上海进步书局,1935年。

    (责任编辑:渊 慧)

    相关热词搜索: 生肖 价值取向 文化 试述十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