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开拓创新

    时间:2020-09-29 07:56: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2015年9月3日,云南省话剧院小剧场话剧专题研讨会在昆明滇池路怡景园培训中心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云南省话剧院主办,有来自云南省文化厅、北京戏剧家协会、中国国家话剧院、云南戏剧家协会、云南省京剧院、云南艺术学院等单位和部门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关心关注云南话剧事业的各媒体,演艺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独立制作人、市场分析专家等热心人士,針对云南小剧场话剧的发展和云南省话剧院改制以来的改革探索之路,进行了专题研讨。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将此次会议称为“云南话剧史尤其是小剧场话剧运动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

    【关键词】小剧场;话剧专题;研讨会;云南省话

    中图分类号:J8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017-03

    云南省话剧院小剧场话剧专题研讨会由云南省话剧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导演李鹏主持。在云南省话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马捷介绍了该院近两年来小剧场演出情况之后,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蔡春生对云南省话剧院小剧场演出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2012年云南省话剧院转企改制以后,在没有剧场、排练场地简陋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以创作为基础,以演出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服务为目的的基本方针,并积极探索云南小剧场话剧市场运作的新思路、新模式,在艺术上不断追求,推陈出新,面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话剧艺术,推出云南省话剧院的周末小剧场演出,也是云南唯一一家坚持周末演出的院团。”本次会议既有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和总结,又有对实际情况的分析,以及为如何解决问题筹划战略措施。

    一、关于云南省话剧院小剧场演出现状问题

    云南省话剧院实现转企改制后,在面向市场的过程中,经历着艰难的转型,试图尝试以小剧场话剧演出作为突破口,谋求话剧市场化变革。总体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云南省话剧院从2013年8月开始尝试小剧场话剧演出,首先以引进已经有市场号召力的成熟剧目来预热云南小剧场话剧市场,如《疯狂的谎言》《爱情合伙人》《钱多多嫁人记》《WWW.COM》《纯属巧合之一夫二妻》《钱多多备嫁记》等剧目陆续由云南省话剧院排演,并坚持常态化演出。

    2014年八九月份,云南省话剧院举办了“首届云南小剧场全国邀请演出季”,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四川等地的小剧场话剧来昆明演出。演出地点从艺术客厅转移到了位于市中心的新工人文化宫职工剧场,演出时间也调整为每周五、周六定时演出,并一直坚持至今。在此过程中,该院转变了剧目生产方式,锻炼了一批青年导演和青年演员,培养了观众,扩大了剧院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和难题亟需解决。

    针对云南省话剧院小剧场话剧演出状况,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剧目构成单一,原创剧目不当家;二是演出频次不够,轮演档期不强;三是观众培养不广,潜在群体不确定;四是预热声势不足,宣传效果不到位;五是后设宣传缺席,剧目评论无声势;六是联合同行不利,孤军奋战少联手。可以说,吴卫民先生这六个方面的概括是极为准确和全面的,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

    云南省话剧院作为一家处在转企改制初期的院团,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改革实践,就自觉意识到自身发展所遇到的瓶颈,积极召开此次云南省话剧院小剧场话剧专题研讨会,得到了云南戏剧界和全国同行的称赞。然而,所面对的一切难题,也是改革实践中不可避免的。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面对这些难题并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在总结已有问题的同时,为下一步的发展寻找对策和方向。此次会议的召开,显得尤为迫切和至关重要。

    二、关于剧目建设的战略问题

    剧目建设是一个剧团的立足根本,也是云南省话剧院高度重视和亟待完善的战略问题。吴卫民先生在谈到上演剧目中存在单一化问题时提出,要考虑到观众需求是多方面的,在加强剧目搭配的同时,对原创作品给予高度重视。他提出,原创剧目究竟往哪里走?他认为,云南有云南的题材特点,云南有自己的人才,可以聚集一批剧作家,哪怕是剧作新人,创作一批作品。云南省话剧院和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应当联合。同时他提出“方言话剧”的创作,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云南艺术学院和建元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云南省话剧院一直有自己的原创传统,很渴望再看到例如《打工棚》《搬家》等原创作品。中国国家话剧院运营中心主任傅维伯强调:“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不同的文化特点,结合自己的特点和普遍的规律进行创作。”云南大剧院副总经理李刚认为,在剧本创作上可以依托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整合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戏剧元素。

    云南省话剧院在重视原创剧目创作的同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以更大的包容性,吸纳其他优秀的剧目,来培养观众。但选择什么样的剧目类型成为了一大难题。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秘书长杨乾武认为,刚开始选剧目一定要慎重,太另类的不要选,太实验的不要选,哪怕娱乐性强一点不要紧,戏剧不排斥娱乐。云南艺术学院杨军教授提出,在云南省话剧院前期选择的剧目里,青春、爱情题材看似最具购买力,捕捉青年观众。但这层观众群又是非常具有变数的,迎合一个群体,另一个群体就会不买单。一旦雷同化、重复、千篇一律,就会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她认为,剧目建设要向多元化发展,首先,对于一个专业院团来说,经典剧目的建设,不容忽视。经典剧目,可以是戏剧共有的经典剧目,或者本团传统经典的看家戏,以及世界或国内经典作品。其次,注重儿童剧市场的培养。儿童剧市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云南艺术学院杨俊霞教授对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成熟市场进行了一番介绍并得出结论,在未来的剧目准备上,要注重白领情感剧向办公室戏剧的转换;选择生活喜剧的同时,要考虑到家庭喜剧的概念,尤其是音乐剧剧目的选择,以及更适合于小剧场戏剧的单人剧创作。昆明市盘龙区政协委员、经济学专家杨晓冬从经济学角度提出,要把握低成本剧目的建设。低成本剧目建设,将会成为云南省话剧院为培养观众而进行的常态化演出的最佳选择,也是剧目建设的重点之一。

    在剧目建设走向多元化的同时,如何因地制宜,不断推出符合云南戏剧观众喜闻乐见的剧目,还要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去积累经验。此外,云南省话剧院要对自身的定位、风格特征有一定的探索,有意识开辟属于云南省话剧院“这一个”的艺术生产机制。

    三、关于培养观众,培育市场问题

    观众是戏剧生存的土壤。话剧艺术的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观众。云南省话剧院在艰难的改革实践中,确立了培养观众的意识。在引进剧目的选择上,以观众定位为起点,懂得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市场培育的前期,选择一部分经过了市场考验的成熟作品,以喜剧类、都市情感类为主,培养了一定的观众。所以说,话剧并不是没有市场,并不是没有观众。由于剧目单一化问题,所培养的观众群体范围较小,如何同更多的观众建立起牢固的关系、发现小剧场话剧潜在的观众群,以及如何培育和扩大演出市场,成为摆在云南省话剧院面前的一道难题。

    马捷院长充分认识到,云南省话剧院作为一家国有院团,首先要产生的是社会效益。但社会效益的产生,是通过受众来体现的。吴卫民和傅维伯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吴卫民指出,中国20世纪80年代有“戏剧观大讨论”,还有小剧场戏剧的实验探索,就是为了找回观众,而不是为了去赚钱。傅维伯说:“小剧场戏剧真正的体现价值不在于钞票,不在于能给你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而是对这个社会,对戏剧的推动,对社会人才的培养,是起到一个这样的真正价值。”

    对戏剧理念坚守的同时,我们要认识到,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剧团的生存和发展要与市场接轨,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应当承认戏剧的商品属性,最终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杨军说:“文化体制改革的初衷,是让院团在通过改革转变观念之后,再回到艺术生产应有的良性运行规律和模式中。从历史上看,西方戏剧也好,中国戏曲也好,在走上成熟阶段的时候,市场和商业化的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戏曲成熟阶段在南宋,它已经走向商品经济的模式。戏剧只有赢得观众和市场,才能谋求长远的发展。”杨乾武提到市场的概念,他说:“市场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观众,一个是票房。那么我们要先要观众,后要票房。观众消费就是票房。”同时他还强调,小剧场戏剧,他希望是青年戏剧、青年文化。从市场的角度出发,青年戏剧能做的就是低成本。要运用底层的视角,聚焦普通人和青年人的精神成长、思想感情、文化趣味来逆袭这个社会,逆袭中国当下流行的成功学,为小剧场戏剧探索一种新的方式。傅维伯对此做出回应,他说:“今后我们的市场,我们文化消费的培养一定是年轻人,这样才有市场的未来。”

    观众的培养、市场的开拓,要坚持常态化的剧目演出。虽然目前云南省话剧院坚持每周五和周六演出给剧团的日常事务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在会议上还是得到诸位专家、学者的肯定。吴卫民说:“观众群体的开拓是突破瓶颈的重要因素。观众群体的开拓要和演出频次联系起来,要把剧目的演出变成昆明人文化消费里边的一种常态生活,成为总在那里的风景。”杨乾武对云南省话剧院作为一家国有院团出面做小剧场话剧演出给予了高度赞赏,这将是未来全国各地演出常态化的一个出路。常态化演出的进行,同时要加强轮演制度,就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剧目资源。云南省话剧院在剧目数量准备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云南大剧院董事、副总经理李刚认为,要寻求全方位的合作支撑,以开放的视角,加强省内省外、国内国外,以及院团和学院之间的合作。傅维伯也指出,要向社会、大学和非职业戏剧开放,没有演出,可以有戏剧的相关活动。吴卫民从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出发,他强调,校园戏剧对整个戏剧生态都是一个极大的补充,是供给充分养分的一个重要来源。面对非职业戏剧这支民间戏剧力量,不容忽视。

    观众和市场关乎着戏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戏剧生态的构建,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着手。观众的培养和市场的培育势在必行。云南省话剧院的改革实践,一定要转变已有的观念,立足于自身的发展,以更开放的观念,展望戏剧的未来。可以说,观念就是生产力。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对云南省话剧院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意义,而且对全国范围内的院团改革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示范作用。

    四、关于营销宣传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剧场话剧要想成功走向市场,在保证剧目质量的基础上,行之有效的营销宣传手段变得尤为重要。先要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打破以往固有的宣传推广途径,擴大传播方式对演出市场的推动作用。

    云南省话剧院积极探索小剧场话剧市场商演模式,首先对票价进行了一定的规范设计。票价问题一直都是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至于目前票价是否合理,仍需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去检验。

    其次有关宣传渠道和营销方式问题,云南省话剧院在小剧场话剧演出探索过程中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和云南本土主流媒体合作。会议对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给予了肯定。其中,吴卫民提出要重视加强对剧目的评论工作。

    第三,品牌意识的提升。根据对云南特殊地理位置的分析,傅维伯提出,面向云南文化高地建设,有可能的话,把现在的品牌提升到一个国际品牌高度,承担国家的文化战略,主要辐射南亚、东南亚地区。不仅仅以戏剧为主体,其他的表现形式也都可以融入进来,例如音乐、舞蹈、魔术、木偶等。

    第四,增加观众的参与度。杨晓冬从管理学出发,他说:“客户的体验要向前段拉,不能在戏剧发生的时候才和客户发生关系,这样就太晚了。一定要在这个剧目生产过程中就把观众拉进来。比如说可以争取一些社会演员担任一些龙套角色,这些社会演员是未来的、无数的观众潜在群体。”

    互联网时代,要转变以往的观念,要勇于创新,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戏剧的发展,亦是如此。在保持不违反戏剧艺术创作规律的同时,其他任何有利于戏剧发展的要素都不应该被排斥。只要对戏剧艺术发展有所推动,无论是戏剧外部还是戏剧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只要最终仍属于戏剧艺术,都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戏剧在发展过程中,戏剧创作要面向多样化,要实现戏剧的多重追求,来丰富自身的发展。云南省话剧院的改革要重视当下对戏剧发展有所推动的因素,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社会的发展,以更为包容的态度,开拓创新。

    五、关于人才战略问题

    云南省话剧院在面向市场过程中,如何解决话剧艺术与市场接轨的矛盾,如何在不断探索实践过程中,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任务艰巨。在进行队伍准备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傅维伯强调:“人才的缺失,不在于创作人才的缺失,表演人才的缺失,而在于管理人才的缺失。缺失核心的、引路的、戏剧宏观的管理人才。”

    另外,云南省话剧院的改革实践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大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更需要社会各方面人才的支持和帮助。戏剧的发展,不是某一个环节的问题,关乎着整个戏剧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对于云南省话剧院来说,面对来自市场等各方面的挑战还有很多,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继续坚持努力。戏剧的命运如何,历史和时代会做出选择,戏剧工作者只有踏实做好应做的事情,秉承一颗对戏剧的敬畏之心,少一点空话,多一点实干精神,相信戏剧会迎来更好的明天。这样的剧团所进行的改革实践,对整个云南戏剧事业的发展,乃至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都应引起重视。对当前院团所进行的改革,要从整个生态重建的层面去做规划,理性实施,思考戏剧未来的发展问题。

    会议最后,云南省文化厅副巡视员郭伟做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此次专题研讨会规模小,但规格高,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议。会议对云南省话剧院小剧场话剧演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下一步的发展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会诊和讨论。既有宏观上的指导意见,又有具体操作上的建议。通过各种观点的讨论,大家一致认同,云南省话剧院作为一家国有院团,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同时,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调整思路,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云南省话剧院自身的发展道路。

    毋容置疑,小剧场话剧已经成为今天中国最具有活力的戏剧形式。云南的小剧场话剧该何去何从?如何吸收外来经验、因地制宜?专业院团和民营制作如何互相借力、开拓创新?此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学术、理论研究对剧院剧种发展战略和剧目生产规划等全方位工作的指导意义。这不禁让人想起北京人艺建院之初确定的“学术建院”的办院方针,我们希望,云南省话剧院也有这样的气魄和愿景,把云南省话剧院建设成为有自己独特风格、有自己理论体系和实踐方法的云南自己的话剧院。

    作者简介:

    潘睿杰,男,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2014级戏剧编剧方向在读研究生。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云南戏剧生态构建研究——以云南省话近年的改革实践为例》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 因地制宜 开拓创新 转变观念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