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唐宋两代女子服饰审美变迁的内在社会原因

    时间:2020-08-15 07:56: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唐代女子服饰长裙袒露、色彩艳丽、装饰华丽、兼容并蓄、大气开放;宋代女子服饰含蓄雅致、色彩淡雅洁净、款式简朴实用。本文从政治、文化两方面对唐宋两代女子服饰风格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服饰特点 社会文化 审美意识 社会经济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唐统一全国后,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的状态,建立了强大统一的国家,唐代对外开疆拓土,国威四震,国内安定统一。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使汉魏旧学与齐梁新声互补,推陈出新,中午贸易交通发达,异国的礼俗、服装、音乐、美术等引入中原,是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政治、经济高速发展,国泰民安,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盛唐时期更是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风格和豪放开明的时代特征。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承前启后的阶段,曾被世人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但由于国家同周边少数民族的争斗不断,国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国家虽然富足,但整个社会已走向保守,强调理性美,诸如建筑上用白墙黑瓦与木质本色,绘画上多水墨淡彩,陶瓷上突出单色釉,服饰上即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上也反唐代浓艳鲜丽色彩,而形成淡雅恬静之风。因此,唐宋两朝的社会文化背景迥异有别,对女子服饰审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 唐宋两代女子服饰风格变迁

    1 唐朝开放,宋朝保守

    唐朝女子着装非常开放,不亚于现代女性,唐诗中就有“慢束罗裙半露胸”的着装描述。唐代女子的主要服式是襦裙服,其主要特点是上身为短襦,极短,至腰部,领口为鸡心领、方领、圆领等款式,领口深度极低,盛唐时可露胸前乳沟;下着垂地长裙,面料为丝绸面料,颜色有绿色、黄色、红色,装饰华丽,裙腰束至腰部以上,脚穿丝履,半臂披帛,显得身材修长。色彩艳丽、装饰华丽,裙子以黄、绿、红、紫等亮丽鲜艳的颜色为主,多为暖色,红色较为流行,如白居易诗词就有这样的表述:“郁金香汗漪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血色罗裙翻酒污。”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唐代女子服装色彩艳丽时尚。唐朝女裙装饰华丽、名目繁多,表现手法有嵌宝石、镶金、印花、绣花、穿珠等多种手法,有“郁金裙”、“翡翠罗裙”、“珍珠裙”、“柳花裙”等,用金银线或透明的单丝织绣而成,图案逼真,工艺高超,花重色复。

    经过研究出土的唐代壁画、石刻、陶俑发现,唐代服装种类和样式都趋于完美、整体和成熟,其款式和织物都和当时崇尚丰硕体态的审美融为一体,唐代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达到了一个完美的高度,因此在服饰上显现出开放、自信的民族自信心。

    宋代女子服饰风格为含蓄温婉。突出明理雅致的女性气质,趋向于内敛和拘谨。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偃武修文”这种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对宋朝的社会氛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地主阶级到皇宫都以琴棋书画等文人活动作为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儒家思想得到了上层社会的尊崇,服饰风格崇尚儒雅。服饰色彩淡雅洁净,在理学思想的统治下,宋代女性服装颜色崇尚淡雅,强调本色。与唐代女性追崇奢华、艳丽有很大不同,她们喜欢白色、淡粉红、淡蓝、藕丝色、浅黄、青、墨绿等颜色。“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这是宋代诗人欧阳修写的《浣溪沙》,主要表达了宋代理性的审美思想,崇尚水墨淡彩般的雅致。“料想裁缝,白春衫薄”“春衫白新裁”,从这些描写白色衣衫的宋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宋人很喜欢白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主要表现宋代女装呈现平淡清真、质朴无华的情趣韵味。另外,宋代服饰比较注重色彩明暗程度的变化,同一色系往往会有明度上的变化。“忽掩赭黄衣”、“衣染莺黄”、“春衫是柳黄”等语句说明同一黄色色系,但明度不尽相同。

    2 唐朝外向,宋朝内向

    唐朝服饰兼容并蓄,唐朝另外一种流行服饰就是胡服,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皆喜戴胡帽穿胡服,胡服盛行。服饰特点为翻领镶边,袖子窄小,唐代,开衩。据《新唐书·舆服志》记载:“开元中,妇婢衣襕衫,而仕女衣胡服。”而“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等诗歌都反映了胡服对唐代女子着装的影响。唐朝中期,女着男装盛行。天宝年间,出门社交时官员和百姓都喜欢穿紧身胡服,因此女子也争相效仿。《旧唐书·舆服志》记载了官员百姓喜穿胡服的景象:“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在《新唐书·五行志》也有记载:“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唐代女子喜欢的男装常见为半臂与戎装。这二者是唐代比较盛行的女子服饰。戎装主要特点为:头饰为软脚幞头,上衣为圆领或翻领袴袍,裤子为小口裤,穿锦履或皮革靴,系蹀躞腰带。半臂特点为:半袖,袖长在肩、肘之间;短身衣,衣长至腰。女着男装展示了唐代平等与宽容、大气与开放的服饰氛围。天宝年间,有时候士大夫妻子也穿丈夫的衣服,就如《大唐新语》“靴衫鞭帽,内外一贯”。唐朝开明、包容、宽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女着男装的流行。

    宋朝程朱理学以“三纲五常,仁义为本,存天理,去人欲”为主要指导思想,是宋代的统治思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态度,许多艺术形式都追求空灵、含蓄、平淡的意境,表现在服装款式造型上主要突出“遮掩”功能,要求女子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款式以细长为主,装饰简朴,追求清淡的诗情画意之美,整个宋代的服饰风格趋以修长、纤细、朴素无华,色彩质朴而洁净,在形态上不像唐代外向、夸张。

    3 唐朝张杨,宋朝内敛

    唐代女子服饰高贵奢华,款式多,装饰华丽。服装主要以“百鸟群”、“石榴裙”、“散幅裙”、“黄裙”为代表,服装材料珍奇,费工费时。女裙装饰名目繁多,有的嵌宝石、穿珍珠等,都采用金银线或五彩线绣制而成,极其奢华。唐朝女子发髻及面妆是中国历朝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既有承袭前朝,又有模仿异族,当时女子刻意创新,颇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盛唐后,女装袒胸为时髦,如诗云“粉胸半掩凝暗雪”,“慢束罗裙半露胸”就是当时女子装束的写照。唐代丝织品的纹样极其华美,大致可分为联珠纹、宝相花纹、穿枝花、散点纹等,图案造型丰腴,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常用对称构图,色彩艳丽明快。唐女子衫、襦、裙皆施绣纹,唐朝的刺绣分为五色绣和金银线绣,如王建《宫词》“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都是描述女子衣上绣花。

    宋朝统治者多次强调服饰“不得奢华”。宁宗嘉泰年间,以“焚金饰,简纹衣”警示天下。服饰面料追求平淡天然之美,不主张过分奢华。表现出端正庄重、清淡自然的时代风格。宋代最精彩的服饰就是恬淡优雅风格的背子。它是宋代妇女常用的服饰,上至贵族妇女,下至侍从奴婢都喜欢穿用,是宋朝特色服饰。背子款式为直领对襟,袖子分为宽窄两种。衣长有至地、过膝、及膝、膝上四种。在衣襟下摆、领、袖口等处镶有缘饰。衣襟时常敞开,左右可不开侧衩也可开长衩至腋下,突出宋代女性娴淑优雅的气质。

    二 唐宋两代女性的审美意识变迁的社会原因

    1 政治原因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发达的时代,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唐朝的建立,结束了混乱局面,并积极推行修生养息政策,出现了历史有名的“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和经济秩序。唐朝政治开明、社会繁荣昌盛,中外交流频繁。唐代首都长安不仅君临全国,而且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各国使臣、异族同胞紧密往来,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女性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她们身体健康、心情舒畅,为唐代女性大气开放的服饰习惯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唐朝商业繁荣,唐代有许多大城市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海陆交通发达,印度、波斯等中外商人云集唐朝大都市,世界各地的手工业品、农产品汇集在长安等大城市。唐朝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跟服装有关的染织业十分兴旺,唐朝丝织物产量丰富,名目繁多。既有官营作坊,也有民营染织业。河北、扬州、山东、四川等地是当时纺织业最为发达的地方,生产技术十分精湛。唐代棉纺织业和丝织业的高度发达,无论产量、质量均为前代人所不敢想象,连西晋时以斗富驰名于世的石崇、王恺也只会相形见拙,从而为当代女性华丽服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宋代建国之初就开始实行“修文抑武”的国家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大力推行文官体制,公卿贵族累世相传的政治体制逐渐被“士大夫”文官体制所替代,使得文臣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文人风度成为大家的模仿对象。士大夫们不再尚武,养尊处优,体质下降,无力欣赏丰满健康的女性,转而喜欢纤巧柔弱的女子,导致了女性审美观的极大改变。因此,虽然宋代丝织业、刺绣业也十分发达,但服饰变化不大,远不及唐代开放,服色与佩饰不如唐代丰富华贵。

    2 文化制度原因

    唐朝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唐代是一个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朝代。在教育方面,鼓励兴办各类学校,提倡多元化办学。在社会思想上,唐朝形成了以儒学为主,道教、佛教三家并立的文化格局。兼顾发展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宗教,使得唐朝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这种局面让人们产生了一种开放、平等、宽容的心态。宽松、自由的文化风气弥漫在唐代朝野中。这种文化氛围也体现在女子服饰上,武则天时期,以佛教治国,使得佛教广为流传。衣着暴露,乳房隆突,健康丰满的菩萨形象塑立于各大寺庙中,对唐代女子服饰审美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产生了以奇异为尚,以丰满为美的审美心理,因此唐代女性服饰呈现出了大气开放、雍容华贵的特征。另外,唐朝对外交流广泛,民族融合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唐人深受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由于胡人长期与汉族杂居相交,胡人舞蹈等胡人文化随之传入中原,其舞者所穿的各式胡服深受唐朝各阶层喜爱,唐人对胡服产生了一种超强的模仿能力和热情。女子服饰也发生了悄然变化,胡服的款式、色彩、图案等都成了唐朝女子争相模仿的对象,男女混穿、穿着舒适、装饰自由的胡服成了当时最为流行的服饰。

    宋代思想上提倡儒术、兼顾三教融合。宋代帝王为了使国家有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开始提倡儒术,重视对儒家经典的整理与发展,儒臣开始得到重用。但并不排斥道教、佛教。儒、道、释并存的现象在士庶生活中颇为普遍。士人或立足儒学而研究释道,或精通佛典而出入佛老。三教融合极大地影响了士大夫的处事心态和价值观,使得他们既热心参与政治,又淡然对待人生的荣辱得失。表现在服饰审美情趣上就是追求自然闲适、平淡简朴的审美格调。表现在女子服饰上就是“惟务洁净,不可异众”。

    宋代重建礼治秩序。在宋代,儒学得到复兴,理学得以构建,在这种思想体系下,强调贵贱等差的传统礼治秩序得到恢复和重建。宋代理学在思想上强调封建伦理纲常,也更加禁锢人们的思想,在美学观点上也趋于纤弱、拘谨。许多艺术形式都追求空灵、含蓄、自然、平淡的意境。表现在服饰上,就是服饰必须合乎封建伦理纲常和儒家礼仪。朝廷多次定制申饬“务从简朴”,“不得奢靡”,对女性着装就提出“惟务洁净,不可异众”的要求。在这种秩序下,女性服饰的礼仪规范更加细密,女性地位更加低下,柔弱轻柔、温良贤淑的雅致美成为当时的女性形象标准,形成宋代服饰独特的“理性之美”。

    总之,唐宋服饰审美意识的变化,必然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生产力水平、社会风气紧密相连,正是有了这些差别,才表现出了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同样通过服饰可以体现出一个时代的人民精神和时代观念。

    参考文献:

    [1] 张志春:《中国服装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版。

    [2] 华梅:《中国服装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 王充:《论衡·正说》,文达图书供应社,1924年版。

    [4] 李岩:《唐代文化的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1期。

    作者简介:胡亚兵,男,1977—,江西上饶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工作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唐宋 变迁 审美 两代 内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