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地缘经济研究进展

    时间:2021-01-30 07:59: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21世纪以来,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愈演愈烈,地缘合作掀起新一轮高潮,地缘经济问题也因此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梳理地缘经济的理论发展历程和研究新进展,归纳出地缘经济的基本理论内涵,并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经济影响、作用路径及机制,以挖掘地缘经济的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总结出一般的地缘经济作用路径及其具体作用机制,并提出一个更全面综合的地缘经济概念。最后,基于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当前的时代背景,认为应不断完善地缘经济的理论体系;丰富地缘经济中观、微观经济层面的研究,并加强对其影响因素、经济影响、作用机制等的探索;以及尝试构建具有地缘经济学特色的研究方法体系,并拓展数据获取和分析途径,以期为各地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一定指导,尤其为我国的跨国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关键词:地缘经济;地缘合作;产业协同;区域协调发展;区域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9)10-0029-13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美苏两极对抗的冷战局面结束,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开始走向多极化和区域一体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利益在国家整体利益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以对抗、控制、遏制为主要思想的地缘政治时代逐渐让位于强调开放合作、和平共赢的地缘经济时代。在该时代,基于地缘的经济合作活动日益丰富。国际上,1993年11月欧盟正式成立;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协议;以及2013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进一步在更大范围内发展地缘经济。国内基于地缘的区域一体化方兴未艾。十八大以后,基于地缘经济的跨区域协调发展更是上升到新高度。2014年,习近平在部署2015年经济工作中指出,要重点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明确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之一;2018年,习近平在上海宣布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同年6月,广东提出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地缘”,即地理缘由,是分析某地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问题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地缘经济的研究源于欧美国家,目前已形成三大代表性学派,即美国学派、意大利学派和俄罗斯学派李正、陈才、熊理然:《欧美地缘经济理论发展脉络及其内涵特征探析》,《世界地理研究》2014年第23期。。其中,美国学者Edward N. Luttwak根据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正在逐步取代军事对抗和政治关系的世界态势,最早提出“地缘经济”的概念,认为“地缘经济”是对商业中强调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与“零和博弈”冲突的基本逻辑相混合的最好描述,并指出“地缘经济”注重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人员等资源的最优配置Edward N. Luttwak, “From Geopolitics to Geo-Economics: Logic of Conflict, Grammar of Commerce”, National Interest, Vol. 20, No. 20, 1990, pp. 17-23.。之后,学者对地缘经济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21世纪以来,学者主要用相对成熟的地缘经济理论体系分析各地区地缘合作中的相关问题,研究深度已从宏观的国家经济增长层面,深化到中观经济的产业发展,以及微观经济的资源配置层面,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定性、定量分析结合,不断推动着地缘经济研究的发展。地缘经济理论已日益成为各地区制定相关区域政策的重要理论支撑。

    地缘经济起源于欧美国家,相关研究相对国内较成熟,故本文将主要梳理国外地缘经济的理论发展历程和21世纪以来的研究新进展,以归纳出其基本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地缘经济的影响因素、经济影响、作用路径及机制,并总结出一条一般的作用路径,以期在总结地缘经济基本理论框架和剖析其实践价值的同时,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挖掘未来可改进或拓展的研究方向,从而进一步完善地缘经济理论,为各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地缘经济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尤其是为我国学者研究国内的地缘经济问題提供一定的视角和借鉴,以更好服务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更好维护我国的地缘利益。

    一、理论发展

    (一)前期理论发展历程

    地缘经济合作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曾经历两次合作高潮,分别处于70年代左右和90年代前后。在此背景下,学者对地缘经济理论的研究也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理论孕育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理论萌芽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和理论初创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

    第一,理论孕育期:地缘经济合作的第一轮高潮。二战结束后,各国进入战后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同时,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开始显现。各国为扩宽市场,增强各自的经济实力,开始掀起与周边地区形成跨区域合作组织的地缘合作浪潮。1961年,旨在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政治治理、社会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发展机遇,36个欧洲的市场经济国家组成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并于1967年成立欧共体(主要指欧洲经济共同体)。此时,各国的一体化思想进入高潮。同年,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十个国家为实现该区域经济的和平稳定发展,也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该时期的学术研究特征表现为:经济学家借助相关学科理论,如交易成本理论、新贸易理论等,从国际贸易、国际政治以及地理学等角度,来解释地缘经济合作现象。研究对象主要是当时地缘合作的典例——欧盟。如美国经济学家Richard G. Lipsey(国际贸易学代表人物之一)以欧洲经济联盟为例,研究关税联盟理论的发展,指出关税联盟理论是关税理论的一个分支,旨在减少地理歧视对国家间贸易的阻碍Richard G. Lipsey, “The Theory of Customs Unions: A General Survey”,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ies & Their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Vol. 70, No. 279, 1960, pp. 496-513.。Ernst B. Haas(较早从政治学视角研究区域一体化现象的学者之一)对欧洲一体化形成背后的政治等因素、以及一体化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并讨论了该欧洲模式可否被复制到其它地区以解决不同区域内国家间的冲突问题等Ernst B. Haas,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The European and the Universal Proces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15, No. 3, 1961, p. 366.。

    相关热词搜索: 地缘 研究进展 经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