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基于数字技术的闽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活态传承研究

    时间:2021-04-02 08:02: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数字技术以其存储方便和传播迅速的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交流和展示工作中,以往单一的文字记录正逐步转向文、影、音、图的立体化数字媒体记录。然而,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才刚刚起步,仍然受限于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探讨数字技术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进而思考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数字技术;闽南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16)02-0109-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祖先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不仅仅是人类集体智慧的文化结晶,同时也是联系全球不同民族的精神纽带。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渐引起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相关组织机构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数字技术以其存储方便和传播迅速的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交流和展示工作中,以往单一的文字记录正逐步转向文、影、音、图的立体化数字媒体记录。然而,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才刚刚起步,仍然受限于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积极借鉴和吸收国际上数字化保护科技的新成果,并将其利用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闽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和现状出发,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而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来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独特的闽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音乐作为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载体,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和喜闻乐见的传播特征,发挥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构建社会关系和谐的积极作用。闽南地处于我国福建省东南部沿海地区,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还是我国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居地和著名的侨乡。从自然条件而言,闽南地区西北方向有戴云山脉,东南方向则为广阔的平原,区域内九龙江和晋江二大水系流淌其间,具有十分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助于当地人民过较为富裕安定的生活,而这也为闽南民族音乐的产生、发展和传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闽南地区俨然已经成为一座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生态博物馆,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南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北管,以及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锦歌、闽南童谣、厦门南乐、东山歌册、莲花褒歌(厦门)、东山南音(漳州)、晋江深沪褒歌(泉州)、厦门歌仔说唱、泉州笼吹等许多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的民间传统音乐,呈现出多种文化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历史发展脉络。闽南音乐不仅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主脉,而且和闽南文化相互促进并发展成为其重要载体,不仅反映了闽南地区的历史生活方式,而且蕴含着闽南人拼搏进取以及宽容待人的精神文化[1]。传唱不息的美妙歌声在风光旖旎的闽南大地上伴随着闽南人民经历了唐风宋雨的洗礼,已经沉淀成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深深扎根于闽南地区的广阔大地上,成为闽南地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音乐主旋律,具有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数字技术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

    所谓“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在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面貌的前提条件下,借助于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及其相关设备,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传播和再提升。现代信息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数码拍摄、数字录音、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及快速发展,为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以及强有力的技术支持[2]。数字技术介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加有效的传承和保护,而且还可以为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传播载体。整体而言,“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更为真实的保存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面貌

    目前,我国音乐文化工作者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保护仍然主要采用对音乐表演内容的文字记录,音乐表演过程的录音、摄影和录像等传统技术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不可避免会碰到纸质记录书稿的生霉以及色彩蜕变、表演录音和录像的音质失真以及图象模糊等诸多问题,不利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面貌的真实展示和长期保存[3]。通过数字化技术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获取和处理,可以在纪实采录的基础之上将采集到的音乐档案资料转化为便于保存的数字化格式,不仅可以摆脱时空的限制,而且可以随时随地以直观的形象再现我国优秀传统民族音乐及其表演者的原生态面貌。

    (二)有利于更为准确的存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

    通过第一手的实地调查、专家梳理和系统整理并且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记录下来的资源信息,可以尽可能的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时间、空间等外部不可逆转因素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所造成的衰变或消失等问题,使数字化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成为后人进行信息检索以及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另外,数字拷贝备份和数据大容量存储也可以大大节省耗费成本,从而更为准确地存储海量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4]。同时,数字化保护可以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进行规范管理,以相关数据库为主要基础方便资源信息的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避免传统管理模式下资源信息多而杂的弊端。

    (三)有利于更为广泛的传播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

    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通过构建强大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库,然后借助互联网的实时交互功能,使保护对象以人机交互的形式在各个网络终端实现即时的互动和交流。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资源信息进行自由选择,不仅可以借助如“百度知道”这一类网络交互式问答系统及时获得资源信息,在实时交流沟通中提高效率,而且还有利于普及音乐文化知识,提高社会大众的音乐素养[5]。同时,数字传播依靠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存储技术作为传播媒介,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和渠道,从而为音乐爱好者以及理论工作者提供了查阅相关资料的便利,不仅有利于提高理论研究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拓展保护思路和节约研究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整体水平。

    三、数字化闽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

    (一)利用数字化技术整理和挖掘优秀闽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为止,在已经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中,福建省共计有126项,而闽南地区则59项,接近全省一半。闽南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独特的精神性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而闽南民间音乐作为闽南文化的一个支体,伴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变迁,在继承和发展中原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海外音乐文化而独树一帜。千百年来,生活在闽南地区的人民群众创造了种类极为丰富的民间音乐。闽南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和极为广泛的,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以闽南童谣为代表的歌曲、以南音和漳州锦歌为代表的曲艺音乐、以歌仔戏和和高甲戏为代表的戏剧音乐、以闽南十音和漳州弦管为代表的器乐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独具特点,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已经成为闽南人民非常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更成为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随着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应该科学利用音、光、影、电等先进科技手段,对闽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整理和挖掘力度,尽可能地保护闽南地区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从而为我国民间音乐数字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发展。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保存和传承优秀闽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受社会经济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当前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环境迅速变化,有些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有的已经面临失传的困境。如今,那种将民族音乐文化生搬硬套进专门博物馆的“僵尸保护法”已经被历史证明为一种传承文化的下下策,传统的纸张和磁带保存工具没有办法经受时间的考验,成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而先进的数字技术则为我们保存和传承优秀闽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以多媒体、视频以及音频相互结合的方式对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最大限度的保存,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闽南民族音乐作品样本的真实性和可恢复性[7];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对不同环境以及不同时间段的闽南民间音乐进行采集和加工,并以音频、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存储在网络资源数据库中,实现对闽南珍贵民间音乐资料进行永久性的数字保存和网络传播,从而帮助闽南音乐爱好者突破时空限制而体验到不同年代的多样性闽南民间音乐。

    (三)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丰富多彩的闽南数字化音乐影视作品

    在新的形势下,由于西方流行音乐文化以及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日益削弱。而青少年群体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群体,因此,我们必须利用数字化技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闽南民间音乐进行创新,开发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闽南数字化音乐影视作品,从而吸引更多青少年听众。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创新闽南民族音乐,利用数字调光台、LED屏幕、数字硅箱、电脑换色灯等先进数字化设备,将闽南音乐和舞台背景、影视舞台表演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表现手段把闽南民族传统音乐与实景故事合二为一,从而实现观众的身心愉悦[8];另一方面,可以将闽南民族传统音乐的情境以及戏剧音乐中的人物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出丰富多彩有时代感的闽南数字化音乐影视作品,从而提高闽南民间音乐的趣味性,引导青少年群体主动参与到保护闽南民间音乐中来。

    (四)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数字化闽南民间传统音乐虚拟博物馆

    伴随着视觉技术、图形技术以及光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图书馆也随之诞生。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就是通过先进数字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信息进行一种全方位的采集和储存,并利用网络传播、信息查询以及视频点播等数字化形式展示闽南民族音乐作品,从而满足社会大众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关注和欣赏闽南民间优秀音乐作品的要求。虚拟数字音乐博物馆展示的音乐作品不仅是平面的,而且还可以是三维的、四维的,同时配合动态实景、声乐模拟以及先进的3D技术,为参观者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官感受,不仅有利于打破实体博物馆的局限性,大大扩展闽南民族音乐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而且也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对闽南民族音乐的接受和认同。

    (五)借助数字传媒打造闽南民间传统音乐活态传承的新领域

    闽南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活态传承需要借助于数字传播媒体进行宣传和造势,进行保护与传承。数字传媒的传播方式更有助于承载起闽南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增加受众基础的活态传承责任。一方面,可以借助于传统数字媒体,利用数字电视、数字报纸以及数字广播等传播媒体,增加关于闽南民间传统音乐的特色报导、专栏板块以及专题图文展;同时,可以创办闽南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数字图书学术专刊,加强闽南民间音乐理论研究,从而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相关文化主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效率,加大对以网易为代表的大型门户网站的宣传投放力度,可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闽南民间传统音乐官方网站,展示相关的视频、音频、图像以及核心传承人数据库,及时将相关内涵背景以及文化特色等通过数字传媒进行发布和传播,进而达到闽南民间传统音乐活态传承的发展目标[9]。

    参考文献:

    [1]王建明、王树斌.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1(8):49-50.

    [2]周淑真.论闽南民俗音乐文化的类型与特性[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8-12.

    [3]卓颐.论闽南民间音乐的特色及其保护传承[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11.

    [4]吴达君,吴家瑜.古城、时光和音乐记忆——试论泉州民间音乐特色与发展趋势[J].艺苑,2013(2):22-24.

    [5]苏娅倩.从辽宁鼓乐看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J].辽宁经济,2014(6):58-59.

    [6]王云虎.民间美术的数字化与非数字化保护[J].美与时代,2014(4):46-48.

    [7]刘敬华.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践研究——以磁州窑为例[J].前沿,2012(12):137-138.

    [8]李红明.酒泉民间音乐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2014(6):84.

    [9]郑婕.“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研究——以腰鼓文化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6):97-99.

    (责任编辑:黄建华)

    Research o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he Living Transmission of Southern Fujian Music Based on Digital Technology

    ZHUO Yi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Fujian 363000, P. R. China)

    Abstract: when entering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digital storage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preser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s communication and display work for it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convenience and rapid spread. In the past, a single transcript is gradually changed into text, video, and audio FIG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recording media. However, the digitiz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ork is just at the beginning, and is still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music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hich can help to think about how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Southern Fujian folk music;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相关热词搜索: 闽南 文化遗产 传承 物质 保护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