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一个思想者

    时间:2020-09-01 07:52: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襄阳“隆中名校长”郭敦培拥有1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但谈起自己的教育历程时仍一脸谦逊,“我就是平时好瞎琢磨,谈不上什么经验。”

    把学校建成温暖的家

    2013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化服务管理模式”获得“湖北省教育制度创新奖”,省教育厅印发简报推介了这种模式。这个模式的创始人就是保康县实验小学现任校长郭敦培。

    2006年,郭敦培任后坪镇中心学校校长。当时,学生数量普遍下降,办学规模锐减,寄宿生增多。伴随而来的问题是,学生不适应,家长不放心,低龄寄宿生“保育”跟不上,交通安全有隐患,学生在校生活单调……“问题看似千头万绪。”郭敦培认为,说到底是学生在校“找不到家的感觉”。为此,他提出了“四室一厅两开放,同吃同住同保障”的“家庭化管理”思想。“四室”指建学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电视播放室、学生取暖室;“一厅”指办好学生食堂;“两开放”指开放图书和体育器材。这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化服务管理模式”的雏形。

    2008年,郭敦培被任命为寺坪镇中心学校校长。寺坪是保康县的大乡镇之一。学校大了,寄宿生多了,原有的管理模式显现出较大的“局限性”。郭敦培结合实际对这一模式进行了补充完善,形成了以“六个三”(建“三室”,兴“三同”,“三开放”,“三配置”,“三保障”,“三帮扶”)为核心,全程覆盖学生在校生活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化管理模式”。“三室”指学校有课间活动室、电视播放室、冬季取暖室;“三同”指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走,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三开放”指学校开放活动室,开放图书,开放就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权;“三配置”指学校配置电话、药品、日用品,让学生的生活更方便;“三保障”指保障安全、保障健康、保障人力,为学生提供人性化服务;“三帮扶”指帮扶经济困难的学生,帮扶心理有缺陷的学生,帮扶孤儿、单亲、留守学生,让每一名孩子都得到关爱。

    “家庭化”服务管理模式让寄宿生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补齐了家庭教育的短板”,让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比家里都好”。

    德育是有“色彩”的

    2011年秋,郭敦培被任命为保康县实验小学校长。城里的孩子知识面更宽、思想更活跃、经济条件更好,但在生活自理、劳动实践、感恩等方面却存在不足。郭敦培受“阳光”的启发,开展了“七彩德育”系列活动。

    赤色代表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橙色代表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黄色代表劳动与行为习惯教育,绿色代表科技与环保教育,青色代表感恩与文明礼仪教育,蓝色代表法制与安全教育,紫色代表理想与信念教育。七种色彩分别代表七类德育专题,一下子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今年9月30日是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这一天,实验小学的师生统一着装,列队来到县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并默哀。这是实验小学开展赤色教育的缩影。

    此外,学校还通过心理健康课、安全教育日、心理咨询等落实橙色教育;通过爱劳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我帮爸妈做家务”等活动落实黄色教育;通过环保课、植树节、科技节等落实绿色教育;通过母亲节、父亲节、父母生日、重阳节等落实青色教育;通过法制课、安全课、“5.12”演练活动等落实蓝色教育;通过开学典礼、发展队员、阳光少年评选等落实紫色教育。

    走进实验小学,如果留心观察,会发现各班级的标志牌、班级文化色调各不相同。一年级分别叫“黄金班”“黄沙拾贝班”等,班级文化布置以橙黄色为主色调,重点关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二年级叫青苗班、青苹果班等,班级文化布置以青色为主色调,重点关注文明礼仪和感恩教育。三年级分别叫红领巾班、红星班等,班级文化布置以红色为主色调,重点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四年级分别叫环保班、科技班等,班级文化布置以绿色调为主,重点开展绿色环保教育。五年级分别叫蓝天班、蓝精灵班等,班级文化布置以蓝色调为主,法制、安全是德育工作重心。六年级分别叫紫薇班、紫罗兰班等,班级文化布置以紫色调为主,重点关注理想信念教育。

    六个年级的教育内容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德育主题教育体系。这样的教育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人性化教育。

    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根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地方。这里的“文化”不仅仅指课本知识,而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全体师生”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

    保康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目前,《沮水巫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丧锣鼓唱词《黑暗传》正在申报“汉民族文化史诗”。这是保康人“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它们应该和其他传统文化一起融入校园文化。

    郭敦培与师生齐动手,将收集的具有荆楚文化气息的根雕、皮影、巫音、锣鼓、木器、刺绣等民间艺术图片装框制作后悬挂到教室、走廊、楼梯道、操场边等醒目位置,让学生时刻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还创办了“荆山楚韵读书节”“荆山楚源艺术节”“荆山楚星科技节”“荆山楚峰体育节”“荆山楚玉美育节”。今年“六一”期间,实验小学第二届“荆山楚源”艺术节开幕,书画作品展、武术表演《荆山武魂》、民间歌舞《鼓盆歌》、集体舞《中国美》、韵律操《嗨,加油!》等大型团体节目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用课程的形式将其“固化”下来,才能保证传统文化建设不“人走政息”。

    2013年,郭敦培度过了一个“极其忙碌”而又“有意义”的暑假。他组织专班跑档案馆、文化馆,上史志办,访民间艺人,搜集早期楚文化资料,收录民俗风情故事,编出第一本校本教材《荆山楚源》。教材分“荆楚文化”和“乡土文化”两篇,让师生“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传承楚人“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深固难徙”的坚贞精神。

    此外,学校还开发了“晨读、午写、大课间、大活动”四项特色校本课程。每天早晨上课前,全校进行10分钟以读校本教材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活动;每天下午上课前,全校开展10分钟以“书写汉字”教材为主要内容的练字活动;把每天30分钟大课间操当作一节课来上,所有班级举牌、列队、呼号入场,做广播体操、表演校园集体舞、跳大绳,展现师生快乐阳光的精神面貌;每年级每周拿出半天时间开展舞蹈、器乐、绘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兴趣小组活动。学校把这些课程都列进了课程表,并配齐了专任教师,让课程“落地开花”。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郭敦培用智慧和思想为山区学校的发展趟出了一条路。

    (作者单位:保康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相关热词搜索: 思想者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