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浅谈十院校《中国古代史》(新版)中的文物考古材料

    时间:2020-08-24 07:50: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文物考古,商榷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08)22—0078—02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是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组织山东大学、西北大学、杭州大学、南充师院等十所院校联合编写的大学文科教材,20多年来多次再版,目前使用的是新版。教材颁行以来,不少学者发表文章对教材进行评述或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促进了教材的进一步完善。但鉴于所有的评述文章,都没有从文物考古材料角度进行讨论,本文拟对此做一初步考察。

    文物考古材料在中国古代史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十院校《中国古代史》教材在编写、修订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很重视,注意吸收文物考古方面的最新成果作为编撰原则之一;但笔者也注意到,《中国古代史》(新版)教材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拟按教材的章节及页码为序提出自己的管见。

    1 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中“猿人”、“古人”、“新人”的概念。

    这些概念曾在古人类学界长期使用,但目前学术界多用“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等更为科学的提法来分别代替“猿人”、“古人”、“新人”的概念。不过,像“北京猿人”、“蓝田猿人”这些习用已久的提法可以继续沿用。

    2 第1页第二段:“到了距今300万年以后,世界一些地区的古猿学会了制造工具,最原始的人——猿人和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开始形成。”

    根据现在的考古材料和研究成果,学术界倾向于把人类进化史上人属的最早成员称为“能人”,拉丁语意为“手巧的人”,指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人。在非洲发现的能人生活在距今160-250万年间,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石器。因此,该表述似可改为:“到了距今二三百万年,世界一些地区的古猿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最原始的人——能人和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开始形成。”

    3 第2页:关于蓝田猿人的介绍。

    教材把分别出土于陕西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的直立人化石混在一起介绍欠妥。事实上,公王岭头骨化石和陈家窝下颌骨化石显示的原始性状明显不同,时代也有较大差异。公王岭化石所在地层年代测定数据有3个:一是距今100万年,二是距今80~75万年,三是距今110~115万年;陈家窝化石所在地层年代测定数据有2个:一是距今约65万年,二是距今约50万年。

    4 第5页倒数第二段第二行:“许家窑和丁村遗址出土的石器多为打击碰撞法制造。”

    石器打制方法有摔击法(投击法)、碰砧法、锤击法、砸击法等,没有“打击碰撞法”一说。实际上,丁村遗址的石器多为锤击法、摔击法和碰砧法制作,而许家窑则多使用锤击法和砸击法。

    5 第一章第二节“原始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社会”部分。

    教材介绍了不少考古发现,但材料稍显陈旧。最近一二十年来,在我国南北各地都发现了距今一万年上下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华北地区除教材中列举的河北徐水南庄头外,还有北京东胡林等遗址,南方有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广东英德牛栏洞以及浙江上山㈣等遗址,这些材料可适当补入教材。

    另外,教材第10页介绍“长江流域的遗址”,有必要先简单介绍该区域考古学文化发展的概况,然后再举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例子。

    6 第10页最后一段到11页第一段:“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河姆渡文化,被认为是江南地区迄今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遗存。”

    事实上,河姆渡文化在今天已经不是江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教材无“时代”两字,欠妥)遗存。近年新发现的跨湖桥文化(距今7、8千年)和上山文化(距今1万年前后),都比河姆渡文化要早。另外,河姆渡文化虽然在江南地区很有代表性,但良渚文化也毫不逊色,甚至比河姆渡文化的影响更大,因此,“最有代表性”的表述不准确,宜改为“较有代表性”。

    7 第11页第一段:“其后发展起来的马家浜文化或草鞋山文化分布范围更广……距今6000年左右,它们发展成甚为发达的良渚文化。”

    这句话有三处欠妥:一是“草鞋山文化”的名称。吴县草鞋山遗址堆积较厚,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属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考古学中使用的“文化”一词有特定含义,“专门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别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其命名需遵循一系列原则,草鞋山遗址的发现虽然有重要意义,但不符合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原则,因此未能提出“草鞋山文化”的命名。二是它们发展成良渚文化的说法。一般认为,马家浜文化分马家浜和崧泽两个类型,其中的崧泽类型发展为良渚文化。学术界也有人认为马家浜文化的直接承继者为崧泽文化,而崧泽文化发展为良渚文化,这种看法似乎更占优势。第三,良渚文化的出现时间不是在距今6000年左右,而是距今5300年左右。

    8 第12页第2段:“吴县草鞋山遗址发现的碳化谷粒经鉴定已有籼、粳两个品种,证明早在7000年前,我国就开始人工栽培水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早期稻作遗存的发现方面有重大进展,主要有如下几处:湖北枝城城背溪、河南舞阳贾湖、湖南澧县彭头山、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广东英德牛栏等,详细情况可参阅陈文华《农业考古》一书的“农作物的驯化和栽培”部分。前不久又发掘了浙江上山遗址,遗址的夹炭陶片和红烧土中发现了炭化稻壳和叶片,根据对植硅石和形态研究,这些遗存同时具备野生稻和栽培稻的特征,说明这个时期已经有了人工干预的行为。上山遗址的时代大约在距今11400~8600年间。

    上述遗存的发现大大促进了我国稻作农业起源的研究,虽然对个别问题尚存一些争议,但取得了不少共识,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我国先民开始栽培水稻的时间是在距今1万年前后。

    9 第14页第五段:“在红山文化遗存中发现的玉龙、玉猪,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批玉器。”

    事实上,玉器在早于红山文化的一些文化、遗址中常有发现。东北地区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内蒙古兴隆洼文化(距今7、8千年)、沈阳新乐文化(距今约7000年)都出土了成批的玉器,它们的时代比红山文化(距今约500G多年)要早很多。此外,我国其他地区也有大量玉器出土,如太湖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北阴阳营文化,淮河流域的凌家滩文化,长江中游地区的大溪文化,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等都出土过不少精美的玉器。这些文化与红山文化大致同时而略早。

    10 第49页第二段:“四川成都三星堆祭祀遗址。”

    三星堆遗址虽与成都相距仅数十公里,却不属成都,属四川德阳广汉市。

    鉴于十院校《中国古代史》(新版)的较大影响力,笔者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促进教材的不断完善。以上10条是笔者研读教材时发现的文物考古材料方面的纰漏,在此提出与编者及学界讨论,不当之处请斧正。

    相关热词搜索: 古代史 浅谈 考古 中国 文物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