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白发征夫育后人

    时间:2020-09-01 07:56: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汪浩和孩子们在一起

    他是一位走过峥嵘岁月的老人,也是一位有着毕生追求的战士。他出生在全国闻名的将军县——湖北红安,12岁参加革命,任儿童团团长,13岁就加入徐向前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如今,早已步人暮年的他,十几年来,一直站在未成年人成长教育的第一线,为培养共和国合格接班人而奔波劳碌、殚精竭虑。

    他就是原沈阳军区卫生部政委、现已离休的老红军——汪浩。

    追求——以革命的热情和干劲关心下一代

    汪老是个性格很活跃的人,离休后,他不甘于安享晚年,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1988年,沈阳市和平区在全省率先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后改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协会邀请汪浩等几位离休老军人参与这项工作。这正应了汪浩的心愿,从那时起,他放下鱼竿,丢下花鸟,积极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随着活动的增多,汪浩越来越感到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渐渐地,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他头脑中形成。关心青少年成长不能孤军奋战,部队有一大批离退休老同志,他们既是中国革命的实践者,又是优秀传统的创造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组织起来,对青少年成长教育将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很快就把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联合几名老战友向所有离退休老同志发出倡仪,共同投入关心培养下一代工作。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当时沈阳军区后勤部(1998年改为联勤部)党委的大力支持,经过几个月的酝酿筹备,1989年5月,沈后驻和平区老战士关心下一代协会(以下简称“关协”)正式成立,德高望重的汪浩被推选为会长。

    只要是有利于培养下一代成长的事,汪浩从来义不容辞。在法库县农村的一个辍学孩子的家,他当场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一直支持她读完中学,大专。他还通过希望工程与湖北省房山县的小学生钟伟结成互帮对子,主动给安徽无为县希望工程汇款,资助当地失学少年。建“九一八”纪念馆,他一次就捐款1000元。这些年,他已为青少年成长教育累计捐款一万多元。汪浩说:“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我亲身感受过国家的贫穷、教育的落后,现在帮帮家庭困难的孩子、为青少年教育尽一份心,也遂了我多年的心愿。”

    “关协”的工作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协会和各支会先后被地方各级关工委评为先进单位30多次,受表彰的先进个人达110余人次,有8个干休所先后被市区评为“帮困助学先进单位”,3个干休所被指定为“青少年德育基地”,一个干休所被辽宁省授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示范基地”。这些成绩的背后,凝结着汪老十几年的辛勤汗水,也镌刻着汪老无怨无悔的晚年追求。

    理想——把红军的传统和作风留给后人

    汪浩最乐于到孩子中间,参加“关协”工作以来,他积极配合地方关工委,共组织参与了35个中小学生夏令营、冬令营,“祖国在我心中”、“红旗飘飘”、“我跟红军学长征”等,从渤海之滨到长白山下,他的脚步从未停歇。一次,为带孩子们走“抗联之路”,他先后三次到吉林通化找老部队联系,确定营地,规划行程,终于将50多个孩子带到了抗日英雄杨靖宇战斗过的土地上。他经常鼓励孩子们自立自强。在行营途中,他坚持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同行。每到一地,他教孩子们搭帐蓬、煮米饭,白天带着孩子模拟红军长征,爬山过河,晚上宿营,他和孩子们一起住在帐篷里。有的孩子在家中娇惯,吃不了苦,他就给他们讲长征途中的故事,和孩子们一起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鼓励大家不泄气、不掉队。活动结束,不少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家长来接孩子时,看到汪老清瘦的面容,单薄的身体,感动得热泪盈眶。很多孩子们临分手时都要他签名,他们说不再崇拜歌星影星,红军爷爷才是他们最敬佩的人。每当提起这些事,汪老感到非常自豪,他最高兴的事就是佩戴红领巾。

    汪浩非常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一次和一名小学生唠家常时,这个孩子说:“学习不好没关系,将来照样参加工作。”孩子的这种想法使汪浩非常焦急,他和老师商量,专门为这个班的学生上了一堂课。那次,他讲到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没念书,参加革命后很多工作都干不了,第一次学文化是写“红军”两个字,自己偷偷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三天才学会。解放后,组织送他到第二军医大学上学,为了学习成绩能赶上,他经常晚上打手电在被窝里看书到深夜。汪老真实的经历、中肯的教导使同学们很受触动,大家第一次懂得珍惜背上的书包。那次课之后,那个孩子学习非常努力,成绩提离很快。

    目标——用长征的精神和意志走下去

    汪浩有一个绿色的旧帆布袋,里面装满了各种荣誉证书:沈阳军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军区联勤部关心下一代工作“特殊贡献奖”;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沈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双十佳”校外辅导员;沈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功臣”……五六十个之多,他很珍惜这些证书,时常拿出来看一看。其他老同志非常羡慕,但他却说:“我留着这些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时常提醒自己,给自己加些压力,如果不在有生之年为下一代多做些工作,就对不起党和人民给我的这些荣誉。”

    他自从参加“关协”工作以来,日程总是排得很满,学校、社会团体的邀请,重大集会、纪念日的活动,协会工作的组织、规划、总结,就是一个壮年人做这些工作也绝不会轻松,但他乐此不疲。他现在有一大堆的头衔:沈阳军区联勤部老战士关心下一代协会会长、辽宁省传统报告团成员、沈阳市关工委理事、沈阳市和平区关工委副主任、沈阳市南京一校、和平二校、热闹路小学、法库县十间房乡中心校的名誉校长。此外,他还担任十几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好几个街道办事处、社区的关协会长。很多人都想探知是什么力量支撑一个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做这些事,汪老的回答很简洁也很朴实:“老有所为,有益社会,乐在其中,有益健康。”

    汪老现在有好多计划,其中一个是他要联合一些老同志发出一个倡议:所有离退休的老同志每天省下一块钱,每人每年就能救助一名因贫困失学的孩子。他还有一个心愿是要为“关协”寻找一个新的领导者,他说我们这批老同志毕竟年龄大了,组织协调能力和思想观念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应该多做些具体的工作。虽然这样说,干劲却一点也不减,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教育在辛勤工作。

    如今,当年听故事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服务社会,当年受资助的学生也已完成学业,报效祖国,但汪老的工作还没有停下。在学校、社区、广场、纪念馆……人们还经常能见到汪老的身影。虽然脚步已略显蹒跚,但在未成年人成长教育这个新的长征中,他走得异常稳健与执着。

    相关热词搜索: 征夫 后人 白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