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国内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现状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1-01-14 07:57: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对1992~2010年间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的有关“关键期”假说的学术论文从研究数量、对象、方法和内容四个方面进行了量化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1)虽然相关论文数量并不多,但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2)对象主要集中在儿童;(3)方法以思辨性研究为主,实证性研究为辅;(4)内容侧重于与外语教学实践相结合,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关键期”假说研究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为广大同仁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研究现状;发展趋势;量化研究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一个激烈的争论焦点围绕着儿童学习外语是否比成人存在优势(王立非和李瑛,2002)而展开。长期以来,该问题一直与“外语学习年龄越小越好”的传统思想以及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交织在一起,在西方语言教育界引起了诸多争议(Marinova-Todd et al.2000;Tucker 2001;Birdsong 2006)(转引自邹为诚,2008)。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学者桂诗春(1992)、刘振前(2003)、杨连瑞(2004)等进行了专文理论评述,束定芳(2003)、董燕萍(2003)、王蓓蕾(2003)、陆效用(2004)等学者则采用访谈、问卷研究等手段开展了实证研究。但迄今为止,还鲜见针对国内“关键期”研究现状的综述性研究。研究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不仅有助于探讨人类认知之谜,更直接关系到二语教与学政策的制定。本文通过分析1992~2010年间发表在国内13种外国语类核心期刊、教育类核心期刊、重点大学学报(社科版)以及优秀硕士论文上的共计75篇相关研究论文,旨在对国内“关键期”假说研究做一个纵向的观察与梳理,通过分析把握其研究现状,预测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关键期”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①国内外语学习“关键期”假说研究有何主要特点?②国内外语学习“关键期”假说研究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2.研究对象。国内学者发表于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教育类核心期刊、重点大学学报(社科版)、优秀硕士论文等范围的有关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方面的学术论文共计75篇。文献来源自:《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篇、《山东外语教学》7篇、《外国语》4篇、《外语教学》1篇、《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篇、《外语教学与研究》2篇、《外语界》4篇、《外语学刊》3篇、《现代外语》2篇;非外语类核心期刊及重点大学学报19篇;优秀硕士论文29篇。

    3.数据收集与分类整理。①搜索国内“关键期”相关研究论文。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关键期”假说、“临界期”假说、“最佳年龄”为关键词,检索范围为1990~2010,对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进行检索。笔者发现,1990~1991年间无与“关键期”相关的论文发表,到1992年才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现第一篇与“关键期”假说相关的研究论文,因而本研究范围定位于1992~2010年。这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刊登的学术论文代表国内语言学界相关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可靠性和代表性。但是,鉴于刊登的相关研究文章数量较少,作者将搜索范围扩大到教育类核心期刊(49种)、重点大学学报(社科版)以及优秀硕士论文,以此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信度。②数据的分类整理。文章的统计与分类主要依照下列标准进行:第一,按文章发表的不同年代,以期发现国内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第二,按研究对象分类,将搜集到的全部论文按照其研究对象不同大致分为三类:儿童、青少年、成人,以便更好地探讨有关“关键期”研究的倾向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有些文章在实证性对比研究中涉及两类甚至三类研究对象,笔者在统计数据时没有将包含两个以上研究对象的文章单独列出,所以各类研究对象的文章总数(63篇)会大于实际有研究对象的文章篇数(48篇)。鉴于大学生这一研究对象的年龄特殊性,笔者默认其已满18周岁,在研究对象归类中将其归入成人学习者。第三,按研究方法分类,以确定国内“关键期”假说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我国学者高一虹等(2000)将教学研究方法分为四类,即以数据为依据的“定量研究”;以访谈及观察等一手资料为依据的“定性研究”;个人经验总结或一般性看法交流和纯理论探讨。本文参照这种分类法并结合国内相关研究实际,将研究方法整合为两类:以数据分析为依据的实证性研究和基于一般性理论探讨的思辨性研究。第四,按研究内容分类,以探讨国内相关研究涉及的层面。在研读文献基础上,本文将研究内容归纳为:①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理论介绍与引进;②“关键期”假说与外语教学实际相结合。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国内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研究的主要特点。①论文数量少,但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1)在1992~2010年,“关键期”假说研究在国内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相关论文数量在2001年后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为至高点(13篇),这与我国教育部2001年出台的教育政策不无关系。“2001年秋季,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这一教育政策的出台引发了“外语学习越小越好”的争论热潮,所以“关键期”研究逐步受到关注,相关研究2001年后逐步增多。(2)国内“关键期”研究相对较弱,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少,在过去的近20年间仅75篇。可能是因为“关键期”研究存在无法克服的弱点:一是多变量介入,实验可控性较弱。二语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既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二语输入,教育环境等),又受到学习者内部因素的影响(如动机,策略等)。二是没有成熟的研究方法,多数研究者仅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假设来设计实验。②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儿童。从文献分析可以得出:第一,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儿童,占有研究对象文章总数的48%(30篇),成人及青少年占有研究对象文章的比例分别为36%(23篇)和16%(10篇)。研究对象集中在儿童,作者推测可能是因为面对国内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小学开设英语课这一社会现象形成的“外语早学潮”,专家学者们开始加大对儿童学习外语的关注,以期探究“年龄小优势论”是否存在。研究对象中成人主要包括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外语教学的专家或学者,对成人的研究方法主要为:a.与儿童或青少年进行对比的实证性研究;b.成人二语学习的回顾性研究。选择在校大学生作研究对象是基于研究者进行数据采集、访谈、问卷调查的便利;而选择外语教育学者或专家作为研究对象多是因为他们大多是外语学习的成功者,更能准确地描述自己在二语学习时的内心感受和历程。对处于大脑侧化争议较多的青少年人群也较少。第二,研究对象不够广泛,主要为正规学校教育环境下的外语学习者,而对非正规外语环境学习人群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大学生的研究大多以大学本科生为主,对于高职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的二语学习者研究较少。③以思辨性研究为主,实证性研究为辅。从表1可以看出:过去近20年间,国内在关于“关键期”假说研究的文章中,以思辨性研究为主,占61%,实证性研究为辅,占39%。实证性研究起步较晚,1999年以前一直留在零的水平,但发展较快,逐步减小与思辨性研究的差距。这说明国内“关键期”研究方法以个人主观总结为主逐渐向科学化和合理化迈进。Chaudron(2003)认为,单一的研究方法和材料分析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实际上,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很多研究不只是采用某一种研究方法,而是将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为了使研究更具权威性和更加全面而深入,研究方法应该由单一型向综合型发展,进一步运用思辨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④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从文献分析及数据统计得出以下两点:第一,研究广度不够。“关键期”假说的研究整体上侧重于年龄因素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占研究总数的60%(45篇),说明如何将国外语言学理论研究用于指导国内教学实践,探索如何高效的学习外语成为了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本研究涉及的二语主要为英语,较少涉及其他语种。对于“二语”的定义,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二语习得中的“二语”指母语以外的任何语言,“二语习得”也相应地指母语以外的任何语言的学习或习得(Ellis 2000;Gass&Selinker 2001)。本研究将中国环境下的外语学习等同于二语习得。因此,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语言就不仅仅是英语,也应包括法语、德语、日语等其他语种,然而遗憾的是,本文所整理的75篇相关论文中,仅王蓓蕾(2003)的研究涉及德语学习。同时,本研究发现在探讨年龄因素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中,研究主要侧重于年龄因素对外语学习中的语音、语法学习的影响,缺乏对语言能力的全面评价和研究,涉及外语学习中的听、写、读、译则较少,且研究局限在年龄与外语教学成效的关系,有关年龄与其他影响外语教学因素(如:动机,情感,环境等)相结合对外语教学成效的研究较少。第二,研究深度不够。国内“关键期”假说理论介绍与引进类的文章占40%(30篇)。这类文章又可进一步分为纯理论介绍类(14篇)以及从语言学、神经和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等角度对“关键期”进行的理论探讨类(16篇)。纯理论介绍类文章大多是对国外相关研究观点的罗列总结,国内研究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提出独特观点的文献少,独创性研究少,新发现少;从语言学、神经和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等角度对“关键期”进行理论探讨类文章的出现说明,相关研究触角延伸到其他领域,呈现多元化、跨学科视角,但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规模,研究只是停留在表层理论探讨,实证性研究少。

    2.国内有关外语学习“关键期”假说研究的发展趋势。基于对以上的讨论与分析,本文预测国内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将具有以下发展趋势。①随着我国对外语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何时开始学习外语才能更加省时、高效,这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关键期”研究总体上升的趋势将继续保持。②研究受试的群体将会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的分类将会进一步细化。例如:以成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对于大学生和研究生进一步区分是否为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成人进一步细化是否受过正规教育等;加大对其他外语学习者(例如:高职院校学生,成人教育院校学生或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研究。③综合性研究方法将会成为主流。鉴于各种研究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点与局限,单一的研究方法所得结论的可信度和可靠度与综合性研究方法相比较差,所以,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应是思辨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得到广泛应用。④研究内容将会扩展,薄弱领域将会得到加强。“关键期”的研究内容也会涉及学习动机、环境等因素,也会涉及多种语言技能;研究者将会更多的从心理、神经、认知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视角来进行“关键期”假说相关研究,尤其是新的脑功能研究技术的不断问鼎,使得研究者能够直接观察正常受试在完成各种语言任务的大脑的活动情况,这将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助一臂之力,将其研究领域进一步加强、扩展。

    四、结语

    面对我国外语学习越来越低龄化这一现象,作者对“外语学习是否越小越好?”现象后面隐含的二语习得理论——“关键期”假说在国内的研究进行量化统计与分析,总结了国内近20年来的研究现状,发现有以下特点:第一,虽然数量少,但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一上升趋势将会持续;第二,研究对象以儿童为主,被试群体将进一步扩大和细化;第三,以思辨性研究方法为主,实证性研究较少,综合性研究将是国内“关键期”假说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第四,目前的相关研究内容缺乏广度和深度,未来研究将从多角度、跨学科来进行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关键期 假说 习得 现状 实证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