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从农民新价值观塑造透视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时间:2021-03-16 07:57: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受整个社会背景的制约,同时也对周围的人类社会产生显 著的影响。由于社会转型加快,中国农民的价值观正在发生前所未有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 现为农民的本体性价值、社会性价值与基础性价值的观念转变。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倡导 和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既十分重要,也十分紧迫。体育在现代农村社会, 乃至未来农村社会发展中将表现出多种功能属性,为农村社会的诸多方面服务,其中包括对 农民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因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下,正确、全面的认识体育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既是体育服从、服务于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在农村 实现自身健康、良性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农民;价值观;新农村建设;社会转型;功能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5-0005-05

    A 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Sport in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f 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Sense of Values

    HU Jianzhong,JIANG Liang,DAN Yanfa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421008,Hun an China)

    Abstract: Sport and society is influencing each other. Due to the accelerating social tra nsformation, the sense of value of Chinese farmers has been undergoing unprecede nted changes, especially in the value of identity and society and basic values.It is crucial and urgent to propose and build a correct sense of value embodyin g the feature of the time. Sport will be multi-functional in the development ofmodern rural society in present and future and influencing farmers’ sense of v alue. Therefore, in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rural countryside, a correct and c 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 and the new country side project is the demand of displaying the function of sport on the developmen t of rural society and the demand of achieving its own sound and positive develo pment.

    Key words: farmer;values;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society transf ormation;function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中国从此真正开始了向现代化转变 的社会转型过程。这一深刻的社会转型,它不仅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而且 引起了社会价值系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并导致了尖锐的价值矛盾和价值冲突。其中在农 村,农民的价值观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在农民的本体性价值、社会 性价值与基础性价值的观念转变上。体育具有公众性,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对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导向功能。笔者认为对于农村体育而言,一方面,要顺应时 代要求,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总要求相一致,以促进体育在农村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体育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效应,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农村和谐 社会服务。基于此,本文拟从体育功能的视角来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以期 冀能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制定农村政策、推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价值观变化的时代特征

    社会转型以来,尤其是最近5~10年间,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社会流动、信息传播及 国家权力向农村渗透,使得现代因素全方位进入农村,并因此改变了农民的价值观,这种价 值观的改变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传统精神依靠的丢失,使本体性价值改变

    本体性价值是关于人的生存的根本性意义的价值,是人安身立命的价值。它是人精神层 面的价值,是关于人的生命意义的思考,关于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将有限的生命转换为无限 的意义的人生根本问题的应对,关于超越性和终极价值的关怀。[1]而当前中国农 村的困境 在于,由于社会转型,农民本体性价值正在丧失,且已成为当前中国农村所面临的最大危机 。[2]有些传统的东西表面上还有,但其中的本体性生活价值意义早已灰飞烟灭[3]。如传宗 接代的本体性价值虽然仍在,但已大大削弱,被子女不孝等实用主义的考虑所反击,生儿育 女不再是人生必须完成的义务,而是“划不划得来”的功利主义考虑的一部分。中国民间信 仰仍在,且实用主义特征一如既往,但中国民间信仰因为受到科学和唯物主义的冲击,而越 来越不足以担负起本体性价值的功能。“人活一口气”本来只是社会性价值被误置为本体性 价值,现在因为农村人财物的外流,村庄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气”不足以成为支撑个 人长期行动的理由。

    随着农民生活本体性价值的丧失,新的本性价值还未确立之前,大量负面的社会性价值 就被调动起来,各种不可理喻的事情不断发生,这使得村庄秩序遭到破坏,并使得正面的村 庄社会性价值不断被摈弃,村庄舆论日益解体,人们只关注赤裸裸的现世利益,村庄生活日 益缺乏长远预期。

    1.2 现实利益的过度膨胀,使社会性价值改变

    社会性价值主要是指个人对他人评价的感受,是指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产生的人的行为意 义。在传统的农村村庄中,由于对祖先崇拜和鬼神信仰的本体性价值存在,村民对生活有历 史感,才会推已及人,知道如何在村庄中生活,如何去追求财富、名誉和面子,使村民们都 有着“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最低限度的合作,这就是传统农村的社会价值,正是这种社 会性价值的存在,使村庄生活处于一个良好的道德秩序氛围中。

    一旦现代性因素进入到传统的封闭村庄,村庄的社会性价值就会发生变化,以致村庄的 团结遭到破坏,村庄共同体解体,村庄变得原子化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 以来,社会结构重新筑建,个人努力在强大的社会结构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促使以传统的

    “种粮为吃饭、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农民价值观及生活方式 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竞争意识、商品意识、开放意识及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导致村庄 内出现了以“笑穷嫉富”的社会分层,村庄内社会价值的竞争变得异乎寻常,以往的内在道 德力量和外在敬畏力量的约束正在迅速丢失,极力推崇和追求眼前利益,物质利益成为追求 的中心,物质的丰富成为个人创造社会价值的唯一衡量,家中有钱、有新楼房、有新车是一 个人一个家庭的最大、最光耀的社会价值,以前村庄中文化知识被极端推崇、村中有文化的 人被极端尊敬的精神价值淳厚的现象已荡然无存。

    1.3 本体性价值不确定,使基础性价值观膨胀

    基础性价值就是人作为生命体延续所必须的生物学条件,包括衣食温饱问题,这方面要 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人最低的生存要求,它为本体性价值作基奠。当本体 性价值十分稳定、人生目标明确时,人们在基础性价值的安排上都会围绕着本体性价值的目 标进行,在追求基础性价值时就会理性节制,就不会过分推崇物质享受,醉生梦死于口腹之 欲。而现今,由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原有的本体性价值正在丧失, 而新的本体性价值又没有确立,农民对人生的根本意义认识变得彷徨,致使农民对基础性价 值的追求越来越亢进,更加注重眼前利益,更加注重口腹之欲,为使自己尽快富裕起来而不 择手段、不讲道理,不可理喻甚至丧尽天良的事情不断发生,如:兄弟妯娌因分家产和承担 父母赡养争吵而老死不相往来越来越多,[3]为敛财找各种借口摆洒宴到了荒唐的 程度,[2] 为摆阔和争“面子”丧事比喜事办得更隆重更热烈,外地人驾车路过村庄发生车祸(车翻田 中)不但不予于帮助反讹稻田损失费等等,人们都知道这样去追求利益的做法是不好的不对 的,但只要能富起来只要能有利可图就可以,已不去计较和重视村庄的道德舆论了,致使村 庄舆论力量的丧失,行事缺少了原则和底线,使坑蒙拐骗、不讲信义、道德沦丧有了存在的 理由。

    2 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农民新的价值观的确立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 新的政策提出。它的内容是十分清晰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这20个字包括了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党的建 设等内容,笔者更认为这20个字包含了对农民三个层面价值观新的深度概括与诠释,为社会 转型时期的我国农村农民新价值观的建立确立了方向和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建设 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农民应有的基础价值观内容。只有生产发展,农民收入才会增长, 各项建设才有物质基础,才能让农民过上舒心宽裕的小康生活,而农民在实现这种舒心宽裕 的小康生活的基础价值时,要确立以人为本,在不破坏、污染村庄自然环境,不损害他人利 益,不巧取豪夺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开辟多种增收渠道。乡 风文明,本人认为应该是建设新农村的最终目的,是农民新的本体性价值之所在,要营造文 明和谐的乡村家园,必须在继承刻苦耐劳、勤俭持家、勇于进取等优良传统的同时,还应树 立乐观向上、诚信友爱、崇尚科学、遵纪守法的新本体性价值观,营造和谐繁荣的新农村社 会。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农民社会价值具体体现。通过 发展基层民主,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做到“ 村民事村民自己办、村民事村民自己管”的民主管理制度,在参与、竞争村庄的管理和行使 权力过程中,能充分满足农民对社会价值的追求,从而也确立起农民新的社会价值观。

    3 农村体育的发展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体现

    3.1 发展农村体育,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从而促进农民建立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价值观

    在新农村建设中,体育对农村经济的促进功能表现在二个方面:

    1) 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改善农民的健康状况,减少农民的发病率,提升其人力健 康资本。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而健康资本是保证其它形式资本存在与效能正常发 挥的先决条件,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保证健康资本的重要手段——体育锻炼价值连城[ 4]。 通过体育运动,农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一方面可以极大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因吃药打针带来医疗开支,进而间 接地创造社会财富。东部发达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优先于中西部农村,且逐渐与城市接轨的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增进农民健康水平,提升其人力健康资本, 可以有效地牵动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2) 转变农民消费观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五条 中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 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说明发展和繁 荣农村经济对我国整体经济推动的重要性。但比较来看,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 和外贸对中国GDP的增长起的作用较大,而国内需求的增长相对较小,特别是农村的消费没 有拉动起来,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归结原因是,农民消费水平在逐年提高 ,但消费增长缓慢,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落后,消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家庭设备用品、文教 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例过低,导致农民消费对国家经济发展贡献率比重下降。[5 ]而发展农村体育将对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起到积极作用:(1)转变农民消费观念 ,促 进消费增长,扩大消费流通市场。开展体育活动,必定要消费体育用品和体育报务,比如运 动服装、运动鞋、运动器械、食品饮料及使用体育场馆等,这将增大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 费在总消费中的占有比例。目前体育消费品在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正初步形成市场, 而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许多农村尚未起步,凭借我国农村面积广袤和人口众多的优势,市 场潜力将无比巨大,一旦农村群体有了足够的购买力,中国的市场才能真正打开,扩大内需 的方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必将带动流通领域的繁荣,从而促进经济发 展。(2)促进投资,带动就业。韩国的实践证明,只有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了,农村 的面貌才有可能得到改变,最终农民的消费环境才能得以改善,消费质量才能得以提高,农 村消费市场规模才能得以扩大。我国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国家将 加大对农村的各项投资,其中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是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对农村的经济发 展、劳动就业将起到带动作用。(3)开发体育旅游项目,直接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人们生 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优良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 然景观、淳朴的民风、悠闲的田园生活成为吸引人们前往休闲、观光的首选。适时开发各种 体育旅游项目,如漂流、滑雪、滑草、骑马、民族体育表演等,从而直接促进农民增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发展农村体育,将极大地提高农民的劳动效率,拓宽农民创收途 径,丰富农村的产业链,带动农民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资源,使农村生产结构发生深度变 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促使农民逐渐建立起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价值观——合理利用资源 、高效促进产生、科学引导产业、多渠道增加创收。

    3.2 发展农村体育,可以增进农民素质的全面发展,塑造和谐的人,以实现“乡风文明” ,从而促进农民建立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本体性价值观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生产劳动同体育、智育相结合,是提高社会 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6]

    体育活动过程能帮助农民逐步实现生理、心理、思想及人格素质的新定位、定向和定型 。具体表现为:1) 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这是体育的自然功能体现,无须多说,农民平 日多从事田间作业的体力劳动,这种体力劳动与体育运动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田间的体力劳 动是出于农民职业的必需,它往往是局部、单调而机械的,长年的单一的体力劳动,可能造 成身体机能的疲劳甚至组织器官的损伤,而负重的体力劳动还会使身体形态改变。而体育是 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活动,带有游戏性,体育运动时身体舒展,多种神经都参与对肌肉的控 制中来,使神经间联络和配合增强,进而身体机能协调性得到提高,组织器官功能得到改善 ,此外,由于全方位的运动,使大多数肌肉都因参与收缩而得到有效刺激锻炼变得饱满、健 硕,弥补了因单一体力劳动而造成的形态缺陷。因而,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农民机体生理 机能协调和组织器官功能改善,提高其身体形态健美与挺拔,从而塑造其身体和谐。2) 在 农村,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但因受墨守陈规观念的影响及物质生活水平的限制 ,与城市比较农民受现代教育程度仍然十分有限,“族长”式的教育成份仍然很高,加上长 期农村的自我封闭特点,使我国农民形成了忍耐、内敛的性格特征,很难与他人的进行心理 交流,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和伤心的事情多兜在心里不往外说,选择忍受与默默承担。[7]长期以往,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农民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心理疾病,这也是农村 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多于城市大学生而导致极端行为的重要原因。[8-11] 有关专家指出,体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主要途径之一。[12,13]因为体育具有突 出的运动特点,直观 、外显,它的互动性和包容性最高,人们心理抵触性最低,是人与人进行交流的绝佳平台。 在参与体育过程中,人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激情的迸发,使参与者的心态情趣得到了升 华,同时把忧郁、烦闷、恐惧等不良情绪逐渐宣泄、淡化,逐渐取而代之的是乐观、开朗、 坚毅的情感。可见,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农民心理承受能力,增进其心理健康,从而塑造 其心理和谐。3) 我国农村,自1982年施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包产到户,人民公 社解体,中国农村的社会组织形成、政治关系状况及权力运行机制均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 化,农民在生活和生产上逐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一制度的执行极大地促进 了农村民主建设的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的提高,但同样派生出许多负面的东西,其中由于生 产上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农民间的协作减少,相互帮助减少,并且时常因围绕着耕地 的使用、水的灌溉等个人利益而发生冲突,导致村民们“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 个人功利主义思想日益膨胀。此外,农村由于信息相对闭塞,文化水平较低,“日出而 作,日落而歇”,循规蹈矩而缺乏创新性思维。体育运动大多数是集体对抗性活动,为了争 取胜利,队友之间及教练员与队员之间需要团结协作、需要默契配合、需要相互信赖、需要 密切交流才能使技战术得到最有效地贯彻和执行,才能获得胜利,所以,作为一个参与体育 运动的人必须具有诚信互助的思想境界。体育比赛中,比赛双方虽然是竞争的关系,但体育 比赛又最讲公正平等、最讲尊重对手、最讲服从规则、最讲真诚互爱,任何弄虚作假、违反 体育道德精神的行为和举动都将遭到体育参与者和体育观赏者的一致反对和社会的唾弃,所 以,作为一个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思想境界。在体育运动中,一种新技术 的发明与创新、一种新方法的使用与推广,一种新战术贯彻与执行,无不凝聚着运动员、教 练员、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不断创新的智慧和辛劳,所以,作为一个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必 须具有创新的思想境界。可见,通过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农民实事求是、团结协作、锐意创新 的思想境界,从而塑造其思想和谐。4) 勤劳勇敢,真诚善良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美德,如 前面所述,因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农民的这种传统美德正在丢失,这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 注。体育作为“教育”过程,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格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体育 运动中,集体性项目作为社会功德和规则性确立的隐形方式,使人在运动中明白运动道德和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而个人项目的运动需要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力和高超的技艺,在运动中要 与自己比,就需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超越自己的生理极限,在运动中还要与对手比 ,就需要勇敢无畏的精神和急中生智处理各种局面的能力,要真诚地对待对手,尊重比赛事 实;在运动中与环境比,就需要与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不断克服困难,正确对待痛苦 ,同时,提高人的应变和快速反应能力;此外,体育项目中耐力性项目,由于持续的时间较 长,会使人的耐受疲劳的能力得到训练,从而培养人的意志力。可见,通过体育运动能够提 高农民勤劳勇敢,真诚善良的思想境界,从而塑造其人格和谐。

    总之,通过开展体育运动,可以建立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农民的本体性价值观——追求和 谐的人(包括身体和谐:机能协调,形态健美;心理和谐:性情开朗,乐观向上;思想和谐 :实事求是,诚信互助;人格和谐:勤劳勇敢,真诚善良)。

    3.3 发展农村体育,可以培养农民正确的竞争意识、身体健康意识,以实现“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从而促进农民建立符合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价值观

    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在追逐社会性价值的过程中,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行为规范、产生 层次不同的舆论和观念,其中有些行为规范和舆论会给所有参与竞争的人们以收益。体育运 动中倡导的公平公正的运动理念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比赛精神及听从裁判、服从规 则、尊重对手、尊重观众的体育道德要求,是村民收益的典型,它可以整合村庄团结、疏导 负面情绪、供给农村公共物品的内生力量。体育运动对人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健康水平的提 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它可以纠正农民对身体健康的错误理解,使 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并推动起符合社会发展的消费观。

    体育规则的学习和遵守与群体社会行为规范的养成具有内在一致性。[14]体育 运动具有 群体性特征,这种群体小到从家庭到社区,大到从本民族到他民族,最大到全球化,如此庞 大的群体要有序地进行体育活动,客观上就要求所有成员必须遵守唯一的法则(体育规则或 称游戏规则)——行为规范。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农民也就要学习和认同这些行为规范,并 遵守这些行为规范,他们在学习、认同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体育运动 中倡导的公平公正的运动理念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比赛精神及听从裁判、服从规则 、尊重对手、尊重观众的体育道德规范。通过长期的体育活动,体育运动行为规范在村民中 建立,并内化到其内心世界,变成村民们的自觉行为,其产生的影响力将十分显著,并潜移 默化地影响村民其他行为,表现为:村民们团结友爱,不会因自己发家致富而滥用村庄资源 ,侵占他人利益,导致“自然村落”环境的严重破坏;邻里更加和睦共处,不会因一点小利 益而兵戈相向;兄弟妯娌平等相爱,不会因分家产和承担父母赡养等家事发生争吵;党群关 系和干群关系密切,党员干部会因参加体育活动与群众更加融合,增强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 威信,群众因参加体育活动更加了解党员干部工作意图,更加主动地参与村庄的建设与管理 。长而往之,这种体育之行为规范,体育运动的倡导之价值观,便逐渐形成并确立为村民们 普遍与追求的主流社会价值观——诚信友爱、公正民主、团结协作、遵守规则。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现实状态是:一方面,农民的健康状况令人堪 忧。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已加大了对农村的政策倾斜,但城乡在经济、文化、卫生、医疗 保障等方面的发展仍不平衡,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人均寿命与城市居民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1.8岁,其中农村居民预期寿命为69.5岁,城市居民的预期寿命为 75.2岁,相差5.7岁。[15]另一方面,农民的体育观念、消费意识和健身意识薄 弱。大量研究 调查表明,许多农民不参加体育锻炼原因众多,如有“怕别人嘲笑”,或认为“体力劳动就 是(可以代替)体育锻炼”、“体育活动是城里人的事”等等。发展农村体育运动,一方面 ,农民就会用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而有碍身体健康的长时间看电视、酗酒、赌博等不 良行为时间相应减少,从而维护其身体健康;另一方,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能促 进身体机体协调和组织器官功能改善,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长而以之,这种体育之行为, 必然促使农民们建立起正确的三维健康观——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4 建议与对策

    4.1 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形成新的主导价值体系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主 导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具有整合社会多元价值观念、实现农村社会新价值观念导向的功能。 当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在倡导社会新价值观的同时,我们也应考虑 中国传统价值观、西方价值观和其他价值观对农民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广泛吸收上述价值观中的合理成分融入其中,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价值观体 系。

    4.2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为农民新价值观的整合提供良好的社会背景

    经济基础的变动最终将决定上层建筑和观念形态的变动。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推进农民 价值观的良性转变直至最终整合,应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大好机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体育设施的建设,创造开展体育活动的良好环境,为农 民新价值观的整合提供良好的社会背景,这是体育促进农民新价值观整合功能作用中的根本 前提。

    4.3 加强农村教育,提高村民体育素养,建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 在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总是,希冀通 过教育向年轻一代传递和灌输特定的价值观念,使其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因此,在农民 新价值观的整合过程中,也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有目的、有 计划地对农民进行体育宣传与渗透,促使其更多地参与体育,以提高农民体育素养,并通过 体育引导和促进其价值观的积极转变。

    5 结束语

    笔者认为,农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需要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需要在变 动不定的世界寻求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倡导和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 正确的价值观念,既十分重要,也十分紧迫。体育在现代农村社会,乃至未来农村社会发展 中将表现出多种功能属性,为农村社会的诸多方面服务。因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 题下,正确、全面的认识体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既是体 育服从、服务于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在农村实现自身健康、良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贺雪峰.农民价值观的类型及相互关系[J].开放时代,2008,3:51-58.

    [2] 贺雪峰.中国农民价值观的变迁及对乡村治理的影响[J].学习与探索,2007,172( 5):12-14.

    [3] 陈柏峰.农民价值观的变迁对家庭关系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24(1 ):106-113.

    [4] 王子朴,胡建忠.体育投资对提升人力资本的经济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3,23 (6):12-15.

    [5]寇明婷,李录堂.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布及消费水平分析[J].农村经济,2008( 5):74-78.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 张清改.对中国传统农民性格的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 (3):6-10.

    [8] 蔡远满,赫江.浅析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成因[J].丹东纺专学报,1997,(3) :58-59.

    [9] 董洪亮.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启动[N].人民日报,2004-5-26(11).

    [10] 刘笑,邵金.农村大学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7(2):24-25.

    [11] 卜太山,邓海波,刘朝阳.纯农村背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北 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4):183-184.

    [12] 汪维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调适[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7(5):134-135.

    [13] 张惠聪.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24(2):50-52.

    [14]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会性,2003.

    [15] 邱红,胡达道.论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J].农业考古,2007,3:1 56-158.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农村 价值观 透视 塑造 农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