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淮阳“泥泥狗”的创作题材及色彩观

    时间:2020-04-19 07:59: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淮阳“泥泥狗”是淮阳太昊陵庙会上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力度的加大,淮阳“泥泥狗”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对它的探讨和研究也在逐步加强。目前,人们对它的研究多限于对其造型特征和色彩规律以及创作题材的一般性介绍上,这显然是不够深入和系统的。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对淮阳泥泥狗的创作题材及色彩观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则显得很有必要。

    淮阳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古称宛丘,又称陈。传说中的“三皇”先后在此建都。淮阳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荟萃,著名的“太昊伏羲陵”就坐落于此。太昊伏羲氏是传说中的“三皇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民间尊之为“人祖爷”,因此,太昊陵也称人祖庙。每逢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这里都要举行祭祀人祖的大型庙会,数以万计的炎黄子孙从四面八方赶来“朝祖进香”。庙会高峰时,人数多达数十万,这种现象在我国其它庙会中是十分罕见的。太昊陵“人祖庙会”的原始主题是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一求子孙繁衍。所以,至今仍保留着远古初民“生殖崇拜”的遗俗,如“履迹舞”、“摸儿洞”、“献旗杆”、“拴娃娃”等,展示了人类的生命意识和种族繁衍的永恒主题。淮阳“泥泥狗”就是伴随着宗教祭祀和古老的民俗而诞生并传承至今。

    一、淮阳“泥泥狗”的创作题材

    淮阳“泥泥狗”是淮阳泥玩具的总称,当地老百姓叫它“灵狗”或“陵狗”,它造型古朴、粗犷,它用黑色着底,上面描着红、黄、青、白色的线条,色彩艳丽,给人一种浓浓的神秘感,而且题材宽广,绝大多数是以奇禽异兽为题材的。虽然是表现动物,但却没有生活当中的飞禽走兽或牲畜,而都是传说中的神怪形象,是远古时代人兽共存的一个缩影。人类在狩猎时期,保存下来的各种原始骨雕,石雕、岩画等,绝大部分也是表现各种珍禽异兽的形象,包括他们的面具,也是模仿动物的头部为伪装,直到中国的殷商、春秋和汉代在各种器物、工具、装饰品上,也大都是以动物形象为内容。汉代人对天上的星座和四方,也都是以动物命名的,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佛教中的“迦毗罗”就有四兽,不过它是鸟、兔、猕猴和大象,它们结为兄弟,行恩布义,互相尊敬,是一个理想的大自然。人们以为在美好的春天,百花盛开,百鸟齐鸣,百兽奔腾,是一个富有生命和欢乐的理想世界。淮阳太昊陵庙会也是在农历的春二月至三月这样一个天和日旭,百花盛开的季节。在太昊陵前那些富有生机的民间艺术中,各种奇禽异兽形象的泥玩具随处可见,人们可以从中领略着远古时代的风貌。随着近年来淮阳泥泥狗对外影响的扩大,民间泥泥狗的学术研究,也逐渐开展了起来。笔者出生于淮阳,可以说是玩着泥泥狗长大的。这些年来,虽身在异地,也曾多次回到家乡,感受庙会遗风,考察庙会文化,对泥泥狗的研究也正基于此,其中有些观点也并非我个人之见。下面就泥泥狗的题材分类作如下阐释:

    淮阳泥泥狗创作题材广泛,基本可以包罗先秦人脊椎动物分类学中的全部动物种类,“人猴”类造型多以始祖神伏羲氏、女娲氏为表现对象,亦人、亦神、亦猿、亦猴;“兽”类造型古拙怪诞、奇异神秘,主要形象有龙、虎、豕、羊、马、狗、鸡、鸭、蛙、鱼、兔、蟾蜍、泥鳖、蜥蜴、麒麟、乌龟、翼鱼、翼兽、锦鸟、归燕、独角兽、多角兽、双头兽,两头狗,两头虎,猴头燕、人面鱼、八大高、十大象、四不象、连体狗、猫拉猴、子母猴、独角人、多角人、双头人、羽翼人、九头狮子、草帽老虎、骑狮猴,裸胸猴等等。极具考古意义的是,这些稀奇古怪,神秘虚幻的泥泥狗与《山海经》记载的众多神祗怪异,如出一辙。因此,又被国内外专家学者们誉为人类繁衍崇拜的“真图腾”、“活化石”。

    现择取其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加以阐述:

    1.人猴、人祖猴

    人猴、人祖猴是泥泥狗中最有代表性的造型,被视为“人祖”伏羲、女娲的形象。泥泥狗塑造出的伏羲、女娲都是猿猴形象,并且作人一样的活动,因此群众称之为“人猴”或“人祖猴”。虽然不同艺人的表现方法有所不同,但却都把它塑成头带冠冕的正面形象,威严、庄重、神秘。绝无一般玩具中动物猴的顽皮姿态,究其原因,它是被艺人当作“神”来塑造、崇拜的缘故。

    类似于“人祖猴”、“人猴”形象,《山海经》中有多处记载。

    《山海经·海内经》载:“有九丘,以水络之……大昊爰过,黄帝所为”。“西南有巴图。大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1) “大昊”吴任臣、郝懿行注均以为是伏羲,即说巴人奉祀的始祖神“大昊”就是太昊伏羲氏。也是陵狗中的“人猴”伏羲氏。

    《山海经》关于“女娲”的记载仅有一处。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2)郭璞先生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个变,其腹化为此神”。(3)

    泥泥狗艺人把伏羲、女娲塑造成亦神、亦人、亦猿、亦猴的变异造型,既是物的人化,又是人的神化。依达尔文“人类进化论”学说,淮阳民间泥塑“人猴”、“人祖猴”更趋于科学的范畴,“人是由一只有毛、有尾巴的四足类或兽类动物传下来的,而在习性上可能是树居的,并且是旧大陆上的一个居住者,如果一个自然学者有可能检查到这只动物的全部结构而加以分类的话,会毫不犹豫地纳入四手类或猿猴之内”。(4)

    2.猴头燕

    “猴头燕”是猴、鸟相互结合的“猴头燕身”形象(图5)。泥泥狗中“猴”,即人也。“燕”也非寻常所说的燕,它是鸟类泛称,即玄鸟、玄燕,为神鸟。因此,“猴头燕”可释为“人面鸟”。《山海经》中至少有16处记载人面鸟。

    《山海经·海外东经》载:“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5)句芒是伏羲氏的辅佐神——青龙氏,他是助帝治宗,执规治春,司禄司寿,又能给人间带来福禄吉祥的木神。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句芒的记载。

    高诱注《吕氏春秋·孟春记》载:“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句芒,少昊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淮南子·天文篇》载:“东方木也,其帝太昊,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淮南子·时则篇》载:“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昊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6)

    句芒是辅佐伏羲的一个主神,至今仍是人们奉祀的除主神伏羲、女娲之外的重要神。淮阳“猴头燕”也被看作是可以带来福禄吉祥的木神。

    3.锦鸟

    泥泥狗中的“锦鸟”,又称为“燕”,以黑作地,饰以五色,又叫“五彩鸟”、“五彩燕”,与《山海经》所记“五彩鸟”实为一物。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7)《山海经·海内经》载:“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8)《山海经·南山经》载:“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9)

    “五彩凤鸟”是东方民族崇拜的神鸟,又是东夷部族的图腾(太阳神鸟)。陈是华夏、东夷文化的汇合地,淮阳民间泥塑“伏羲氏”、“女娲氏”和“人面猴”胸前至今仍以“五彩凤鸟”或女性生殖器纹样为主要饰绘图案,无可置疑,以“五彩凤鸟”作为饰绘纹样以及众多“锦鸟”造型的生成,当应包含有鸟(五采鸟)图腾符号的原始文化内涵。

    4.草帽老虎

    “草帽老虎”又简称“草帽虎”或“扇面虎”。以兽身作躯干,头部为圆形泥坯,似草帽之状,饰绘人面纹,简洁生动。草帽老虎是人和兽形象相结合的神祗,又称“人面兽”。

    《山海经·南山经》载“又东四百里,曰爰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10)狸即虎,“自为牝牡”当是两性交合之象,而有“发”遮掩,才不至于让观者(旁人)妒嫉。扇遮面的典故来自伏羲女娲兄妹为婚时的“织草为扇,以障其面”。相传,兄妹滚磨为媒,无奈成婚。伏羲羞于见妹,遂扮成老虎,以草帽遮面,与其妹成婚,使华夏民族得以延续。

    看《山海经》中“类”的插图,和玩具草帽老虎的形象也是一样的,而且“香髦”和“草帽”音也接近。具两体,自为牝牡,说明是雄雌两虎交合像。食者不妒,指的是性食。由于被髦(长发)掩盖,第三者就不妒嫉了。

    5.小香龟

    以“龟”作玩具,在我国各地极少见。“古人把龟视为‘神物’,‘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古人认为神龟通灵,知吉凶,故‘卜用龟,筮用蓍’,‘灼龟以取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便是在龟背和兽骨上的一种卜辞。在汉代,‘龟’被视为一种‘瑞兽’,象征吉祥、长寿”。(11)

    泥泥狗中的龟来源于伏羲养白龟画八卦的记载。“古书《太平寰宇记》:‘伏羲于蔡水得白龟,凿池养之,始画八卦。’《周易》载:‘伏羲……观鸟兽之文,始作八卦’”。(12)伏羲从龟背上的花纹图案中受到启迪,画成了先天八卦。如今伏羲养龟的白龟池和画卦台仍在。1984年,少年王大娃在白龟池钓出了一只白龟,使神话传说得到了佐证,这也是淮阳泥泥狗独具龟形的原由。

    6.埙

    “埙”是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曾出土有单孔陶埙,20世纪80年代在淮阳县城东关的战国遗址中也出土有一泥埙。考古学家发现,流传于淮阳民间的这种被称为“小渥笛”的泥泥狗,和已出土的埙完全一样。底色都是黑色,发音一致。形状象梨,大的如鹅蛋,七孔;小的如蛋黄,三孔。可吹奏出不同的音节,也可伴奏民歌。它与淮阳民间泥泥狗由来的传说中伏羲制作“小梨喽”相一致,也与文献中伏羲“丝桑为瑟,灼土为埙”的记载相一致。淮阳埙有两孔、三孔、五孔和七孔四种,可吹奏较复杂的旋律,音色深沉、幽扬。埙是伏羲创造的,又在伏羲陵边流传,这颇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7.双头兽

    双头兽包括“两头狗”、“两头马”、“双头鸟”、“猫拉猴”、“猫驮猴”、“兽相驮”等。皆属于生殖图腾崇拜的再现。一物两头,或上下,或左右。在《山海经》中称为“并封”、“屏蓬”、“怵踢”等。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13)《山海经·大荒南经》载:“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怵踢。” (14)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说:“谓之‘两头’者,无论是左右两头,或前后两头,不用讲,都是两蛇交尾状态的误解和曲解。这可以由参考关于两头鸟和两头兽的几种记载而得到证明。……‘并封’、‘屏蓬’、‘平逢’等名的本字当作‘并逢’。‘并’与‘逢’都有合义。兽牝牡相合名曰‘并逢’,犹如人男女私合曰‘姘’”。(15)汉画像石中所表现的伏羲、女娲人面蛇身交尾像亦属此类。

    《山海经》中的记载与泥泥狗中的这类形象,不仅反映了原始初民的生殖崇拜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原始初民的“万物同体,神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纯自然感性状态。把玩、观赏这类泥泥狗,可以把人引向童贞未凿的天地,迎合人们返朴归真璞向大自然的心态。

    8.多头斑鸠

    多头斑鸠又叫多头鸟,为一鸟多首或多鸟相驮。其造型特征是在一只大鸟背上塑出多个小鸟,两首、三首、九首、十一首不等,寓意牝牡交合、繁衍之象。显然它是由“牝牡驮”转化而来,其内涵不仅仅限于鸟的繁殖,反映出初民对生殖的崇拜和对子嗣繁衍的渴望。

    《山海经》中的“一鸟多首”的记载多处可见。

    《山海经·海内西经》载:“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视肉”。(16)《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鸟”。(17)《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18)

    9.独角兽、多角兽

    “独角兽”、“多角兽”是指头部生角的怪兽,它以“角”的多少来命名,称作“独角兽”、“双角兽”、“多角兽”等。“独角兽”类似汉代墓室镇墓兽,造型狰狞诡秘。“角”,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神圣的象征观,而又不仅仅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在古人看来,要表现神圣的东西,写实主义的直观临摹是无价值的,必定产生超越客观存在的感性模式和创作心理定势。

    《山海经》中也多处记载了这类神祗。《山海经·西山经》载:“章莪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19)

    在民间传统观念中,“独角兽”具有驱邪、祛病、攘灾、避火、御兵等巫术意义。因此,这类泥塑多被置放于民宅、庙宇、墓室、河泽等处,以求消灾避邪,逢凶化吉。

    10.四不象

    “四不象”是指兽身有首却无面目的泥泥狗,确切地说,就是一个头部刻有“十”字符号的泥团。据民间艺人讲,“说它是四不象,不象这,也不象那,可它又啥都象,让人稀罕的是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个啥东西”。这话听起来很玄妙,让人想起来《山海经》里的一个天神——混沌。

    《山海经·西山经》载:“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20)由此又引出《庄子》里一个类乎神话的寓言。《庄子》中说:“南海之帝为悠,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悠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悠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21)

    庄子的这则故事是说,南海之帝悠和北海之帝忽经常相遇在中央之地混沌的地界,浑沌对他们很友善,二帝看到中央之帝浑沌没有眼耳口鼻七窍,为了答谢他,决定替他凿出。但是可怜的浑沌经南海北海二帝这么一凿,却“呜呼哀哉,寿终正寝”了!这说明,浑沌无面目是中央天地的本相,添加修饰不得。

    这个有点滑稽的寓言,包含着“开天辟地”的神话的概念。浑沌被悠忽——代表迅疾的时间——凿了七窍,浑沌本身是死了,但是继浑沌之后的整个宇宙、世界却因之诞生了。艺人们在捏这种泥泥狗的时候;也遵循了这一雕塑禁忌,几千年来,它脸上的“十”字符号成了浑沌永恒的标志。

    由此可见,淮阳泥泥狗与《山海经》相互佐证,异曲同工,共同反映出原始初民对生殖、祖先、图腾神祗的崇拜,是物的人化,又是人的神化。看着这些形形色色的泥泥狗,好像一部活生生的《山海经》展现在面前。

    二、淮阳“泥泥狗”的色彩观

    1.“黑色”为本

    淮阳泥泥狗种类繁多,色彩艳丽,其底色皆为黑色。这种以黑色为底色的玩具,也只有在古老的、有传统的地方才会出现。龙山文化的黑陶,上面绘有白、红色的花纹。楚、汉时代的漆器,也只用黑色做底色,显得古老而深厚。民间刺绣上也用黑色或深色做底,上面绣上色彩斑斓的纹样,色彩明亮而统一。民间艺人往往吸收古代传统和民族的艺术形式,如刺绣、剪纸、漆器、皮影、古代建筑的彩绘,戏剧中的脸谱和服饰等,加以综合和借鉴,并制作出人们喜爱的泥玩具。有人说华夏民族历来都把黑色作为一种“本色”、“正色”、“神色”、“忠色”和“古色”来看待的。

    相关热词搜索: 淮阳 题材 创作 色彩 泥泥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