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人人都爱《朱镕基》

    时间:2021-01-28 07:56: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卸任国务院总理十年之后,2013年8月12日,朱镕基再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

    在新书《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发布会上,一段记录1988年朱镕基候选上海市市长演讲的视频,将人们拉回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

    “我自己心里怎么想的,我认为就应该怎么讲。”视频中的朱镕基,一头黑发、英气勃勃。面对政府作风问题,他直言不讳:“政府机关盘子大得不得了,里面人浮于事,好多人是不干活的。”面对上海经济体制转轨,他主张吸引外资,发展浦东、闵行等新区建设。说到发展教育,他不赞成人人都往大学里跑,“大学主要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20多年前的演讲,现在再看,观点一点都不过时。”看过视频,一位观众如是说。

    虽然自退休后,朱镕基一直秉承着“不谈工作”的原则,但实际上,他却很难低调——自2009年至今,《朱镕基答记者问》、《朱镕基讲话实录》和《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先后出版,前两套图书累计销量都超过了百万大关。

    骄人的销售成绩使得这位退休总理化身为“畅销书作家”,而如今最新一本《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更是“首印册数就高达一百一十万”。

    出书水到渠成

    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朱镕基先后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兼市长。其间,时逢上海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财政收入滑坡、工业不景气、市政基础设施陈旧、政府部门官场气息犹存。刚直不阿的朱镕基,上台后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入手,大刀阔斧实施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举措,为上海国际金融都市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由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收录了朱镕基在此期间的部分讲话、谈话、信件和批语等106篇,照片83幅,批语及书信影印件9幅,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尊重历史;由人代笔的文章不收;已公开的文章不收……秉承着之前两次出书时朱镕基定下的选稿标准,编辑组的终极目标便是尽力还原过去,呈现朱镕基最真实和鲜活的语言风格——其中,揭秘当时他对上海经济问题的处理和个人体会被视为这本书一大卖点。

    但无论是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还是负责该书编辑工作的鲁静均表示,新书的出版乃是水到渠成。

    据黄书元介绍,自2003年朱镕基从总理岗位退任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便开始收集他在以往各个时期中发表的讲话、文章、工作批示等资料。之后,2007年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关于朱镕基的相关图书时,由朱镕基身边的工作人员、有关方面专家以及出版社编辑组成专门的编辑组,而早前整理的资料就化身成为了日后成书的原始素材库。

    起初,拿到如此丰富的材料,面对经历如此丰富的总理,如何更全面地呈现他独到的处事及理政观念便成了摆在编辑组面前的首要难题。当时有人提出过按照不同门类的素材划分,制作成“朱镕基谈经济”“朱镕基谈民生”等别册。最终,经过编辑组反复研究,选出答记者问与讲话实录这两个切入口,并都得到了朱镕基本人的首肯。

    “领导者们想把自己在职时期重要的、有价值的讲话保留下来,并传播出去。”黄书元说。

    编辑组成员鲁静披露,早在2011年9月《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后,就有很多朱镕基的老同事和热心读者表示,朱镕基在还未出任总理之前在上海任职过程中就发表过很多精彩的讲话和影响深远的批示。“他们希望出版社能够再出一本收录朱镕基上海工作时期讲话的书,作为补充。”

    “朱镕基这本新书中所传达的很多理念正好与当下现实相互呼应。”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教授、比较政治制度研究所所长杨光斌表示:“最近三中全会透露出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实际上,在这本书记录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朱镕基面临的形势与现在有些类似,而且改革的重点也差不多,都集中于经济结构调整。”

    1988年7月9日,朱镕基考察上钢三厂并慰问战高温工人。右一为平炉分厂厂长倪鼎兴,左二为平炉分厂党委书记马国兴。

    “朱镕基”就是最大卖点

    作为长期从事中国政治研究的学者,杨光斌一直都有购买和阅读领导人书籍的习惯。在他看来,最近十余年间,伴随中国政治透明度和公开性的提升,越来越多高级别的领导人愿意出版相关著 作。

    杨光斌表示:“这些书是了解中国政治最佳、最直接的接入点。”而对国计民生重大政策制定过程了解较少并充满好奇的普通人,看到这些长期处于中国政治核心决策圈的重要人物的经历分享也肯定特别解渴。

    “朱镕基本身就是卖点。”杨光斌表示,朱镕基一直以来都以“个性鲜明,敢说真话”著称,“比起其他出书的领导人,人民可能对于朱镕基的心理期盼更大,因为他比较敢讲话,而且讲话也更有意思。”

    “同时,实录性质的图书显然更生动,也更真实。”杨光斌补充道:“比起一些别人编纂的领导人传记,大家还是更感兴趣他们当时到底说过什么。”

    对读者能看到多少内容,朱镕基本人也很关心。在准备《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时,从选文、核实、选定封面,甚至书里每一幅配图的说明文字,他都参与其中。“朱总理经常到编辑组北京办公室探望同志们的工作。书的每一步进展,我们都随时向他汇报。”当记者询问鲁静一年中和朱镕基见过多少次时,她因为见面太频繁记不住具体次数,只能笑着表示:“见过太多次了。”

    朱镕基曾自我检讨过性格很急躁,对下面干部要求过严,而回顾过往,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经常与严厉和不留情面紧密联系,但在鲁静看来,朱镕基私下里是一位“很和蔼、很慈祥、很幽默”的长者,“他说从来不对老百姓发火。我们也算老百姓吧。”

    版税总额千万级

    与上一套书发行前,亲自携样书至母校清华大学高调推介不同,此次新书发布,朱镕基极其低调——对于自己的新书,他既不着一字,更不愿出席任何宣传活动。

    “不要说搞签名售书这种活动,让朱镕基亲自出席这种事都做不来。就连新书发布时,我们想邀请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出席,他们也都极其低调。”黄书元调侃道:“作为合作出版社的社长,我想要拿到一本签名版图书都难得很。”

    据黄书元介绍,尽管新书的出版审查程序直到7月底才结束,但由于各方面对书稿的编辑考虑周全、严谨,送审过程十分顺利,仅反馈回一些细节上的修改意见,“对书的主题思想没影响”。

    印数也让他很是满意:“首印110万册。其中包括100万册平装本,10万册精装本。”

    在如今累计销量超过10万册就能称得上“畅销书”的中国图书出版行业,朱镕基新书的“大手笔”首印量,都能卖得出去么?面对记者的疑问,出版社方面感觉压力不大。

    黄书元介绍,2009年,朱镕基退休后首本著作《朱镕基答记者问》出版时,首印50万册,其后不断加印,累计销售了127万册;而2011年出版的四册本《朱镕基讲话实录》,由于高达196元的定价,出版社首印也是50万册,未承想畅销程度甚至超过前者,现累计销售达到了140多万套。

    甚至,连外文版的销售情况都堪称惊人。“就拿《朱镕基答记者问》的韩文版为例,”黄书元说,“韩国人口并不算多,可这本书也卖出了一万多册。”

    作品如此热销,作者朱镕基通过图书出版得到的收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有人曾根据图书出版界作者版税的通用计算公式帮朱镕基算过一笔账——保守估计朱镕基图书版税的总额或接近千万。

    对此,黄书元透露,自第一本书出版时,朱镕基就曾表示图书出版的个人收益部分全部捐献于公益事业,而且已经在进行当中。“版税将会陆续捐献给朱镕基主持成立的‘实事助学基金会’, 用于扶贫和助学工程。”黄书元表示目前出版社不方便公开版税的具体计算方案,但他估计“总额应该不会少于三四千万”。

    相关热词搜索: 都爱 朱镕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