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流光溢彩,清新淡雅的诗化散文

    时间:2021-02-23 07:58: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郁达夫的散文拥有诗化的语言,诗化的节奏,诗化的意境,诗化的思想,故在某种程度上把他的散文看作是诗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将其看作是放大了的诗歌也未尝不可。《故都的秋》是郁达夫最有韵味的散文作品之一,无论从主题来看,还是从语言,布局来看,都是散文中的一篇上乘之作,全文处处展现着流光溢彩的诗画之美。《故都的秋》形式上虽是散文,但文章中没有一处不透漏着诗的神韵,故本文尝试借用闻一多先生提出的诗歌三美理论为切入角度,试对这篇美文的主题,语言,结构布局方面进行一番新的品读与分析。

    关键词: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诗化散文

    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奠基者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在我看来,郁达夫的散文拥有诗化的语言,诗化的节奏,诗化的意境,诗化的思想,故在某种程度上把他的散文看作是诗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将其看作是放大了的诗歌也未尝不可。这样看来,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三美理论对散文的品读鉴赏方面也是很有指导参考价值的。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最有韵味的散文作品之一,无论从主题来看,还是从语言,布局来看,都是散文中的一篇上乘之作,全文处处展现着流光溢彩的诗画之美。正如作者在文中写到的,对秋要“感受的到底”“赏味到十足”才可,我们不妨借用闻一多先生的诗歌理论为切入角度,对这篇以秋为主题的美文进行一番感受和赏味,不说能达到十足的境界,但求能一领其中的意境与魅力。

    一、主题:秋

    正如作者在文中说到的,“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在一年四季中,可以说唯有秋天能给与人类一种沉静下来的力量。

    秋所拥有的这种魔力,首先是从触觉上带给我们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自古以来,秋来即寒,秋那微凉的气息足以让人为之一颤。伴随着触觉的感受,紧接着随之而来的就是视觉与听觉上我们与秋的碰触,“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满目的秋色映入眼帘,清冷,高远。作为有感觉有情趣的我们,在这浓浓的秋意中当然少不了思绪上的纷飞与遐想,任我们那敏感细腻的神经的触角去碰触这个愈渐沉静的被秋笼罩的世界。

    郁达夫在文中讲到,在皇城人海中租一间破屋“也能感受到十分的秋意”,从“早晨起来”到看到“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再到听到“驯鸽的飞声”,最后到“泡一碗浓茶”,无非也是从触觉上,视觉听觉上以及思绪上去感受秋的深意。

    四季的轮回每到秋这里都是一个转折,昭示着大自然的时序之轮从未停止,它总是缓缓地缓缓地在向前转动。郁达夫以秋入题,首先在主题上就给全文奠定了一个悠远清寂的主基调。

    二、语言的两美

    (一)音乐美——秋的声音

    闻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论之一“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这样整首诗歌读起来才会字字珠玑,朗朗上口,就像曲子一样的婉转回旋,优美动听。这样的要求其实同样适用于散文。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用了一种近乎吟唱的方式引出了令他魂牵梦萦的“故都的秋”。“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三个“来得”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迫不及待地对北国的秋进行感叹的心情,三个词“清,静,悲凉”更是道出了作者对北国的秋的深刻的感悟。“我的不远千里,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两个重复相连的“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回环衔接,读起来流畅至极。梁实秋先生在谈及散文的时候曾说过,“作为散行文学的散文,虽不似是个对语言那样要求对仗,押韵或整齐划一,但是,需要在行文之中长短句相互搭配,抑扬顿挫有致,波澜起伏相间,语调的变化,音节的转换都应有些讲究才好。”①也许这就是散文与诗的共通之处吧,在《故都的秋》中,文章开头短短几句话,长句短句错落搭配,感情时缓时急,信手拈来,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韵味悠长,作者对北国的秋的眷恋与神往也就在这清新淡雅的反复的吟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除此之外,郁达夫在下文对秋的表述中,也处处体现着音乐的律动感。如当作者提到每到了秋天,总要想起北方的“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总是很怀念北方“秋蝉衰弱的残声”,缓缓地叙述中,作者不经意的押韵,不经意的排比,都让一个个生硬的文字活了起来,像是在深情地弹奏着北国秋的声音,秋的旋律。特别是当说到北方的秋雨时,作者对北方人念阵字的引用,更是给整篇文章的音乐性又添上了重重的一笔。至此,秋的声音在郁达夫抑扬顿挫的表述中鲜活起来了,从郁达夫对秋的吟唱中,我们可以看到,散文的音乐美表达似乎比诗歌的更显自由,洋洋洒洒的文字中看似无平仄押韵的乐感,却又处处似清新淡雅的美乐。

    (二)绘画美——秋的色彩,秋的意境

    闻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论之二“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这一点郁达夫在文中也践行的十分到位,全文描绘了数幅韵致悠远,色彩鲜明,错落有致的北方秋景图。

    文中关于秋的第一幅图画便是作者遥想的晨起在破屋中赏秋的情景,那“碧绿的天色”“青天下的驯鸽”“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秋日的深远清寂在作者的叙述中缓缓蔓延开来。特别是郁达夫谈到的对牵牛花的赏玩更是将秋的色彩渲染到了极点,那牵牛花的“蓝朵“再配上“几根尖细且长的秋草”,嫣然一幅流光溢彩的秋景水墨画,让人不禁在秋的意境中沉醉而忘乎所以。

    文中关于秋的第二幅图画更是细腻婉约,玲珑沁脾。北国槐树那“像花而又不是花”的落蕊“早晨起来,会铺的满地”,秋的韵味就在这一条薄薄的花路上延展开去,周围似乎还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作者极简练的表述却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就像一幅几笔便点成的泼墨画,墨迹淡淡,寥寥数笔,意境却悠远的似乎能带着我们走进那画中去。走进去,便是那“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秋的韵致,清清淡淡,不由得让人微闭了双眼,随着郁达夫轻缓的叙述走进画中,去慢慢感受秋的韵味,去感受那“树树秋声”的清新淡雅。

    文中关于秋的第三幅图画,作者一改前两幅的静态风格,转而化作动态描写。一场“奇,有味,更像样”的秋雨,从伴随着“一阵凉风”的下起,再到云去,天青,“太阳又露出脸来”,可谓是言简意赅,用最少的字描绘出了最丰富生动的“秋雨图”。最给这幅图画添彩的便是那“都市闲人”的点染,那“很厚的青布单衣”,那“咬着烟管”在“斜桥影里”的一立,都给这幅秋雨图增添了不少市井气息,秋雨中的生活情趣也就呼之欲出了。

    文中关于秋的最后一幅图画是对北方果树的描绘,那一颗颗“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隐藏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在微微的秋风中,我们似乎能看到这些可爱的小果实乍隐乍现的憨态,在作者描绘的这样一幅秋景图中,我们看到了收获的希望,看到了未来金秋的喜悦。梁实秋先生曾说过,“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接了当的表现出来。”②从初秋枣子的青涩我们似乎能看到深秋时节枣子的成熟,在缓缓地叙述中作者心中对金秋的期盼之情溢于言表,亦将自己对秋的情思干干净净,清清楚楚地表达了出来,十分的恰到好处。

    三、建筑美—结构布局的美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在散文的行文中,我们不妨把“建筑美”引申为“结构布局之美”。

    文章开头两段通过与江南之秋的比较,用极短的文字指出了只有在北方才能领略得到那全开,全醉状态的秋的韵味。接下来的几段分别描绘了破屋赏秋,北国的槐树,秋蝉的残声,北方的秋雨,北方的果树,一段是一景,一段一段平行铺陈,各段主题鲜明,引人入胜,似整整齐齐的豆腐块儿,可以说有大有小,详略得当。

    作者着笔最长的一段是关于秋的文化评论,其中说到了古今中外文人雅士关于秋的偏好的深刻原因,给全文秋意的描绘又增添了一点文化的味道,放在整齐的一幅幅秋景之后,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特别是其中关于对一些批评家观点的质疑,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郁达夫曾说过,“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③以往对于自古以来以秋为题多为颓废情结的说法,这样看来似乎是有些偏颇,我们大可以从秋作为大自然的一景,其对于人的心性影响方面来理解,似乎更说得通些。

    文章最后两段又回复到了精炼简单的语言,又是以极少的文字通过与江南之秋的对比总结出北国之秋的略胜一筹,比喻形象生动,句式整齐划一,作者对北国之秋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可以说最后两段是与文章开头两段的绝妙呼应,至此可以看出,整篇文章结构的精良和布局的巧妙,正是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使得整篇文章的布局在作者看似随意的纵情挥洒中做到了滴水不漏,浑然一体。

    纵观郁达夫的散文创作,无论是前期的以反映社会问题,感时伤事为主题的叙事型散文,还是后期以游记形式描绘山川风景,怀念故人为主题的抒情性散文,都呈现出一种诗性流动的光辉,郁达夫的好友胡愈之就曾在《郁达夫的流亡和失踪》中称其为“天才的诗人”,可见其诗性才华的一斑。郁达夫这篇《故都的秋》形式上虽是散文,但文章中没有一处不透漏着诗的神韵,全文关于秋的描绘,色彩嫩雅淡致,每一幅图景都似一幅水墨画,黑白中点缀着几点蓝色,嫩黄,淡绿,清新淡雅,流光溢彩。全文关于秋的评论也是极字数之少,而务求所表之意之无穷为上,文字点到为止,却字字珠玑,光芒乍现。

    郁达夫曾说过,“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的强。”④在郁达夫充满诗意的文字中,在《故都的秋》这篇充满郁达夫诗意个性的美文中,他的这句话我们似乎可以得到更深的理解。

    相关热词搜索: 流光溢彩 淡雅 的诗 散文 清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