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英译《麽经布洛陀》的策略选择

    时间:2020-10-08 07:53: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和民间传颂的《麽经布洛陀》的内容及其特点, 概述壮族文化的外译成果,并提出《麽经布洛陀》英译的三个策略选择。

    【关键词】民族典籍;英译;《麽经布洛陀》;翻译策略

    【作 者】黄中习,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博士,广州市,510521 ;陆勇,广西百色学院外语系副教授;韩家权,广西百色学院外语系教授,百色,533000

    【中图分类号】H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4-454X(2008)04-0169-005

    On Strategy Choices for Translation of Epic of Buluotuo into Eng lish

    Huang Zhongxi,Lu Yong,Han Jiaquan

    Abstract: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dea of Buluotuo the legendary god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as well as the content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Epi c of Buluotuo, summarizing the translations of the cultural works of the Zhuang people into English and other foreign languages.on this basis,it discusses about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o tak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of Epic of Bulu otuo

    Key Words:National classics, English Translation, Epic of Bul uotu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一、布洛陀和《麽经布洛陀》

    “布洛陀”是壮语的汉译音,一般指“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老人”。“布”即祖公,“洛 ”即通晓,“陀”即全部、足够的意思。另外,“布洛陀”还有另外两种解释,或指“通晓 法术并善于 施法的老人”,或指“孤儿的祖公”。布洛陀是壮族传说中的“创世之祖、人界之王、始祖 之神、圣灵之光”。①“壮族麽经,是壮族民间宗教麽教的经典,为神职人员麽公在做麽 教 法事时念诵的经书……按照壮族布麽的一致说法,布洛陀是麽教的开山祖和至上神,麽教经 书是他所创……壮族麽经作为壮族先民古代社会生活原生态文化的历史记录,记载有传统的 民俗文化事象,蕴涵着壮族及其先民的精神生活领域和文化心态,以其特定的方式,反映了 壮族传统文化的特质……麽经是壮族历史上用文字记载的较系统完整的经典古籍,虽然它不 是历史著作,但它却集中地多侧面地记载了壮民族的历史文化。”②布洛陀是壮族先民 根 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人们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把集体的一切智慧、知识、气魄,都集 中地概括在他的身上,使之成为寄托理想、人人拥戴、个个崇敬的民族祖先神。

    居住在珠江流域、同属壮侗语族的布依族、水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民间广为流传布洛 陀神话或与布洛陀有关的神话传说。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麽(或‘摩’)经”也大多 与布洛陀神话关联。因此,有学者认为,此类“麽经”是“用古壮字传抄的经典,既是壮族 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学的根基,又是壮族民间各种文学艺术样式乃至当代文艺创作吸取养料的 ‘母体’,是壮族‘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③或者说,“麽经”就是壮族、布依族等 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典籍”。④

    成果与学者评介《麽经布洛陀》是壮族布洛陀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 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 的原始宗教意识。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

    《麽经布洛陀》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分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其民 俗文化和学术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其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 、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 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民俗的情况。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提交的布洛陀文化 遗产申请报告,《麽经布洛陀》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包括第 一章礼貌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 五 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阳、第七章造火、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 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根据已整理的不同版本,除了序歌部分外,《麽经布 洛陀》也有不同的分法。例如,《布洛陀经诗译注》就将经诗分为七篇,较长的篇次还另分 章节。⑤

    《麽经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 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等“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 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 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创造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上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 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一带传承。

    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麽经布洛陀》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 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其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壮字书写,经诗多是押韵的壮族 民歌五言体形式。在内容上,融壮族的神话、宗教、哲理、伦理、民俗为一体,包含丰富而 深邃的文化思想。在表现形式上,经过千百年来的传唱加工,语言文字精炼工整,生动形象 ,对仗、排比、比喻、夸张、复沓等修辞手段多彩多样,富有韵律,朗朗上口,有很高的文 学艺术价值。

    “壮族及其先民乃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特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了麽经布洛陀 这一宏大的经典,它融汇了壮族及其先民特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 、社会组织、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信仰观念和价值观念等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份 厚重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⑥可以说《麽经布 洛陀》是壮族先民的一部原生形态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保存着壮族先民对客观世界、对自 然环境的幼稚认识,保存着他们与自然界作斗争的历史,凝聚着他们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 等方面积累下来的智慧和经验。其题材重大,内容丰富,文学艺术成就很高,结构宏伟而严 谨、格调庄重而端丽、想象奇特而丰富、意境广阔而深远。其笔调浪漫、手法新颖、语言简 朴,堪称史诗的杰作。因此,广西的布洛陀、刘三姐歌谣和壮族嘹歌都一道已被入选了第一 批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保护名录。

    二、壮族历史文化研究外译概述

    根据我们考察,国内外研究或简介壮族及其民俗文化的的外语书籍为数不多。例如,1885年 在英国伦敦出版的柯奎翁(A.R.Colquhoun)的《在掸族中》(Amongst the Shans)及伦敦 大 学拉古伯里(Teren de La-couperie)教授为该书所写的导言《掸族的瑶篮》(The Cradle of

    The Shan Race)是关于壮族的最早论著。1897年,法国人邦德里(Pierre Lefevre Pontali s)在荷兰发表的《泰族侵入印度支那考》(L’invassion Taie Indochine) ;1909年,英国 人戴维斯(H. R. Davis)在英国剑桥出版了《云南:联结印度和扬子江的链环》(Yunnan, Th e Link between India and Yangtze) ;1923年,美国人杜德 (W. Clefton Dodd)在美国 依 阿华出版了《泰族——中国人的兄长》 (The Thai Race,Elder Brother of the Chinese)

    ,英国人伍德(W. A. R. Wood) 1926年在伦敦出版的《暹罗史》(A History of Siam) 也 论及了包括壮族在内泰国民族的族源和分布。另据崔莲2001年对近20年来在日本出版或发表 的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的考察,“相关论文资料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其中,曾在广西 民族学院进修、并在壮族地区进行过访问调查的眆田诚之一个人就发表了多 篇论文。”⑦ 此外,诸如《大英百科全书》的国外百科全书也都有壮族及其社会文化的简介;广西民族大 学等高校还有不少包括英语学者在内的国外学者进行壮民族文化的研究与翻译。

    近年来,我国壮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壮学丛书”、“布洛陀文化”、“中 国壮学文库”等等先后出版了系列图书,展示了我国壮学学者研究与翻译的最新成果,其中 ,“中国壮学文库”包括英文版的《壮族历史文化导论》(Zhuang History and Culture: an Introductory Study),这对宣传和弘扬壮族文化很有意义。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 典籍,如蒙古族的《蒙古秘史》、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等,先后有了国外译者的英译本 及其他外译本。壮族最著名的文化典籍《麽经布洛陀》新近刚整理出版不久,尚无外译,很 有必要对它进行英译研究,以宣传和弘扬壮族文化,并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使之为英语读 者所知,让它走向世界,普及民众。

    三、《麽经布洛陀》英译的策略选择

    根据典籍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与翻译的通行做法及《麽经布洛陀》的性质、内容和艺术 特点,我们认为,英译《麽经布洛陀》应注意以下的翻译策略。

    (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节译或选译开始,逐步过渡到全译。

    典籍大多距今年代久远,其意所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训诂解释,见仁见智, 名目繁多。民族典籍又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记录书写,有的甚至只有由民间艺人或 宗教人士世代口头相传下来;有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古老地方方言用字业已失传。现在, 就象爱尔兰英雄史诗厄尔斯特故事(Ulster Cycle)一样,部分民族典籍的内容甚至无人或 少人知晓。所以,民族典籍的英译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节译或选译开始,研究与翻译 同时进行,逐步过渡到全译。

    近年来,汪榕培教授在苏州大学英语专业翻译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教学与实践的做法值得我们 借鉴。他们师生组成翻译团队,研究与英译不少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典籍,取得了明显的成 效。目前,由他们编译的汉英对照版《昆曲精华》、《吴歌精华》、《评弹精华》、《苏剧 精华》等已经先后集结出版发行,受到社会各界的首肯。

    作为壮族的文化典籍和麽教经典,《麽经布洛陀》所富含的壮族文化内涵极其深广,内容涉 及史诗神话、宗教信仰、民俗民谚、方言经文等方面,其英译的研究与实践同样应该注意采 取这一翻译策略。

    (二)以“传神达意”的翻译标准来指导,力求忠实传神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化翻译效 果。

    汪榕培教授是当今名副其实的典籍翻译大师,其7部典籍英译作品入选了中国新闻出版署的 重点项目“大中华文库”。汪教授的典籍英译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他明确指出 了翻译典籍的目的和策略:“我们的译文不是以西方的学者或研究者为主要对象,而是以当 代西方普通读者为对象,所以没有任何考证和注释,以便西方普通读者能够顺利阅读。” ⑧

    在大量典籍英译实践的基础上,汪教授提出了“传神达意”的典籍英译标准。关于诗歌翻译 , “要说我自己的翻译标准,我在几年前的一篇文章里写过,只有四个字——更确切地说是一 条 四字成语——‘传神达意’。关于这四个字还要两条注释。第一,‘传神’就是传达原作的 神情,包括形式(form)、语气(tone)、意象(image)、修辞(figures of speech)等等;‘ 达意’就是表达原作的意义,尤其是深层意义(deep meaning),尽量照顾表层意义(surfa ce meaning)。第二,这四个字不是并列结构(‘传神’和‘达意’不是并重的),而是偏正 结 构(‘传神’是‘达意’的状语,即‘传神地达意’)。一首好的译诗首先要表达原作的基本 意义 ,传神是在达意的基础上传神,是锦上添花,不达意则无神可传。”⑨在其译作《诗经》 被 收入“大中华文库”、即将出版之际,汪教授新近对“传神达意”的诗歌翻译标准作了进一 步阐 释:“首先,‘达意’是翻译的出发点,我们试图准确地体现自己对于诗篇的理解和阐释。 中 国自古以来就有‘诗无达诂’的说法,与当代的‘读者接受论’、‘译者主体性’,乃至‘ 解构主 义’等观点有相通之处,我们在译文中就是要表现我们对诗篇内容的解读思路…… 其次, 单纯的‘达意’还不够,必须是‘传神地达意’,因为‘传神’是翻译文学作品、尤其是翻 译诗歌 的精髓。‘传神’既包括传递外在的形式,也包括传递内在的意蕴。关于内在意蕴方面的‘ 传神’,自然是从整个篇章出发,涉及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诗篇的背景、内涵、语气乃 至关联和衔接等等……从通过外在形式来‘传神’的角度来看,只有以诗歌的形式来 译诗才能 达到最佳的效果,因为诗歌跟一般的叙事作品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主要功能不是表意的交 际功能,而是表情的美学功能。诗歌的外在形式包括诗节、分行、节奏、韵律、意象等等, 尽管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诗歌翻译的时候必然会失去某些原有的特点,但是完全 可以通过补偿的方式使其获得新的生命。”⑩这是对我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对典籍英译的理论与实践颇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民族文化典籍的译者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了解其民族的文化习俗,而且 需要尽量以通顺流畅的现代英语传译典籍文本中具有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麽经布洛陀》 的语言形式多是壮族民歌押韵的五言体。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传神达意”的翻译标准,来 指 导《麽经布洛陀》的英译实践,以英诗的形式翻译,力求忠实传神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化翻译 效果。

    (三)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方法与技巧,使译文通俗化,尽量保存原典的民俗文化意蕴 。

    英国第二代汉学大家和翻译家韦利(Arthur Waley,1889-1966)在英译《蒙古秘史及其他》(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and Other Pieces,1964)的时候,曾就译文读者定 位为普通读者(many who do not have access to learned publications)。他追求的就是 译文流畅简单、可读性强的文化翻译效果。

    就当代的典籍英译来说,“我们遵循的原则是以流畅的当代英语表达原作的精神实质,再现 原作的艺术风采。在英语读者可能接受的基础上,能够直译就直译,也就是用原文的对应词 语或对应结构来翻译。在可能出现辞不达意或可能引起误解的时候, 就采取灵活多变的处 理 方式。即使同一个多次出现的概念和术语在不同的行文中也可能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个 别场合下,单纯的句子翻译不能表达全部内涵的时候,则采用解释性的译法。这样做比大量 加注更为可取,读者不必打断思路停下来阅读注解。另外,对于影响理解的人物和难以理解 的典故,可采用虚化的方法。”B11可以说,这也可以成为民族典籍英译总的指导原 则。针 对典籍惜墨如金、文字简练、内涵丰富、不重形合而重意合等语言特点,潘文国教授也指出 :“古籍英译当求明白、通畅、简洁。”B12为此,要注意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方法与 技巧,或 直译,或意译,或音译,或释译,或具体化,或泛化处理,或增益,或减省,或变通,或补 偿,或用注,或兼用多种译法,在全面而透彻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忠实而流畅地传译典籍 的思想文化内涵,努力使译文通俗易懂,尽量保存《麽经布洛陀》的民俗文化意蕴。

    四、结 语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的文化文学异彩纷呈,自有特色,各领风骚。 传世的民族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其丰富和完备的程度,世界罕见。子经史集的汉语 典籍自不必多说。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突厥语族各民族的《玛纳斯》 是我国三大史诗传统,堪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史诗(希腊海洋城邦史诗、印度大森林史诗、巴 比伦大河流域史诗、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等等)相媲美,可入人类最伟大的史诗之列。 此外,居住在雅砻江以东、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的彝、白、傣、壮、侗、苗、瑶、土家等31 个民族有着他们独特的山地农耕文化、群体文化、神巫文化和口传文化之土壤,孕育滋养了 丰富多彩的神话、史诗、叙事诗、传说、歌谣等。例如,创世史诗的,有如壮族的《麽经布 洛陀》、仡佬族的《十二段经》、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米麻》、白族的《创世纪》等;迁 徙史诗的,有如苗族的《溯河西迁》、侗族的《祖公之歌》、拉祜族的《根古》等;英雄史 诗的,有如傣族的《兰嘎西贺》、《粘响》、《相勐》等。因此,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的 挖掘、搜集、整理和对外宣传与翻译(包括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转写、汉语翻译和英语翻译等 )不仅是少数民族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外语学者义不容辞的使命,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任重道远。有人说,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唯有文化的,才是经典的,唯有经典的, 才是永恒的,这不无道理。所谓“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前提一是保持民族本色, 二是要译介到世界上去,没有译出,就没有世界可言。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又是一个有待开发 和拓展的新领域。在这方面,汪榕培教授带领的典籍英译团队已经在他们的翻译教学与实践 中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并取得了突出成果,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另一位翻译大家 杨献益说得好:“翻译是沟通不同民族语言的工具。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人都是人,人类的 思想感情都是可以互通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什么东西应该都可翻译。”B13只要 我们刻苦努力,团结协作,壮族典籍《麽经布洛陀》的英译的研究与实践就一定会结出丰硕 的成果,让广大的英语读者了解布洛陀文化,为包括壮族在内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典籍走向 世界作贡献。

    注释:

    ①黄桂秋《壮族麽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36-49页。

    ②参见张声震总主编的《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前言部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第35-48页。

    ③同②,第189页。

    ④周国茂《一种特殊的文化典籍——布依族摩经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版第1页。

    ⑤参见张声震主编的《布洛陀经诗译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⑥同③,第58页。

    ⑦参见崔莲的《近20年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简述》,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版)2001年第2期。

    ⑧汪榕培《诗经》的英译——写在“大中华文库”版《诗经》即将出版之际,载《中国翻 译》2007年第6期第33-34页。

    ⑨汪榕培《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版第119页。

    ⑩同⑨,第36页。

    B11同上。

    B12潘文国等的《古籍英译当求明白、通畅、简洁》,参见杨自俭主编的《英汉 语比较与翻译》第3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93页。

    B13杨献益的《略谈我从事翻译工作的经历与体会》,见金圣华,黄国彬主编的 《见 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82-83页。

    〔责任编辑:覃彩銮〕

    相关热词搜索: 布洛 策略 英译 选择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