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简析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的基本观点

    时间:2021-02-05 07:55: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贯穿着中国外事工作始终,是新中国国际政治与外交理论的思想来源。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使党和国家在处理中国与他国的关系、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争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观点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贯穿着中国外事工作始终,是新中国国际政治与外交理论的思想来源。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使党和国家在处理中国与他国的关系、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争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阶级分析理论

    用阶级的观点分析国际政治事务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重要特点。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基本方法。首先表现在对国际政治格局分析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国际政治格局从根本上是以阶级为单位划分的,并不是按照国家和民族划分的。原因是阶级划分法比民族国家的划分更加深刻。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关系的日益简单化,阶级对立也随之简单化,直接划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中间阶级将日益分化,逐渐加入这两大阶级阵营。阶级对立的两极化也逐渐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和力量划分。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从此以阶级为单位,国家的阶级性取代了民族性。因为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与社会成员的阶级性的关系更加密切,而民族性的影响较小。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世界开始形成统一经济体,阶级对立更加简单化开始,国际社会的力量就开始以阶级为单位来划分,国际格局从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次表现在对国际冲突与合作分析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所有冲突与其说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还不如说是各国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冲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两国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但是也并非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都是两国资产阶级利益冲突尖锐化所导致的,国家内部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矛盾同样能冲突。只有利用阶级分析法才能看清国际冲突的本质。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之间除了有冲突的一面还有合作的一面,当资产阶级的统治受到无产阶级威胁的时候,所有国家的资产阶级就会联合起来,结成同盟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共同镇压无产阶级革命。由此可见,从资本主义国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中都能找到阶级原因。

    二、国际经济有机体理论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促使了国际分工的产生,国际市场的出现,国际联系日益密切,世界从此结成经济有机体,现代国际社会成为世界体系,也使国际政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具体来说,工业革命时代,机器广泛应用于生产,对国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大工业逐渐以来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建立,国际经济有机体的形成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之间的相互影响加深,国际社会空前的融合起来。资本走向世界市场,所有生产和消费都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了,生产工具的革新,交通工具的改进,所有民族有被资产阶级卷入到文明中来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多代替了。”

    三、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以解释国际政治的变动原因。该理论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贯穿于人类发展始终。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引发的国际政治后果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表现的并不明显,因为,国际社会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后,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实现了国际分工,建立了世界市场,使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都将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就极易引发严重的政治后果。另一方面,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更加加重了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但是在垄断产生之前,这种不平衡还是处于渐进发展阶段,在垄断产生以后,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就开始跳跃的进行了,这使得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变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促使资本主义宗主国开始作用于殖民地政治,形成殖民帝国。其次是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扩大,从而引发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

    四、战争与和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对战争与和平的基本观点是:没有抽象的战争,也没有抽象的和平,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时代的具体历史条件和发展趋势的反映。战争与和平是对立统一的两种关系。战争的发生与和平的存在实际上都是国内政治的国际延续,都有深刻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从阶级方面来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存在虽然能使阶级斗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但是并没有消除阶级斗争,国家的存在就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实际上就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战争,是以实现统治阶级利益为目标的冲突。由此可知,战争的起源就可以以阶级斗争来解释。从经济方面来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斗争离不开经济因素,战争是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同样也是缓解阶级矛盾,转移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通过战争可以掠夺他国经济资源,缓解国内经济压力,从而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因素也成为战争发生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认识战争的性质尤为重要,指导了无产阶级正确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列宁总结说,战争的性质要从战争的阶级、统治阶级的政治目的进行判断。马克思主义在全面阐释战争问题的同时还说明了战后出现的和平问题。马克思主义指出,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正义战争是公平和平出现在前提条件,非正义战争带来的必然是不公平的和平。同时也只有社会主义的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才能在世界范围建立起永久的公平的和平。“全世界工人的联合终究会根绝一切战争,在共产主义的新社会中,国际原则是和平的。”人类社会的永久和平成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1.

    [2]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3.

    相关热词搜索: 马克思主义 观点 政治 国际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