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公益悬浮与商业下沉:基层农技服务供给结构的变迁

    时间:2020-10-27 08:02: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在农业转型的背景下,小农与新型农业经营主體对农技服务的刚性需求结构仍然存在,但与农业转型相配套的农技服务市场却出现了“公益悬浮与商业下沉”的双向变化,即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力量越来越难落地,商业性农技推广力量迅速下沉,遍布乡村。这种供给结构部分解决了乡村农技推广资源匮乏的问题,但并未有效满足农民真正的农技需求。相反,商业性农技推广力量借助基层政府的项目招商、多种农技服务资源平台的整合以及对原公益性农技体系的嫁接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崛起,同时也损害了公益性农技推广力量的技术权威,使得公益性农技在乡村的发展步履艰难。

    关键词:公益性农技推广;商业性农技推广;农企合作;农技服务供给结构

    中图分类号:F606.6;C91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7)03-0051-08

    一 、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大背景下,政府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各地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与创新性探索,使得我国农业进入急速的转型期。我国农业发展主要有两方面大的调整。按照黄宗智[1]划分,可分为以大粮作物为主的低产值的旧农业和以经济作物及种养结合的饲养业为主的高产值、高劳动投入的新农业。在旧农业领域,目前主要是提高农业机械化[23]和推进规模化经营[46],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在新农业领域,主要是向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高产值、高附加值农业领域发展。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大规模的大粮作物种植和管理,还是高产值的经济作物生产,都对农业生产技术有较高的内在需求。正如黄宗智和彭玉生[8]的相关研究观点,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由大粮作物向高劳动投入的新农业转型。农民的小农家庭生产会逐步发展高技术、高资本、高劳动投入的园艺型农业。因此,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素极为关键。

    为了继续提高我国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持,构建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战略,其中重要的措施之一,即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9]。在我国,历来有自上而下、从省、市、县、乡到村一级的完备的农技推广体系,长期积累的经验是,国家一直是农技推广资源投资的主体,并且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是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点[10]。因此,学界关注最多的仍是基层农技推广,即农技最后一公里问题[11]。因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等技术服务领域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1213]。但是20世纪90年代农技体系的“断奶”改革抽空了基层农技体系的财政和组织基础,基层农技体系普遍出现“线断、人散、网破”的现象[14]。2003年后在湖北掀起了新型公共服务的改革,即农技体系的“以钱养事”改革。“以钱养事”改革的本质则是农村公益性服务市场化[15],但学界对此也有诸多争议[1617],至今仍无定论。

    无论改革效益的争论孰是孰非,但整体来说,我国的农技体系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投入不足,由于投入不足而导致一系列的后果:农技推广人员待遇低,从而导致队伍不稳定[12];基层经费不足,推广使用的设施、仪器、设备难以满足现代需要[18];推广经费的不足,使得推广的覆盖面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降低[19]等等。另一方面是体制不顺,从中央到地方,推广部门被自上而下的科层化的行政体系分割,从而导致农业推广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效率极其低下[20],集中的表现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已经脱离了它为广大农民提供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本职工作,而党政中心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以前的计划生育、过去的税费征收和现在的补贴发放、社会纠纷调解、教育卫生工作、地方选举、土地征用、拆迁、移民等,几乎涉及乡镇的所有党政中心工作的内容。成为基层农技干部的主要的日常业务。

    从以上可以发现,一方面农民有迫切的技术需求,在未来现代农业发展或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中将会凸显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统称农技)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另一方面,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日渐式微,愈来愈远离农民的诉求。然而,笔者及所在团队对皖南繁昌、湖北、湖南等粮食作物生产区,陕西白水、洛川的苹果和眉县的猕猴桃等水果种植区的调查发现,虽然体制性的基层农技推广资源日趋匮乏,但是农民可选择的商业性农技资源却非常丰富,各大农资生产商和经销平台在乡村竞争非常激烈(后文再详叙),商业性农技服务进村入户早已成为其品牌营销常态。课题组通过粮食作物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的农技推广体系调查对比发现,一个共同的趋势是,伴随着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力量的式微,乡村商业性农业推广力量却在日益向乡村渗透,已经覆盖到了偏远村庄、田间地头。因此,本文借鉴周飞舟[21]基于税改后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描述中关于基层政权的变化,即“悬浮性政权”概念,将当前乡村的农技推广现象概括为“公益悬浮、商业下沉”,以此来解释乡村基层农技推广供给结构的重大变化,以及这种结构变化的具体实践路径和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二、乡村两大农技推广力量的现状

    经过安徽、湖北、陕西等地的实地调查,笔者发现无论是大粮作物的规模化生产,还是经济作物的小农生产格局,无一例外的是农民对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有迫切的需求。在粮食种植区,目前水稻种子更新快,相应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种植方式较以往生产已完全不同。水果等园艺类的作物生产也存在类似情况,以苹果为例,很多品种都是国外引进的,其种植管理都需要专业知识,单靠农民自己盲目摸索已无法应对生产过程的高经济风险带来的损失,可见当前转型期农业生产对专业化技术具有高度的刚性需求。面对这种刚性需求,乡村主要有两大农技供给体系:即公益性农技体系和商业性农技体系,这两种体系目前现状如下:

    (一)公益性农技体系呈半瘫痪状态

    相关热词搜索: 农技 悬浮 下沉 供给 变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