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中小城市商店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0-11-24 07:52: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受经济利益驱动,河南省安阳市普通餐饮业在发展过程中,店铺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且这种聚集遵循着经济地理规律,地域经济现象突出。众多中小规模店铺以空间集聚和迁移为主;较大的店铺有开设分店的趋势。在区域增长门槛的作用下,各店铺都趋向选择市区内优势区位。

    关键词:安阳市 餐饮店铺 空间集聚

    在经营及扩张过程中,企业(如公司、店铺)为了增加利润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一般都会采取区位选择、空间集聚/扩张等方式扩大经营的地理范围。本文所研究的餐饮店铺为中低档酒店、大众餐馆,因为该类餐饮业的运行更符合市场规律,是城市商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和代表。

    安阳餐饮业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

    豫北安阳市地处豫、冀、晋三省交界处,区域最高经济中心为安阳市区,周边分布着林州市、滑县、汤阴、内黄县城、水冶镇五个较低级经济中心。研究安阳市区地域结构就是要揭示餐饮店铺向经济效益较优的区位集聚、扩张的规律:

    中心商服区(CBD)。这是指传统的城市中心,即一级商业中心(见图1)。本地域餐饮店铺的地租承受能力要弱于零售业(如百货公司、专卖店等),所以各种餐饮业的比重和规模都不大,其向本区域扩张的可能性也不大。

    中心边缘区。笔者认为,目前安阳市CBD外侧的二级商业中心有图1中的A、B、C、D四个批发/综合商业中心。由于安阳市旧城改造,中部的E已经发展成为CBD以南的副一级商业中心;东南方向的G可能成为新的二级商业中心;F作为一块商服业飞地,属二级商业中心。所以,商业地域结构基本符合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中心边缘区餐饮店铺一般分布于上述二级商业中心的外围和周边地区,该地域最内层(如老城区)居住环境较差,餐饮业产生“中空”现象。

    中间带。这是中心边缘区外侧的广大地区,属小型商业中心积聚产生的三级商业中心。本区居民集中,餐饮业档次低,但数量众多,不乏中档店铺。

    外缘区。处于市区周边,土地利用以政府为主导,缺乏形成店铺集聚的市场基础,没有明显的地域规律。餐饮业分布比较分散,一般靠近路口、居民密集区,档次低,数量少。

    放射状近郊区。沿对外交通道路的两侧已明显的城市化,餐饮店铺的对外服务性强,本地消费者较少,在安阳市餐饮业中所占比重不大。

    餐饮店铺空间增长的区位选择

    在市场增长潜力有限的情况下,店主会通过成本比较进行区位评估、区位选择和再区位。各店铺在不同地段不同规模的经营,使城市地域产生分异。以下分析餐饮店铺发展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餐饮店铺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增长(包括集聚和扩张)机制。

    (一)廖什市场网体系理论在城市地域结构上的验证

    在城市地域中,不同档次的餐饮业的地租承受能力存在很大差别,这就决定了其散布于城市不同地域、同档次店铺服务范围差别不大的特点。

    在向心力和地租的双重作用下,店铺发生定向集聚。按照廖什的经济景观理论,应分别产生6个密集区、稀疏区,并呈60°相间分布。而安阳市区道路都呈网格状,经济活动也以道路两侧为主展开,所以地域结构有所变形。通过调查,笔者认6个商服网点密集区分别为:新世纪电脑城—电池厂;中山街、文峰城市广场;妇幼保健院—人民公园;彰德路一带;西环城路;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一带。这6个密集区之间的区域为经济活动相对较弱的稀疏区。

    (二)餐饮业发展的地域等级结构

    与一般城市地域分布模式相对照,会发现6个二级商业中心都位于中心边缘区,可把6个商服网点密集区看作CBD向中心边缘区的过度地带,是CBD的外延部分。6个商服密集区以及二级商业中心就构成餐饮业最集中的地区。

    散布于住宅区内的餐饮店铺群构成基层餐饮服务中心。表现为低档酒店、快餐店的密集分布,并多分布于道路交叉口和住宅小区内,其服务范围依住宅区的规模而有所差异。

    餐饮店铺空间相互作用的分析

    本文研究的餐饮店铺形式比较简单:从事单一或较少的餐饮服务;有一个店铺或层次简单的若干分店;经营的门槛较低,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

    在安阳市区内,各店铺都在上述商服业集中地区谋求发展。为了分析店铺空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笔者把安阳市区分成8个包括商业中心在内的餐饮服务区(见图1),并利用劳瑞模型和威尔逊模型对餐饮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一)餐饮业发展的静态(劳瑞)模型分析

    首先对各区的距离进行了模拟,从调查中看出,安阳市传统城区(包括北关东、西区,铁西南、北区,安钢区和老城区)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的地域分布基本一致。北关东区由于市政机关的东迁而带来较多的新岗位,并不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区作为新开发的城市地域,对安阳市就业人员的贡献并不大,它目前侧重于居民的居住功能,商服业还不发达,靠市场机制形成餐饮业集中区还需时日。文峰外区包括了大面积的近郊区,反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和城市中小企业外迁现象,新增岗位并不能完全说明其经济的崛起,所以对餐饮业的影响还是有限的。

    假设安阳劳动力价格在各个地域是均等的,用劳瑞模型分析得到各区域的劳动力分布状况。在现有从业人员往来于居住地、工作地点的情况下,从劳瑞模型可以看到:

    1.各地域餐饮店铺的最终比例大致与其从业人员的比例相同;从业人员最终分布结果和现状并不相同,说明地域间还要通过产业和人员的不断流动才能趋于平衡,也就是说餐饮店铺的分布还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2.从业人员流入流出差值基本可以说明今后从业人员在城市地域间的增减情况。可以看到北关西区、北关东区、文峰外区是从业人员静流入地域,分别有约13016人、11399人、6718人仅仅把北关西区、北关东区、文峰外区作为工作地而往返于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所以餐饮业将进一步向三区的商业繁华地区(6个商服密集区以及二级商业中心附近)集中。

    3.开发区(-9023)、铁西南区(-7162)为负流入地区,说明从业人员还主要把这里作为居住地而非工作地,从而到外区工作。目前普通餐饮业在这里发展的整体状况还较差。

    4.安钢区(-7773)、铁西北区(-6169)的餐饮业有离心化趋势。考虑到上述分析是建立在地域均等化基础上的,而实际两地区居民收入较高、注重饮食文化、临近对外交通线,应不会有如此大的离心化趋势。

    (二)餐饮业发展的动态(威尔逊)模型分析

    从业人员居住地随工作地发生同位变动(即餐饮从业人员随地域的经济位势能发生整体位移)情况下,餐饮店铺或餐饮从业人员流动的趋势。它可以反映中长期居民居住地变化后的餐饮店铺的区位选择趋势。从威尔逊模型分析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北关东、西区,老城区仍然是安阳市商服业最集中和有吸引力的区域。在区域相互作用总量中,前两者评价值超过110000,老城区超过80000,远远超过其它区域。在目前餐饮业区位选择比较盲目的情况下,布局于这三个区域是相对经济的。

    2.文峰外区相互作用评价值超过60000,但其从业人员主要是企业外迁的员工和就地转化的本地剩余劳动力,所以通勤人口较多,多低档大众餐馆,其它档次的餐馆较少。

    3.开发区餐饮业的吸引力最小(仅超过2000),目前在此发展餐饮业还是不经济的。此外,笔者还认为:北关西区、北关东区、老城区餐饮业的效益应高于平均水平,所以本区单位地租较高的高中档餐馆、小吃类餐馆普遍看好。和静态分析的结果相比,安钢区的餐饮业效益是比较好的,这也解释了静态分析中安钢餐饮业外迁的结果和实际观测不一致的现象。

    上述餐饮店铺的空间集聚是和6个商服密集区以及商业中心的等级分布相对应的。

    安阳城市地域内餐饮店铺空间增长模式

    笔者用地域间的相互作用总强度作为顾客消费量(即图2中地域内的消费数值),采用适合于中小企业区位变化的沃茨市场区扩大模式,对市区的规模较大的餐饮店铺进行了模拟。其基本原则如下:以消费数值8为分界点,8以下为店铺的规模扩张,8以上为店铺的空间扩张;考虑区域发展的时间效应;店铺在规模扩张时,总是首先抢占低于自身消费数值最大的区域,即占领最大可能的服务区域。

    在第一阶段(a),全市餐饮业处于简单的单一店铺阶段,消费值的大小反映出同一档次店铺的集中程度;在第二阶段(b),餐饮店铺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变化,开发区与老城区、安钢区与铁西北区的店铺规模开始扩大,两个区域合并成一个消费区,单一店铺开始互设分店;铁西南区处于消费数值为8的两个消费区中间,引力相当,自成一个小区;在第三阶段(c),铁西南区的店铺由于铁路的阻隔,并入铁西大的消费区,规模较大的店铺可根据图c在全市范围布置分店,这时全市消费数值都处于8以上。第四阶段,当现有分店的服务饱和时,可能会沿着c→b→a顺序发展新的分店,即出现由集聚向扩张的空间发展趋势。

    本文采取的是连续扩张,并按顺序把空间扩张分为四个阶段,这仅仅是模拟消费市场形成的过程。

    在安阳市区域内的餐饮业很少出现在各城镇/县城转移的现象,主要是由于餐饮业的门槛低、服务范围较小、存在交易成本、市场竞争激烈所致。但不排除由低级城镇向高级城镇进军的现象。

    对大多数商店来说,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店铺的位置,然后才是店铺的空间扩张。本文对两者的研究是统一的,一是空间的集聚本身就是规模经济、地域经济的体现,二是商业店铺空间上的集聚、扩张也需符合地域经济规律。也就是说,本文关于餐饮业的研究对新店铺的分布和老店铺的扩张都有类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建.公司地理学 [M].科学出版社,1999

    2、杨吾扬,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 [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相关热词搜索: 中小城市 集聚 商店 实证研究 空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