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浅谈民盟“超越独立”立场的转变及其原因

    时间:2021-02-19 07:51: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论述了中国民主同盟的中间路线形成及其破灭过程,并科学地分析了这一转变的內在因素和外部原因。通过对民盟的历史考察,深刻地揭示了民盟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民盟;中间立场;原因

    民盟的前身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是在抗日战争的紧急关头成立的,其目的是联合中间党派以调解国共冲突,团结全国的力量共同抗日。开始时它是以国共之外的第三者的中立形象出现的,然而到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时,它便公开宣布“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放弃了“超越独立”的中间路线,和中共站到了一起。对于民盟这一立场的转变,既有外部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内部的积极因素的发展,导致民盟自然的和共产党携手合作。

    一、民盟“超越独立”中间路线的形成及破灭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针对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政策,国内一些有识之士为了实现国内的团结抗日,决定成立一个由多党派组成的团体。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正式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由三党三派构成,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因此,这个组织的纪律松散,盟员都有双重身份,盟员的复杂性也导致动机不一,有的盟员同情中国共产党,想利用同盟把国统区的中间力量联合起来,有的则想利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矛盾与斗争扩张第三种力量,捞取一些政治的、经济的利益。而民盟本身代表了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阶层。他们不满国民党一党独裁,又不赞成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张,因而提出第三条道路的政治路线,其核心是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认为中国社会中有左中右的分野,左派要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右派要走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道路,这都不是中国所应走和能走的,中间派要实行的政治路线是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在政治方面主张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把它变成为多数平民所共治的民主政治。同时在经济方面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实施进步的土地改革。对外主张“兼亲美苏”,做美苏合作的桥梁,不做美苏冲突的牺牲品。对内主张“调和国共”,跟左翼党派合作,共同制止右翼党派的反动政策,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和政治立场,不可无原则的附和左翼党派的主张。

    自建立开始,民盟就奉行中立政策,幻想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走一条所谓“中间路线”企图借助西方的政治民主加上中国的经济民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社会。针对国民党在1946年召开的所谓国民大会,民盟在南京发表了书面讲话明确表示,民盟“只有超然置身与事外的途径,以求良心之所安”。“我们愿保持在内战环境中超然独立的第三者地位,以调节武力党争上继续尽其最大的努力”。可见,民盟是不赞成国民党的内战政策的。正是因为如此,国民党把屠刀指向了民盟。1947年5月,国民党中央社就发表了捏造的所谓《中共地下斗争路线纲领》及某观察家谈话,诬蔑民盟、民建等民主党派已成了“暴乱工具”,这是国民党发出的打击民主党派的信号。1947年10月1日国民党政府新闻局局长董显光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民盟是中共之附庸,民盟分子破坏总动员,参加叛乱,反对政府。1947年10月7日,国民党西安警备司令部公然枪杀了民盟中央常委兼西北总支部主委杜斌丞。10月27日,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发言人以民盟“勾结共匪,参加叛乱”的罪名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11月5日民盟在上海的一部分领导人被迫同意民盟解散,次日以张澜的名义发表了《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解散公告》,宣布自即日起民盟总部负责人辞职,总部解散,盟员一律停止政治活动。这样,存在了七年的民盟被非法解散,也宣告了中间路线的破灭。

    民盟在遭受巨大打击之后,痛定思痛。其政治路线开始转向。1948年1月5日至19日,中国民主同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香港举行。大会严肃地批评了以往的中间路线,认为民主同盟地立场“应该是革命地立场”,反对中立地态度。所谓中间路线,认为“自本盟被南京反动独裁政府勒令解散以来,一切所谓‘中立’、‘中间’地说法,老早已被彻底粉碎了”。认为民主同盟过去和平、公开、合法的方式争取民主已经失败,今后应当“积极的支持以人民的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从此之后,民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彻底摧毁南京反动独裁政府,为彻底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

    二、民盟立场转变的原因分析

    (一)內因:民盟内部的斗争使左派力量明显增强

    民盟包括三党三派,其政治倾向不尽相同,第三党与救国会比较亲近共产党,是盟内的左翼,青年党、国社党则比较倾向国民党,是盟内的右翼,而职教社、乡建派与无党派人士则属于中间派。抗战胜利前,民主同盟的内部斗争主要是反对青年党把持党务。青年党是反共亲国民党的,所以反对青年党把持盟务,多少也含有反对国民党之意。

    反对青年党把持盟务的第一步是1944年9月19日召开的民主政团同盟全国代表会议,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将民主政团同盟改名为民主同盟,取消同盟的团体会员制,以后盟员一律以个人名义加入。这样一方面不再以党派的大小决定其在盟内的地位,同时使得许多无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甚至包括一部分共产党员得以加人民盟。1945年的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削弱了青年党的地位,在这次会议上,昆明、重庆和成都的无党派盟员代表同救国会、第三党以及国社党、职教社、乡建派的人盟盟员的代表联合起来,在大会中采取联合行动,控制了整个大会的形势,压倒了在盟内的青年党党员。在增选民盟33个新执委时,本来预计一个青年党党员都选不上,后经张澜的疏通调节,才使青年党的两个盟员当选了新的中央执委。青年党也认识到大势已去。在参加政协问题上,青年党正式与民盟决裂,这使得民盟的政治立场向中共迈近了一大步。为了开好政协会议,民盟和中共密切配合,互相支持。中共代表团还和民盟代表团达成一项谅解,即双方在提出重大政治主张之前,必须事先经过协商,这样民盟的观点基本上都能和中共保持一致。民盟明确支持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反对蒋介石与青年党提出的“抗战建国纲领”。由此可见,民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同中共站到了一起。

    随着民盟一步步地向中共靠近,国社党对其的不满也逐渐增加。国社党主张以国家民族为本位,反对阶级斗争,主张修正的民主政治,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实行渐进的社会主义。抗战胜利以后,国社党(后改为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基本上还能与民盟保持一致,但最终在参加伪国大问题上同国民党站到了一起。民社党在参加伪国大的同时,也开始分裂。一部分左翼如张东荪、孙宝毅、叶笃义等比较能接受民盟与中共的密切关系,宣布退出民社党,继续留在民盟内。青年党和民社党从民盟内部分裂出去后,民盟与中共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他们不再坚持“超然独立”的中间立场,认识到在是非曲直之间绝

    对没有中立的余地。

    民盟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由沈钧儒、章伯钧以民盟中常委名义领导全盟工作。周新民代理秘书主任,沈志远代理宣传委员会主任,冯裕芳代理国内关系委员会主任,萨空了代理国外关系委员会主任。其中沈钧儒、沈志远、萨空了是救国会成员,章伯钧是中国农工民主党成员,周新民同时还是共产党员。至此,民盟已基本上被左派控制。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民盟内部还有许多共产党员,这些同志从多方面影响了民盟的政治立场,拉动民盟不断向共产党靠近。

    由此可见,民盟政治立场的转变首先是由于民盟内部力量斗争和博弈的结果,是内部积极因素的发展导致民盟最终和共产党走到了一起,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

    (二)外因: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与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前文已简单论述了民盟内部政治主张的不同是民盟立场转变的主要原因,而政治主张的不同是在外部因素的诱导下才渐渐暴露出来的,而最重要的诱因就是国共关系的恶化。两个拥有实力的政党政治主张的尖锐对立和不可调和,使得民盟试图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搞平衡、走中间道路的策略不仅没有成效,同时还引起了国共双方的不满。没有任何硬性依靠力量的民盟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一。

    一方面,蒋介石残酷的打压使得民盟的第三条道路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由于民盟极力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又与共产党进行广泛而密切的合作,蒋介石对此极端敌视、甚至破坏。1947年,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民盟的解散反映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表明民盟坚持的中间路线的彻底破产。历史事实已经证明:正是由于民盟的被迫解散,才使全国人民看清楚了国民党反动派所标榜实施“宪政”的“三党政府”的欺骗性才真正唤醒了那些对国民党存在幻想的主张“中间路线”的人,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同时,民盟的被迫解散,证明民盟及其他一切民主党派只有放弃“中间道路”,接受中共的领导,参加到人民革命斗争的行列中才是唯一的出路。

    另一方面,中共对民盟的帮助、支持态度,对其内部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动摇情绪予以教育、斗争,推动民盟不断进步。早在民盟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解放日报》为此发表了社论,同时刊登了其成立宣言。在民盟遭受挫折时,中国共产党积极协助其渡过难关。同时,中共特别注意在斗争中求团结,在斗争中提高民盟的认识。如全面内战后,中共为了教育民盟,耐心等待所谓第三方的调处,对居中间者争取到底。而针对梁漱溟所谓“折衷方案”,周恩来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后来梁也意识到了错误,撤回了方案。民盟被迫解散后,新华社发表时评,抗议蒋介石的法西斯暴行,同时对民盟的历史予以肯定。

    中共共产党灵活的统一战线政策,很大程度上争取了民盟的进步势力,推动了民盟政治立场的转变。可见,民盟的内部斗争使得民盟内部亲蒋反共分子都离开了民盟,民盟的权力被亲共的左派所控制,他们在政治上同中共密切配合,并渐渐地接受了中共的领导,从而放弃了所谓的“第三条道路”。我们在分析中间道路破产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专制独裁的国民党对民盟的迫害,使民盟最终被迫放弃中间道路,走向同中共联合的道路,还要看到民盟内部的斗争和分裂使得其本身也渐渐地偏离了中间路线。

    责任编辑 王洁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民盟 超越 立场 独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