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h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时间:2021-01-29 07:57: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为评价环境科学类中文期刊的影响力,本文主要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中22种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为例,研究h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采用中国知网上的被引数据作为基础,计算各期刊的h指数,首次将h指数排名与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技术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的环境科学类期刊综合评价总分、核心影响因子、影响力指数等其他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期刊的h指数评价结果与其他指标的评价结果总体趋势基本一致,h指数可以作为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有益补充。本文对h指数应用于环境科学类期刊评价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期刊 h指数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9) 02-0053-07

    我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定位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环境科学类期刊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目前,国内评价环境科学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度,通常是参考国内认可度较高的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对期刊的排名,同时参考国内重要期刊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期刊的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影响力指数、被引频次等。随着科技进步和学科发展,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全面反映期刊的真实影响力[2]。近年已有少数研究者探讨将h指数应用于评价科技期刊[3][4][5][6][7][8],但尚未发现h指数用于环境科学类期刊的评价。本文以环境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首次将h指数用于环境科学类期刊的评价,并与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技术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的期刊综合评价总分、核心影响因子、影响力指数等其他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h指数的优势和不足,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编辑、作者、读者了解环境科学类期刊的办刊情况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时间为2018年5—6月,当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尚未出版,因此仍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中22种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简称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按排名顺序分别编号。

    1.2 h指数及计算方法

    h指数是由Jorge E Hirsch于2005年提出的,原本用于评估学者个人研究绩效,后来,匈牙利学者Tibor Braun等将h指数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为学术期刊的评价[9][10]。期刊的h指数定义:期刊发表的全部论文中,有h篇论文且h篇论文中的每篇论文被引次数至少为h,h这个数值即为该刊的h指数。本研究方法采用静态h指数法[11],即在计算某期刊的h指数时,以某年该期刊的所有刊载文章为基准,采用中国知网上的被引数据,按从高到低排序,当第n篇文章被引频次h小于或等于n时,则该刊的h指数就是“h”。本研究方法的检索日期为2018年6月5日,分别检索2012—2017年各核心期刊的被引频次,计算h指数。

    1.3 h指数与其他评价指标的对比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12],共评出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简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35种。以第1.1节中的22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基础,将计算的h指数与CJCR中统计的各期刊综合评价总分、核心影响因子进行比较。

    依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统计的环境科学类期刊2016年影响力指数,本文以第1.1节中的22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基础,将计算的h指数与影响力指数进行比较。

    2 结果与讨论

    2.1 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的基本情况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中22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基本情况见表1。从表1可见,22种期刊中,1975年創刊的《水处理技术》创刊时间最早,《生态毒理学报》创刊最晚(2006年),其他大部分期刊均创刊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期刊的主办单位多是国家部委所属单位,具有一定的办刊实力和权威性,在国内环境科学领域发挥了科技引领作用,基本可以反映我国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的发展现状。

    2.2 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的h指数

    22种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的h指数计算结果见表2。表2中第1列的序号也是22种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的排名顺序号。从表2可以看出,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排名靠前的《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在2012、2013、2014年的h指数依然也是从大到小的顺序  ;2015年以后,《环境科学学报》的h指数降低了很多,排名顺序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来看,h指数的大小顺序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排名顺序有一定的关联。也有个别期刊的h指数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排名顺序有很大出入,如h指数在2012—2017年合计最高(185)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每年的h指数也都是最高,但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中仅排名14,而在2018年出版的《中文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7版)》中《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的综合评价总分已位居第一,说明h指数用于评价期刊的综合影响力时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CJCR统计结果基本一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的排名情况已不适应期刊的发展,需要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尽快统计出新的排名顺序,以适应期刊发展的需要。

    2.3 h指数与CJCR中综合评价总分比较

    综合评价总分是根据科学计量学原理,系统性地综合考虑期刊的各影响力指标在所在学科中的相对位置,并按照一定的权重系数将这些指标进行综合集成。各影响力指标包括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核心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引文率等。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数据,将22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CJCR中的综合评价总分进行统计,并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序,统计结果见表3。

    22种期刊的h指数与期刊在CJCR中的综合评价总分比较结果见图1。从图1可见,按期刊在CJCR中的综合评价总分排序,随着排名顺序的增加,各期刊的综合评价总分逐渐减低,h指数也呈逐渐减低趋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在CJCR中的综合评价总分最高,为78.4,它的h指数也是最高的,为185;在CJCR中综合评价总分排在第2、3名的《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综合评价总分分别为74.3、74.2,它们的h指数也是排在第2、3名,分别为166、156;在CJCR中综合评价总分排名最后3名的《化工环保》《工业水处理》《生态毒理学报》,h指数也排在最后。通过比较分析,h指数基本与期刊在CJCR中综合评价总分的趋势一致。也有个别期刊的h指数较高,但在CJCR中综合评价总分稍靠后,分析原因认为,h指数更关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及被引,综合评价总分综合考虑了被引率、科学交流中的影响力、基金论文、机构分布数等情况[13],某些期刊应注意权衡综合指标的全面提升。

    2.4 h指数与CJCR中核心影响因子比较

    核心影响因子是期刊评价前两年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用的次数,用于测度期刊学术影响力[14][15]16]。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数据,将22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核心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并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序,结果见表4。

    将22种期刊的h指数与期刊在CJCR中的核心影响因子进行比较,结果见图2。从图2可见:按期刊在CJCR中的核心影响因子排序,随着排序的增大,各期刊的核心影响因子逐渐降低,各期刊的h指数也呈逐渐降低趋势;在CJCR中的综合评价总分最高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核心影响因子也是最高,为2.270, h指数也最高;在CJCR中综合评价总分排在第2、3名的《自然资源学报》《环境科学》,核心影响因子分别为1.912、1.878,它们的h指数排名也均在前5名;在CJCR中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8、h指数排名第4的《中国环境科学》杂志,核心影响因子排名也是第4;排名最后3名的《环境工程》《工业水处理》《水处理技术》,h指数也不高,均在80以下。通过比较分析可知,h指数基本与期刊在CJCR中核心影响因子的趋势基本一致。

    2.5 h指数与影响力指数的比较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合作,于 2013 年提出用影响力指数(CI)综合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方法。影响力指数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已获得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基本认可[17]。针对表1中的22种期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各期刊的2016年影响力指数数据,因《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自然灾害学报》未划归环境科学类,因此,仅将其他19种环境科学类期刊按影响力指数从大到小顺序重新排列,结果见表5。

    19种期刊的h指数与影响力指数比较结果见图3。从图3可见:随着各期刊影响力指数排名顺序的增大,影响力指数逐渐减小,h指数也呈逐渐减小趋势;《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力指数排名与h指数排名相同,仍然位居第1;影响力指数排在第2、3、4、5名的《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生态环境学报》《中国环境科学》,h指数排名也均在前6名以内;排在后2位的《化工环保》《生态毒理学报》,h指数排名也是后2位,h指数均在60以下。因此,h指数基本与期刊在中国知网的影响力指数评价结果一致。

    3 h指数应用于环境科学类期刊评价的优势和不足

    3.1 h指数的优势

    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有益补充。h指数兼顾了期刊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因此与以往用来评价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传统评价指标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某种单一期刊评价指标的不足,与其他评价指标共同构建更完善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18][19][20][21][22][23]。可以针对各期刊指数的排名情况,分析h指数高的期刊的办刊特点及优秀论文的选题、下载和被引用情况,从而查找自身期刊的不足,通过提高优质稿源数量、加强编辑和审稿专家队伍建设、扩大宣传渠道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期刊的总体质量。

    计算简单。根据h指数定义,在文献信息较全的期刊数字出版及收录系统中,通过设置一定的时间范围和期刊名称等,利用论文被引情况等信息,只需几十秒就可以迅速得出某种期刊的h指数,方便快捷,节省了大量信息检索和数据计算的时间。

    可以排除个别文献对整体评价的影响。从h指数的定义可以看出,个别无引用或引用极高的文献不会对改变h指数,即使人为消耗大量的精力提高某篇文献的下载和被引次数,h指数至多增加1个数值,对期刊的整体评价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3.2 h指数的不足

    计算时很难统计完全所有的文献被引情况。目前,尚没有一个期刊统计系统可以收录世界上所有的期刊,也不可能对所有论文的下载和被引情况进行没有遗漏的统计。因此, h指数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一样,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h指数对创刊时间不长的期刊不利。创刊时间短的期刊,刊登的论文数量有限,被关注的程度不高,被下载和引用的情况也不会太理想,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能提高期刊的h指数。

    尚不能兼顾期刊退步等对期刊整体评价的影响。h指数通常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上升或维持不变,虽然较稳定,但对那些办刊水平逐渐退后或停滞不前的期刊,h指数尚不能进行调整。有待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计量指标。

    4 结 论

    本文首次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中22种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的h指数进行计算,并与《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中统计的各期刊综合评价总分、核心影响因子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统计的环境科学类期刊2016年影响力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期刊的h指数评价结果与其他指标的评价结果总体趋势基本一致,h指数可以作为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有益补充,对照h指数高的期刊的办刊特点,查找自身期刊的不足,通过提高优质稿源数量、加强编辑和审稿专家队伍建设、扩大宣传渠道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期刊的总体质量。目前的期刊评价指标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中用h指数对个别期刊的分析不代表期刊的真实水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期刊各种评价指标的优缺点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各种评价指标的优势和不足,建立更科学全面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期刊作为学术交流重要平台,需要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和影响力。对期刊的评价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改进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根本大计,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环境科学类期刊作为生态环境科学领域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平台,将发揮更大作用。

    注 释

    [1]徐怡珊.《中国环境监测》首期专刊的出版实践.报刊荟萃,2018(1):218

    [2]占莉娟,王婉洁,林松清.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服务期刊发展刍议[J].出版科学,2017,25(1):73-78

    [3]周英博,马景娣,叶鹰.国际基础科学核心期刊h指数实证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27(2):66-70

    [4]王彩虹,薛龙彦.高校图书馆发表期刊论文的h指数关联因素比较研究[J].情报探索,2015(01):42-48

    [5]熊光明.关于国内期刊h指数应用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J].图书馆,2010(5):108-109,112

    [6]杜甲珺,张桂云.基于H指数及其衍生指数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2):285-287

    [7]王志娟,法志强,郭洪波.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h指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出版科学,2013,21(2):71-73

    [8]万锦堃,花平寰,宋媛媛,等.h指数及其用于学术期刊评价[J].评价与管理,2006(3):1-7

    [9]赵波,周传敬.评价学术期刊的新文献计量指标:h指数及其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5):775-777

    [10]梁霞,金顺爱,赵阳.传统期刊评价指标与h指数[J].编辑学报,2010,22(增刊1):165-168

    [11]许新军. H 指数对期刊现实与潜在影响力的测评:以《情报科学》期刊为例. 情报科学,2011,29(1):73-76

    [1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

    [13]夏宇鹏,李铁铮.我国林业科技期刊h指数评价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7(03):102-107

    [14]李启正,徐石勇,杨一舟,宣晨,朱松英.影响因子和h指数与期刊评价结果的相关性——以纺织学科期刊为例[J].学报编辑论丛,2015(2):319-324

    [15]盛丽娜.h指数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以河南省学术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675-677

    [16]马云彤.影响因子与h指数、复合影响因子相关性研究:以新闻出版和图书情报类期刊为样本[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6(4):123-128

    [17]王一华.基于IF(JCR)、IF(Scopus)、H指数、SJR值、SNIP值的期刊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6):144-148

    [18]张凤彪,桑云鹏.H指数在体育类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3(02):13-18

    [19]应倩,夏庆民,戴丽琼,汪媛.医学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232-234

    [20]吴俊.国内期刊h指数应用研究的统计分析:以2006年—2010年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2):235-238

    [21]毛定娟,王鲁燕.影响因子与h指数在期刊影响力评价中的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8):1-3

    [22]刘颖.基于衍生h指数期刊评价指标构建与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4):144-148

    [23]杜建,张玢,刘晓婷.期刊影响因子、h指数、相对h指数及特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情报杂志,2011,30(2):23-28

    (收稿日期:2018-11-30)

    相关热词搜索: 期刊 指数 评价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