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清新儒雅,劲练苍润

    时间:2021-02-23 07:52:5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宋文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张大千泼彩画的影响,但是他笔下的山水画却并不如张大千那么“浓烈”,画而整体表现气息清新,妙趣横生。

    他的泼彩画不依赖于一时激情进发的偶然效果,而更注重于表现手段即技巧的把握。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鱼米之乡的江苏,由傅抱石、钱松岩、宋文治、亚明、魏紫熙、陈之佛等开创的“新金陵画派”,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应该说新金陵画派是上世纪60年代的特定产物,它体现了传统山水画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宋文治先生作为新金陵画派的杰出代表,以其清新而不单薄、劲练而无霸悍、文雅而不纤弱的风格著称。他一生的艺术活动几乎贯穿了20世纪山水画变革发展的全过程。特别是50年代以后,他在山水画领域的开拓,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宋文治1919年出生于江苏太仓,他的故乡太仓是“吴门画派”的重要领地,清初“四王”中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也都是太仓人,并在这里繁衍了著名的“娄东画派”。宋文治自幼就受到故多习画赏画风气的熏陶和感染,浸淫于绘画艺术之中,年少时就通过临摹积累并掌握了一些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后考入苏州美专,开始接受较为正规的绘画(包括西画)训练。随后,他当了十几年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宋文治继续探索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他先后拜张石园、吴湖帆为师,系统地学习“四王”并以此为筑基,追溯宋,元历代名家大师,勤学苦练加之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其打下了深厚而坚实的传统基础。宋文治先生为人和蔼,待人真诚,广交画友,与陆俨少、朱屺瞻等人都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学习和借鉴中,宋文治虚心请教并善于为我所用,博取众长,在不断地探索中逐步摸索自己的绘画语言。

    新中国成立后,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双百”方针的指引下,艺术家们的创造获得了新的空间,中国山水画才真正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获得新生。随着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宋文治的创作不断走,向成熟。50年代初,他以自己十分熟悉的江南山水为背景创作了第一幅成功之作——《桐江放筏》。此图画面清新明快,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皖浙山区筏工为社会主义建设运送木材的生活情节。从宋、元山水变化而来的凝炼的笔墨技巧,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景色特有的秀丽。这幅画从题材内容,到笔墨、构图.以及画面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与日山水画拉开了距离,完全体现了民族绘画的特点,令人耳目一新。

    1957年,宋文治调入筹备中的江苏省国画院,开始步入专业画家的创作生涯。在画院工作期间,宋文治与画院年轻的画家们一起全身心投入社会,面向生活,表现生活。他们到工厂、矿山、农村、建筑工地,去体验人民群众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高涨热情,以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和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为主题,进一步探讨新山水画的创作方法。1968年他又和傅抱石、钱松岩、亚明等画家一起,跋涉二万三千里,进行了历时三个月的旅行写生。那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旅行,开启了集体旅行写生的先河,使江苏省的国画创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此后大量涌现的革命圣地题材的山水画,进一步主导了60至70年代山水画的发展潮流。

    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过程中,宋文治先生努力改造旧的国画创作技法,寻找合适的艺术表现手段,竭力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感受和艺术构思完美地表达出来。在大量实践的磨炼中,他将中、西绘画的技巧综合起来,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表现方法,创作出《炼油厂一角》、《山川巨变》、《广州造船厂》等一批优秀的作品。196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为他出版了第一部画集——《宋文治山水画选集》。这时他已成为国内有影响的山水画家。

    70年代以后,宋文治先生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加趋于成熟,作品的面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构图更加丰满,笔墨愈显苍浑雄健,画面也更显得活泼高雅,气势博大。他根据现代审美特点,在创作中加强了色彩运用的分量,以高度的运笔技巧,将墨、水、色、线融于一体,交相辉映,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如《井冈山八角楼》、《朱砂冲哨所》、《太湖新装》、《李花春雨江南》、《轻舟已过万重山》、《黄山烟云》等都充分表明他的山水画艺术已进入成熟阶段。

    宋文治不是那种抱成守旧的画家,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八十年代中期,宋文治先生开始探索泼彩山水画这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泼彩画是大写意山水画重要表现技法之一,它的主旨就是要充分利用色彩变化丰富的特性,来表现山水的复杂性。提及泼彩画不由得让人想起中国艺坛另外两位大师——张大干和刘海粟,但三者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总的来说三个人的泼彩画各有造诣,各具特色。

    张大千的泼彩泼墨属于中国的传统技法,俊秀灵动,他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发展出一种新的山水画笔墨技法,画面整体气势磅礴,雅典浓艳;而刘海粟的泼彩泼墨则是引人西法,深厚堆积,画面色彩斑斓,充满狂放之气和>中击力,有一种看似油画实是国画的效果。宋文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张大千泼彩画和其他画种技法的影响,但是他笔下的山水画却并不如前面二者那么“浓烈”,画面整体表现气息清新,妙趣横生。他的泼彩画不依赖于一时激情进发的偶然效果,而更注重于表现手段即技巧的把握。他从水彩画、版画、西画中借鉴出一些表现方法,同时糅合了自南朝以来的历代技法,集青绿重彩、浅绛、没骨画法等多种因素,在这个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意识,创作出色彩明快、灵动而超逸的绘画风格。他的这一创新为山水画在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提供了一个新的典范。

    宋先生作画一向严谨,他特别注重艺术技巧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这与那些认为泼彩山水仅仅是即兴挥洒的观点是不同的。就单从选用作画的纸张来说,不同的艺术家就各有偏好。比如张大千喜欢用熟宣作画,刘海粟常用生宣或半生半熟的宣纸进行创作,而宋文治则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率先用日本生产的“镜片”纸来创制没骨泼彩山水画。后来他也常用这种画纸来创作水墨画和设色山水画。从某种角度上说,墨与色彩是山水画创作中一对矛盾体,色彩运用的好能使画面增姿添色,反之则会淹没了墨之精神。宋文治在现代山水画的变革中对色彩的运用作了深入研究,在不断地实践创作中,逐步摸索出一套独特的设色方法。“墨不碍色,色不碍墨”,他的没骨泼彩山水画可以说是集古今之大成的尝试,从整体上看,画面清爽苍润,丝毫没有浮躁之感。

    宋文治先生的一生是艺术的一生。在长达6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他始终一手牢牢地抓住山水画丰厚的艺术传统,一手扎扎实实地深入现实生活,刻苦磨练艺术表现的基本功底。他的画中融入了许多西画的理念,但更主要的是保存了丰富的民族传统艺术精华。所以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袭来的民族情调和江南韵致,像现代散文诗一般充满了悠长意境。

    相关热词搜索: 儒雅 清新 劲练苍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