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郑州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

    时间:2021-03-20 08:08: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郑州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过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严重阻碍了郑州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着力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缩小郑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关键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配;纯收入;收入分配差距

    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一)郑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但低于全国和全省

    如下表1所示,1996年郑州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5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66元,两者的差距为2572元,之比为2.3:1,2010年两者的差距为9672元,之比为2.05:1,比差有所降低,主要在于十五年间城镇居民收入从4538元提高到2010年的18897元,增长4.16倍,农民收入从1966元提高到2010年的9225元,增长4.69倍。同期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912元扩大到13190元,两者之比由2.51:1扩大到3.23:1,比差提高了0.72个百分点;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176元扩大到10406元,之比由2.38:1扩大到2.88:1,比差提高了0.5个百分点;由此看出郑州的收入差距低于全国和全省。但如下图1所示,自1996年起至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额逐年增加。

    根据有关资料反映: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城乡收入之比1.5:1左右,超过2:1的极少;韩国、中国台湾等在经济起飞时期,城镇居民收入一般是农民的1.4-1.6倍,即使在一些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发展中国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不像中国这样大,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在世界列居前茅。

    (二)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明显

    1996年以来,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收入增长加快,年均递增16.8%,最低收入户收入增长较慢。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5341.84元,最高40895.47元,相差35553.63元。另外,从2010年郑州市、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这7个市区的年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也有所差别,省会郑州最高17417元,中牟最低13140元。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我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将更大。

    二、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产生的原因

    (一)体制不完善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城乡之间因为人口流动受到约束而出现的一种分割状态。我国自195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治理条例》起,就将全国人口截然分成了市民和农民。户籍成为决定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和福利的标准,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在获取收入方面的起点的严重不平等。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相对于我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滞后,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从1990年到2009年,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34.9%下降到14.3%,而农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仅由69.3%降到46.5%。这意味着46.5%的农业劳动力只创造14.3%的产值;其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由于农业生产率低下,加之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一时难以被安置,使原本就收入低的农民在社会急剧变迁阶段与城市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最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使我市农民在教育、医疗、劳保、养老、福利等社会待遇上,以及就业、分配等经济待遇上不平等,这些不平等更进一步导致了农村居民在以后获取收入能力与机会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

    (二)再分配手段不完善

    从现实情况看,各种再分配手段不完善,未能对由市场竞争以及非市场因素产生的收入差距形成有效调节。在高收入群体收入来源日趋多元的情况下,未能建立有效的收入监控体系,使得高收入群体的”逃税”或”避税”行为比较普遍,难于发挥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的调节作用。同时由于税制本身的缺陷,导致一些低收入群体的实际税负反而高于高收入群体。对低收入阶层在就业援助、最低工资制度等方面缺乏有效保护。某些形式的转移支付制度(如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城镇相对完善,在农村则实施不力,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三)城乡人力资本差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取得收入的大小以及个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的差距,人力资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个人能力决定收入差距,而个人能力主要是受教育程度决定的。我市城乡居民在接受教育方面的机会在先天上就是不平等的,这就直接决定了城乡居民在人力资本禀赋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异。目前,我市绝大多数文盲、半文盲生活在农村,农民自身文化科技和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难以转岗就业,更难以在外出务工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就业与谋取收入的能力越强,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低,就业与谋取收入的能力越弱。农民接受的低水平的文化教育降低了他们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过低的收入直接决定农民教育投资的有限性,使其陷入贫穷的怪圈。可见,由于城乡居民资源禀赋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遏制我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是当前我市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我市实际,采取市场的、法律的,经济的、社会的等综合的机制和手段,逐步建立适应我市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平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收入调节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遏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一)发展教育、普及教育,使教育机会均等

    推进公民教育机会均等化,是增强社会成员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就业和收入竞争机会均等的保证。西方著名思想家罗尔斯指出: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是在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中,为处境不利者提供机会或利益补偿。教育机会均等化意味着任何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文化方面的落后状况,都应尽可能从教育制度本身得到补偿。从缓解居民收入差距角度看,基础教育均等是通过改善低收入群体教育状况,增加他们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和竞争力能力,从而缩小由于劳动能力差异所带来的收入差距。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并给予生活困难家庭子女专项生活补贴,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技能培训体制,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专业技能的蓝领职工队伍和具有一技之长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1.实现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和创新,其实质是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工厂化种植和养殖以及市场化经营。这样才能更好地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通过开展加工、购销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业成为高效赢利产业,促使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优化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的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

    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开发精品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使农产品加工制成品向多样、优质、营养、便利、绿色、创汇、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第二,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农业,优化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建立多种科技高效示范园区,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形成有区域优势的农业基地或经济带。

    3.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当前各地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己经有了一些发展,但这还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发展的要求,农村金融的发展之路也是值得继续探索的。主要途径有:(1)加大农村正规金融的供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国农业银行,应在注重盈利性和风险性的同时,力所能及地提供支农的金融供给。另外,必须加强农村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其它各项改革进程。总之,要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2)促进非正规金融的规范发展。在目前阶段,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正规金融的必要而有益的补充,应该允许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的存在与发展。但是,由于非正规金融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规范,所以必须大力规范其运行和发展,使非正规金融合理、合法化。这样非正规金融组织承受的风险下降,农村居民支付的利率下降,既能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又能缓和城乡收入差距。

    4.调整农业补贴领域和补贴重点

    政府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支付,是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现实的行为选择,也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对政府行为的必然要求。因此,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支持量要扩大,覆盖面要广。当前,需要研究对农民进行收入直接支持的多种办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比如,对农民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如何进行补助,又比如,对进城务工的农民或举家迁入城镇的农村家庭,如何给予他们放弃土地承包权等财产权益以合理的补偿。总之,要根据政府的财政增长状况,及时出台多种对农民收入直接支付的办法,填补“绿箱”支出项目空白,逐步将政府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支付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从而实行公平分配的一种制度。因此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各类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尤其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了进一步完善郑州市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参保率;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尽快建立覆盖郑州市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顾严.提高劳动者收入应跳出“涨工资”逻辑[J].中国财政,2010(8).

    [2]宋桂芳.提高劳动者收入是保增长的根本[J].就业与保障,2010(2).

    [3]于泊.提高劳动者收入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J].理论观察,2008(3).

    [4]韩保江.合理稳步提高劳动者报酬[J].瞭望,2010(39).

    [5]刘慧.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的财税政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0(42).

    作者简介:朱会芳(1977-),女,硕士,黄河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税。

    相关热词搜索: 郑州 收入分配 城乡居民 差距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