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论现代契约理论和企业理论的演化

    时间:2021-02-17 07:58: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基于契约理论的分析视角,回顾了企业理论的研究历程,指出了契约理论在分析企业方面的优势所在。文章同时还兼评了对于企业理论研究的经典文献。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指出了在未来企业理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契约理论 企业理论演化 演化路径

    一、现代契约理论的概念。方法及框架

    契约理论.又被称为合约理论或合同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总的来看,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契约理论源头阶段.古典契约理论阶段.新古典契约理论阶段和现代契约理论阶段。现代契约理论阶段,尤其是运用博弈论和机制设计研究契约问题,对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给予了强有力的解释。

    契约理论的发展基础.或者说是其分析契约关系所依赖的基础工具和框架,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四点:科斯定律,即在资产或资源的使用具有冲突的情况下,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那么产权可以保证效率,所有权的归属对于最终的结果(效率)没有影响,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新古典研究模式的新范式。(王苏生,2006)。西蒙的有限理性,有限理性的提出改变了新古典分析范式的基本假定。(科斯等,2003)。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情况下经济行为的研究,它使得我们的分析可以触及到很多问题的本质。(科斯等,2003)4.威廉姆森的资产专用性命题,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指只能专用于某种交易和某种交易模式的资产.包括实物.人力资本,场所及商标等(Claude Menard and Mary M.Shirley,2008)。

    契约理论可以被运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非经济学学科,当然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或者说是相关领域可以近似的概括如下(这里忽略了行为经济学以及神经元经济学)。

    (一)契约理论与现代企业理论

    用契约理论研究现代企业.尤其是研究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代股份公司,是契约理论研究的前沿。对于现代企业理论,从其所运用的方法上划分,可以分为三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当然,这三个理论对于解释企业组织结构、内部激励及企业的边界问题相辅相成。在下文中,我将结合新古典企业理论,对于运用契约理论研究现代企业的优缺点进行评述。

    (二)现代契约理论与经理市场

    这里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设计契约解决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引起的可能的利益冲突。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理签订契约以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具体来说.就是对于控制能力的研究,控制能力在经理之间是如何分配和安排的,如何提供的,以及如何再分配控制权。

    (三)现代契约理论与金融契约理论

    金融契约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企业的融资决策,也就是指企业在融资中寻求最合适的资本结构和融资签约,以使企业融资成本最小化,承担最小的融资风险。二是信贷配给问题,这尤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不完备资本市场的研究。此类问题的研究方式一般是隐契约理论和不对称信息契约理论。三是金融中介代理理论,这将引起对于传统信贷理论进行重新的审视。

    (四)现代契约理论与经济组织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范式下是不考虑组织理论的。詹森和麦克林认为,如果具有完全的转让权和控制收益权,通过市场便可以解决对代理人的控制和激励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讨论如何运用契约理论在信息成本和激励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二、企业理论的演化——从新古典到契约理论的发展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现代企业理论中.新古典企业理论是所有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标准观点。对于新古典企业的论述要追溯到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在运用契约理论的三个范式讨论现代企业理论之前,必须弄清新古典企业理论的特征及優缺点。新古典理论主要从技术的角度看待企业,并假设企业由一个无私的经理经营,他对投入和产出水平的选择都是为了使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水平。从积极方面来看,该理论在一般意义上强调了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了规模收益作为企业的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完全竞争的假定下,该理论分析了在无生产效率损失的情况下企业最优的生产选择如何随着投入和产出价格变动而变动:该理论在解释一个产业的整体行为以及企业之间策略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方面,一直非常有用。(Tirole,1988)但是该理论有以下缺陷:首先,它完全忽略了企业内部的激励问题,企业被看做是黑匣子,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效率损失:其次,这个理论没有涉及企业内部的组织问题;第三,这个理论并没有确定企业的边界在哪里.并且在平均成本曲线的背后隐含着这样一个假设,企业的经营能力固定,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平均成本上升的不经济部分不能通过雇佣另一名经理来避免或大大的降低(哈特,2006);第四,新古典企业理论忽略了专业化生产问题以及产品的多样性问题(安同良、郑江淮,2002)。总之,新古典理论既是企业规模理论,又是部门或是工厂规模理论。

    (二)委托代理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

    如上所述.新古典理论完全忽略了企业内的激励问题.而委托代理理论的出现试图纠正这一错误。委托代理理论对于企业做了更为丰富和现实的描述,将激励问题融入了新古典模型中,并通过经济主体之间相互提供合约来研究其行为关系.出现了有关最优激励机制的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对一揽子经营报酬的决定因素及其生产组织的某些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揭示。Williamson(1988)指出,从分析方法的角度来看,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单位为个体,企业或公司运作的成本来自于剩余的损耗(residual loss),从效率的角度来说,其对于最优合约研究的关注点在事前的配置上(ex ante alignment)。委托代理理论的缺陷在于.委托代理的视角既适用于世界上只有一家巨大公司的企业(这家企业由许多部门组成,各部门之间通过合约相连接),又适用于许多独立的小企业由不太紧密的最优合约连接的情形。同时,委托代理理论遗漏了缔结合约本身具有一定的成本。虽然该理论把所有的签约成本归结为观察可变量的成本.但是这与签约成本并非同一个概念。

    (三)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科斯(1937)的经典文献。交易成本理论直接指出了委托代理理论中遗留的最大问题:现实中.合约是不完全的。这种不完全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人们是短视的,难以为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出各种详细的计划,也就是说,人是有限理性的.没有办法实现阿罗一德布鲁经济中不确定条件下的完全保险。其次,缔约各方很难用共同的语言来描述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此外,即使各方可以对将来进行计划或者协商,仍可能存在不可观察,或者是不可被第三方(仲裁或监督机构)所观察的变量,那么就会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在这种条件下,交易成本理论引入了不完全合约。也就是说,缔约合约各方对于不完全合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修正或者重新协商。重新协商或修改产生了缔约的三个成本,

    各方可能会对修正合约的条款争论不休,这可能既耗时,又浪费资源,造成无效率;缔约双方有可能具有不对称信息,所以他们可能达不成有效率的协议:由于合约的不完全,交易双方会弱化事前关系专用性投资。Williamson(1988)指出,从分析方法的角度来看交易成本理论分析的单位是每次交易,其关注的焦点在于资产的专用性上,成本产生于合约的不完全性上,从效率的角度来说,其对于合约研究的关注点在不完全合约事后的治理方面(ex post governance)。交易成长对于企业边界的界定依旧遵循科斯(1937)所提出框架。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的交易费用,所以市场中有企业存在。其边界在于两者的交易费用相等的地方。科斯(1937)对于企业边界的界定是含糊不清的,他仅仅指出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小于市场交易成本,但是并没有说明这种差异从何产生。交易成本理论的重大缺陷在于,它对于企业的行为没有办法解释。如果两家企业合并成一家单独的企业,合并后的企业的成本会有怎样的变化?交易成本理论同时认为,争论问题和套牢行为(hold up)在单个企业内会减少。但是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机制,交易成本理论无法解释。

    (四)产权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

    无论是交易成本理论还是委托代理理论.对于日常企业行为的解释都是含糊不清的,具体来说,它们都没有办法解释企业之间合并行为.更不用说是解释为何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产业以合并为主要特征,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企业的非合并状态会成为产业的最佳状态。那么,必须出现一些新的理论对于交易成本和委托代理理论进行提炼式的概括。这样的努力可以归功于Williamson和哈特,一个将其思想用逻辑语言描述出来,而另一个则将其模型化。产权理论的出现在交易成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将对于现代企业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它的关注焦点在于企业行为上,虽然作为理论的衍生,它同样解释了企业的边界,内部激励,组织结构等问题。正如前述,产权理论认为,既然合约是不完全的,那么所有权是权力的来源。所有权在企业中表现为所有者对于企业的产权。与标准的产权定义不同,产权理论认为,产权是指一项资产所有者对于该资产的剩余控制权。对于企业行为的讨论,就必须关注交易成本的来源之一,关系专用性投资的扭曲。产权理论的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层级结构和权力的分配所组成.它的边界在于关系专用性投资于一般投资之间匹配程度所决定,当然这也是解释企业的行为的理论基础之一。

    三、简评契约理论

    从新古典理论到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至产权理论.虽然很好的刻画了对于现代企业研究的变迁过程。但是,这似乎看起来仅仅适用于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虽然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合理描述亚洲各国的企业,但是其适用范围值得商榷,并且这些精炼的理论在某些程度上所能夠达到的解释力是非常模糊。西方经济学主流认为.想要说清楚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解释make or buy的问题。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先做大还是先做强?在西方发达国家,诚信的制度环境相当于是外部给定的,如果哪家企业在交易过程中有不诚信,或者说是很大程度的欺诈行为,那么这家企业将会受到行业协会和其他企业的大力排斥。但是考虑中国现实情况,诚信成为了树立企业形象的标志。换句话说,西方经济学对于企业理论研究中假设的一些外生变量,有可能实际运用到我国现实情况中成为内生变量.我们同样也要注意到.日本的企业的工资制度似乎和西方企业理论中的企业内部激励问题是一个悖论。所以,对于亚洲,尤其是中国或是日本等国,界定企业的边界,组织结构,内部激励等问题,不能简单的从不完全合约等角度考虑。这里,我认为,不妨从知识的视角进行考虑。企业为何会产生,我认为是专用知识和一般化知识结合的结果,市场的作用仅仅是知识交换的场所。企业的产生有点近似于偶然,因为并非所用的专业化知识和一般化知识都可以相匹配,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够相结合。那么,企业的边界就在于知识的边界,不同的专用知识吸收不同的一般化知识.直到边界上的一般化知识对于其中心主用知识的附着作用没有差异。那么企业规模的大小实际上是取决于管理层的知识,也就是企业核心的专用知识。这种知识越丰富,企业的规模越大,反之亦然。我们同样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并非所有的互补形资产的并购都是成功的,虽然它们之间有并购的冲动。如果从企业的知识构架上来看.即便是专用的互补的知识相合并.由于其周围附着一般化的知识.我们并不能确定这些一般化的知识是互补的还是相互排斥的,专用知识的合并必然关系到一般化的知识的重新组合,那么在组合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便是很难预测了。诚信的重要性在于它扩大了企业的边界。诚信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这种机会带来的是企业可以吸收更多新的知识。也就是创造了所谓的市场秩序,对于市场秩序的完整的讨论,可以归功于哈耶克的名著《自由秩序原理》。所以,一切有利于企业知识边界扩充的行为都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虽然这种知识吸收的成本并不一定是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包括我们日常所看见的,一些企业的“人脉”的成本。上述观点仅代表自己的看法,还是相当的不成熟,请老师批评和指点。

    相关热词搜索: 演化 契约 理论 理论和 企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