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基于跨境电商人才岗位能力培养的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时间:2021-02-04 16:04: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杨晓云 李洁

    摘要: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特征对改革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提出了现实要求,文章在跨境电商岗位核心能力描述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设计全方位技能覆盖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配合实践教学构建专业竞赛和人才认证机制、打造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四个维度提出了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职业能力;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互联网+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外贸业务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跨境电商因其去“中介化”和贸易成本削减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8》,中国海关验放的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总额由2015年的360.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3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5%。跨境电商不仅加速了中国优质产品出口海外,也促进了我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层面连续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助推跨境电商稳健发展。2018年7月,国务院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由15个扩大到37个。2018年8月,首部电子商务领域综合性立法《电子商务法》的出台,为中国跨境电商规范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法律依据。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为跨境电商进口渠道提供了新平台。国家部委出台了《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等6个跨境电商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表明了国家支持跨境电商进口的决心。现实经济需求与众多利好政策为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跨境电商的业务模式区别于传统外贸业务、随着其购销平台、产品品类和销售市场的不断多元化,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具有网络营销经验与跟单核算能力,能够解决企业跨境商务面临的各种突发问题成为合格跨境电商人才的必备技能。但是,传统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承载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的“技能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特征, 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不佳,另一方面,跨境电商企业又一将难求,杭州跨境电商企业的人才缺口达20万人、东莞超过万人、大连约2万余人、重庆每年在2000人左右……,随着跨境电商产业需求人数逐年递增,对应的人才需求缺口还在不断扩大[1]。

    新的贸易业态生成为更新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现实要求。事实上,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在《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联合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培训”。在此精神的指引下, 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始主办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敏学杯”跨境电商创新实践大赛。此外,为了带动全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2018年,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全国跨境電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评选工作,旨在从全国甄选一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优质院校,凸显示范作用。可见,改革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服务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助力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与创业,值得作出探索。

    一、跨境电商人才岗位核心能力描述

    当前跨境电商的岗位细分还比较模糊,按照人才层次,可划分为跨境电子商务员、助理跨境电子商务师和跨境电子商务师;按照人才定位,可划分为技术岗位、业务岗位和管理岗位;按照企业人才招聘方向,可划分为视觉设计类、供应链管理类、营销推广类和运营管理类四个大类,文章侧重分析岗位核心能力,因此采取了后一种分类方法,并对每类岗位的核心能力分别展开描述。

    视觉设计岗位的企业招聘方向多为平面设计师、美工专员等,可细分为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和产品拍摄处理三种岗位。其中,网页设计岗位需要具备Photoshop等绘图软件运用能力、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网页美工能力。平面设计岗位需要具备设计软件应用能力、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和包装设计能力;产品拍摄处理岗位需要具备拍摄能力、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和视频制作能力。

    供应链管理岗位的企业招聘方向多为产品专员、供应链专员、仓储运营专员、外贸专员等,可细分为产品开发、跟单采购、仓储物流和货运代理四种岗位。其中,产品开发岗位要求具备行业分析能力、市场洞察能力和商业敏感性;跟单采购岗位要求具备成本核算能力、供应商开发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仓储物流岗位要求具备出入库管理能力、物流方案制定和盘点结算能力。货运代理岗位要求具备报关报检能力、单证处理能力和外贸函电应用能力。

    营销推广岗位的企业招聘方向多为市场分析专员、营销推广专员等,可细分为社交媒体推广、搜索引擎推广、活动策划、品牌策划和邮件营销五种岗位。其中,社交媒体推广岗位要求具备社交媒体运营、营销推广、数据分析和英文写作能力;搜索引擎推广岗位要求具备SEO操作、竞价推广和网络推广统计分析能力;活动策划岗位要求具备活动策划、活动组织和项目协调能力;品牌策划岗位要求具备品牌推广、竞品分析和项目管理能力;邮件营销岗位要求具备文案撰写、数据分析和客户关系处理能力。

    运营管理岗位的企业招聘方向多为运营专员、客服专员等,可细分为产品运营、渠道运营、统计分析、店铺运营和客服管理五种岗位。其中,产品运营岗位需要具备市场调研、类目优化和数据分析能力;渠道运营岗位需要具备渠道开拓、站内推广和营销推广能力;统计分析岗位需要具备数据采集、指标搭建和数据分析能力;店铺运营岗位需要具备平台运营、成本核算和竞品分析能力;客服管理岗位需要具备客户管理、客户调研和纠纷处理能力。

    从上述岗位的核心能力可以看出,跨境电商业务具有复杂交互性,高度细分的单一岗位也需要复合型技能的从业人员。需要指出的是,在企业现实招聘中,上述岗位划分并不一定十分清晰。跨境电商行业非常有利于中小企业的业务全球化,这些相当比例的中小跨境电商企业更需要员工一专多能,也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复合型特征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复合型特征,使其专业背景更为宽广,电子商务、商务/外贸英语、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也纷纷将就业方向瞄准了跨境电商。长期以来,从事进出口业务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随着传统外贸业务向跨境电商的转型发展,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正在失去固有的就业路径,岗位竞争将更为激烈,这也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科发展提出了现实挑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当前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缺乏技能完整性

    从当前国贸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来看,主要以传统国际贸易业务需求为导向,未构建起跨境电商岗位能力的全方位培训体系,视觉设计的岗位能力锻炼完全缺位。供应链管理中的跟单采购、仓储物流和货运代理岗位能力在外贸实训平台中有所涉及,但与跨境电商的平台操作仍有所区别。产品开发岗位的训练多体现于国际市场营销的理论课程中,与跨境电商借助网络分析工具的选品策略以及竞品分析手段完全脱节。营销推广中的社交媒体推广和搜索引擎推广是跨境电商业务拓展的重点,但大部分学生并未接触过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体工具,以及Google、Yahoo、Bing等国外主流搜索引擎。活动策划或品牌策划仅在市场营销等理论课程中略有提及,与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广告投放、活动推广现实场景几无关联。运营管理中的产品运营、渠道运营、店铺运营和客服管理岗位能力训练可以通过配置跨境电商实训平台得以实现,但跨境电商业务开展所需的应用统计分析能力并未在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重视。

    (二)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专业应用性

    为了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征,近年来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不断强化实践课程建设,实践环节的学分得到大幅提升。但是一方面囿于院校人才引进机制和职称晋升机制的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缓慢,指导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难以承担跨境电商的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跨境电商实验室实训平台建设要求配置区别于传统外贸实训平台的跨境电商全流程综合设施,需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支撑和后盾,大部分院校的软硬件采购配置尚不完备。上述原因导致高校实践教学建设并没有落到实处,课程内容依据师资能力而定是一种普遍现象,严重滞后于人才培養的实际需求。现实中,一些实践课程是将理论教学内容放在实验室进行,例如商务英语实训、国际商务谈判实训虽然配置了大量实践学分,但其教学内容仍然无法超越双语性质的国贸实务、外贸函电和国际商务谈判的框架,仅通过设计学生分组练习的教学环节将其实践化,而大量的英文写作和交流应用能力却无从锻炼。此外,企业仿真综合实训、ERP沙盘实训的课程内容设计也并非基于国际贸易企业的业务场景,更与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与业务需求相去甚远,如果说实践课程的开设要求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 [2],在师资能力不足,或实训平台配置不健全条件下,为了应付实践教学开设任务而设置的实践课程对于学生真实业务能力的提高显然收效甚微。

    (三)实践教学平台缺乏仿真性

    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多采用校内实验室实训的模式,实践教学效果与实验室建设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跨境电商的发展热潮下,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对于建设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平台的积极性很大,但在实训设施购置过程中对众多实训平台的考察并不充分,尤其是就实训平台对现实业务流程的仿真程度了解不足,一些实验软件的设计脱离真实交易环境,导致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大打折扣,学生难以获得实战经验。当前跨境电商实训平台的提供厂商多以速卖通、敦煌网、亚马逊等跨境电商主流平台为原型开发实训系统,界面逼真程度普遍较高,但在业务处理细节上的仿真性不强。例如在真实的跨境电商出口交易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出口目的国、海外仓、邮政、商业快递和国际专线等不同的物流体系设置差异性的运费,但一些实训系统仅设置一个出口运费即可,而且无需结合商品运输特性或运费成本考虑其合理性。又如在产品上架过程中,本应加入大量对产品的英文描述,以及消费者利益保障条款等内容,但实训系统多强调上传了足够的产品图片、对于图片的原创性、精美程度,文字部分的内容质量评判不足,在英文的客服交流、推销邮件写作中也存在类似现象。总体而言,实训系统侧重于考察学生是否完成业务流程,而忽视了业务流程的完成质量。此外,众多实训平台均缺失了对成本、财务核算,以及数据分析模块的模拟功能开发。可见,实训平台并不能完全还原真实交易场景,其应用仅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阶段,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必须融入实战训练。

    (四)实践教学参与主体缺乏积极性

    传统而言,实践课程的考评方式多以调研报告、实践报告、学习心得为主,学习效果的表达形式单一。在采用跨境电商实训平台后,系统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品、制作销售产品主图、设置运费模板、撰写开发信等操作性任务,并根据业务流程的完成度自动生成考评成绩。这种有差异性的实践任务模式提供了可以展现业务操作能力的载体,在弥合课堂学习与就业环境的差距,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就新生代大学生而言,不仅自我管理能力欠缺,也缺乏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仅以考评成绩或缓解远期就业压力作为激励机制,尚不足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还需要思考如何引入竞争机制和利益激励,赋予实践课程更多的功能属性,不仅要学以致用,还要形成快速的学习收益反馈,让学生产生“学了就有用,学了就能用,学了就管用”的心理预期。

    三、基于跨境电商人才岗位能力培养的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设计全方位技能覆盖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国际贸易专业下增设跨境电商培养方向,构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修订和制订相应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并邀请跨境电商企业资深从业人员参与课程体系的论证工作。在实践课程内容组织上,缩减冗余无效的课程,依据跨境电商业务流程整合有关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商务翻译、外贸单证、报关报检、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去粗取精,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实训。建立人才培养的跨学科协同机制,邀请传媒专业、会计专业、统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美术专业的教师,外聘跨境电商从业者参与实践课程模块建设,以专业软件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新媒体处理能力、成本核算能力、大数据统计能力、供应链及仓储物流管理能力、平面设计和视频制作能力,搭建起跨境电商人才岗位能力的完整培养框架。通过相关课程校内公选课、阿里巴巴校企共建网络教学资源的学分优先认证,以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深度拓展相关职业技能。加大对跨境电商实训平台的考察力度,提高任课教师对于实训系统的采购决策权限,引进仿真程度高、交易链条完整、素材内容丰富、数据更新及时的实验室系统,引导学生围绕跨境选品、产品采购、国际市场营销与推广、独立站建设与引流、仓储规划、物流配送、资金筹集与财务核算等关键业务环节开展虚拟业务操作。

    (二)配合实践教学构建专业竞赛和人才认证机制

    通过组织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专业竞赛和人才认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潜能。通过组内分工、组间对战模式打造实践教学的协作性和竞争性学习环境,选拔和培养学生定期参加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全国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实践大赛、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全国高校职业挑战赛、全国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竞赛等高水平全国性专业竞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帮助学生精准就业。在实践课程模块学习的基础上,以学分认证的方式组织学生考取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初级认证,工信部助理跨境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并鼓励学生参加与跨境电商业务运营相关的证书考试,如由中国商业经济协会颁发的供应链管理、新媒体营销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由中国电子商会颁发的新媒体运营、电商数据分析等技术技能评价证书,提升学生求职竞争力。

    (三)打造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跨境电商众创空间、跨境电商运营中心,尝试引导学生通过跨境电商业务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以“教学创新创业一体化”为理念,由实践课教师担任外贸经理,由学生担任企业员工从事跨境电商运营,进行企业现实商品的跨境销售,并以访客转化率、下单转化率、支付转化率、成交转化率、利润率等指标作为考核依据,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探索“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进阶式就业路径,同时也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实现“创业教育→创业前期孵化→实体创业”的成功转化。为了保证真实交易背景、学生参与热情和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立必须解决货源组织和利益激励两个核心问题,可以尝试在前期采用跨境电商分销实战平台,后期再引入企业资源的方式。学生可通过跨境电商分销实战平台搭建网站、导入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的现实产品,对网站进行SEO优化和站外推广,吸引国外用户访问并产生流量,通过成交订单获取佣金。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零资金投入、零风险和零库存,通过代发平台商品拥有稳定货源并赚取佣金收益。在前期跨境电商分销实战平台运营的基础上,当学生有能力解决企业最关心的客户获取、流量获取和询盘获取问题后,即可以此吸引企业资源的加入,利用速卖通或亚马逊真实账号帮助企业建立跨境电商销售渠道。对于货源企业的选择,有必要结合所在区域的经济特点,在周边布局跨境电商产业带上的合作对象,便于以后的产品开发、实习基地建设等深度合作。

    (四)建立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特征[3],对于国际贸易此类应用型学科的建设尤显重要。当前产教融合的难点在于破解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困境[4],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机制,关键是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要培养一个成熟的跨境电商业务团队通常至少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随后才可能产生效益,在此期间仅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就投入不菲。通过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形成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共同管理的一体化长效育人机制[5],可以将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环节前置到学校,帮助其降低用人成本,并在長期合作中挑选心仪人才,减少劳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高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也要注重考察企业家是否具有教育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切忌急功近利,注重维系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产教融合的模式宜采取横向项目式合作方式,课题经费可换算成科研分计入教师职称评定评价体系,部分课题经费还可用于发放学生的工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先到企业进行短期见习培训,再在校内跨境电商运营中心集中开展业务实战,师生团队为企业运营亚马逊、速卖通、e-bay等账号,提供技术服务。后续还可将学生的跨境电商运营过程与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提倡学生“真题真做”,允许学生撰写实际运营项目方案或创业计划书,配备校内、企业双指导教师,并邀请跨境电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作为答辩专家组成员,形成校企双标准评价体系,便于企业选拔人才。

    参考文献:

    [1]  向红梅.基于“互联网+双创”跨境电商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7(11):128-133.

    [2]  赵春鱼.高校课程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基于全国49所高校的现状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23):44-51+79.

    [3]  苏志刚.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9(06):4-8.

    [4]  林丽超,陈兴明.如何激发企业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9(07):71-74.

    [5]  朱桥艳.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跨境电商高端人才培养[J].河北职业教育,2019,3(06):97-100.

    相关热词搜索: 国贸 体系建设 商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