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论城市文化外交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时间:2021-02-11 08:00: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西安是继京沪后中央明确要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第三城,而超强的文化交往能力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必备要素。西安以城市作为文化外交主体的思路能更好服务于其城市发展定位,借助本土文化和历史优势开展文化外交活动是促进其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有效手段。但目前西安市对此认知度还不足,文化交往形式单一且依托有限,政府主导型的文化外交框架还没有形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安的发展。西安需要突破城市公共外交的传统形式,围绕城市发展目标,在政策上开创对外开放新优势,彰显西安文化软实力即城市文化外交影响力。

    Abstract: Xi"an is the third city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explicitly cal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and the super ability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n essential factor for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he idea of city as the main body of cultural diplomacy in Xi"an can better serve its city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To carry out cultural diplomacy with the help of local culture and historical advantage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awareness of Xi"an is not enough, and the form of cultural interaction is limited. The government-dominated cultural diplomacy framework has not yet formed, which has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Xi"an to a certain extent. Xi"an needs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forms of urban public diplomacy, create a policy to open up new advantages around the city development goals, and highlight the cultural soft strength of Xi"an, that is cultural diplomacy influence.

    关键词: 西安;城市;文化外交;国际化大都市;政策

    Key words: Xi"an;city;cultural diplomacy;international metropolis;policy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005-03

    0 引言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离不开城市的文化外交。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出席了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推进城市外交,促进中外地方交流,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1]2015年,习近平在西安接见了印度总理莫迪,标志着西安成功以城市身份参与了国家外交活动,并且已经超越了国际友好(交流)城市间的这种地方政府开展公共外交的初级形式,这为西安发展城市文化外交提供了良好契机。西安政府可以借助这样的机遇,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辐射下,创建对外开放的新优势,以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基础,彰显西安城市的文化外交影响力。

    1 城市文化外交的内涵和特点

    城市文化外交是由地方政府主导,在思想、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对外开展的人员往来、文化推广和思想交流,以实现软实力和文化输出等目的的外交活动,主要包括文艺外交、思想外交和文明外交三个层次。[2]一个城市的文化外交水平和能力代表了该城市软实力的影响力。具体讲,西安的文化外交大部分从属于其城市公共外交的范畴,是由西安市政府配合国家文化外交总体战略,大众参与,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及西安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认知,即推进和拓展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形象品牌的塑造与传播。

    与其他外交形式相比,文化外交有自身特点:

    首先,内容属性的柔和化,文化外交不同于政治、经济或军事外交等“硬性外交”,它属于“软性外交”,平和而且贴近人心,形式灵活多样,潜移默化影响受众群体,更易达到对文化外交实施国或地区的文化认同。“因此,文化外交不仅仅是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军事外交等传统外交形式的有益的——乃至必要的——辅助或补充,而是一种可以独立的、不可或缺的外交形式。”[3]

    其次,行为主体多元化。传统外交的行为主体是国家的外交部门,但是文化外交的主体既可以是主权国家的官方机构,也可以是地方政府的外事部门、非政府组织、个人等,但是文化外交的主导者必须是政府,这是区别于民间“文化交流”的最主要标志。也就是说文化外交的行为主体是政府组织或经过政府授权并委托的非政府组织或公民个人,实施行为后果由相应政府部门负责;最后,实施路径多重化。由于文化内涵丰富且行为主体多样,文化外交实施路径从简到繁、从浅到深,形式多种多样。从常见形式看,主要是物质文化方面的交流,例如影视、音乐、美术、绘画、餐饮文化等;从实质意义上看,文化外交的开展是一种文化的输出,传递时是一种精神文化信息;从追求目标上看,其实践路径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传播。概括讲,实施文化外交就是要使国外民众接受并认同实施主体的文化习俗传统、经济发展理念和思想价值观念。

    2 西安文化外交的现状与问题

    西安能够以城市身份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战略,说明西安具有良好的外交基础,而文化历史底蕴是西安的城市符号和特色优势,因此,西安实施文化外交既可以有助于实现国家外交的总体目标,又可以巩固西安的城市发展定位。

    目前,西安现有国际友好城市27个,友好交流城市51个(信息来自于西安外办2016年工作总结),西安领事馆区建设进展顺利,2016年底前将建成4个统建馆,力争外国在西安新设立总领事馆,商务代表处,芬兰、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在西安设立签证中心,吸引涉外机构等入驻西安领事馆区,西安市已经形成与五大洲对外开放联系紧密的网络与渠道。2011年西安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其文化外交能力的成功展示,但之后的持续性影响不大,在西安“城市品牌”中很容易被忽略,说明此类活动的文化外交功能发挥不到位。因此,西安需要通过借力和造势提升西安文化外交水平,进而提高西安城市的国际影响力。目前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城市开展文化外交的重要性认知尚缺乏。

    文化外交是提升城市形象重要手段。可以说自2011年启动世园会海外推广以来,借助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历史契机,顺风而动,西安文化外交迈出了坚实一步,先后举办了国际文化周、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欧亚文化论坛、丝博会、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议等,但是与其他国内外国际化大都市相比,西安在一些硬指标上虽有所建树,但过度追求拥有跨国公司、国际航班、五星级酒店、酒吧、别墅、高尔夫球场、地铁、西餐、外国乐队、巨型建筑这些符号化的物质载体,就举办大型国际性赛事或国际会议级别和次数、一流大学数量、大型剧目年演出数等文化资源指标来讲,西安的进步并不冥想。

    所以,需要把城市文化外交纳入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构建与推广的系统工程中来,使其成为系统的常态运作机制,让西安的文化外交布局涵盖塑造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要求。

    第二,西安文化外交框架还未形成。

    西安政府在城市文化外交实践中具有主导和统筹作用。西安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政协等机构部门是西安对外文化交往的核心。另外,企业、非政府组织、文艺团体、普通民众等都应该有意识参与捡来,共同建构城市文化外交的组织网络。相比国内其他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北京、上海等地都设有公共、城市或文化外交协会,在城市的对外开放上已经走在了西安的前列。而西安开展城市文化外交的依托仍然是传统机构部门——外事办,1985年外事办下设成立西安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属于人民团体性质,它通过举办文化等领域的民间对外交流活动,例如举办或参加纪念会、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参加双边及多边会议,交换资料、举办演出和展览,青少年之间的国际交流等活动助力西安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目前这个协会还没有荣誉大使,没有形象代言人,并且包括西安海外华侨华人、外籍友人和“西安荣誉市民”等大量西安可以开展文化外交的潜在人脉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第三,西安对外文化交流方式保守且单一。

    从现状来看,仍是以互派留学生、开设孔子学院、派出文化演出团体等传统的文化外交方式为主。随着国际文化交往的深入和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文化外交方式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而变得灵活多样。

    经过调查,国际社会了解西安的主要来自于三条渠道:一是互联网传播(47.6%);二是人际传播(1%);三是亲身体验(41.2%),因调查对象以年轻人为主,对互联网的熟悉度要高于其他群体,其他传播方式不能忽略。可以借助互联网发展人际传播,并分享体验信息,鼓励他们把在西安的切身感受、见闻或旅游经历制作成视频在网络上分享,依托媒体传播效应扩大西安的国际影响力。

    第四,西安文化外交对硬实力的依托不足。

    2015年《中亚留学生眼中的西安城市形象调查研究》显示,外籍人士对西安的第一印象分别是历史文化名城(62%),现代化城市(24%),国际化大都市(12%),这说明,在外国人眼中,对西安的历史文化认可度最高,而对其经济和现代化程度上评价却偏低,其中对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历史古迹,如兵马俑、大雁塔、钟鼓楼等。而西安的文学、影视、秦腔等这类文化产品在外籍人士那里认知度较低。这都说明大众对西安国际大都市认同的依据主要来自于历史文化积淀,而非城市的现代化,这显然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发展目标背道而驰。也是就说,西安城市经济影响力远滞后于其文化影响力,而城市的经济影响力恰恰是国际大都市建设中的重要一极。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要把西安建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拓展“向西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因此,西安不能仅满足于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而应当继承历史上西安的区位优势和开放传统,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成亚欧合作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成亚欧合作交流的主要基地,巩固和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西安外国籍人口所占比重偏小,限制了人际传播效应的发挥。

    按照国际大都市的普遍标准,外籍人口占人口比例不低于5%。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城市外籍人口所占比重都在20%以上,而西安还不足1%,西安在这方面同世界其他国际化大都市相比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外籍人员少是西安的短板,意味着从事对外交往活动的人员少之又少,那么要把西安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跨国人员流动无疑是传播文化、加深理解的重要渠道。因此,西安不仅要扩大海外人才的引进规模,更要深挖现有的存量资源,把现有的百分之一外籍人士作为最主要的传播对象,激励他们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口碑传播者,在城市形象推广中重视外籍新西安人的声音,这是西安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

    3 西安开展文化外交的目标与对策

    第一,文化外交目标设定对接城市发展需要,把服务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城市文化外交的布局统一起来。

    西安并不缺乏文化交流形式,但在战略沟通谋划上缺失某些重要因素,没有一个城市发展目标层面的详细规划,并且相互重复和重叠的活动内容很多,这就要求从事文化外交活动的相关部门整理并明晰相关信息,建立明确的文化外交目标方案。西安文化外交的目标框架设定可以围绕短期见成效、中期见特色、长期见机制的方案展开。

    ①从短期目标上来看,以政府为主导或牵头,尽快成立西安公共外交协会,以发展和扩大文化外交为先发机制,抢占时机。目前,国内的许多大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扬州、温州等都成立了公共外交协会。这些城市基本坐落于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城市中还没有。西安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迅速崛起,提升国际影响力,顺利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借力造势并抓住当下机遇是关键。当然,这里要打破一种旧观念,文化外交不是政府单独的行为,政府在机构设置上或特定的文化活动项目中需要与社会团体通力合作并保持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

    ②从中期目标来看,推动海外华人华侨对西安精神的认识,塑造更加多彩立体的城市形象。西安精神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是西安的文化内核,更代表西安的人文特色。因此,可以通过华人华侨“在海外从事商业、宗教、教育和其他活动方式来”[4]传播西安精神,强化西安现代文化吸引力;

    ③从长期目标来看,坚定城市发展定位,维系国际社会对西安市的知名度、热衷度和满意度,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融入到城市管理的长效工作中来。

    第二,加快制定《西安市对外文化交往项目指南》,从观念、机制和行动三个层面入手突显对外开放的全局性,彰显西安在走向国际化城市中的文化外交影响力。

    就西安开展文化外交的对策而言,首先在观念层面,要树立这样的观念——中央文化外交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地方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必须提升西安市政府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开展文化外交重要性的共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了这样的观念,西安政府的宣传部门应该立即启动打造专门的文化交流中心计划,制定《西安市对外文化交往项目指南》。在这点上,西部地区另外两座较有影响力城市——成都和重庆已经走在了西安的前列,转变观念成为当务之急;其次,在机制层面,实现文化外交工作有政府外事部门“独家”统筹向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家”协作的方向发展。

    再次,在行动层面,文化外交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依靠群众、为了群众,通过文化外交让市民感受打到更多的自豪感,概括来讲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原则,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形成政府引导、全民共建共享的局面;最后,从国际经验层面看,国际经验特别是治理经验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有必要对世界国际化大都市进行个案比较,特别是重视对纽约、巴黎、东京、新加坡等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对外推广的案例研究。

    总而言之,西安市在积极探索国际化道路中,就自身城市形象塑造方面仍需大胆摸索和创新,应利用中央大力推进城市外交战略的契机,增强对外开放的系统性,突破建设发展中的部门化、政府化、零散化,将西安这座城市的文化优势发扬光大,把文化外交定位为西安城市公共外交的核心,实现西安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成为世界最有吸引力、最有投资价值和适宜居住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01).

    [2]范勇鹏.文化外交的层次及效用[J].公共外交季刊,2013(04):51.

    [3]彭新良.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一种全球化的视角[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507.

    [4]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8.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 大都市 国际化 外交 建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