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研究评述

    时间:2021-05-05 07:57: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80年代中英谈判以来,愈来愈多的学者关注香港问题。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深受英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学者们集中研究香港文化的中西交融,认为其不具有鲜明的本土性特征。1997年香港回归,学术界对于香港文化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学者们开始将着眼点放在香港本身,探寻香港文化中的华夏文明痕迹。但研究角度相对单一,且动力不足。今后的研究要从微观入手,扩展研究范围,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只有深入了解香港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才能更好地求同存异,实现共同繁荣。

    [关键词]香港;文化;交融;英国;殖民

    地处中国南部边陲的香港是中国最早遭受西方侵略势力冲击的地区之一,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80年代的中英谈判使得人们开始关心香港问题。自香港回归以来,随着陆港关系的不断紧密,对于香港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97年前后是香港问题研究的高峰时期。随着时间推移,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渐渐降温。但近年来陆港交流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增多,要求研究要趋于现实和理性,更深层次的问题等待研究解决。英国殖民对香港文化影响深远,现对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研究做以下分析。

    一、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文化交融研究的发展进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学术界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研究者看到了香港文化的中西结合性,如郑德良的《香港的文化特征》[1]、麦文峰的《东方之珠的文化光亮》[2]。这一时期,学者把更多的视角放在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上,认为其不具有鲜明的本土性特征。与此同时香港本土的学者,也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香港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中国传统儒学在香港的发展,即新儒学,如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黄嫣梨的《香港的中国文化研究——以新儒学为中心的讨论》[3]。这一时期的对于香港文化的研究较为宏观,基本没与城市建筑和饮食文化相关的研究。大陆学者对于香港的认识还很少,香港学者对于大陆的认识更是少之又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几年时间里,对于香港文化的研究进入到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从文化史宏观来开,随着政治上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在人们潜意识里,大陆和香港的心理距离在缩小,文化交融越来越重要,研究着重于香港文化中华夏文明的痕迹,如朱树的《香港文化掠影》[4]、肖贤彬的《“香港人”的文化观照》[5]。同时香港最显张力的流行文化如:武侠小说,香港电影,粤语流行歌曲等迅速在大陆流行开来,学术界对这一现象也有研究如田本相的《香港文化一瞥》[6]。总体上来说,学术界把目光投向香港本身,关注香港文化的中西交融性,如钱虹的《香港究竟是不是“文化沙漠”》[7]、马霆的《香港文化面面观》[8]、杨益群的《走出“香港文化”评介的误区》[9]。同时,学者也开始关心香港对大陆文化的影响,首先探讨的就是受地缘因素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如安兴本等人的《香港文化对大陆的影响》[10]、陈丽君的《香港文化对珠江三角洲影响之现状及趋势分析》[11]、关志钢的《香港文化特点及其对深圳的影响》[12]、李小甘的《试述深港文化关系》[13]。

    97年及回归后的几年间,学术界研究了香港文化发展的独特历程,研究重点在香港文化认同问题及“一国两制”下对香港文化发展的展望。如吴仲柱的《香港文化现状及其走向分析》[14]、严家岳的《香港文化现象的分析与展望》[15]、吴江的《香港文化认同问题》[16]、李道湘的《试论九七之后香港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17]。此时香港文化交融下,陆港之间的相互影响也逐渐扩大,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葛华的《香港文化与内地文化的双向作用》[18]、杨匡汉的《文化的驿站——香港与内地关系的一个侧面》[19]。

    从文化史微观的城市建筑和饮食文化角度来看,吴耀东的《当代香港建筑的发展历程》[20]提出了英国殖民初期香港建筑的布局和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殖民主义色彩,但未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方元的《97后的香港建筑:变与不变》[21]进一步探讨了香港建筑中殖民文化的倾向。这一阶段对于香港建筑所体现出的殖民特点有一定研究,但研究内容和层次划分,倾向于建筑学。晓理的《风靡香港的快餐店》[22]率先着眼于外来饮食对于香港饮食文化的影响。吴燕和的《港式茶餐厅——从全球化的香港饮食文化谈起》[23]从人类学角度讨论香港饮食文化的多元性。文化饮食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茶餐厅代表了香港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很好的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性。

    在近十年间对于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研究并没有很大突破,文化史研究重点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尤其是电影艺术的研究如《王鹏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24]、李大伟的《内地和香港在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研究》[25]。何志平的《文化政策与香港传承》[26]一书,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分析香港的文化交融。总体上来看,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没有新的成果出现。

    二、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研究的现状分析

    1、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研究的地位

    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属于文化史范畴,从香港史研究的范围来看,学术界着重于研究香港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对文化史的研究不够重视。香港是“一国两制”的率先实践地,一些学者也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可以借鉴香港模式,因此对于香港政治史的研究相对较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共党史专业也有专门培养研究港澳台政治史方向的人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也下设台港澳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也多半为政治史。8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腾飞,一度位于亚洲四小龙的位置,金融业作为香港的支柱产业,自然而然吸引了更多的人的关注。在珠江三角州,前店后厂模式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也专门研究香港经济。但香港从最初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发展到今日的国际化大都市,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英国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对香港文化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香港与大陆血脉同宗、文化同根,中西文化的交融在香港更为突出。对于文化史的研究,无论从整体学科来看还是从史学界的研究来看,都相对薄弱。研究者所能获取的一手资料有限,并且多数研究者缺少香港文化的实际体验经历。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性及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还没有被学术界真正认识到。总体来看,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研究动力不足,并且缺少后备力量。

    2、研究角度的单一性

    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研究范围其实十分广阔,包涵思想文化、教育理念、宗教信仰、文化心理、城市建设等都是它的分支。但就目前来看,从历史学出发的研究角度相对单一,研究面窄。近些年来的研究大多走了97年前后研究的老路,与其他专题之间缺少联系,总体相对孤立。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也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研究多从一种俯视的角度来展开,多半从大陆的角度出发,明显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形态色彩。这使得文化史的研究偏向于政治理论化,缺少了文化史应有的魅力和独特的美感。

    3、文化的稳定性与现实的多变性

    英国对香港的殖民是历史问题,具有稳定性,但世界大环境的改变和中国大陆的崛起使得香港文化具有多变性的特点。文化的稳定性与现实的多变性并不矛盾,文化的原始性和传承性特点决定了它的稳定性,在很长一个时间段里不容易改变。香港文化的本质内涵亦是如此。但在英国殖民时期,香港文化的特殊性及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与外在因素的密切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对香港文化的研究不能从俯视的角度出发,或是停留在展望的阶段,一定要根据现实的发展情况,结合实际出现的矛盾及问题,追根溯源对其进行深层分析及探究。

    三、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研究的发展趋势

    1、研究角度的划分

    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属于文化史研究范畴,包涵概念十分庞大。对于文化史的研究,前些年多从宏观整体角度出发,近些年来相对细化。从研究内容的地位上来看,整体和部分都应该并重。只注重整体研究容易陷入空泛、漂浮的误区,作为文化史研究的重要部分,今后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研究角度应该从微观入手,当对微观事物和现象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成果,可以综合起来,研究文化整体。

    这一议题与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英国都有密切联系,各地研究者由于教育和生活背景不同,在分析、评价某些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时候,站的角度也有所不同。研究中应当减少意识形态对研究者的干扰,尊重差异,增加交流,使得研究更加客观和深入。

    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最直接体现香港文化的特点,是香港文化史研究的根基。它与政治史、经济史密不可分,与社会史,关系史更是紧密相连。在研究过程中,应当重视各专题之间的联系,减少主观臆断,以一个更客观的态度和更全面的角度来综合分析问题。

    2、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从研究的深度来看,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其内在成因更是错综复杂。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表面叙述、单纯罗列的层次上,要由表及里,深刻分析事物和现象的本源。香港的中西方交融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所以研究不能停留在理论化的交融之中,应当注重文化背景的构建、人文心里的变化和沟通交流的过程;同时,也要看到到交流背后的影响和最真实的社会发展情况。文化外在的表象只是研究文化史的入口,研究应该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从研究的广度来看,研究的时间范围可以扩展开来,从初始殖民阶段到殖民扩展阶段再到后殖民时代,时间跨度很长。文化史研究的内涵十分丰富,例如香港居民日常的衣食住行、建筑特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等都是与香港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能反映殖民时期香港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其独特的魅力,很有研究价值。

    以上主要就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研究的发展进程、现状及研究趋势经行了评述。总体来看,学术界对香港的研究在97年前后是一个高潮,97年之后逐渐变缓。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其中对于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研究时有提及,但总体来说,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新意。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已经终结,但殖民留下的印记并未消除,反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一方面可以从他们的研究中得到启示;同时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深入思考,以推动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德良:香港的文化特征.载《南风窗》,1988年第9期。

    [2]朱树:香港文化掠影.载《世界文化》,1994年第1期。

    [3]肖贤彬:“香港人”的文化观照.载《当代港澳》,1994年第1期。

    [4]钱虹:香港究竟是不是“文化沙漠”.载《社科信息文荟》,1995年第21期。

    [5]杨益群:走出“香港文化”评介的误区.载《特区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7期。

    [6]吴仲柱:香港文化现状及其走向分析.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7]严家岳:香港文化现象的分析与展望.载《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第2期。

    [8]李道湘:试论九七之后香港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7年第9期。

    [9]杨匡汉:文化的驿站——香港与内地关系的一个侧面.载《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10]吴耀东:当代香港建筑的发展历程.载《世界建筑》,1997年第3期。

    [11]王鹏: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载《经济界》,2007年第2期。

    [12]何志平、陈云根:《文化政策与香港传承》,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相关热词搜索: 中西文化 英国 香港 评述 交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