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马基雅维利和他的《君主论》

    时间:2021-04-18 07:55: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马基雅维利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君主论》是颇受争议的一部著作。从辩证的视角,通过对他“新人性”的诠释、统治权术的提出背景以及历史作用的审视,揭示实行君主制只是挽救意大利的权宜之计,他的内心深处真正向往的是以民为本的民主共和的政体。

    关键词马基亚维利 君主论 统治权术 人性恶

    作者简介:袁媛,河北师范大学2009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赛,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278-02

    尼科罗·马基雅维利(NicoloMachiavell 1469-1527),1469年5月3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是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奠基者。其代表作主要有《君主论》、《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和《佛罗伦萨史》等。其中,《君主论》是篇幅最小、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一部。正是这一部代表作,使马基雅维利获得各种各样的名声,褒贬不一。伏尔泰说他是一个“邪恶的歹徒”,休谟则称他为“伟大的天才”,莎士比亚则称他为“凶残的马基雅维利”,斯特劳斯视之为“一个罪恶的导师”,恩格斯称他为“巨人”,马克思也称他为近代政治学的先驱。

    一、“新人性”的诠释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受着无穷欲望的驱使,在一切方向都是确保既有,掠取未有,人性必然富有侵略性。文明人几乎都是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忘恩负义、容易变心,是虚伪者、冒牌货,他们逃避危难、追逐利益。①当你需要还很遥远的时候,他们愿意为你流血、奉献财产、牺牲性命和子女。但是当你的需要临近的时候,他们将背弃你。②这就是因为人是受情欲支配的动物。在这种人面前谈论道德尊严和人性的高贵是没有意义的,用自然规律和神圣法规约束人也是枉费心机。因此,他完全否认了道德和宗教的作用,他认为,获得成功、取得权利和名誉是人生的首要目的,善只不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工具。

    基于马氏的观点,有人认为他是历史上剥削阶级的代言人,力图把自己的丑恶本性说成是人类的共性。本文认为马基雅维利不是邪恶的化身,而是真正的爱国者、正直的人,善良的公民。他的《君主论》是为拯教意大利提供理论指导的救亡论。马基雅维利的独创性在于:其一,对道德观念有着辩证的理解,其二,敢于进入事物之真实,揭示了政治权术产生的必然性。要正确地理解马基雅维利,就要从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开始,马基雅维利对16世纪初叶意大利的状况,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它没有首领,没有秩序,遭击败,被劫夺、分割、遭受各种各样的破灭。他认为造成这一切的祸首是教会统治,他指控当时的教权:通过自己的恶行伤害了宗教信仰,教皇的俗权阻碍了意大利的统一。他坚定的把宪政问题从神学中分离出来,使之置于现实的人性之上。正如马克思所说,马基雅维利等人,已经用人的眼光观察世界了,他们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的。

    二、马基雅维利的统治权术

    马基雅维利的统治权术正是从他的人性论出发的。术,即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与方法。马基雅维利就君主应如何处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问题上指出,君主在政治上只应考虑有效与有害,不必考虑正当与不正当,为了达到治世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一)法律与军队

    法律和军队是君主政权的基础,君主应以夺取最高权力和维护最高权力为目的。君主永远不要让自己的思想离开军事训练问题,“所以国家,无论是新建的国家,旧的国家,或是混和的国家,它们的根本基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良好的法律和精良的军队。没有精良的军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法律是人类特有的,武力是属于野兽的,“君主必须懂得如何善加运用野兽和人类的两种斗争方法。”豏马基雅维利并不虔诚的珍视法律,他认为国家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统治,就是独揽权力。这种权力的主要支柱就是军队,要长久有效的统治,还要运用行使权利的技术。他提出了“国家理性”学说,他把国家的安全存续问题作为唯一价值,认为国家理性在于国家自身,当国家危在旦夕时,国家的要求对于个人来说,就变成了必然的责任。最后,君主须知时势而通权变,防患于未然,注意奖励人才,学会识别、使用和赏罚大臣,在外交上不要中立,不要与强国结盟,要庇弱抑强。

    (二)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政治的成功要求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君主为实现愿望可以欺瞒天下,马基雅维利把道德和政治分离开来,认为政治不需要讲道德,政治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他赤裸裸的宣扬:政治成功的背后都是伪善和诡计,必要时应该利用残忍性。“一个君主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么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是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豐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位理想君主的形象,他认为君主必须锻造双重人格,被人们赞扬和责难、要慷慨和吝啬、爱戴和畏惧、守信和无信。根据斗争需要和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统治策略。

    1.赞扬和责难

    君主必须有足够的明智远见,避免由于那些足以使自己灭亡的恶德而受到责备。“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需的话,他就要懂得怎样走上为非作恶之途”。豑君主在作恶时,应将损害行为一下干完,以便人民少受一些损害,他们的积怨就少些,所以君主对人要么抚爱,要么就置之死地。某些事情看来好像是好事,可是如果君主照着办就会自取灭亡,而另一些事情看来是恶行,可是如果照办了却会给他带来安全与福祉。

    2.慷慨和吝啬

    君主也应摆脱传统的善恶观,不必害怕臭名远扬。“一个君主头一件事就是,必须提防被人轻视和憎恨,而慷慨却会带来这两者。”一位英明的君主,对于吝啬之名,不应有所介意。“在我们所在时代里,我们看见只有那些曾经被称为吝啬的人们才做出了伟大的事业,至于别的人全都失败了。”豒君主要假慷慨真吝啬才能做成“伟大的事业”。

    3.爱戴和畏惧

    他认为君主应既受人民的爱戴又能为人民畏惧,但是如果二者必须有所取舍,那么令人畏惧比受人爱戴安全得多。因为令人畏惧取决于君主,让人爱戴取决于他人。但是无论如何不要被人民憎恨,对君主而言,最好不过的堡垒就是不要被人民憎恨。如果君主不能避免为人民所憎恨,他就应当设法做到不为最有势力的人所憎恨。“只要他对自己的公民和自己的属民的财产,对他们的妻女不染指,那就办得到了。君主务必不要碰他人的财产,因为人们忘记父亲之死比忘记遗产的丧失还来的快些。”豓

    4.守信和无信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君主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统治为标准。“那些曾经建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却不重视守信,而是懂得怎样运用诡计,使人们晕头转向,并且终于把那些一本正直的人们征服了。”如果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就无需对人民守信。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一位优秀的君主必须像狮子一样抵御豺狼,像狐狸一样认识陷阱。豔一位君主为了树立自己的绝对威信,要善于包装自己,要在人们面前显得具有一位优秀君主该具有的一切品质。务必把要担责任的事情委托他人办理,而把布惠施恩的事情留给自己掌管。让人们知道,君主总是好的,只是奴才把事情搞砸。历史上“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有趣现象,大多得益于这种高明的权术。

    长久以来,马基雅维利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就是专制主义的代名词。由于其信奉“目的说明手段正当”的无道德政治原则,也被人们称为反动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其实这都是人们误读《君主论》的结果。由于《君主论》是献给掌权者的“策论”,的确可以让国人闻到“法”、“术”、“势”的韩非子气息,但其所鼓吹的君主制与韩非子“东方专制主义”是迥然不同的。我们必须看到意大利当时的状况和时代背景,他所期许的决非世袭的专制君主国,而是一位胸怀民族统一大业,富有谋略的“新式君主国”。因此,我们应采用辩证的观点对其进行剖析,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认识更为中肯、更为合理。

    三、对《君主论》意图的思考

    《君主论》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前者主要体现在它具有爱国主义和反封建的意义;而后者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马氏统治术充满实用主义的色彩,完全取消对政治行为的道德评价,同时也贬低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光辉,其社会作用是消极的。其二,马氏统治术过于偏激、实践中易为反动统治阶级歪曲和利用。

    阅读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理论著作,容易使人对其政体观产生错觉,他一会儿是古罗马共和国的崇拜者,一会儿又大力讴歌君主专制主义。这种前后矛盾的观点多少给后人留下笑柄,但在马基雅维利看来,实行君主制只是挽救意大利的权宜之计,他的内心深处真正向往的是民主共和。有人认为他撰写《君主论》是为了表达他对君王的忠诚与崇拜,旨在赢得君王的宠幸而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但是马基雅维利生活在文艺复兴运动大发展的时期,他不可能不体察到民意。因此,马基雅维利应该出于一种爱国的热忱而写下《君主论》。他认为共和政体必须在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中才能实行,要建立有秩序的惟一前提就是建立君主专制。《君主论》真正的读者未必是君主,西方的一些哲人也认为马基雅维利的这些政治思想就是写给民众看的,卢梭也曾经说过:“马基雅维利自称是在给君主讲课,其实他是在给大众讲课”。利奥·施特劳斯在《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中强调: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的箴言教训,其中不止一个是君主们所完全不需要的,因为即使没有他的传授,君主们也会业已熟悉这些事了。事实上,他是在教诲臣民们应该从自己的君主那里期待什么,或者君主本质的真相是什么。

    弗罗斯特说过:“双叉道自黄树林中分出,遗憾我不能同时走两条路,我选择人迹较少的一条,自此面对截然不同的路途。”在特定的历史分岔口,马基亚维利选择了人迹较少的路,开辟了政治学说的新图景,尽管其中有激进的政治手段和政治欺骗,甚至被资产阶级反动政客所利用,以“马基雅维利主义”作为理论武器,用来发动侵略战争,以摧毁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来实现所谓的政治文明。但是,研究问题要坚持历史的分析方法,马基雅维利的学说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他无法预言明天,更不用为历史负责。总之,他既是历史的开拓者,为政治学说开辟了新的疆土,同时也是时代的见证者,记录了时代的局限性。

    注释:

    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商务印书局.1986.74-77、80-81、83-84.

    豎黄基泉.西方宪政思想史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85.

    豏利奥·施特劳斯著.申彤译.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译林出版社1987.33.

    豐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豑张宝训.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说的产生.政治学研究.1986(6).

    豒昆廷·斯金那著.王锐生,张阳译.马基雅维里.工人出版社.1985.

    豓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豔马基雅维利.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引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相关热词搜索: 君主 维利 马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