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好一朵茉莉花

    时间:2020-09-29 07:52: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我国经典歌曲《茉莉花》最开始创作于明代初期,相传由明代著名开国将领徐达所作。民歌《茉莉花》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的《鲜花调》,通过军旅作曲家何仿汇编整理而成。这首国际知名度很高的民歌成为中国文化代表元素和文化符号,备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与传唱。本文重点阐述了《茉莉花》的历史创作背景、徐达的人生历程与《茉莉花》创作渊源,以及歌词的意蕴与意义、传承与演变。

    【关键词】徐达;《茉莉花》;意蕴;传承与演变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050-02

    中国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不仅是一位軍事统帅,还是一位颇具文采的文人,虽农家出身,但天资聪慧,文武全才。相传诞生于六百年前明代的民歌《茉莉花》由他原创,后经过中国民间艺人几百年来的心口相传,已成为我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广泛传唱的民族音乐瑰宝,《茉莉花》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符号,在中国以及国际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一、《茉莉花》的历史创作背景

    《茉莉花》最初创作于明朝初期,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时代背景。朱元璋建国初期总结了元朝败亡的历史教训,极力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用重典惩治“奸顽”。在明朝建国之初,就坚决果断地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整顿吏治运动。可以说明朝初年朱元璋铁腕反腐和多次肃反催生了《茉莉花》。一是铁腕反腐。在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为深恶痛绝。他为惩治官员腐败不惜使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在洪武十五年,他把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负责纠察百官并随时检举弹劾。朱元璋还设立巡检司和锦衣卫惩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尤其洪武时期是历史上封建政权对腐败进行斗争最猛烈、杀戮贪官污吏最多的时期,“重典治吏”对腐败官员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官场腐败情况得到有效遏制,为缓和社会阶级矛盾和经济恢复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是进行肃反运动。朱元璋武力一统天下之后把地方权力都集中到了中央和他个人手里,法律上以猛治国,刑用重典,同时采取欲擒故纵的办法肃反。对那些战功卓著的军事贵族给予很高的社会特权和高官厚禄,他们还拥有至高无上的铁券,严重威胁的朱元璋的统治地位,于是为了确保他以及嗣君控制住军队不丢宝座,开始无情地加以清洗。就是对那些忠心不二的功臣也抱有极强的戒心,例如开国第一功臣徐达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这么一个忠心耿耿、恭慎有加的重臣,仍然未能免除朱元璋对他的怀疑和猜忌,经常考验他是否忠心于自己。徐达虽贵为丞相,却天天战战兢兢,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徐达为了表达自己的苦闷,经常填词作赋表达自己的闷闷不乐的心情。他根据莫愁湖畔的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现场编写歌词,运用花鼓戏的调子,能够即兴唱歌谣,给昔日的战友、今日的同僚演唱一曲,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慨。后来,沐英去皇宫时把这首歌唱给朱元璋和马娘娘,朱元璋认为此歌是对自己和大明国的赞美,十分高兴。就这样,基于花鼓戏调子之上创作的《茉莉花》开始在大明帝国的首都南京得到了广泛的传唱,轰动一时。

    二、徐达的军事、政治和文化等综合素质造就了《茉莉花》

    徐达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眼光,这是世人皆知的,但是他的文化素养不为人所知。有人认为徐达从小因家贫没有读过什么诗书,长大之后又跟随朱元璋东征西战的,压根没有时间和机会读书学习,更谈不上琴棋音律了,因此,质疑徐达能够创作这样脍炙人口的歌曲也是情有可原的。现在就徐达个人复杂的经历简要介绍一下,也许读者就会明白其中缘由。徐达其实是一个上进心非常强烈的人,他强烈的求知欲让他在带兵打仗的间隙,总是向一些知书达理的人请教,向一些有学问的将领学习兵法,即使打胜仗班师回朝了也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常常“延礼儒士,说古兵法”、“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论终日”(《明史》卷125,《徐达传》)。他久经沙场骁勇善战,不但磨炼了自己的军事才干,上知天文地理,下知兵法与诗词歌赋,在军事斗争中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和驾驭战争全局的指挥才能。同时,他的人品和才气也是众所周知的,他不仅严于律己地与士兵同甘共苦,虽身居高位还能委曲求全,他不贪图美色和财富,虽劳苦功高而不自傲,虽功成名就而拜上印绶以退隐,经过千锤百炼的徐达已经具有了超人智慧和高尚品德,深得皇上朱元璋的赏识和恩赐,与皇帝一盘棋对弈就能赢得莫愁湖花园和胜棋楼,可见其聪明才智和文学素养的高深。就连明太祖朱元璋都用对联盛赞他文武全才,他的丰功伟绩又获得了皇上赏赐的吴王府。徐达自学许多诗词歌赋,他曾经作的一副楹联文字秀丽、气势雄伟。他生长在花鼓灯的故乡安徽凤阳县,正是家乡的文化熏陶了他,他运用安徽花鼓调演唱出自己的心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茉莉花》出自他手也不足为奇了。

    三、《茉莉花》歌词意蕴与意义

    《茉莉花》的歌词不但通俗易懂、明白如话,还耐人寻味,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解读。皇帝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为此歌是歌功颂德的;百姓喜爱歌词的优美和朴实,接近他们的现实生活,歌词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赞扬;而艺术家们认为歌词是男欢女爱反映,是一则美丽的爱情故事。夏雨闰认为《茉莉花》的最早版本是清朝乾隆年间刊印的《缀白裘·花鼓》中的插曲,这首插曲名叫《花鼓曲》又称为《鲜花调》,共分为十二段,前两段唱词是对鲜花的赞美和喜爱,后面十段是描绘《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歌词运用了比喻手法,如浪荡公子被比喻为采花大盗,花鼓女被比喻为茉莉花,花鼓女丈夫被比喻为护花使者,三人歌舞表演,采花者想“采一朵戴”,“看花的”护佑着花儿不让采撷,形成风趣幽默的风格。万波先生认为江苏和东北的《茉莉花》有着题材的共性,都是都来源于《西厢记》的爱情故事,纯真爱情的表达以胆怯、羞涩和踌躇三个层次的变化,揭示了天真烂漫、纯洁活泼的少女,爱花、惜花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也含蓄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青年男女对茉莉花的喜爱其实就是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茉莉花》中的,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被学者认为是咏物寓人和借景抒情的,这三种分别花代表了年纪小、魅力大、个性强三种典型女性的形象,也分别代表了名誉、利益和权势。当初徐达在创作这首歌曲时,心境和灵感肯定是不一样的,在徐达看来《茉莉花》歌词蕴含着人们要看轻财富和淡薄名利权势,如果要获取金银财宝就要付出惨重代价,如果要想得到富贵,如果要想得到宝贵就要受到惩罚。徐达认为虽然名利权都是好东西,但是不能贪婪。即使徐达“有心来采花”,但也会遭受却会受到“看花人”朱元璋的痛骂。当时朱元璋估计深知其理,早已看透徐达心机,因此,他非常喜欢这首歌,并将其推广全国。

    四、《茉莉花》的传承与演变

    《茉莉花》历经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几百年而不衰,反而成为现在社会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作品。一是它建立在我国安徽凤阳民间花鼓戏基础之上的,二是承载于戏曲《打花鼓》中的《鲜花调》。清末由于《茉莉花》随着地方戲和地方曲的繁荣昌盛而走向了全国,甚至享誉世界,在十八世纪《鲜花调》就流传英国之后传遍全世界,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就曾经借鉴此曲创作了《图兰多》,其中的《当月亮升起的时候》被广为传颂,传播全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民歌《茉莉花》也被我国运用于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和场合之中演奏,例如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茉莉花》在我国衍化为许多地方版本,在传承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域的人文、习俗、方言、语调等各种因素深远影响,有河北版、四川版、广东版等等,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要数江苏版的《茉莉花》。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新四军文艺兵何仿记录过南京金牛山地区的民歌版本《鲜花调》,这是一位六合民间艺人演唱的,据考证就是徐达创作《茉莉花》的原词原调。徐达创作的《茉莉花》的原词原调,后来何仿将其原词中的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三种减少到一种 ,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 ,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皆宜的语句,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解放以后又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不管怎么改,徐达当年创作的歌词构架未动,多数语句得以保存,基本精神还在;旋律基本没有改动。

    五、结语

    从人们普遍认可的600年流传时间上看,与徐达创作《茉莉花》的年代一致;从歌词本意上看,与徐达当时的心境相符;从音乐曲调(凤阳花鼓戏)的发源地和主要流行范围上看,与徐达生活圈子比较吻合;从艺术水平上看,与徐达能够达到的高度基本匹配;从后人发掘的地点上看,又与徐达有直接的联系。所以,相传明代徐达创作《茉莉花》可信性较强。

    参考文献:

    [1]于静敏.浅谈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的艺术特征及变易[J].戏剧之家,2015(09).

    [2]车前子.好一朵茉莉花——二人转小帽艺术的流变传承与展望[J].戏剧文学,2014(03).

    [3]杜汝淼.精品节目的创意策划——《好一朵茉莉花》的创作体会[J].视听界,2001(12).

    [4]杨璐璐.民歌《茉莉花》近现代流传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相关热词搜索: 茉莉花 好一朵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