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中国经济如何摆脱“生死时速”

    时间:2021-04-18 07:55: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比讨论如何防止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更为紧迫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如何摆脱“生死时速”,使其增长速度即便有所放缓,也不至于引发“爆炸”?

    作者简介

    卢周来,著名经济学家,任教于国防大学,并兼任当代中国(北京)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防经济研究中心理事等职。专业擅长经济思想史与防务经济学。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其中,第二季度的GDP增速比第一季度下滑了1.6个百分点。而近一个多月来,从中央决策层、地方政府官员到经济学界,几乎都在围绕第二季度GDP增速可能下滑“做文章”:高层为此不惜再次放松刚试图收紧的扩张性政策,地方政府借机试图回逼房地产调控政策松动,经济学界则热衷于讨论中国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

    实际上,如果仅看第二季度GDP增长,增速仍然高达10.3%,肯定属于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绝对是最快的。因与一季度相比有所下滑,就引发上上下下如此焦虑,实在是有些令人不可思议。

    我再次想到今年3月23日美国著名投资公司GMO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国的红色警报》。报告援引某位评论家的观点,把中国经济与好莱坞的惊悚片《生死时速》联系起来。说中国就好像一辆装有炸弹的大巴在路上飞奔,一旦速度小于每小时50英里,它就会爆炸:“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灾难可能就会发生。当中国这部巨型机器最终停滞,这些投资者就会从美梦中痛苦地醒来。”

    从国人对二季度GDP增速放缓的焦虑来看,我们潜意识中的确已经把中国经济看成了那辆“大巴”,一旦慢下来,就会引发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但是,也正如GMO报告所认为的、同时也是常识所告诉我们的: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增长能够长期维持两位数吗?答案是不仅不能够,而且必须设法使其慢下来。实际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自然增长率的7%左右最合适。

    所以,比讨论如何防止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更为紧迫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如何摆脱“生死时速”,使其增长速度即便有所放缓,也不至于引发“爆炸”?答案显然是:必须拆除中国经济这辆飞速行驶的“大巴”上的“炸弹”。事实上,这样的“炸弹”并不止一颗,而是两颗、三颗甚至更多。

    必须拆除的第一颗“炸弹”是观念。两种观念必须反思:一是把“经济增长”视为目标本身。二是认为只有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才能解决其他矛盾。

    来自于利益尤其是既得利益的考量是必须拆除的第二颗炸弹。观念有时只是“表”,利益才是“里”。不少官员、部门或集团关心GDP增长,害怕GDP往下掉,真正的原因是害怕既得利益受损。比如,目前有一种很强大的声音试图把二季度GDP增速下滑归因于“房地产调控误伤了经济”,背地里就是由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与房地产商组成的利益集团试图操控舆论。2009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主要国家富翁财富急剧缩水,而中国在近10万亿天量贷款与4万亿财政投入之下,成为亿万富翁增加最快的国家,这不能不说是“另类”。现在纳税人有理由怀疑:在二季度经济增长仍然有两位数情况下,那些有能力影响决策的集团或部门不断鼓励宏观调控政策维持宽松,到底有多少真想法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他们是否更希望在庞大的基建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发展中实现“掌勺者多占”?

    必须拆除的第三颗“炸弹”来自于体制。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解决中国经济“生死时速”的必由之路。但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我看来,根本上还是依靠体制改革。各级政府官员的“GDP崇拜”根子在于分税制背景下地方组织财政压力很大,在于上级政府考核官员绩效时指标倚重于经济增长,还在于“以行政手段推动经济增长”时,权力可以通过与资本相互利益输送而使官员得利。因此,推动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政治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以“百姓福利最大化”而非“GDP增长最快化”为目标的让人民满意的政府,才能使中国经济真正摆脱“生死时速”。(编辑/若邻)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经济 时速 生死 摆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