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砚山县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探

    时间:2020-10-28 07:56: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砚山县紧密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政策,调控粮食播种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积极实施科技增粮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粮食的生产能力,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本文试就砚山县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制约砚山县粮食产业发展的因素,推进砚山县粮食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作一粗浅探析。

    关键词 砚山县;粮食;发展;对策

    1 砚山县粮食产业发展的背景条件

    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中西部,位于东经103°35’-104°45’、北纬23°18’-23°59’之间,全境东西最大横距107km,南北最大纵距70km。全县国土面积382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4.31万h㎡,辖四镇七乡,86个村委会、21个社区,2018年末总人口51.65万人。有汉、壮、苗、彝、回等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5.3%。砚山县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低纬高原地带,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6.5℃,全年无霜期300d,总日照时数1500-2000h,年平均降雨量为 900-1000 mm。四季不明显,立体气候明显,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秋凉、四季温和的特点。砚山县是云南省热带、亚热带、温带大多数植物资源繁育和杂交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生长的最佳区域。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促进砚山粮食产业的发展。

    2 砚山县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砚山县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工作,紧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工作主线,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种植业现代化步伐,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2014年砚山县被列为全国产粮大县,并获得产粮大县资金奖励,2014年以来累计获得产粮大县奖励资金5127万元,主要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粮食基地田间生产道路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粮食收储加工等项目上。2018年,砚山县预计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14.37万h㎡,占计划14.24万h㎡的100.9%;其中:粮食作物完成7.09万h㎡,占计划6.71万h㎡的105.7%,预计实现产量29410万kg,占计划27680万kg的106.3%;经济作物完成6.71万h㎡,占计划6.93万h㎡的96.8%;青饲料及其它完成0.56万h㎡,占计划的0.6万h㎡的93.3%。

    2.1 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认真落实各项粮食增产措施

    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其作为解决“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认真贯彻执行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落实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加投入,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供求平衡,确保粮食安全。做到计划早下达、任务早落实、物资早就位、科技早培训,形成合力把粮食增产各项生产任务落到实处,为全年农业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县人民政府每年都将粮食生产指标列入经济发展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并与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

    2.2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保证粮食种植面积

    按照提高粮食产能要求,调整粮经种植比例,2018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51.4:48.6。始终坚持围绕“稳粮调结构”这一原则,在调整结构中优先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分别采取直接扩种和提高复种指数的办法,一方面充分利用早春、大春作物等地塊收获后复种晚秋、冬农、小春粮食作物;一方面积极改革耕作制度,开展作物间、套种,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二熟、三熟,进而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有效地保证了粮食的有效供给。

    2.3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

    在发展粮食科技措施上,以“两杂”良种推广为龙头,坚持稳定和提高这一主要增产措施,突出抓好优质粮食、优化种植等措施和技术,促进粮食稳定增长。“两杂”良种推广种植比例始终保持在96%以上,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强大的科技保障。同时抓好以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规范化种植和平衡施肥、微量元素、补钾工程及病虫害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着力抓好晚秋粮豆作物的种植,将其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份抓紧抓实。通过抓好以上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依靠科技促进稳粮增产的目标。

    2.4 强化科技增粮措施,夯实产粮大县地位

    2.4.1 抓好“两杂”良种推广。2018年“两杂”良种推广面积达3.94万h㎡,其中:杂交水稻推广0.96万h㎡、杂交玉米推广2.98万h㎡,覆盖率达91%,旱育稀植技术完成0.7万h㎡,为砚山县粮食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2.4.2 加强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2018年,砚山县大小春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共完成12片1.04万h㎡,分布在11个乡(镇)97个村民委(社区),364组,33384户。加权平均单产378.3kg,比非示范区亩产283.7kg亩增产94.6kg增33.3%。项目预计增粮1471.85万kg,增收2995.06万元,收到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4.3 加强粮食作物间套种。2018年,砚山县粮食作物间套种完成1.56万h㎡,增粮豆1946.5万kg,增加产值5530.65万元,平均亩增产84.7kg,亩增值235.75元,达到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通过间套种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率,还降低病虫害发生危害率,示范、带动效果较明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较显著。

    2.4.4 加强粮食覆膜栽培。2018年完成粮食作物覆膜栽培0.96万h㎡,其中:马铃薯地膜覆盖面积完成0.24万h㎡,玉米地膜覆盖面积完成0.72万h㎡,增粮食901.73万kg,项目新增产值2152.65万元。

    2.5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2018年,砚山县认真执行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兑现各种惠农补贴7160.1万元。其中: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直补到户5330万元,补贴面积达6.71万h㎡,涉及92374户;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资金1000万元,涉及5985户;农机购置补贴830.1万元,涉及669户。通过这些政策的兑现,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 制约砚山县粮食产业发展的因素

    3.1 粮田基础条件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粮食生产主要靠雨养,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改变,旱灾、水灾、病虫灾等时常发生,给粮食生产带来了较大困难。

    3.2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小、模式落后

    粮食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不健全,县内90%的种粮户处于独立分散经营的局面,规模小、带动力弱,又享受不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带来的利益。

    3.3 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重经轻粮现象突出

    好田好地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被挤到山地坡地;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较多,管理、投入不到位、技术水平低、广种薄收现象依然存在。

    3.4 劳动者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要提高有效土地的高产出率还有相当的困难

    砚山县有汉、壮、苗、彝、回等11个世居民族,总人口50.4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65.3%。由于各民族居住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村寨间、民族间受教育程度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加剧了科技普及的难度。

    3.5 粮食产业化生产进程缓慢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选择.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而砚山县粮食生产仅停留在原料的生产和供给上,还没有把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农工商一体化;还没有把粮食产业的发展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改变粮食产业发展的单一状况,使产业链向产前、产后部门延伸。特别是在全球經济日趋一体化发展的今天,粮食产业的发展亦不例外,仅靠原始的生产方式,实现原料的产出和供给,就很难实现粮食产业的升级,从而拉动全县的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4 砚山县粮食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预算内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在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耕地休耕等项目的基础上,按照粮食增产、农业高效、农民增收的基本要求,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的能力。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搞好农业科技项目与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农业、农机推广等项目的整合,增加投入。

    4.2 加快发展种粮大户及粮食专业合作社

    牢固树立扶持种粮大户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把发展种粮大户及粮食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要抓手。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出台扶持政策,落实部门责任,加强督查考核,真正推进种粮大户及粮食专业合作社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4.3 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守道德、讲责任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认定,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凭证书优先享受财政项目资金技术扶持和金融信贷支持等一系列奖励政策。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4.4 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抓实粮食生产,巩固全国产粮大县地位

    在确保砚山县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突出绿色生态导向,落实国家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改革政策,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根据“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要求,重点补贴粮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具,着力提升粮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稳定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抓实粮食生产,认真落实全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加快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加大建设支持力度,确保实现建设目标。

    4.5 改革粮食收储制度

    推进砚山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粮食储备库搬迁项目建设。加大粮食储备投入,增加县级储备粮保管费和轮换费补贴力度。

    结论:粮食产业是砚山县的基础产业、传统产业,更是主导产业。要想使砚山县粮食产业迅速发展,实现粮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完善现行对粮食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加强对粮食产业的服务,把粮食产业的发展与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在机地衔接起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最终以粮食的产业化发展带动全县人民走向“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

    相关热词搜索: 砚山县 产业发展 对策 现状及 粮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