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农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类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1-04-09 07:53: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为适应社会对大学生信息能力要求的不断变化,本文在分析农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各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的调研,提出了按专业设置课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类教学模式,并对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了建议。希望以此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的融合,为农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分类教学;教学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学改革,实现计算机教育与专业教育尽可能“无缝链接”,成为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计算机基础教学涉及面非常广,后继专业教学中对计算机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不同专业之间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直接需求和依赖程度又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层次的学校和不同的专业类别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探索分类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加强与相关专业的融合。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和《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等文件精神,高校目前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为主,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强化计算机文化、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内容的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强化程序设计思想,突出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以开设“VF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程序设计语言为主要内容。

    2.存在的不足

    (1)学生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由于地区差异,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程度也各不相同,新生中既有中学阶段已经学过一些计算机知识的学生,又有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农科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普通高中,尽管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但也有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初、高中没有条件开设这门课程,或者即使开设了该课程,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其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样就造成了入学时新生整体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也相差很远,加大了教学难度。

    (2)专业对计算机技能的要求存在差异性。一方面,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各不相同。目前,计算机已经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普遍应用,导致出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更强调计算机与专业的综合运用的局面。对于这样的局面,要求学校根据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开设各种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另一方面,各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也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期望进行分析,根据其中的差异确定具体的教学资源开发策略,课程选择有针对性,为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3)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但目前许多高校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而不注意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很多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都面向等级考试。受此影响,许多学生也都把通过等级考试作为计算机学习的主要目标,这种做法不符合计算机基础教学加强实践、面向应用的发展方向,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农科院校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农科院校中各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也在增加,为了切实了解各专业所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2008年底,在我校各非计算机专业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各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调查过程中为教师和学生分别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处理技术和农林数字化等几个方面,列出了计算机基础主要的知识点,要求被调查者针对本专业的应用实际,选择各项计算机知识是否需要学习。本次调查共发出教师问卷300份,收回252份,发出学生问卷1000份,收回946份。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必要学习的占87.3%,认为信息安全知识需要学习的占91.3%,89.7%认为有必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67.5%认为应该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知识,71.4%认为有必要学习数据库及相关知识,76.2%对农林数字化相关知识感兴趣。

    从各专业的调查结果来看,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院各专业的师生中86%以上关注农林数字化相关知识,管理类学科90%以上师生认为数据库及相关知识很重要,动医和动科类专业80%以上师生表示有必要学习多媒体相关知识,生命科学类各专业75%以上认为生物数据统计分析很重要。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根据农科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针对专业的需求来开设相应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促进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知识的融合。

    三、面向农科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分类教学体系

    1.课程设置

    根据农科院校的特点,为体现农科院校的特点,建议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点核心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数字农业技术基础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6门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必修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Internet基础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和信息系统安全等内容。目前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更侧重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的讲解,而原课程中一些工具的使用与技能性的教学内容可通过实验课完成。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学生从技术的角度学习计算机的主要基础课,建议作为大多数专业的必修课。由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程序设计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但无论选用哪种语言,都应讲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编程技术。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主要讲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常用技术,包括几种流行的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主要设计理论,数据库的数据定义、查询和操纵方法,以及数据库的设计及应用开发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数据库技术,具备开发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及今后利

    用数据库技术来管理和使用业务数据打下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选修课程之一,讲授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主要网络结构协议体系、网络主要设备、Internet技术与应用、常用网络软件的使用等网络实用技术,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介绍网络应用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这是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是面向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网络基础知识和熟练的网络基本应用技能。

    “数字农业技术基础”是农科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字农业技术的入门课程。课程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数字农业的原理、组成和方法,建立关于数字农业系统框架,为学生进一步进行数字化农业应用奠定基础。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是农科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信息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掌握信息技术与专业结合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

    2.分类教学方案设计

    由于不同的要求和学时所限,建议各校在课程设置中采用“1+X+Y”的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若干门农业计算机应用必修课程。可根据农、林院校的特点和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也可将典型核心课程整合,构造新课程。

    下面从专业应用计算机的特点出发,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分类。对于各专业,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需要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性知识与应用技能,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程序开发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分类学科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课程建议方案。

    (1)大农学类。包含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园林、园艺、风景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乳品工程等。专业应用需求:在应用基础方面重点掌握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农林数据处理技术、农业数据统计分析。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及其他的选修课程等。

    (2)生命科学类。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应用需求:在应用基础方面重点掌握农林数据处理技术、生物数据统计分析等。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字农业技术基础及其他的选修课程等。

    (3)农林经济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应用需求:在应用基础方面重点掌握决策支持系统、农林数据处理技术、农业数据统计分析。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及其他的选修课程等。

    (4)动物科(医)学类。包含专业: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草业科学、动物医学等。专业应用需求:在应用基础方面重点掌握医学影像分析及多媒体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农业数据统计分析等。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及其他的选修课程等;对动物医学类相关专业建议增加一门“医学信息分析与决策”选修课程。

    (5)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类。包含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生态学、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专业应用需求:在应用基础方面重点掌握决策支持系统、农业数据统计分析、“3S"’技术等。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字农业技术基础及其他的选修课程等。

    (6)农业工程类。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应用需求:在应用基础方面重点掌握决策支持系统、“3S”技术、农业数据统计分析。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字农业技术基础及其他的选修课程等。

    总之,农科院校应根据相应专业计算机应用的特点,参考各相关类的课程建议方案自行选择合适的课程,对于选修的同一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也应根据专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教学。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与学科整合,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和本学科的知识,处理和解决本专业的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柴水英,黄小莹,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08(3):203~204。

    [2]张敏霞,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探索和改革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7(2):22~25。

    [3]张晶,高校计算机技术分级教学探讨[J],现代计算机,2007(11):50~51。

    [4]朱嘉贤,李坚,分层分类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8(9):129~130。

    责任编辑:余大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