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试论体育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1-03-18 07:54: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网上资料查询、座谈访问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论述了我国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并探索了体育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四种影响因素。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国民经济 现状 关系 影响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985 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案》开始采用联合国及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三次产业分类方法,将国民经济按三次产业进行划分,该方案明确地把体育事业列入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下属部门,此后,我国统计部门和体育管理部门以及经济和体育科研部门都开始采用“体育产业”这一概念。由于体育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中的列入,说明政府开始认识到体育部门不再是一个纯消费的部门,而是一个既有投入又有产出、向社会提供体育劳务及产品的新兴产业。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体育产业才初露端倪。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规模较小,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其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体育产业整体规模小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体育产业年产值就高达600多亿美元,而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体育产业产值为175亿美元。1996年的发达国家体育用品人均年消费量分别为:日本888美元,德国790美元,美国695美元,英国443美元,而我国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人民币以上的占总数的58.13%,100元至200元的占总数的27.18%,201元以上的仅占总数的13.19%。由于经济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小和体育消费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家体委将所有运动项目从政府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体育健身场馆逐步向公众开放,体育健身娱乐业成为新兴产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向社会化迈进,竞技体育事业继续向俱乐部方向发展,体育社团组织形成一定规模,体育博彩也开始兴旺,这些也预示着我国落后的体育业开始呈现发展的新局面,直至今日,我国体育产业市场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2.体育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

    我国体育产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而美国是世界上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1988年就达到632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3%,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居第22位,在整个第三产业排第三位,仅次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1995年为700亿美元,占GDP的2%,排在各行业第11位,到1999年达2125.13亿,占GDP的2.14%,位居各行业第6位。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世界诸多产业都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能一枝独秀,为本世纪全球经济的复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80年代体育产业年均总产值不足20亿美元,所占GDP不足0.11%,1999年约为1500亿人民币,占GDP的0.115%,到2002年,虽然体育产业产值所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但仍然不到1%,仅为0.15%左右,与发达国家1%~3%还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我国体育产业年均总产值在GDP中较小的占有率,无疑对GDP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要保证我国GDP有较快的增长率,应该尽可能提高增长速度较快的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而体育产业就是较好的国民经济的“助长剂”。

    3.体育产业商业化运作水平不高

    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初期目标是用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建立起社会化的体育服务体系,体育产业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并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培养和发展体育市场是实现体育产业化的根本途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经过20余年的市场运作,一些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是我国体育产业除通过市场化模式筹集一部分资金外,仍然对国家资金投入有较大的依赖性。

    4.体育产业市场多元化开发不够

    体育产业不只是体育器材、设备等的生产和销售,还包括体育表演、设施建设、场馆等方面的经营,特别是由体育本身提供多种劳动服务而带动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产生附加值,更是体育产业化的重要内容。由于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问题约束,我国体育产业劳务服务经营水平偏低,经营效果欠佳,除部分相关产业发展较为全面外,在我国如此广阔的消费市场下,许多产业产品都急需发展。1993年~1999年,全国体育馆和事业单位体育经营收入年均8126亿元人民币,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它为国民经济创造的直接收入是微小的,但从发展趋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位置上升颇快。

    5.体育相关产业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

    体育产业的资产很大一部分表现为无形资产,而且无形资产给体育产业带来的经济利润越来越高。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过多地注重了本行业,而对相关产业的重视和开发不够,尤其对无形资产资源开发不够和对体育事业的商用经济价值挖掘不足。比如对各赛事和活动的会徽、会标、冠名权及指定产品,各协会、俱乐部自身标志、队名职价等重视和开发不够。现在,大多数以生产体育最终消费品的世界级大公司都利用足球运动的影响提升自己公司的知名度,促使体育产业成为最大的边缘产业。由于我国相当部分体育经营单位是从以前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转变而来,缺乏经营经验,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企业经济效益不佳。1998年,我国高水平竞赛的电视转播权销售终于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仅体委系统内部该项收入就达628万元,标志着我国体育逐步从政府管理中解脱出来,开始进入市场运作,因此,1998年全国体委系统共获广告赞助收入1109.33亿。如:参加第十三届亚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称号和专用标志特许权的销售,共有30家中外企业购买了专用标志和称号的特许权,总金额达3800多万元。这说明对体育产业的认识和观念有了初步的转变,但是与我国巨大的体育市场相比还远远不够,应该充分的利用有利的市场条件,把我国的体育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体育产业和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而且体育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反映着经济发展的状况。一般来说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经济的发展,受经济的制约,体育产业的规模和水平反映着经济的状况和水平,同时,体育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又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正确的认识体育产业和经济的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依次建立其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机制,已成为关系到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1.国民经济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和物质条件

    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经济为体育提供的资金和物质条件,体育的发展将是一句空话,而体育产业的发展则是更加的不可能,这已被中外体育发展史所证明了的一般原理。要想发展体育产业必须有强大的国民经济收入为后盾,因为体育产业涉及的产业及相关产业比较多,产业链多这就证明有强大的市场,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发展体育产业就要建设大量的体育场馆设施,对于我们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能力有限,修建这些场馆必须要国家直接上的经济补贴和政府间接的政策扶持,所以强大的国民经济实力是我国体育产业的基础。体育产业投资和体育消费是受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主要是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以及居民人均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制约。我国由于受经济水平和投资观念、决策等因素的影响,投资仍是以国家投资为主, 但是体育产业投资非常有限。从消费结构来说, 尽管人们的生活随着发展水平逐年提高, 但是我国总体水平和消费结构还比较落后, 体育产业投资和消费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在一般家庭中, 体育消费还没有被纳入日常的预算之中。中国经济监测中心对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的居民存款意识进行专项调查, 调查显示近期有的居民不愿意开放手脚消费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儿点:一是下岗失业可能性使今后收入存在不稳定。二是教育制度的改革, 今后将使体育费用大大提高。三是医疗体制改革。因此, 人们的预期收入不稳定性,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投资和消费, 居民只有在经济保障下, 满足生存的需求后, 才会扩大对体育产业方面的投人。

    2.国民经济发展制约着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国家盛则体育强,国家衰则体育败。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体育水平的生动写照。自有奥运会、亚运会和世界杯等大型国际性或地区性体育赛事以来,经济制约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尤为突出。现代体育运动竞赛的主要经济特点就是规模大,耗资多,但是运动竞赛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近年来各国都争相申请举办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原因。但是争办赛事的权利归根到底是各国经济实力的较量,传统点说就是有钱好办事,一个国家一旦经济发达了,本国的国民收入也会有很大改善的。只有经济发展了,国民才有闲暇的时间去参与到体育当中来,一般来说体育人口较多,体育意识较强,大型体育运动较为普及,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城市,都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人均国民收入也较多的国家。可以想象,一个人若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怎么可能考虑花钱去从事体育消费呢?

    3.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人口多, 自然资源有限, 要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必须走内函型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对此许多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了第三产业。而体育产业的发展则可以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对物质生产和国民经济增长起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

    首先, 发展体育产业特别是健身娱乐业, 可以有利于改善劳动者的素质, 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劳动者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劳动生产率平均高0.6%~10%。日本学者的调查显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人, 每年可节省医药费2万日元左右。因此, 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 可以保护和增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 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其次, 体育可以带来巨额收入, 直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如1994年, 美国以不足5亿美元举办了世界杯足球赛, 据赛后有关专家的估算, 利润额高达40亿美元。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美国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英国经济学家测算, 为体育运动的发展每提供1英磅, 就可产出1.5英镑。

    目前, 体育产业作为一个经济部门,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 但却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1994 年, 我国体育用口出口额为21.8亿元,1995年为27.7亿元,主要包括运动器材、运动服装等, 其年值不断上升。如闻名全国的健力宝集团, 从广东三水西南镇一家资产不过百万且濒临倒闭的县办小酒厂, 借助于体育, 生产运动饮料, 发展到今天年产值超过13亿元, 拥有90家分公司的多元化、外向型的有限公司, 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我国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1.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投资

    投资的增长也会带来GNP的数倍增长。体育产业是企业扩大知名度, 获取经济效益的理想领域。投资有两种形式:间接投资、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主要指以赞助等形式获得冠名板、指定产品等特许权形式的投资, 以达到广告效应, 进而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 从而最终获得丰厚的经济利润。例如日本富士胶片公司由于赞助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运会, 使富士胶卷在美国的销售量比赞助前的1980年增加近一倍。通过提供赞助取得奥运会的广告权等, 要比一般在电视或其它媒体上播放广告具有更大的广告效应。直接投资就是企业直接把资本投入到体育产业中, 以直接获得利润为目的近几年, 社会直接投资体育产业的态势很快。据有关资料显示, 北京市1998年体育经营场所已达5000家, 年营业额6 亿多元, 上缴税金7800万元。现阶段我国已形成多种所有制成分的体育俱乐部、集体企业、集团等, 但是, 从运作机制上看, 真正以现代企业制度形式运作的企业还很少, 在社会上广纳资金、内部管理有一定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的股份制企业目前只有中国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

    2.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我国在经历了建国初~20世纪80年代长期的计划经济后,目前工业产品的总体市场已经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我国的宏观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高增长时期,GDP平均增长率为9.18%,1993年达到11.13%。从1997年开始,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回落,1998年、1999年的GDP增长率约为7.18%左右。消费需求乏力是经济增长回落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城市居民已步入小康生活, 物质消费已基本上达到饱和, 因此, 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由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文化消费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增长的重要举措。体育产业中的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等, 在引导居民消费中潜力巨大。据调查统计,1992年~1997年, 全国居民的文化体育消费年平均增长511%, 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如上海等,有43.17%的居民体育消费(包括健身娱乐、购买运动服装等)支出在100元以上。而在许多中小城市,体育消费水平还很低,市场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3.国家投入,增加就业机会

    体育产业是劳动密集型、提供多种就业机会的第三产业体育产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如投资20多亿元兴建的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和乡村俱乐部, 不仅解决了当地2000多农民的就业,促进了港商、外商的投资, 而且几年来俱乐部经营状况良好, 资产正像滚雪球一样壮大。

    4.对GNP增长有不可低估的贡献

    体育产业实现创汇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这一项非常可观, 如美国的NBA 联赛、拳击、棒球等, 由于比赛精彩,其收视率很高, 各国转播这些体育赛事都要向美国电视公司支付大笔的费用。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巴西等都有自己的特色体育节目(足球五大联赛等) 深受世界各国体育迷们的喜爱。二是通过劳务输出, 派遣高水平的教练员、运动员赴其它国家队、俱乐部等服役,其工薪等的汇兑, 也是外汇项目的重要收入。在这方面最典型的是巴西的足球。三是通过赞助等方式向国外的大公司、大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冠名权、广告场地等)。四是透过体育与旅游相结合, 利用冲浪、漂流、登山、狩猎等吸引国外游客, 如瑞士的滑雪等, 发展体育产业进而带来旅游业的巨额收益, 可以从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窥见一斑。五是体育产品的出口。1997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创汇额达3818 亿美元,1998年为45亿美元, 近16%的年增长率, 大约是同期GNP增长率的2倍。我国体育用品进口国主要是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西欧, 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占较大比重, 出口产品的结构有待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体育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特殊的贡献, 我国的体育产业化, 将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进而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发展消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条件。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必须与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更离不开当前的社会经济, 这足以表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陈立新 傅 伟: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体育科学研究.2003.6

    [2]张志云:浅谈休育产来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北京休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9):1~4

    [3]工忠信:关于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对策研究.体育科学,1995 (3)

    相关热词搜索: 国民经济 试论 体育产业 我国 影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